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7 17:11:49 | 喜车网
过度隔音,弊大于利!
为什么说“过度隔音”会弊大于利?
现在,的确是有越来越多的车主喜欢做汽车隔音,有的车主在给汽车做隔音时,甚至希望将隔音“进行到底”,最好在“隔音”完后连发动机的声音都听不到。这其实真的多此一举,甚至弊大于利。
为什么呢?你想一下,如果我们开车时听不到来自道路和动力系统的声音,那么就会失去对路况和车况的相关信息的获取和判断,这自然会影响到行车安全。
车主做汽车隔音时要注意什么?
1)车主尽量不要改变原车隔音。
2)车主如果非要做汽车隔音,那么在改装的时候一定要适可而止,只要能消除噪音就可以了,不要消除所有的声音。
3)车主做汽车隔音最大的禁忌,就是将汽车内部空间改装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声世界”。这样做隔音,很容易因小失大,弄巧成拙。
汽车隔音一般分为全车隔音和局部隔音。两种隔音方法效果不同,而且价格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全车隔音时效果最好而且也最贵,但是并不推荐所有的车型都去做全车隔音。因为有些车辆本身隔音效果就非常不错,之所以会产生噪音就是因为局部隔音没做到位,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针对某一个部位做一下隔音,效果就会非常明显了。而且在汽车产生的所有噪音当中,只有一部分可以被隔掉,比如发动机噪音和汽车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音,而胎噪似乎无法彻底隔绝。所以如果选择去做汽车隔音隔噪,还是先需要对汽车噪音来源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综上来看,汽车隔音有利有弊,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果选择做隔音,建议去一些比较正规专业的门店,这样才能减少对汽车的损伤。
首先,并不是只有国产车才使用发动机罩。 一些合资车和进口车也在使用。 但是,一般是中高级车。 例如,雷克萨斯LS的引擎室虽然包裹得很好,但低端LS几乎都暴露在外面。 例如,奔驰c级虽然有很小的覆盖面,但其“哥哥”s级,同样包裹得很好。 低端踏板车没有发动机罩是为了节约成本。 国产车使用较多,能产生高级感的发动机罩能减少噪音吗? 确实有点用。
首先,可以减少发动机的噪音。 翟颖在《汽车实用技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降低车内发动机噪声的发动机装饰罩声学设计研究》中说。 安装发动机罩后,车内的噪音降低了约3分贝,车内几乎感觉不到发动机的“哒哒”声。 3分贝听起来一点一点,但难以相差3分贝,实际上减少了近一半的噪音。 要产生高级感,除了降噪,引擎盖也能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高级感。
《机械制造》期刊上有论文,《基于模态分析的发动机装饰罩总成结构优化》上述。 发动机罩可以隔离发动机热量,保护发动机罩; 可以阻断发动机上面复杂的配管,美化发动机舱。 说起人,大家都喜欢干净整洁的样子,到处都是。 发动机引擎盖打开的时候,看那些管子也一样。 乱七八糟的话会影响销售额吧。 大家都喜欢精致。
打个比方,国产车就像一家我从来没去过的酒店,什么也没吃过,不知道味道好不好。 那是不是不干净,不卫生,或者装修不豪华呢? 合资车不太一样。 有些合资车没有盖子,但经常去吃,是很熟悉的店。 东西好吃不好吃,干不干净,基本上是在心里数。 装修,边上看起来有点不好,其实不怎么关心,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这几年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众多自主品牌汽车在外形设计、制造工艺、品质管控、车型调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汽车电子配置方面,更是不惜血本,即使是几万块钱的廉价车,也要给你做出高大上的氛围来。于是众多国人开始欢呼:国产车已经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合资车了,我们不必再为合资车买单了。如果用吉利的车身加奇瑞的发动机加比亚迪的底盘,绝对吊打合资车企,甚至还有人说,不用这几家合作,只拿出一家来,就可以与合资车企掰手腕了。国产车已经站起来了!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在这里我不是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从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理性的来看待国产车与合资车的对比,应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并且这个差距在短时间内都是无法弥补的。即使我们在硬件上与合资车企不相上下,但是在经验与技术上,国产自主品牌与合资车企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为什么这么说呢?英国有一句谚语:三代人才可以培养出一个贵族。意思是说贵族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几代人不断的努力,逐渐提高子女的阶层,让子女、孙辈从骨子里由内而外散发出贵族的气质,最终才有可能进入贵族的行列,而不是说经过短期的培训、集训就能完成的。这就像把一个穷人混入富豪的群体,不论他怎么装扮,都无法掩盖自己穷酸的气息;把一个无知的土豪混入高级知识分子的群体,无论他怎样装作有学问,只要一开口,就把自己的无知暴露无遗。
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也是这样,虽然这些年努力拼搏积极向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真正强大的合资车企相比,还是远远不如,甚至可以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相信狂热的国产粉肯定不服,那么我们不妨用一些事实来论证一下。
首先来看国产车的设计。现在有很多自主品牌车企都高薪聘用国外知名车企的设计师来担当自己的首席设计师,以提高汽车的设计水平。但是你仔细的观察,几乎所有的国产车,都或多或少的有国外车型的影子,真正有自己独特设计风格的车型寥寥无几。更不要说那些专门以抄袭为生的车企了。应该说现在国产车还处于模仿、抄袭的阶段,与真正的设计还有一定的距离。
再来看看国产车的制造工艺以及品质管控。应该说,随着中国整体机械制造水平的提升,自主品牌车企的制造工艺水平以及品质管控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汽车制造四大工艺在硬件上已经不输于合资车企了。但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国产与合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说车身钢板的冲压,使用的模具几乎都是进口的;在车身的防锈处理上,即使使用同样的钢板,合资车企明显更耐锈蚀;在车身的组装工艺上,在几十年前大众公司就提出了“两毫米工程”,即汽车组装完成后的车身长度,与设计尺寸相差不超过两毫米,就这一点,现在有几家车企能做到?还有汽车的隔音止振、NVH处理,合资车也是明显优于国产车。如此等等,应该说合资车企的造车经验更丰富,细节处理得更完美。
至于汽车的调校水平,这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现在有一句网络名句:三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苦读?那些百年车企,拥有上百年的造车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汽车调校数据,所以他们才能调校出近乎完美的汽车。而国产车的诞生与发展也就是十几年的事,无论是造车经验还是数据积累,怎么与百年车企相提并论?所以,国产车即使在硬件方面与合资车相差无几,但是在使用调校上,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我们经常诟病大众的双离合变速箱是如何如何的差劲,故障率是如何如何的高,但是与其它所有车企的双离合变速箱相比,大众的双离合变速箱是性能最好、质量最可靠的,某些国产车的双离合变速箱,用“垃圾”来形容绝不过分。还有爱信的自动变速箱,很多国产车都搭载,但无论是换档的平顺性还是整车油耗水平,都与丰田汽车相差甚远。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汽车零部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汽车上的高新技术,并不是掌握在车企手中,而是掌握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手中,比如博世、采埃孚、大陆集团、爱信精机、日本电装等。很多车企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组装厂,就是制造一个车壳子,其它的零部件都是买买买,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各种电子设备等。我们以发动机为例,早年的三菱发动机养活了众多的国产车企,现在还有很多车企使用的发动机是在这款发动机基础上改装的。即使现在有些车企号称自己独立研发发动机,其实绝大多数都是逆向仿制的,真正能正向自主研发的几乎没有,并且很多零部件依赖于供应商。而合资车企的先进发动机比比皆是,各方面性能完虐国产发动机。
还有汽车的变速箱,特别是自动变速箱,几乎完全依赖于爱信、采埃孚、加特可这几大自动变速箱制造企业。但是他们都是被国外大车企控股的,自然不会把最好的东西卖给你,所以我们得到的都是二流甚至是三流产品。电控系统几乎都是博世以及电装的,如果没有这两家企业,国内的车企几乎全军覆没,是真真正正的“卡脖子”企业,就跟芯片产业是一样的。而底盘技术就更复杂了,可以说国产车企没有一家具有自主开发底盘的技术,都是模仿或者逆向合资车企。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由于我们的汽车发展水平低,这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是不愿意把最先进的技术提供给我们的,同时我们也不具备与他们议价的能力,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必须接受质低价高的事实。
所以,我们不要再意淫什么国产车完全媲美、超越合资车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最起码在可以预见的几年之内,这种超越是不现实的。我们以一个非常常见的车型为例,上一代的大众捷达,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现在国产的十万元以下的车型,没有一款车的驾驶质感能超越它。别忘了它还是上世纪的产品呢,可见我们的差距有多大。为什么大家都愿意选用大众车做出租车?就是因为它们皮实耐用。有人说国产车也有做出租车的,也能行驶几十上百万公里,但是几十万公里之后,汽车的行驶质感、故障率等差距极为明显。
有人会说老侯这是不爱国,在跪舔合资车企。其实老侯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但是爱国并不等于盲目的自信甚至自大,而是应该正视差距,找到缩小差距的途径与方法,并努力的追赶上去。实事求是的说,现在国产车还处于一个追赶与模仿的阶段,仍然在拾人牙慧,而非自主创新。国产汽车上大量的堆砌电子配置,以凸显汽车的科技感与高级感,但是对汽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些电子配置其实是最不值钱的。而真正影响汽车的机械素质以及安全性能,我们还要努力进步。喜车网
不过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产车企在漫漫长路中,一直在不停的努力奋斗,并取得了相对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效果相当明显,在某些方面确实比合资车做得更好。应该说,在十万元以下的轿车里面,以及在十万到十五万的SUV车型里面,国产车还是有非常明显的性价比优势的,再往上基本就是合资车的天下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自主品牌的汽车一定会做得更好,完全超越合资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6-06 04:18:43
2023-12-21 19:27:36
2023-05-23 23:14:03
2023-12-15 02:15:56
2023-06-18 10:40:09
2023-06-18 08: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