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 23:05:20 | 喜车网
40km/h的速度车底的电池被撞了会没事儿?吉利
银河L7
得到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全面赋能后是什么样的呢……
在
吉利银河
系列首款量产车型L7即将于5月31日上市之际,吉利银河专属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在中国汽研·汽车安全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国汽研”)完成了“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测试第二季暨首次整车级安全测试”。此次测试的项目主要包括:整车车速40km/h正向刮底、整车车速7km/h后向刮底、整车20km/h负坎冲击和整车托底四项整车级电池安全试验。全部是针对搭载动力电池组的PHEV和EV车型的底盘抗冲击力做出的测试,也是广大驾驶新能源车型的车主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布置在车底的电池组是否能经得起来自外力的冲击?在遭遇撞击后是不是真的危险性很大?
根据中国汽研出具的试验报告表明:搭载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吉利银河L7,顺利通过了上述四项测试。而这也是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继5月13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完成包括电池针刺在内的4项电池基础安全测试后,进行的首次整车级电池安全测试,并进一步证明“电池针刺”只是神盾电池安全入门标准,吉利银河专属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将电池融入到整车的安全体系,把电池防护做到了极致,在动力电池安全领域处于行业引领地位。
据悉,此次测试高度还原新能源汽车常见的“底部碰撞”用车场景,银河L7也成为行业里第一个做到40km/h正向刮底、20km/h负坎冲击都无损伤的插电混动车型。值得一提的是,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已全面接入基于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智能仿真平台,可基于用户用车场景和极限工况,构建全场景安全仿真,进行海量测试与验证,积极推动整车级电池安全标准的全行业提升。
根据中国交通事故深度研究对车辆起火事故统计情况,由于碰撞导致的起火事故案例中,底部磕碰造成的比例高达约70%。基于此,
吉利汽车
以解决用户实际“托底”的用车场景和安全痛点为目标,进行大量底部碰撞事故分析调研、系统级的仿真建模分析和实物验证,率先进行包含“整车正向刮底、整车后向刮底、整车负坎冲击、整车托底”4项整车级中高速底部碰撞测试。
正向挂底测试的实测车辆车速
首先,整车正向刮底试验模拟了车辆下方存在较大体积障碍物并持续行驶的用车场景。根据行业标准要求,试验车驶向一颗直径为150mm的45#钢实心半球,同时使实心半球的顶部与电池包底部,在垂直方向有30mm的重叠量。在此次测试过程中,吉利银河L7的车速达到40 km/h,比行业标准提高了10km/h,当实心半球在与神盾电池包发生碰撞后,碰撞能量是行业标准的1.78倍。
整车正向刮底试验
整车后向刮底试验模拟用户倒车时底盘遇到硬物刮底的场景,对电池包安全性能的要求更高。根据行业标准要求,试验车将以“倒车”的行驶状态,驶向一颗直径为150mm的45#钢实心半球,同时使实心半球的顶部与电池包底部,在垂直方向有30mm的重叠量。试验完成后试验环境温度下观察电池包2小时。此次测试,吉利银河L7以7km/h的车速完成了试验,比行业标准提高了2km/h。
整车负坎冲击试验,模拟的是用户驾车从便道下到主干道,或者在坑洼不平的非铺装路面遇到沟壑的用车场景。在此之前,行业并没有对“整车负坎冲击”提出试验要求,此试验是吉利汽车根据企业标准提出并增加到了整车级电池安全测试中,是吉利首创的测试项目。根据吉利制定的试验要求,银河L7首先静置在200mm的“台阶”上,然后以20km/h的车速“下台阶”,并在距离“台阶”30mm的位置,额外放置了一颗直径150mm的45#钢实心半球,在下台阶的过程中,钢实心半球会“硌”到电池包底部,以此检验动力电池对应负坎冲击的安全性。
整车负坎冲击试验
整车托底试验,模拟常见的车辆在坑洼现象较严重的非铺装路面行驶的场景。试验要求以一颗直径为25mm、质量为10kg的45#钢半球型撞击头,以垂直于动力电池包底部的方向,以120±3J的撞击能量,在以电池包底部的几何中心为原点、在半径240 mm 水平区域以内,随机选定几个薄弱点进行撞击。在实际试验中,吉利银河L7共完成了4次撞击,远超试验条件要求。而在神盾电池的开发过程中,电池包则会迎接直径为150mm、冲击力为30kN的剧烈冲击,要求更为严苛。
整车托底试验
面对全部四项测试,搭载了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吉利银河L7底部变形量较小,电池包未发生起火、爆炸、冒烟等热失控现象,电池包固定点系统、高压连接器等无失效断开等情况发生,成功完成此次整车级安全测试。“神盾电池安全系统”之所以能顺利通过整车级安全测试,主要得益于吉利围绕“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构建起的“神盾新能源安全技术中心”,基于电池安全实验室、电磁辐射安全实验室、整车安全实验室以及可提供强大算力支持的星睿智算中心,可展开贯穿整车和电池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安全技术研发和验证。例如,搭载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每一辆车,在研发阶段就会基于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智能仿真平台强大的智能科学计算能力进行仿真测试,要经过12000+次全场景虚拟碰撞仿真,其中涉及底部碰撞的仿真超1000次,超72万公里虚拟道路耐久试验,让每一辆车在研发设计环节就经历更严苛的考验。
同时,神盾电池在行业内率先实现电池系统与智能架构的高度融合,它是一整套基于电池,同时融合架构、整车、智控、云端的“无盲区”安全防护系统,首创基础安全、整车安全、智能安全、健康安全“四大安全标准”,以软硬件融合的方式,为电池和人身安全构建层层高标准“护盾”。例如在涉及到基础安全的PACK层面,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拥有“
坦克
级”电池结构保护。底部防护方面,神盾电池采用1.5mm的1180DP高强钢板,抗拉强度是普通钢板的2倍以上。结合电池包底部防撞梁设计、电池包防护板设计,形成底部三重防护结构,防止底部碰撞对电池损伤。
此外,在整车安全的架构层面,搭载神盾电池的吉利银河L7采用“潜艇式”整车架构分散压力,最大程度分解碰撞能量,减少电池被挤压后的侵入量。一体式热成型门环+侧碰柱四条传力路径,独有的超弹性蜂窝填充技术,提供更稳定的变形吸收碰撞能量来保护电池包和乘员,并且重量较传统方案降40%。17个固定点车包一体的结构设计将电池融入到整车的安全体系,更进一步的来保护电池的安全。
5月31日上市的吉利银河L7,是首款搭载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吉利新能源汽车。从架构十宫格专利到整车笼式防护;从快充安全到母婴级防辐射;从电池针刺不起火到电池包防爆设计;从行业领先的BMS 3.0“电池医生”智控系统到24小时星睿智算中心云端守护,吉利银河L7无论在基础安全方面,还是整车级安全方面,都得到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全面赋能,相信将成为一款超越期待的中高端新能源车。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公里每小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由于环境污染愈发严重以及现有石化燃料储藏量的限制,清洁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电池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零件,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
有什么缘故会导致新能源汽车自燃?
自燃的首要因素或是充电电池,电池包接到压挤后多半会导致一部分锂电芯短路故障,短路故障便会发烫,发热量聚集到一定水平就起火,并且因为是充电电池没有一切电源开关可以关掉正常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有多种维护体制,例如汽车继电器(有机械设备使用寿命限定的),断路器,在干路和支道路上开展短路故障或是负载的维护,实际上许多没有产生的安全事故中也是这种安全性维护元器件在维护新能源汽车不容易导致起火。殊不知受动力电池天生的有机化学特点危害,在一些特定负荷下的不稳定要素会导致自燃,且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电池热无法控制速度难以估计,浇灭的困难要比传统式燃油车更高。
怎样看待新能源汽车愈来愈多的自燃?
据不彻底统计分析,新能源汽车起火关键聚集在电池充电起火和非电池充电起火2个层面。电池充电起火是因为大电流量电池充电,导致过电流,过度充电和高温等情形的产生进而造成车子起火。非电池充电起火最普遍是因为车子碰撞导致的动力电池包损伤,车子长期没有设备维修保养等缘故造成车子起火。较多表明技术性不成熟,都不是别的。只有说几率,几率。这般,很多人还拼命的排长队抬价买特斯拉汽车。
为何大家都那麼重视新能源汽车自燃?
由于,新能源汽车做为新征程的物质,关注肯定是比传统汽油车更高一些的。再加上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被一些人不断蹭热点。并且,新能源汽车拥有量非常少,而自燃事情的确高发,这身后一定与技术性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新型电池,假如充电电池自燃事情不可以处理,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一定会接到阻拦,终究新能源汽车并不是一款安全性的车系,顾客在驾车全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精神压力。喜车网
我们买汽车在考虑汽车的价格以及舒适性的同时很多时候也会考虑到汽车的安全性,有时候安全性能高的汽车可以在危险到来的时候最大程度的保护我们的安全。
新能源汽车安全-分类
新能源电动汽车安全故障分类
行驶过程安全故障;充电过程安全故障;静态过程安全故障。
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
2016年6月26日,北京三里屯一辆国产品牌纯电动车发生自燃。
2015年4月26日,深圳一辆国产品牌的纯电动大巴车在充电站充电时,突然自燃。最终官方给出的原因是过度充电72分钟,导致多个电池箱先后发生动力电池热失控、电解液泄漏,引起短路,导致火灾。
不光是国内车企,一些国外品牌也未能幸免。2017年3月4日,一辆外资品牌的纯电动车在上海金桥充电站,发生了电动汽车燃烧事故。
新能源汽车事故频仍,到底是外力原因所致,还是新能源汽车本身的电动属性,抑或是新能源汽车生产过程把控不严产生的质量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所有这些出现问题的汽车产品,在各项参数上都完全符合相关规定,否则这些车辆也不可能出现在市场上。
然而,符合政策要求的汽车产品并不代表安全上100%的可靠,因为实际车辆运行的状况远比企业自行路试复杂得多。一名资深汽车工程技术人员曾说过,要验证一个发动机是否可靠,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应该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问题难以避免。因此,人们也会担心: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加,这类安全事故数量是否会增加?
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
2016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起火原因以自燃事故最多,共9起,占比31%,可知电动电池原因是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或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零部件故障、充电、浸水”等大都导致短路或电气功能故障,或多或少与电池系统有一定的关联。
造成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原因在于整车非电动车平台改装造成电池的承载隐患,动力电池系统的缺陷(含电化学反应问题)、电池材料不过关、电池使用不当等因素。究其根本,动力电池引发的新能源汽车自燃案例主要由机械安全、电气安全、功能安全和化学安全导致,其中电气安全和化学安全为典型,更多体现在新能源汽车静态放置情况下,而功能安全也越来越受重视。在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电气安全相对而言更加成熟,但是功能安全和化学安全为新的课题。比如,功能安全方面电池系统管理不完善而不能够提前监控、报警故障,从而将导致电池过充、短路、漏液,最终引发起热失控、自燃、起火。
2023-07-22 20:13:39
2023-09-10 08:38:50
2023-09-09 10:35:32
2023-09-12 11:26:11
2023-07-24 13:34:28
2023-07-24 15: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