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6 15:15:58 | 喜车网
易车讯
5月9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控股)与重庆
长安
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向上,为用户创造更加美好的消费出行体验,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电动化,是中国汽车参与全球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也是吉利控股与长安汽车战略合作的重点。在新能源领域,双方将就电芯、充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新能源产业布局进行合作。在智能化领域,将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展开合作。双方还将共同开展动力平台、动力技术的合作,探讨海外发展、出行生态的合作共享,并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碳交易等领域展开合作,共享前瞻技术应用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中国汽车从跟随到引领,正处在转型跨越的关键阶段。长安与吉利是中国汽车企业优秀代表,此次双方开放合作,有利于打造中国汽车大品牌形象,催生行业协同效应,并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行业高强度竞争下,开启了企业高水平竞合的新局面。”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此次战略合作,是一次强强联合的典范。以此为新起点,未来双方更将发挥各自优势,共享资源,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加美好的服务和体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汽车强国梦贡献应有力量。”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在科技无限畅想、产业自由跨界的变革时代,开放共创共享是永恒的主题。吉利与长安紧密合作,加大投入,优势互补,能为用户创造更好的出行体验,为产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探索。我们将携手做强核心竞争力,助力中国汽车早日进入全球汽车价值链中高端。”
打开易车App,点击首页“智能化实测”,多角度了解热门新车科技亮点,获得选购智能电动车的权威参考依据。
“开挂了。”
预计盈利32亿元-38亿元。
10月14日晚间,长安汽车披露的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长安汽车预计业绩扭亏为盈。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32亿-3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6.62亿元,上涨220.23%-242.78%。其中,长安汽车第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为5.98亿元-11.9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21亿元,增长241.84%-384.2%。
对于业绩大涨,长安汽车表示,主要因公司销量增长、产品结构优化,自主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合资业务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同时2020年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约56亿元。
这样的高光时刻,有些久违,但并不陌生。
事实上,2016年,长安汽车净利润曾达到102.85亿元高峰,长安自主品牌销量达128万辆位居自主车企销量第一,外界给长安冠以“自主一哥”的称谓,并开启了头部自主品牌的“三强时代”。
然而,最近三年,这位昔日的自主一哥,过得有些艰难。
财报显示,2017年-2019年,长安汽车的净利润分别为71.4亿元、6.81亿元、亏损26.47亿元,分别同比暴跌30.61%、90.46%和488.81%。其中,2019年是长安汽车自上市23年以来,归母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
彼时,有分析认为,如果长安继续保持如此下滑,一哥难保,不久其“自主三强”的席位也将被上汽乘用车取而代之。
或许是形势所迫,亦或是厚积薄发。
进入2020年,长安汽车开始发力,经营情况逐渐好转。
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1亿元和19.71亿元,呈不断上升趋势。
然而,长安汽车净利润实现正增长,主要还是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增加。
简单的说,就是出售了旗下公司的股权和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上涨。如刨除这几项利润,2020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的扣非净利润预计约为-22.75亿元至-32.75亿元,亏损额较上年同期的亏损22.4亿元进一步扩大。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此番长安汽车的盈利“水分”正在逐渐变少。
根据长安汽车公布的前三个季度的预盈利额来推算,前三季度长安汽车扣非净利润虽处于亏损状态,但扣非亏损已经缩小了约6—12亿元。
而水分的“蒸发”,离不开销量的向好。
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长安汽车9月销量为20.55万辆,同比增长28.6%;1-9月累计销量为137.09万辆,同比增长12.01%,跑赢行业18.9个百分点。
其中,长安系自主品牌汽车9月销量达15.30万辆,同比增长31.9%,前9个月,长安自主品牌销量达103.42万辆,突破百万辆,同比增长12.1%。合资板块,1-9月长安福特累计销量为16.71万辆,同比增长29.64%;长安马自达累计销量达9.43万辆,同比微降1.58%。
这样的成绩,也换来了多家证券机构的看好。
华创证券预计,长安汽车2020-2022年归母净利预期57亿、60亿、72亿元,维持“强推”评级。太平洋证券研报表示,三季度开始乘用车进入行业数据“利好”期,预计长安汽车 2020、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40亿元、60亿元。
销量、业绩双双上涨,资本市场也纷纷看好,长安汽车是否危机已过?
答案,或许未必。
“企业最大的危机来自于内部。在新一轮汽车产业格局重构的当口,长安汽车如果转型不成功,将面临生死存亡。”
尽管前9个月长安汽车的表现十分出色了,但是在今年北京车展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仍为自己敲响了“警钟”。
而他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事实上,目前长安汽车存在整体毛利润偏低的问题,即产品走量却不挣钱。据悉,长安汽车上半年整车毛利率为9.29%,远低于竞争对手吉利汽车的17.11%和长城汽车的14.72%。
“单车利润低,主要源于长安汽车在转型赛道上的落后。”有业内人士指出,高端品牌迟到、新能源产品孱弱、是长安汽车的“硬伤”。
当前,面对智能化、高端化的市场需求,布局新能源、冲击中高端市场,已成自主品牌向上的必然选择,亦是业绩盈利的杀手锏。
在车圈混迹多年的长安汽车,岂能嗅不出这样的风向。
事实上,在过去三年时间里,长安汽车在新能源和高端化两个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效果平平。
“香格里拉计划”是长安汽车早在2017年就启动新能源战略。这个战略,可谓十分战略——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的打造;到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
如今眼看快到了第一阶段的收官之际,市场上还未传出计划中“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发布的任何动态。
高端品牌,也始终是长安绕不过的一个话题。
2018年4月,长安汽车正式向外公布“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并将旗下品牌重新梳理为长安汽车、欧尚汽车、凯程汽车以及高端品牌(暂定名AB)组成的四大品牌体系。
然而,时隔1年多,吉利的领克、长城的WEY及奇瑞的星途等几个国产高端品牌都已投入运营,而长安汽车正处于筹备中的新品牌却迟迟没有动静。
对此,长安汽车高层多次在公众场合表示:“长安汽车选择不单独再命名一个品牌,而是做高端产品。”
2020年3月,长安汽车推出UNI引力系列产品作为中高端产品试水。然而,目前来看,虽然其首款车型UNI-T销量还算可观,但在其价格上却与经济型车型毫无区隔,与“高端”调性并不相符。除此之外,该款车型还与长安旗下CS75、CS75 PLUS等目前走量车型存在较多的价位重叠,长期以往,易引发长安产品线“内部竞争”。
显然,“产品高端化”并非长久之计,而高端又是不能舍弃的未来。
“正在闷声憋大招,全力做这个事情(高端品牌)。”
日前,朱荣华表示,“有太多‘烈士’在前面。没有这样的理由,我是高端品牌消费者就会买我们的产品。我只能说,我们计划培育一个新的品牌,从目前准备的情况来看,有信心往上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长安汽车,想要王者归来,看来还得有一段艰难“向上”的路要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撰文
/ 吴 静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琚 佳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不是要打败对手,而是去赢得用户。
长安
汽车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点。
7月20日,J.D.Power(君迪)发布“2023中国销售服务满意度(SSI)”报告,长安汽车排名自主品牌第一。
此次,长安汽车获得自主品牌销售服务满意度第一,充分印证其在销售服务领域的精耕细作获得消费者认可和信赖。与此同时,长安汽车“产品+服务”并重发展,已经连续两年荣膺J.D.Power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中国品牌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长安汽车第三次入围J.D.Power中国汽车行业满意度研究(SSI)报告。2021年,长安汽车获得自主品牌第三;2022年,长安汽车获得自主品牌第二;直至2023年斩获第一,实现销售满意度连续6年攀升。
排名的不断进阶,不仅是长安汽车在用户领域坚守初心的表现,更是长安汽车持续引领自主品牌向上的最好证明。
以服务打造护城河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曾说,我们从不关注竞争对手,我们只关注能为用户创造什么价值。始终面对用户,不被其他杂音干扰,是亚马逊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用户永远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石,长安汽车也深谙此理。
早在2017年开启“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之时,长安汽车就提出了“从服务客户向经营客户转型”的举措,将“经营客户”作为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关键战略支点。从产品致胜到产品+服务并重发展。
2020年,长安汽车将“客户经营”作为第一能力、第一要务、第一工程。对此,长安汽车启动天字“一号工程”——客户服务工程,坚定不移实施“诚信服务五大承诺”。公司领导躬身入局,集全员之力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投诉发生率等客户体验相关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长安汽车在中消协客户满意度调查中综合服务满意度排名第一。
2021年,长安汽车销售服务满意度在中国质量协会评价为自主品牌第一。
2023年,长安汽车深入推进“一号工程”,全面落实客户经营战略,长安汽车对内提升全员客户意识,对外传递品牌与客户伙伴关系,正式发布全新用户品牌“伙伴+”。
为了提升用户服务体验,长安汽车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比如,长安汽车组建起了1.6万人体验官队伍,16个客户体验官直联群,117位公司高管入群与客户直接沟通。通过不断的优化服务,持续推进“一号工程”,长安汽车用户已经突破2500万。
商业竞争的核心永远都是围绕用户进行,得用户者得市场,而这也是长安汽车在市场上致胜的法宝。
产品力成就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产品品质与科技创新的进阶。
早在2017年11月,长安汽车便入选2017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长安汽车工业设计中心入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20年9月,长安汽车通过2020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核评价。
截至2023年2月,拥有国内外专利8287件,其中发明专利2121件。
长安汽车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引领,坚持自主研发,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研发实力。现如今,长安汽车在重庆、
北京
、
上海
、河北定州、安徽合肥、意大利
都灵
、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建立“六国十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拥有来自全球30个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1.7万余人,具备整车、底盘、发动机、变速器等完全自主开发能力,并成立试验验证体系CA-TVS,保障用户品质用车。
此外,长安汽车将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超过1383亿元。仅2022年,长安汽车研发投入就达56.78亿元,同比递增17.63%。持续的研发投入,让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智能化、造型能力方面,获得市场认可。
优秀的产品竞争力离不开其在研发上不遗余力的投入,更离不开长安汽车对高端智能工厂的打造。
作为首批工信部“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长安汽车以“实现高效、柔性、敏捷、绿色制造,快速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为目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数字化转型。在产品开发、生产线建设、工厂运营等领域全面导入数字化工具,数字化率已达95%,并建成了国内首个“数字化双胞胎工厂”。
以智能制造理念建成的两江二工厂为例,其采用了700余台机器人,自动化率达90%以上,确保了整车流光溢彩的卓越工艺品质;应用智能AGV、机器视觉、车载ECU在线刷写等技术,实现多车型混流、稳定生产;采用工业互联网方案开发的长安智慧工厂平台,设备联网率达95%,实时监控600项指标、11000个运行参数,为高质量产品提供了稳定的制造保障。2021年3月,长安汽车智能制造案例入选国资委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自主品牌引领者
市场是检验一个企业能力的最好试金石。
以服务和产品为基石,长安汽车再次在新能源时代实现引领。
2023年1-6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121万辆,同比增8%,已经连续三年实现半年销量破百万。其中,6月销量225696辆,同比增8.8%;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1-6月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13.4%。
值得一提的是,1-6月,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累计销量17.6万辆,同比大增107.2%,其中6月销量突破3.5万辆,达39734辆,同比大增117.5%。
深蓝汽车
、智电iDD家族双双破万,势能强劲。今年下半年,
长安启源A07
、
阿维塔
E12等多款产品集中推出,新产品将带动转型再进阶。喜车网
海外板块,1-6月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海外销量11.6万辆,同比增长14.3%,坚定了发力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的品牌实力与发展信心。
今年4月,长安汽车发布全球化战略,至此形成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三大战略,稳中有进持续落地实施,推动着长安汽车向电动电气化转型,以及在全球市场的快速发展。
通过持续精进自主,乘势进阶新能源,加磅开拓海外,长安汽车实现了“质”“量”齐升,不仅多个爆款系列车型实现销量领跑,还让长安汽车品牌实现了加速进阶。
技术为先、品质为先、服务为先,长安汽车已经镌刻于企业基因之中。
近年来,在电动电气化转型道路上,长安汽车在品牌、产品、创新、技术、服务等各个维度都取得了优秀成绩,此次J.D. Power在销售满意度的胜出,正是长安汽车转型升级成功的最佳印证。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7-22 20:13:39
2023-09-10 08:38:50
2023-09-09 10:35:32
2023-09-12 11:26:11
2023-07-24 15:46:08
2023-07-23 04: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