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0 04:43:55 | 喜车网
需要改装。
model2屏幕想要竖起来,需要购买适用model3的
特斯拉
旋转支架,让屏幕可以旋转,方便开车看屏幕导航,再也不用担心反光,看剧的时候用头扭得难受了。
特斯拉是美国一家
电动汽车
及能源公司,总部位于帕洛阿托,市值达2100亿美元,产销电动汽车、
太阳能板
、及储能设备。
特斯拉model3中控台可以旋转。将中控部分功能转移至方向盘按钮据悉,为了让司机不因为操作Dash大触摸中控显示屏而在开车过程中分心,特斯拉发布了对Model3的进行了软件更新,改变了汽车方向盘上的滚动按钮功能。
特斯拉Model 3再次升级,将中控部分功能转移至方向盘按钮据悉,为了让司机不因为操作Dash大触摸中控显示屏而在开车过程中分心,特斯拉发布了对Model 3的进行了软件更新,改变了汽车方向盘上的滚动按钮功能。现在,通过按钮,司机可以调整交通感知的巡航控制设置。
如司机可以通过右滚动按钮的左右滑动来调整Model 3和前面的车辆之间的跟踪距离,而左边的滚动按钮可以让司机调整侧镜和方向盘。当然,这些设置仍然可以从触摸屏控制,而且司机还可以将中控显示屏和滚动按键结合起来操作,如驾驶员可以点击后视镜调整图标,选择左或右侧的后视镜,并上下滚动控制键来调整。
方向盘调整的方式和后视镜是一样的,只是你必须从设置菜单中选择方向盘,这样在开车的时候就可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路上。向上或向下推动滚动按钮将增加或减少设定的巡航速度。
此前,为了进一步完善体验,特斯拉就曾不断为系统进行升级。
如为新车软件中融入了Siri,让用户可以实现语音控制,并可以进行远程开启车灯、检查电池电量以及锁车或者解锁等操作。
此外,根据用户的反馈,特斯拉也重新排列了触摸屏图标:最常使用的触摸屏图标更容易接触到,将媒体播放器和电话图标现在位于触摸屏的左侧。
(图/文/摄: 问答叫兽) 蔚来ES8 蔚来ES6 问界M5 蔚来EC6 小鹏汽车P7 传祺GS8 @2019
1986年,
别克
Riviera
搭载了汽车历史上首块触控屏幕,就此开启了车载中控屏的发展历程。
可直到2012年,
特斯拉
Model S
将一块17英寸的屏幕竖立在中控台上之后,车载屏的军备竞赛才被彻底激发。从曾经的卷尺寸、卷功能,再到如今的卷数量、卷形状。甚至于,有些车企还卷起了屏幕素质,就像当下的消费终端产品市场一样。
而最近,我们又看到了屏幕的新卷法——卷移动机构。在新一代
荣威RX5
以及刚刚上市的
极氪
X的车内,我们均看到了一块可以选择性为副驾服务的可滑动中控屏幕。
在屏幕本身卷无可卷之后,这会是智能座舱的下一个新思路吗?
曾经的屏幕,为什么要动?
屏幕可以移动这件事,曾经就是为了两个目的:
第一,在可选择的时间为乘客提供观影服务;第二,仪式感。
会动的屏幕,其实很早已经出现在了汽车上。
第一类出现在某些全尺寸美式MPV的车顶之上,以提供后排乘员的观影体验,而为了减少对内后视镜视线的遮挡,这块屏幕在非使用状态下会折叠收回车顶内。
直至如今的新能源时代,如此的屏幕形式依旧存在,比如将其作为“新三电”之一的理想、完全可以“给后车观影”的极氪009,以及“屏幕充当遮阳帘使用”的
宝马i7
。喜车网
至于第二类,它的象征意义已然大于了实用意义,那就是一系列豪华车上的中控屏。在驾驶者对于屏幕需求并没有如今那么高的时代,这些车型会将屏幕收回中控之中,以保持中控的整洁度与视觉观感。更重要的是,屏幕可以在车辆点火的时候自动翻出,大大增加了启动的仪式感。
但是不同于第一类,如此的屏幕翻转已经基本被车企所遗弃,即便是曾将这一设计下放到自家紧凑级家轿上的
奥迪
,也已经全系取消了屏幕翻折的功能。
那现在的屏幕,又为什么要动?
答案也许就是一个词:额外赋予。
对于新能源车型来说,取消实体按键,将大多数功能整合进一块大屏里,这已然是一项不可逆的趋势了。但是,如此为了智能座舱而服务的设计也带来了一个极大的弊端,那就是内饰设计的同质化。在当下几乎所有的新车上,除了一块或者多块的大屏以外,你很难找到其他的视觉重心。
可是,除了尺寸、屏占比、UI设计、显像素质之外,各块屏幕之间的差异,很难被消费者在第一眼看到车的时候感知到。此时,用可移动机构增加仪式感和一些被“额外赋予”的功能,就变得额外重要。
我们先按时间顺序再举几个例子。
2018年,
比亚迪
唐二代首次搭载了一块可旋转中控屏幕,以同时适配常规车机的横屏状态以及部分用户对于手机的阅读习惯。而同期发布的
威马EX5
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
随后是2021年,岚图的首款车型
岚图FREE
,更是将可移动屏幕的范围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为了“增加运动模式时驾驶员的专注度”,这组由仪表盘、中控屏、副驾娱乐屏组成的三联屏,可以实现整体的向下部分隐藏。不久之后,类似的设计也出现在了同样对驾驶十分专注的
智己L7
之上。
时间来到2022年,我们又在
深蓝SL03
上看到了中控屏新的移动方向——左右转向。除了能够同时兼容主副驾对中控屏的信息读取需求之外,这样的设计还能被顺便作为一个交互形象,营造出一种“人一上车屏幕就看着你”的感觉。而其最终呈现的效果,倒是和
蔚来
的NOMI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在2023年,华为为屏幕“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解决行车观影容易晕车、副驾屏幕内容易使主驾分心、屏幕尺寸受车内空间限制等痛点,华为首次将投影技术加入到了车载屏幕之中,研制了等效40英寸、3米远距成像的“光场屏”。
从“让人眼前一亮”的角度出发,这些设计其实都是成功的。至少从笔者个人体验出发,以上提及的每一台车,都让我在首次接触它们的时候发出了“wow”的声音。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果能让他们足够好奇到进店里看一看,那么这个设计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但是,这样的设计能足以将用户留住?未必。
屏幕,到底该不该动?
对于车内的部件,笔者的看法是:“动不如静,非必要不动”。
相比十年之前,如今消费者对于屏幕的需求早已不止于象征意义,车机屏幕好用与否,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车主日常的用车体验。而针对这一点,屏幕的可移动机构并不一定会带来帮助。
首先是成本,以荣威RX5与极氪X为例,这两款车型采用屏幕横移机构的原因很好理解,就是为了能够将中控屏同时作为副驾娱乐屏使用。而单从制造成本看,一块屏幕的造价似乎是要比一套移动机构更加便宜。
作为一个已经在汽车上长期存在的零部件,一块中控屏幕的设计、研发、验证的成本早已被其庞大的产量给摊薄了。举个极端的例子,理想L系车型为了减少屏幕的研发费用,甚至采用了三块完全相同的屏幕用于中控、副驾与后排。
而作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部件,一套屏幕移动机构更多是专车专用。虽说制造成本看似较低,但算上定制与车规级认证的成本,这样一套复杂机械结构的最终均价,并不见得会低于一块屏幕。唯一可能带来的优势,或许只有对车机芯片算力的减负。
而机械结构的复杂还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整套系统的使用稳定性。
对于一个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车内部件,屏幕的固定与操作稳定性始终是至关重要的。而一个可移动的屏幕,自然会增加屏幕出现故障的概率。与此同时,几乎任何形式的屏幕移动,都需要适配不同的UI界面转换,这也会增加车机出现卡顿、死机的几率。
倒是华为的那块“光场屏”,由于没有物理的移动机构,而是通过光学原理去解决问题。不过,这块屏幕是否好用、实际的成像效果如何,还要等首台搭载该技术的
问界M9
问世之后,我们才能最终得到答案。
最后,回到先前抛出的“额外赋予”这个词。确实,能动的屏幕看起来很炫,但对于大多数车型的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真正使用该功能的场景比例少之又少。
在某些新车测评时,笔者经常如是评价:“除了在刚拿到车或是向亲朋好友炫耀的时候,这块屏幕能不能动,并不会影响什么。”
所以说,想要一块屏幕动起来,并不只是设计一个移动方式那么简单。只有搭配合理的成本控制与配套的软硬件协作,一块可以动的屏幕才能真实地为用户体验所服务,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动而动”。
写在最后
总体来说,我并没有在拒绝可移动屏幕的出现,我依旧非常着迷一块屏幕在“变换形态”时让我“wow”出来的感觉。而这样的“新卷法”,也确实能够为当下有些无聊的新能源内饰设计,带来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是,回想十余年前,类似的事情其实就曾发生在手机领域之中。滑盖、翻盖、侧滑、旋转,曾经的我们见识过了太多屏幕的翻折方式。
可是,自2010年的iPhone 4面世之后,手机设计逐渐收敛为了最早期也是最无聊的直板形式,各家手机厂商重新回到了卷尺寸、卷屏占比、卷面板材质、卷边框样式的局面。
甚至,仅仅是在直板形态基础上延申出来的曲面屏设计,也因容易误触、边缘显示变形、色差等问题,被历史证明为“昙花一现”的设计。
而当下的车机屏幕,或许也正经历着相同的事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童济仁汽车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7-22 20:13:39
2023-09-10 08:38:50
2023-09-09 10:35:32
2023-09-12 11:26:11
2023-07-24 13:34:28
2023-07-24 15: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