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4 19:10:07 | 喜车网
四川省一辆比亚迪汉千山翠停在路边时发生自燃,据悉这辆比亚迪汉千山翠是车主才买不久的。刚刚提的新车就在路边发生自燃,车主也非常痛惜。新能源车之所以状况频出,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目前的技术可能并没有很完善。汽车中所配备的刀片电池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尤其是在高温天气下。
喜车网
这辆自燃新能源汽车车主是自己将汽车自燃的视频发在短视频平台上,并且还配文自嘲。这辆比亚迪汉新能源车是7天前买回来,没想到车还没摸熟就自燃了。汽车自燃的具体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之中。比亚迪汽车相关负责人也对外发表声明,称会跟进此次汽车自燃事故,在调查清楚原因之后会给公众一个交代。

据小编了解,这款比亚迪汉售价应该在20万元以上,属于比较高端的车型了。以及带来了最后一点。而这款自燃的汽车还是限量版,售价应该超过了30万元。比亚迪在推出这款汽车时,对外宣称最大的卖点就是这辆汽车所用的电池是刀片电池,比亚迪公司称刀片电池不会自燃。但是这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就狠狠打了比亚迪公司的脸,与比亚迪宣传产品时的说法背道而驰。刀片电池比起普通电池而言确实有许多优点,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相关厂家已经能够确保刀片电池目前的制造技术可以达到绝对安全。

新能源汽车作为小型汽车界的兴起之秀,受到许多消费者青睐,但是新能源技术貌似并不是很成熟,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新能源汽车虽然在能耗上面优越于燃油汽车,但是在高温天气下,新能源汽车的弊端似乎就凸显出来。市面上许多新能源汽车中所配备的电池耐高温性能并不是很强。
长安新能源车自燃原因:
1、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电池技术还不完善,有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而在这些自燃的车型中,大部分都是采用三元锂电池,少部分车型采用的是其他类型电池;
2、但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电池,超过一半的自燃车型起火主要原因都是因为电池,而新能源车的动力来源就是电池组,是必不可少的,也就等于说是新能源车的三大件之一。所以也可以认为,新能源车三大件之一的电池组安全性依然有待考量。率最高。更重要的是,这79起自燃事故,都是在3个月内发生的;
3、为何锂电池汽车这么容易发生自燃现象,因为机械电气问题,如碰撞、穿刺、浸水、引燃等。碰撞会导致锂电池内部结构损坏或外壳破损,严重情况下会导致锂电池的电极暴露在空气中;穿刺会导致隔膜破损,导致内部短路;浸水后若水进入电池,会与锂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4、电化学和产品质量问题,比如过充过放、过热、内部短路。过充过放容易造成膨胀鼓包、电极析锂刺破隔膜等;过热可能由于热管理失效引起,短时间内电池释放大量热量导致热失控;内部短路则是由于内部结构破损引起;
5、厂商和消费者的问题。如厂商为了减少成本,降低生产安全要求,偷工减料,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是为了追求补贴,缩短电池产品测试验证时间,技术验证周期偏短导致了技术验证不足、工程解决方案不成熟。而消费者私自改装,使用和保养不当,也会增加电池着火风险。
百万购车补贴
新能源汽车为什么总自燃
新能源汽车自燃的根本原因就是热失控,热失控主要由这3方面形成:1.汽车碰撞。动力电池受到挤压、穿刺,导致正负极、电解液混合发生直接反应,形成大规模的内部短路,释放高热量造成热失控起火燃烧;2.电池内部自身温度过高,散热速度过慢。温度控制系统故障导致过热而产生自燃;3.充电过度。当动力电池存在过度充电时,就有可能会导致正极金属溶解以及电解液氧化分解,最终电池发热膨胀并起火。
产品设计上主要从减少电流和减少电阻两个方面入手,1.采用高电压,减少电流;提高电池包的额定电压,减少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值。如将电池包工作电压电压从X伏级别调整至2X伏级别。电流减小可减少线路损耗,减少发热及提升整车能效;2.单极耳变全极耳;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极耳出入正负极,以46800圆柱电池为例:采用单极耳的,电子在电池内部的移动距离最大达到7.6m,而采用全极耳的电子在内部最大移动距离只有0.16m,采用全极耳内阻更低,充放电时发热量更小。
扩大散热面积。目前主流设计采用电池底部散热,如CATL麒麟电池改变水冷板布局方式采用侧面散热,可通过加大散热面积,增加散热效率。提高冷却效率。过往电池热管理系统与空调系统是两个独立的系统,电池冷却只依靠电池冷却系统,部分车企新产品已采用新热管理结构,增加利用空调系统加强电池冷却液的散热。充电时尽量关闭车内电源。汽车电池和手机电池一样,边充边放对寿命有很大伤害。充电过程中耗电,会加剧电池的发热。
注意充电桩的区别。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电池管理系统标定也不同,所以充电速度不仅与充电桩有关,还与车辆自身的电源管理系统有关。必须要选择适合车辆充电电压和电流的充电桩,在提高充电速度的同时确保安全,同时要注意充电插头的清洁与干燥;注意充电时间。过度充电会使电池发热,甚至引起自燃、爆炸等危险,非常有必要控制充电时间。同时要注意浅充浅放,避免深度放电。
2023-07-22 20:13:39
2023-09-10 08:38:50
2023-09-09 10:35:32
2023-09-12 11:26:11
2023-09-12 16:12:36
2023-07-24 13: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