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1 09:47:30 | 喜车网
特斯拉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特别是来到中国市场之后,通过技术领先和降价等手段刺激了20-30万元级别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大批的后起之秀也有意或无意的模仿特斯拉的理念和模式。
但随着市场的发展,自主品牌在更多不同的价位段有了更多的新车型和新技术特点,声量和销量都不输特斯拉。那么,
已经曝光且不久后的中期改款特斯拉新款Model 3还能够像初来乍到那般搅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吗?轱辘哥将从搅动前后和影响三部分慢慢细说。
搅动前的中国车市
在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彼时的自主品牌新能源大多都是随应政策的“油改电”车型,这些车型续航里程短、车身强度差、乘坐不舒适以及补贴后仍不低廉的售价,使其很难走入寻常百姓家。
于是,这些车型只能活跃在网约车市场和共享汽车行业当中。
直到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国产后,带动起了一大批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配件供应商,从而促进了配套零部件供应商的革新换代。
让自主品牌新车想要获得较为先进的零部件这件事情变得更简单
除了单个的硬件,在软硬件结合层面最热门的功能——智能驾驶辅助,也是特斯拉在当时打下基础的。早在2014年,特斯拉就与Mobileye公司研发自动驾驶功能,并在2015年就推出了Autopilot 1.0版本并至今逐步更新迭代,使其成为现在新车发布几乎离不开的功能。
最后就是特斯拉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的全新销售模式——官方直营。
以往的汽车销售非常依赖于二级经销商,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根据需要将品牌扩展到更多有需要的地区。但由于层层的加码,导致消费者很难原价购买和体验到厂家给到消费者的一些权益,多了一个中间商赚差价。
特斯拉就不同了,将买车也变成一个可以在手机APP操作的事情,价格、服务和质保等也能够尽量做到统一,让买车变得更加简单,让消费者有更好的购车体验。
现在这一个购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传统品牌学习。
搅动后的中国车市
在受到特斯拉的刺激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主品牌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生欲望”,纷纷摒弃原有的造车思路,重新开发出了代表各自的纯电原生平台。
不仅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效果可以比肩特乃至超过斯拉了,在自主品牌非常擅长的舒适性配置上更是吊打了特斯拉多款车型。
在售价方面,从一开始的对标特斯拉,到售价达到80万,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越来越成熟,自主品牌的成本控制优势愈发突出,品牌价值也日益提升,从而有了更多的定价话语权。借用平台架构的优势,像
极氪
、
蔚来
、理想等品牌,也生产出了更多符合各个价位段的车型,丰富了市场,让消费者有更多的车型可选。
可以说,在引进特斯拉进行国产之后,在售价和技术等多个维度的刺激下,自主品牌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了可以和特斯拉掰掰手腕的程度,受益的是自主品牌,更是消费者。
新款Model 3将持续影响20万元价位段的新能源车型
从目前获得的消息来看,中期改款的
Model 3
将在今年的第三季度进行生产,若届时的价格与现时齐平或更低,轱辘哥认为将对自主品牌20到30万元价位段的车型造成不小的冲击和影响。
从销量上来看,2023年上半年现款的特斯拉Model 3一共卖出了90173辆,其最直接的竞品车型是
比亚迪
海豹
,上半年卖出了40760辆,仅为Model 3的一半销量还不到。另一款竞品车型
小鹏
P7i上半年的销量也仅有20045辆。
所以从销量可以看出,现款Model 3仍是要大幅度领先这两款竞品车型的,虽然国产交付的时间超过了三年半,但热度依旧不减,地位难以撼动。
加上中期改款的Model 3被曝将升级座椅通风,杜比全景声音响和更高阶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所以国内同级别的车型的销量将受到不小的影响。
轱辘哥认为,如果想要购买一款纯电车型,现阶段的Model 3并不是一款必买的车型,同价位有许多优秀的自主品牌竞品车型可以选择
。但如果是在新款车型上,特斯拉给予其更节能的电机,更长的续航和更加智能和先进的驾驶辅助功能,消费者们会不会为了新鲜感而买单呢?这也是能否再次搅动市场的关键。或许新款的Model 3未必能在声量上大过友商和竞品,但在产品和销量上,对于不少自主品牌来说仍是不小的挑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My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作者|
yy
来源|
极果编辑部
前几天,
特斯拉
再度传来捷报,今年第一季度交付电动汽车约422875辆,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36%,创下历史新高。
几乎是在同一天,特斯拉又爆出了另一重大消息,官方首次发布其可持续性能源发展“宏图计划”第三篇章(Master Plan Part 3)的完整文件,共41页。同时在里面透露了关于新款小型电动汽车的信息。
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的这款新车将是低价车型,并且定位为“小号ModelY”,推测会是一款融入跨界设计的紧凑型SUV产品,新车的具体曝光时间将在一年之后。
最热科技
,赞
43
今年 3 月,特斯拉总工程师 Lars Moravy 曾表示,公司希望以目前
Model 3
或
Model Y
一半的成本制造“下一代”汽车,那么新车的价格也将变得十分诱人。
看来,特斯拉这波“低价走量”的操作玩得是越发起劲了。
作为特斯拉的全新入门级车型,这款新车官方捂得十分严实,如果按照一款新车正常的上市节奏,这会儿应该定位、谍照都有了,然而现在都还没爆出具体的外观信息。
不过计划中提到了一点,新车会配备53kWh磷酸铁锂电池,以
比亚迪
海豚
为例,44.9kWh容量的电池,CLTC续航为420公里(中低配)和401公里(骑士版)。再结合其他50-60度电池的纯电车续航,那么53kWh电池的特斯拉新车续航里程应该也会在400公里上下,并且还会采用较强的动力,毕竟要匹配品牌走运动、科技的产品路线。
与此同时,特斯拉还为该车规划了高达400万辆的年产能计划,其中,北美超级工厂会承担200万辆,德国柏林工厂和
上海
临港工厂分别承担100万辆。在北美工厂当中,墨西哥的蒙特雷工厂将会成为这款新车型的产能主力。
现在,各个工厂已经开始为投产做准备,正在争取扩大产能中,新车目标销量4200万辆,将于2025年上市。
这里提一下, 400 万辆的年产能可不是什么小目标。
举个例子,
丰田
卡罗拉
很多人应该都很熟悉了,妥妥的全球销量冠军,然而人家2022 年一共也才售出 112 万辆...所以说特斯拉这次的野心还真不小,但是万一它真做到了,恐怕新能源汽车市场又要变天了。
除了产能,这次新车的价格也做到了诚意十足。
早前特斯拉 CEO 马斯克在 2020年就曾透露,公司正在研发自主电池技术,以使得 2.5 万美元的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成为可能。去年年底, 马斯克还对外媒表示:相比2017年58万元的单车平均制造成本,最近几个季度,这个数字已经降到25万元了。
现在据可靠信息,Model 3的成本是13万元。而现在有爆料,特斯拉这款新车在售价上将杀入15万元甚至更低。
为何成本能做到如此地步?在此前举办的特斯拉投资者日活动中,马斯克就给出了答案。
首先未来新车将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将零部件同步生产和喷涂,然后一次性进行组装,使装配步骤减少40%,其中电驱系统减重 20%,减少25%稀有金属的使用,相应的工厂占地面积将减少50%,从而制造成本减少50%。
特斯拉的一体化压铸技术也已经越发成熟,毕竟2017年特斯拉曾面临产能困境,在这一背景下才促使诞生了它,堪称是产能“大救星”。
最新打造的墨西哥工厂已经成为特斯拉官宣的高效率帮手。在这家工厂,每一辆特斯拉汽车都被分成6个模块,以拼乐高的方式一次组装成型,不需要第2道工序,生产成本在Model Y这个车型上实现了降低50%的目标。
而特斯拉为了降成本抱上的另一条“大腿”则是4680 电池, 成本降低的关键少不了4680 电池的顺利量产,相比现有的 2710 电池,有数据显示,特斯拉通过4680创新科技能使电池单位成本下降56%。
而且在今年1月,特斯拉宣布投资超36亿美元扩建内华达州工厂,计划扩产100GWh的4680电池,长期目标为总产1000GWh。据马斯克预计,2024年将会是4680电池的“量产元年”。喜车网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近日特斯拉还聘请了大批专家,来解决 4680 电池量产化的技术难题,并且作为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松下旗下电池事业部松下能源(Panasonic Energy)于近期宣布大规模增员计划,决定扩大人才招聘,在2026年3月底前于全球增聘5000人。
可以说,对于未来新车能降成本更低价售出这件事,特斯拉已经势在必得了。
不过根据工厂的建设进度,“15万元车型”的量产可能不会很快到来。还有消息人士说,“起码还要一年多时间。”
在“宏图计划”第三篇章的具体计划里,特斯拉还公布了旗下电动汽车战略表,其中包括中型汽车、大型三厢车、SUV和货车、长续航重卡、商业/货运汽车和公共汽车等不同类型的汽车,分别配备不同类型和容量的电池。
咱们来分别看看,首先中型汽车(如特斯拉Model 3/Y)将配备75kWh磷酸铁锂电池,目标销量2400万辆。
而大型三厢车、SUV和货车(如特斯拉
Model S
/X及
Cybertruck
电动皮卡)将配备100kWh高镍电池,目标销量900万辆。
最后长续航重卡(如特斯拉
Semi
重型)将配备800kWh高镍电池,目标销量200万辆。
从“45秒造一辆车”到“开设10到12家新工厂”再到“2030年实现2000万辆的年产量”,特斯拉的野心越来越大,而马斯克每次“画的饼”,似乎总能实现...
再回到这款新出现的“小号ModelY”身上,网上也展开了激烈讨论,毕竟这个价格实在太香了,有的已经咔咔心动想入手了。
有句话叫“便宜没好货”,特斯拉的内饰一直都以过于简约著称,这会还有人起了看热闹的心思,想看最终实车内饰还能廉价到何种地步...
还有网友想得更远,担心一体铸造的维修成本会不会更高?
早前,关于以“Model Q”和“Model 2”为名2.5万美元的特斯拉新车消息就在市场上疯狂流传,如今又来一款全新“小号ModelY”,虽然尚不能确定这几款车是否会有重叠,但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未来十几万买特斯拉,真不是梦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极果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马斯克:特斯拉不排除会继续降价
数据显示,
特斯拉
二季度营收249亿美元,超过了市场预期的245亿美元,同比增长47%,二季度净利润达27亿美元,同比增长20%,也就是说特斯拉在二季度狂赚194亿人民币。只不过特斯拉二季度的毛利率为18.2%,是特斯拉近三年来的最低毛利率。
毫无疑问,这跟年初特斯拉大降价,与竞争对手打起了价格战有关。即便如此,特斯拉的降价还远没有结束,因为在特斯拉二季度财报会议上,马斯克就表示:如果宏观环境变差,特斯拉不排除继续降价。
编辑说:
马斯克话一出口,网友就开始呼吁15万的
Model 3
了,等等党会胜利吗?但比较可惜的是,在特斯拉二季度财报会议上,并没有提到任何新款特斯拉Model 3的相关信息,连咱们工信部最新一批公示名单中也没有新款特斯拉Model 3的身影,所以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款新车到底能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在9月份上市,那我想问一句,你在等新款Model 3吗??
国内大众ID.3降价竟让德国车主们心态爆炸?
本月初,上汽
大众
ID.3推出限时优惠活动——最高优惠3.7万元,大众ID.3的起售价降到了12.59万元,但实际上有些经销商的ID.3裸车价已经不到12万元。
ID.3降价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德国,并引起一众德国车主们的强烈不满。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两地ID.3的售价差距过大,中国在售的ID.3折合成欧元大概是1.5万欧左右,而德国在售的ID.3竟然高达3.99万欧起,折合人民币超过30万元,也就是说,在德国买一辆ID.3足够在中国买两辆还有余,也难怪德国车主们的心态会爆炸。
编辑说:
时至今日,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生产链优势非常明显,成本控制能力放之世界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的水平,反观欧洲的新能源产业链就没有这方面的优势,也正因为产业链的缘故,欧洲新能源车的内卷程度明显不如中国市场,价格战自然也打不起来,所以实在不行的话,不如把欧洲ID.3的生产线关闭了,再转移到中国生产,到时候再出口回欧洲吧,那样子欧洲ID.3的价格或许就能打下来了。
中国也有“不限速高速公路”啦!
据悉,国内首条“不限速高速公路”——杭绍甬高速即将在今年年底通车。但在通车的初期,杭绍甬高速并非直接不限速,而是可以突破120km/h,初期最高限速为150km/h,后续等技术完善后,才逐步开放不限速。
杭绍甬高速是连接杭州和宁波的第二条高速,全长161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高速将取消设置收费站,转而使用动态扣费方式,即通过高速上设置的摄像头、传感器记录车辆通行情况,并实行扣费。据介绍,这条高速公路建成之后,从杭州到宁波将缩短至1小时。
编辑说:
目前,德国是世界范围内唯一不设最高限速的国家,假如日后杭绍甬高速公路真的开放不限速的话,那中国将跻身此行列。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多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更是达到了4.26亿辆,中国大地又幅员辽阔,高速公路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假如杭绍甬高速真的开放不限速,你们又想去试一下吗?
合资“自降身价”?!合资车集体大降价
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越发火热,传统合资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少合资品牌都选择了降价保份额的做法。
长安
马自达
2023款昂克赛拉8.99万起,相比起2022款11.59万的起售价,新车门槛足足降低了2.6万元,降幅接近1/4;
东风
本田
流出一张内容为“感恩20年,共赴下一程”的促销海报,海报显示
思域
与XR-V的起售价下探至8.99万元和9.29万元,而目前思域和XR-V的官方起售价为12.99万与13.29万,降幅高达4万元;
东风
日产
首款纯电SUV下探到19.99万起,该车最初上市时的起售价为27.28万元;上汽大众ID.3推出7月限时活动,最高降幅3.7万元,优惠后的ID.3起售价仅需12.59万元,实际上某些经销商的报价已经不到12万;长安
福特
全新
蒙迪欧
也把起售价下探至15万之内。
编辑说:
可以看出,如今传统合资品牌已经自降身价,把曾经高高在上的姿态放了下来,短短几个月,就陆续传出各个合资品牌降价的消息,同时也相信合资品牌的降价潮还远没有结束,所以想买合资品牌的朋友,不妨再等一等,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车型会降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新车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7-22 20:13:39
2023-09-10 08:38:50
2023-09-09 10:35:32
2023-09-12 11:26:11
2023-07-24 15:46:08
2023-07-24 13: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