2023-12-28 07:57:07 | 喜车网
早年间,常常有人这样评论:想跟自带品牌光环,又有技术优势的合资对手抗衡,自主品牌要追赶的地方实在太多。但如今,有些优秀的自主品牌不仅拥有了出彩的设计,还在智能驾驶领域突围;更有甚者,还拿出了高性能、高热效率的发动机;甚至连严苛的中保研测试也能满分通关。在这当中,上市一年便有近20万销量的长安CS75PLUS成为了典型。它展现出来的数据和成绩,已经超越了不少需要加好几万才能买到的合资车型,但开起来的感觉是否还能如此呢?我们从试驾中见分晓。
凭什么在明星迭代战中脱颖而出?
在去年,自主紧凑型SUV市场进行了集中更新换代,各大厂商不约而同的将PLUS化作为了升级核心。吉利博越Pro,荣威RX5 MAX,长安CS75PLUS等车型轮番上阵,它们想要冲击更高的价格区间;那些想要购买更高端车型,但不愿意过多增加预算的用户也大有人在。可为何只有长安CS75PLUS,能够在迭代战中脱颖而出呢?
想要和消费者一拍即合,显然不是在命名中加个PLUS、Pro、MAX那么简单。而作为在迭代战中真正完成了换代的产品,长安CS75PLUS全新设计带来的优势,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它的外观造型,既在满足主流审美,锋利、极具进攻性的线条,又有着很强的个性;科技与质感兼具的内饰,也尽量在让大多数人觉得好看的同时,独具辨识度。而这正是一款PLUS车型必备的气场和档次感,在这个平均高颜值的时代,一套更具存在感和前瞻性的“明日设计”,才具备让更多人掏钱的资本。
与此同时,性能也是PLUS车型考核的重点。而长安CS75PLUS提供的2.0T+8AT动力组合,在自主紧凑型SUV级别当中非常少见,合资阵营中能够提供的也是极少数。且长安的2.0T蓝鲸发动机,不光有233马力,360牛·米,高热效率也带来了出色的油耗表现。而高规格加高性能的动力组合,既在刚买车时更具优势,这套“明日动力”也能在后续长期保持这种领先。
不得不提的是,在汽车安全越来越受关注的当下,国内最为严苛的中保研测试让多款合资明星折戟;长安CS75PLUS却是在该项测试中获得安全满分。这样的成绩,让人们对于长安的品质,有了极大的信任。因为这个成绩不仅代表着安全本身,也意味着长安CS75PLUS在很多看不见的地方下足了功夫,是在用诚意打动市场。
再回到PLUS这个话题。随着对汽车越加深入的了解,人们对设计、硬件、安全也愈加挑剔;但同时也意识到,想要不过多的增加预算,只有中国品牌能够满足。而很多中国品牌虽然能够捕捉到这种消费趋势,并推出PLUS车型,但真正能够满足需求内核的却少之又少。优中选优的造型,领先乃至是越级的动力,亦或是顶尖的安全标准……PLUS车型需要在依然有限的成本内拿出更强的实力。在这么多车型当中,也只有长安CS75PLUS实现突围。
调校、科技亦是PLUS水准,合资不再是升级必选
对于前面提到的设计和动力,这些年其实出现过很多设计惊艳,动力参数也非常出彩的国产车型。可真正试驾过之后,你还是能够明显感觉到它们与合资之间的调校差距。但长安却是我很愿意去试驾的一个中国品牌,因为常年与福特、马自达、铃木这种极其在意操控的品牌合作,其功底很值得期待。
而如果先说答案的话,2021款CS75PLUS的调校功底,的确足以和主流的合资车型媲美。比如它的2.0T+8AT组合,选择的是一种非常平顺和线性的调校。采用不紧不慢的风格去驾驶,它的换挡时机、连贯性,油门与动力输出的契合度都让人挑不出毛病。跟途观L等双离合车型比较起来,它更加的柔和;相比奇骏、CR-V这些追求舒适性的前辈,2021款CS75PLUS又更加的灵活。
进入到激烈的驾驶状态之后,即使动力传输模式选择的是默认的标准模式,2021款CS75PLUS仍能提供充足的爆发力。这个时候,转向同样是默认的标准模式,便已经能够在中高速状态下提供一种沉稳的感觉;而整个底盘却非常的轻巧,其4700*1865*1710mm的A+级车身,在变道超车过程中依然很灵敏。加上同样收放自如的刹车系统,2021款CS75PLUS的动态感受跟合资对手比较起来,可以说是跨级比拼却能立于不败。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特别的在意驾驶体验;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车上的一些科技配置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这恰恰也是2021款CS75PLUS的强项。比如进入到无趣的拥堵路况之后,它带有的IACC自适应巡航功能,可以一键开启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功能。这个状态下不仅加减速非常自然,对于车道线的识别也很精准。
而到了停车场之后,2021款CS75PLUS的另一个亮点——遥控代客泊车功能就能派上用场了。它可以实现完全自主化的无人驾驶泊车入位功能,这也是L3自动驾驶辅助当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开启之后,它会自动搜寻20米以内的车位,并准确的泊入。此外,它的车联网系统还加入了车载微信功能,让驾车过程中的社交变得更为方便。显然,从科技水准来看,2021款CS75PLUS就不仅是媲美,而是领先于合资对手了。
综合来看,长安CS75PLUS,以上市一年累计销量近20万的成绩,在紧凑型SUV市场的迭代战中脱颖而出,原因有很多。但最核心的在于,无论是看上去的颜值、参数、配置和价格,还是实打实驾驶体验、碰撞成绩……它告诉了消费者一个事实:用“越贵越好”的法则去买车已经过时;向中高端市场进发的长安CS75PLUS,用国产车的成本,实现了超越合资的硬实力!
总结:价格向上走还要不愁卖,是很多中国品牌梦寐以求的事情。但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只在设计、配置上下功夫,还得拥有真正取代合资车型的硬实力。而试驾过2021款长安CS75PLUS之后,它有的不仅是高颜值和智能化;平顺与爆发兼顾的动力;质感出色的底盘和转向,能跟合资优等生叫板的安全性,它抓准了PLUS概念的精髓。于是,既能满足消费升级的实力需求,价格又更具诚意的2021款长安CS75PLUS,成为了在逆势中脱颖而出的一员猛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说起特斯拉,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智能 汽车 标杆。虽然特斯拉是一家 汽车 品牌,但在很多人眼中,它更像是一家 科技 公司,因为从技术层面来看,特斯拉的智能 科技 表现已经实现了跨时代。因此,很多人选择特斯拉,都是冲着它身上具有的 科技 基因去的。正因为有特斯拉的出现,如今不管是大众、丰田,还是我们的自主品牌,都正在向 汽车 智能 科技 领域开展研究。
以往称特斯拉为智能标杆笔者认为的确无需质疑,但从现在来看,特斯拉优势已经正在被大幅缩小,为何?就拿特斯拉最引以为豪的自动驾驶而言,除已经涉足新能源 汽车 领域数年的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等新势力能够与之一较高下外,很多来自传统车企的新秀也开始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
这两天在虎扑看到一个视频,在某次主动刹车的测试中,特斯拉Model 3输给了来自国产的新宝骏。据说在两次测试中,特斯拉Model 3都未能主动刹车,将假人撞得支离破碎。但实际上,目前哪家车企也不敢打包票自身的主动刹车能够百分之百奏效,即便是以"安全"见长的沃尔沃,不也曾经在类似的测试中打脸吗?
此外,高达50、60万的奔驰E级同样在AEB比赛项目中失灵,连续两次测试中"保住假人的性命"的概率只有50%。要知道奔驰E级在国人心目中一直是地位颇高的豪华车,主被动安全优秀理应是情理之中。然而在这次测试中,奔驰E级的表现着实令人感到一些失望。甚至产生了一些质疑:AEB真的没用吗?
当然,问题并不是出现在AEB本身。因为在同样的测试中,新宝骏RS-5在两次AEB紧急制动测试中,在假人面前成功刹停。显然,新宝骏AEB紧急制动的表现更加稳定,在这种标准的"鬼探头"式情况下,都能够稳定地触发AEB紧急制动系统。这样的对比结果,不禁让人疑惑:到底是AEB靠不住,还是豪华车不行?
显然,不管是"AEB靠不住",还是"豪华车不行"都不会是一个完全肯定的答案,也一定会有很多人对此并不认同。
的确,说"AEB"靠不住,但是新宝骏RS-5在多次测试中均成功触发系统,实现了紧急制动,避免了假人的"伤亡",由此可见AEB对于规避路上的行人、车辆等情况还是有效的。说"豪华车"不行,但是特斯拉、奔驰,一个是 科技 先锋,一个是豪车霸主,二者都有足够的资本傲视同级。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三车在AEB测试中的不同表现,充分说明了一点问题,那就是自主品牌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有了能够比肩特斯拉、BBA等豪车的硬实力。自主品牌我们往往认为价格越高,车的性能越好,这句话开始不再普遍适用,自主品牌受限于起步晚,品牌影响力不及合资车、进口车,但是产品硬实力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始终相信"技术改变生活",简单的一个测试的成败,并不能说明技术是无用的。但是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证明像新宝骏这样的国产车,在AEB功能上并不输给特斯拉、奔驰,甚至表现的更稳定。特斯拉、奔驰,他们固然还有很多值得自主品牌去学习吸收的技术、价值,但是我们也不该厚此薄彼地自认不如。我想这才应该是这场测试对于我们最有价值的启示。
大伙儿买车考虑到的主要要素就应该是车辆的安全性能,车辆的安全性能里边特别关键的一个指标值便是刹车距离。具体检测中的刹车距离,就是指从100千米每钟头降速到静止不动才行,必须多长,低于39米的是十分出色了,如果是39米到44米中间,大部分是能够接纳合格的,超出44米,那便是十分的差了。
TOP5.英致737
刹车距离46m,尽管他选用前后左右双盘的制动系统方法,可是实际效果依旧很差劲,官方网站提供的刹车距离是46m,要了解合格水准但是45m啊!
TOP4.江铃驭胜s350
他是唯一入榜的硬派suv,也是一款高性能车,拥有非安装车体,跋山涉水好能人,刹车距离为45.6m,车体较重,他也选用了增加的刹车片跟宽敞的车胎,可是总体主要表现或是较弱。
TOP3.长城哈弗H6coupe喜车网
最先说一句,我决不是黑H6,一般版H6的刹车距离是42m,可以说彻底合格,可是这个coupe版车系主要表现就很差劲了,刹车距离为45.6m,整整的高出了3.6m,要清楚在突发状况下,多一米,全是重要啊
TOP2.DX7
这也是东南方集团旗下唯一一款卖的好的车系了,表面亮丽汽车底盘好,来源于三菱的汽车发动机能够给予充足的驱动力,可是他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主要参数--刹车距离,他的刹停间距为46m。不过关!
TOP1.比亚迪s6
你了解这一s6的刹停间距多少钱吗?整整47m!车重要,惯性力也大,就需要应用更高的刹车片跟抓耕地更强的车胎,他的刹车距离乃至比不上3万余元的小轿车,但是好在是一款7年以前的商品。
国产车跟合资车的差距,真的只是三大件?国产车和合资车是目前汽车市场上的两大主力,能够在国内市场立足的合资品牌,往往都是有着深厚技术功底的国外汽车品牌,其中不乏一些百年车企,它们的技术实力自然毋庸置疑。相比之下,国产车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前期发展也比较慢,所以技术还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在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方面,国产车跟合资车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就拿发动机技术来说,国内自称
有的国产车很爱生锈,这是为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有专业的人士表明,国产车爱生锈的因素关键有下面三点,第一点便是国产车的防锈解决事情不及时。出自于节省成本的目地,最开始的国产车在出厂时基本上也没有做防锈解决,因此无缘无故就喜欢生锈。到之后,国产汽车厂商意识到防锈工作中的必要性后,防锈技术性却又相对性落伍,国产车所运用的泡浸防锈液,车体防锈镀层等材料都较弱,而安全防护板的特性都没有好到哪里
合资卷上天!9万配AT波箱,轴距2.8m,省心省油到家现在汽车市场中,国产车的优势可以说是越来越明显了,而合资车在市场中的地位似乎越来越弱,尺寸更大、设计更好看、配置更丰富的国产车成为了大家在购车的时候必不可少的选项。可能最后你没有买国产品牌的产品,但我想相信大家在选购的时候,总会有一两款国产车你是有关注过的。在国产车大量产品涌入市场后,曾经合资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复存在,要改变这样
为什么在国产车有这么大进步的前提下,还是有很多人迷恋合资?首先,在大部分人的消费观念中,合资车有大牌子托底,质量更值得信赖。在家用小汽车这个领域来说,国产的自主品牌的质量是得不到信任的,尤其是刚刚有自主品牌时,很多人为了情怀买了完全自主品牌的国产车,使用体验和售后体验都并不好,引起了不少消费者在论坛等地方吐槽。这就给很多消费者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虽然现在国产车进步很大,但是口碑还没有
国产车的进步有目共睹,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嗤之以鼻?国产车的进步有目共睹,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嗤之以鼻?因为国产的技术进步的太快了,在1.5T,1.6T,2.0T,甚至3.0T的各款发动机的动力和节能不但不输合资车,特别是奇瑞,长城,比亚迪,吉利和长安,大都有超越合资车的技术实力,底盘也层出不穷,比如长城摩卡平台,吉利和比亚迪都有了自身的全新平台,变速箱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长城还研发出了7速双离
各级别最豪横的国产车,狠起来连合资车都怕“屌丝逆袭”的故事我们常有耳闻,学霸不一定永远是学霸,学渣更不可能永远是学渣。也许大众只知道袁华的作文比赛获奖,但谁又知道光是《我的区长父亲》这几个字值几个100分呢?有的时候可能连自己也没想到“屌丝逆袭”的故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吧,就像现在的自主品牌汽车一样,当了那么多年学渣,现在才发现当学霸好像也没那么难。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在各个级别
一般来说,新车的磨合期多少距离比较合适?磨合期是指新车在购买来时,机械零部件在初期运行中接触、摩擦、咬合的过程。就像两个人在一起交往需要相互理解一样,而汽车的磨合比人们交往要简单的多,虽然需要磨合的地方很多,但是毕竟器械是死的,所以它也有固定的磨合期限。新车的磨合期在1000~2500公里之间,而进口车的磨合期在1500~3000公里之间,一般磨合期分为3个阶段,行驶里程约在100公
车评人很少碰奇瑞的车,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奇瑞没钱给媒体。看看奇瑞这几年的销量,基本上没有超过50w的年份。相比长城,长安和吉利来说,不到人家销量的一半。奇瑞地处安徽芜湖,虽然人力成本低,但想要吸引人才还是比较困难的。这种情况下,奇瑞还在不断的瞎搞(观致就是例子),不是国企性质的话,一桶药估计早就像贾老板一样了。老实说,奇瑞车子的三大件确皮实,但掩盖不了品控的问题。小
2023-06-06 04:18:43
2023-05-23 23:14:03
2023-08-26 11:09:54
2023-06-05 20:45:55
2023-06-18 09:12:13
2023-08-24 07: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