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8 08:29:51 | 喜车网
新能源汽车放电:
1、正确掌握充电时间
一般情况下,蓄电池充电时间在十个小时左右,要避免过度充电。准备出行时,要提前安排好途中充电,避免行驶中电量不足,使得电瓶过度放电,严重缩短电池使用寿命。喜车网
2、保护好移动充电器,尽量避免充电器颠簸振动。
为了降低成本,现在的移动充电器基本上都没有做高耐振动的设计,很多充电器经过振动后,其内部的
电位器
会漂移,导致整个参数漂移,致使充电不正常。所以,如果一定要使用移动充电器,尽量用塑料泡沫包装好。
另外,充电的时候要保证充电器的通风,否则,不但影响充电器的寿命,还可能发生热漂移而影响充电状态,这样会对电池形成损伤。
3、严禁亏电状态下存放电池
因为在亏电状态下存放电池,很容易出现硫酸盐化,硫酸铅结晶物附着在极板上,会堵塞电离子通道,造成充电不足,
电池容量
下降。亏电状态闲置时间越长,电池损坏越重。因此,电池闲置不用时,应每月补充电一次,这样能较好地保持电池健康状态。
4、出门前预热电池
到了冬天,可能前一天电动汽车还有70%的电,但是过了一晚上再去开,竟然发现“漏电”了!
其实这并不是“漏电”,而是“低温”惹的祸。电动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电池是处于连续放电的状态,在放电的时候中电池就会
发热
,所以电池本身是比较热的,电池电压也是比较高的,所以,看到电动汽车剩余电量还比较多。
注意
1、选择良好的充电环境
纯电动汽车
在充电时,充电器会产生大量热量,同时动力电池组也会产生热量,所以要选择通风环境好的地方进行充电,通风环境差可能会由于过热,引起
安全隐患
。
2、规范充电
在充电时要按照规范的充电方法来操作,不可随意加长电源线,避免随着时间的增长,线路老化造成短路,进而为事故埋下隐患。
【太平洋汽车网】汽车蓄电池充足电后,在停止使用的放置期间,或在带电解液储存期间,荷电量的无效消耗称之为自放电;其电量自行消失的现象,叫做自行放电。即蓄电池在未连接外电路时,由于自放电流所引起的能量损失。
什么叫蓄电池的自行放电汽车蓄电池充足电后,在停止使用的放置期间,或在带电解液储存期间,荷电量的无效消耗称之为自放电;其电量自行消失的现象,叫做自行放电。即蓄电池在未连接外电路时,由于自放电流所引起的能量损失。
自放电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容量降低的百分数来表示。一般情况下,维护良好、充足电的蓄电池,在20°C~30°C的环境中,开路搁置28天,其容量损失不应超过20%。超过上述数值,则属于自放电过大,既影响使用,又缩短其寿命。
自放电过大的蓄电池,在停用期间,其电动势和容量均下降较快,汽车发电机给其充电时,电解液的温度高,但端电压低。汽车数日不运行时,用此蓄电池就启动不了发动机,严重时头天工况正常,次日使用电压下降很多或几乎无电,造成启动机不转,车灯不亮,电喇叭不响的现象。
极板材料不纯是形成正常自行放电的一个原因。
如正极板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但极板栅架的材料又是铅质,这样在正极板本身就形成了一个电池,对于负极板来说,虽然它是由纯铅做的,但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其实在它里面也避免不了含有少量的其他金属杂质,也会形成小电池。而这些小电池本身的电路又是闭合的,所以产生自行放电。
造成故障性自行放电的主要原因,是蓄电池内部混入了有害的杂质,特别是混入了那些比铅电位高的金属杂质(如铜、铁等)危害更大。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太平洋汽车网】新能源汽车可以放电,在充电的时候,是可以在车内用电的。只是此时如果使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将会使充电功率下降,从而使充电时间延长,影响其他车辆充电。因此,从资源占有的角度出发,不提倡新能源汽车用户在充电时坐进车内用电。
对于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而言,在充电的时候,是可以在车内用电的。只是此时如果使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将会使充电功率下降,从而使充电时间延长,影响其他车辆充电。因此,从资源占有的角度出发,不提倡新能源汽车用户在充电时坐进车内用电。
事实上,充电时坐车内用电,对动力电池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它是一种化学电池,以化学反应的方式来实现充放电。在充电时,电池内部的锂离子从正极脱嵌后,经过电解质穿过电池隔膜嵌入负极,使附近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正好相反。
电池在充放电的时候,是会产生热量的,而且充放电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由于车载空调等电器的功率较高,所以只能从动力电池取电。新能源汽车充电时,电池内部温度本身就已逐步上升了,此时电池还要承担放电任务,电池内部温度上升的幅度将会加快。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2023-07-24 13:34:28
2024-01-05 16:51:31
2024-01-03 18:57:54
2023-07-12 05:32:37
2024-01-16 04:57:16
2024-01-14 16: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