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4 17:36:32 | 喜车网
电动车自燃概率,已超过燃油 汽车 !
孙金华首先介绍了国内新能源 汽车 的保有量数据、2021年新能源 汽车 火灾的相关报告,诸多数据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感知契合。
据介绍,截止2021年底,我国“纯电动”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为784万辆,接近800万辆。
随着新能源 汽车 的大力发展,近几年,电动 汽车 火灾事故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孙金华引述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相关人员的介绍,2021年度,全国发生电动 汽车 火灾事故3000余起。根据我们接近800万辆的“纯电动”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计算,
着火概率大概在“万分之三”
左右(0.03%+),稍高于传统燃油车“年火灾事故率”约为
“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
(0.01%-0.02%)。
从这方面来讲,电动 汽车 着火概率是要比燃油车略高一些。
从2019年统计的火灾事故电池类型来看,60%是三元锂电池纯电动 汽车 ,5%是磷酸铁锂电动 汽车 ,还有35%是不明的。
那么,电动 汽车 在哪种状态下更容易发生自燃呢?
从2020年统计的电动 汽车 火灾数据分析,40%处在行驶状态占比最高,35%处在充电状态,25%则是在静止状态。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 汽车 处在静止状态的时间是最长的,但发生火灾的概率却最低,充电时间是最短的,但却占到35%的高比例。
从一年四季发生火灾的月份来看,在高温期时间段(6-9月)火灾发生概率比冬季和其他季节高出许多。
电动 汽车 为什么会自燃?
鉴于我们大多数人对化学反应、吸热放热等原理并不感兴趣,电池为什么会“自燃”我们就简单来分析,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深入研究。
简而言之,锂离子电池由正极材料(氧化剂)、负极材料、电解液(还原剂)、隔膜材料(还原剂)、电解质构成,其中的还原剂可以视作“可燃剂”,当氧化剂、可燃剂放在一起,再被充入能量的话,就容易发生事故。孙金华介绍说。
在电池内部,充电、放电过程中,有多个反应存在,有的是放热反应,有的是吸热反应。当充放电循环等物理热积累,形成初始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将热量导走的话,会诱发热失控反应。
具体而言,当锂电池温度达到90摄氏度左右时,负极表面的SEI膜开始分解,放出热量,使电池温度继续升高,当温度升至130摄氏度左右时隔膜开始收缩熔化,从而造成电池内部短路,最后起火。但在正常使用场景下,锂电池很难达到这个温度。
电池自燃:火势会反复,越燃越快!
而另一项与老百姓日常用车相关的研究结论表明,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共存体系的“热稳定性”均随荷电程度(SOC)的增加而降低,建立了荷电状态与产热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荷电状态越高,越容易热失控,即越容易发生火灾。
据其此前描述的试验过程:“有关不同的荷电状态火灾特性是不同的,比如说荷电状态比较高,百分之百荷电状态时,热失控后有多次‘射流火’的状态存在,开始着火了,限压阀打开以后,火喷出来喷的老远,喷出来以后火小了,有一个比较小的稳定火,过一段时间以后,火又喷的很高,反反复复,有多次‘射流火’存在,最后把这个电池烧完。”
同时,电池热失控传播规律试验显示,一个电池模组当中,第一个电池开始热失控,传播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以此类推,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它的传播速率是逐步递增的,也就是说,两个电池之间传播热失控的时间是越来越短的。
这也解释了大家看到的电动 汽车 燃烧过程中,火势突然蔓延的原理。因此,无论电动 汽车 是因为充电过程自燃,还是行驶过程中发生事故自燃,用户需要注意的一定是第一时间撤离车辆,即便一开始火势并不大,或者仅仅处在“冒烟”状态。喜车网
增加电动 汽车 自燃预警、优化灭火剂
如何避免自燃引发的乘员安全问题呢?孙金华认为,在电池使用过程当中,如果有事故隐患状态,可能发生热失控,系统应该进行“热失控预测预警”,发展三级多参数融合的电池火灾预测预警技术,第一级是故障预警,第二级是热失控预警,第三级是火灾报警。
这不难理解,如果普通新能源 汽车 增加相应预警提醒,那么驾驶者或者周边其他交通参与者能够及时察觉危险、迅速反应,防患于未然!这确实是给新能源车企的一个好建议!
此外,孙金华表示,针对新能源车型需要开发“专用灭火剂”,又兼具化学灭火与物理降温功能,并具备绝缘和环保性好的特点。
“万一着火之后,要迅速扑灭,不让它形成大灾。灭活剂要求有不良导体,能够带电灭火,第一次快速喷放,迅速扑灭火势,后面进行多次缓射,其目的一是降低电池温度,二是能保证系统里面的灭火剂浓度之后,使它不复燃。”孙金华解释说。
当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即便有相关的专业灭火设备,仍需要根据自身能力以及现场形式做出判断,如果缺乏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迅速撤离”仍然是最佳策略。
写在最后:
从文中阐述的纯电动新能源 汽车 的火灾发生概率来看,其相较于普通燃油车会略高,并且在充电过程和行驶过程(含发生碰撞交通事故)中更容易自燃。在此我们并非恶意“黑”新能源 汽车 ,仅仅希望通过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让新能源车主以及普通老百姓们意识到其相关特性并注意防范,谨防危险的发生。
从另一个角度的数据来看,2021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市场快速发展,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57.8%。最新的预测数据显示,
2022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将超过500万辆
, 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18%。国内新能源 汽车 的快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长安新能源车自燃原因:
1、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电池技术还不完善,有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而在这些自燃的车型中,大部分都是采用三元锂电池,少部分车型采用的是其他类型电池;
2、但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电池,超过一半的自燃车型起火主要原因都是因为电池,而新能源车的动力来源就是电池组,是必不可少的,也就等于说是新能源车的三大件之一。所以也可以认为,新能源车三大件之一的电池组安全性依然有待考量。率最高。更重要的是,这79起自燃事故,都是在3个月内发生的;
3、为何锂电池汽车这么容易发生自燃现象,因为机械电气问题,如碰撞、穿刺、浸水、引燃等。碰撞会导致锂电池内部结构损坏或外壳破损,严重情况下会导致锂电池的电极暴露在空气中;穿刺会导致隔膜破损,导致内部短路;浸水后若水进入电池,会与锂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4、电化学和产品质量问题,比如过充过放、过热、内部短路。过充过放容易造成膨胀鼓包、电极析锂刺破隔膜等;过热可能由于热管理失效引起,短时间内电池释放大量热量导致热失控;内部短路则是由于内部结构破损引起;
5、厂商和消费者的问题。如厂商为了减少成本,降低生产安全要求,偷工减料,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是为了追求补贴,缩短电池产品测试验证时间,技术验证周期偏短导致了技术验证不足、工程解决方案不成熟。而消费者私自改装,使用和保养不当,也会增加电池着火风险。
百万购车补贴
一、新能源车辆火灾特点
1.处理难度较大:当新能源车辆出现火灾、撞击等事故后,内部电池可能出现挤压、穿刺、损坏等情况,引发液体泄漏、燃烧,甚至爆炸,在导电介质的作用下,很容易使司机或者乘客发生触电情况。
2.灭火时间较长:新能源车辆内部装置多,管线复杂,且大部分均为可燃物体,在自由燃烧状态下,火焰可持续90min左右,温度最大值可达916℃,当汽车某一部分发生火灾后,很容易蔓延整个车厢,形成大范围燃烧,常规灭火剂灭火效果不理想,因此往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扑灭火灾。
3.燃烧速度较快: 当电池出现燃烧迹象到猛烈燃烧只需6s的时间,且火焰喷射距离远,可达到5m以外,在燃烧过程中还有大量喷溅物散落在周围,并产生大量醚、烃类及其他有毒物质,对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二、新能源车辆火灾预防措施
1.安装过电流保护装置,及时检查电线故障,预防线路短路引发火灾。
2.利用自动报警装置对排气管温度进行检测,并将其与周围可燃物分隔开,避免其在高温环境下引发火灾;在车辆检修时,及时清理发动机附件周围堆积的树叶、杨絮等可燃物。
三、新能源车辆火灾处置
1.新能源车辆发生火灾后,在报警时一定要告知起火汽车的品牌和型号,让救援人员能够迅速了解起火车辆的动力电池种类和容量,以及车辆最高电压,高压线路走向等。
2.电池起火后很难被扑灭,首先要立即断电,并且要将车辆钥匙装入信号屏蔽袋
或者是放置到距离车辆10m外的区域,防止“走火”。
3.灭火时要加强个人防护,佩戴绝缘手套防止电击,严禁盲目使用破拆工具进行破拆、穿刺车辆任何结构,防止造成高压系统与外界隔绝失效,产生电击危险。
4. 新能源车辆电池发生燃烧后,产生大量氟化氢、氰化氢等有毒气体,消防救援人员在灭火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防止高温毒气伤人。
5.扑灭新能源车辆初起火灾时,最好采用干粉、CO2灭火剂,避免因人员触电等导致火势加剧,甚至引起爆炸。
6.电池着火可能需要24h才能完全扑灭,冒烟表示电池内部仍处于高温状态,必须密切观察电池状况,直至电池不再冒烟1h以上,防止火灾死灰复燃。
2023-07-22 20:13:39
2023-09-10 08:38:50
2023-09-09 10:35:32
2023-09-12 11:26:11
2023-09-12 16:12:36
2023-07-24 13: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