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0 05:50:47 | 喜车网
为啥感觉国产车普遍比同级别的合资车重一些?
在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很多消费者认为合资车在产品力方面要比国产车强一些,尤其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部件。当然也有一些之前不被认可的思维定式因为合资品牌的大面积采用,就变成了合理的存在,并且被认为是技术和材料进步下的产物。
a
最近几年,轻量化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支,很多高端车型在整车材料、底盘方面都开始使用轻量化材料,比如某些后驱车型采用了碳纤维传动轴,一些高端车全车采用碳纤维覆盖件,也有一些车型使用了相比于刚才更轻的合金悬挂等等,所以很多车型的整体重量都在不断下滑!
说到自主品牌汽车制造离不开历史发展的追溯,离不开自主品牌汽车人多年不断的努力,离不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及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大力支持。汽车的设计制造就离不开这几部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体结构设计等几大方面。
b
国产车比合资车重的问题还是在于厂商的问题,车体结构设计,车饰的选材,目前还是以综合性的降低成本为主,很多一些高成本的配件并不在预算范围,因为大部分选材均为节优够用为主,并不像一些合资车的选材会优中选优的去考虑,合资车体系完备,可以用更低的配套成本去选择更优一级的配套产品。
车重良心论只是更隐晦一点的铁皮党。真正汽车减重问题是极其复杂和严谨的事。它所涉及到的结构减重并非是静态刚性强度问题,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结构减重牵扯到部件材料的动态抗扭,抗拉以及共振,耐疲劳,温度耐腐蚀等诸多问题。奔驰的铝换钢,大众的后悬挂就是因为盲目减配导致的问题。
c
大伙网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国产车与合资车的碰撞信息,无一例外都是国产车“完胜”,于是大伙都会认为国产车车重、皮硬安全,但这是否具有代表性不得而知哈。因为碰撞瞬间,它与二者之间的碰撞角度及本身的车身结构是息息相关的,而不是谁重谁安全!不过可以自豪的是,国产车对于碰撞安全这块是比较注重的,大部分国产车企都拥有自己的碰撞试验室!
有朋友让喵哥给大家聊一下,目前国产车跟合资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我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虽然这些年国产车的进步很大,可以说近10年国产车的进步实现了一些质的飞跃,比如说像难度比较大的发动机和底盘,这些东西像国产的奇瑞,甚至有一些达到了比较突出的水平,但是目前综合来看国产车跟合资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喵哥先直观的给大家举个例子,假如从做菜的角度来说,现在国产车的厂家,可能做特色菜、拿手菜在某些方面确实很突出,做出来的味道也很好,但是做一桌子大的宴席出来,把这么多菜拼在一起就会稍微比合资车,这种外面请来大师傅差点味道了。这个比喻就是目前我对于国产车跟合资车之间差距的一个体会。当然,刚才说到了只是一个比较笼统大而全的概念,具体细节部分的差距,喵哥还是想跟大家细说一下。
第一点,差距比较大的一个地方就在变速箱上,其实发动机和底盘这些年国产车通过努力还是解决了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些正向研发的企业,像奇瑞的正向研发,在发动机和底盘方面还做得不错了。但是在自动变速箱这块,我们跟合资车,尤其一线合资车中间的差距还是挺大。目前几款主流的自动变速箱,AT、双离合、CVT差距都挺大的,国产里面像万里扬的CVT,青山的双离合,包括前些年山东瑞盛的8AT,前些年山东瑞盛的8AT出来之后,当时呼声挺高,但是这款变速箱装车后由于问题太多,也一块把用它的陆风一块带下了水,产品品质还是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目前,国产车企在AT变速箱这块确确实实没有太拿得出手的产品。我们再来看一下CVT,CVT的话现在目前国产的万里扬,比起一线的日产变速箱它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双离合现在基本上国产几大主力厂商都是跟格特拉克合作,也都是一个技术引进,跟人家技术合作双离合变速箱才能装车。湿式双离合目前稳定性还可以,但是干式双离合就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了。所以国产车跟合资车目前最大的一个硬性差距就在变速箱上面。
第二点,在金属材料以及防腐蚀方面,国产车跟合资车其实目前还是存在一些差距的。
第三点,在系统调校方面,国产车跟合资车也是存在差距的,虽然国产一线大厂跟合资品牌差距在逐渐缩小,但是车载系统等很多电脑板这一系列的东西,实际上源头还是在国外的厂家。虽然这些年我们也看到国产的厂家一直在发力进入这块,但是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因为这些系统传感器不是买回来装上去就可以了,它必须要调校和适配,国外的这些系统大厂在对待不同的客户上,他们也是有区别化对待的。
所以基于这个原因,国产车跟合资车在整个系统这块,还是会有一些差距。当然了近一年老美来对我们的技术封锁,让我们进一步的理解了系统,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可能接下来几年国产厂家,像华为比亚迪这些厂家,它们在这一块也会更多的发力,进一步的解决系统问题。
第四点,大家很直接感受到一个差距,就是品牌影响力的差距。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起来的,虽然大家看到现在像蔚来、小鹏这些造车新势力,它们的估值和股价蹭蹭往上涨。甚至一个新品牌出来3-5年,就比别人50年的品牌估值还高,但实际上真正说到造车这块,从品牌和产品力角度来说,它还是需要一点一点去积累,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才能逐渐做起来。
所以理性来看,虽然这些年国产车进步确实很大,但是跟合资车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差距还是有那么明显。当然,从我们国人的角度来说,希望国产车能再接再厉,尤其是在接下来的新能源领域,能踏踏实实造车,真正的实现弯道超车,而不至于翻车,让我们的汽车工业不至于被别人卡脖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日,中保研公布了长安马自达3昂克赛拉的碰撞测试成绩。
马自达3只有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一项的等级为P(较差),其余的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都拿到了G(优秀)的成绩。而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方面,马自达3的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和座椅/头枕测评结果均为G(优秀)。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截止目前,中保研已测试了8款热门合资品牌紧凑级轿车,那么除马自达3以外,其他车型的成绩又是怎样呢?
从这几款车的测试成绩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各项测试表现都十分优秀的,对于车内乘员和车外行人都有比较好的保护。另一个则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部分测试成绩不尽人意的,车内乘员或车外行人有可能在碰撞中受到伤害。
安全性出色的车型包括广汽丰田雷凌、一汽丰田卡罗拉和长安福特福克斯。雷凌和卡罗拉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一项拿到的评分别分是M(一般)和P(较差),但其余所有项目和马自达3一样都获得了G(优秀)评级。福克斯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拿到了A(良好)的评级,虽然正面25%偏置碰撞稍有扣分,最终拿到的成绩是A(良好),但对于车内乘员安全的保护整体还是G(优秀)。
相比之下,另几款车型的表现就要相对逊色一些。由于中保研碰撞测试使用的是入门版车型,因此对于一款车的基本安全配置就提出了不小的要求。上汽通用雪佛兰科鲁兹、北京现代领动等车型都是由于没有标配前后排侧气帘,因此在正面25%偏置碰撞以及侧面碰撞时,无法对车内乘员的头部、颈部、躯干等位置形成有效地约束和保护,从而导致了失分。喜车网
在已经测试的合资品牌紧凑型轿车中,东风本田思域和北京现代菲斯塔两款车型可以说是“马失前蹄”。思域的正面25%偏置碰撞获得了A(良好)的评价,但是在侧面碰撞过程中,不仅没有侧气囊保护头部,同时B柱下部被完全撞断,所以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最终只拿到了M(一般)。
菲斯塔的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都为M(一般)评级,尤其是正面25%偏置碰撞,不仅防火墙严重侵入驾驶舱,A柱也发生了明显弯折。菲斯塔的整体表现甚至还不如同门的领动。
中保研碰撞测试虽然问世的时间不长,测试的车型也有限,但是其影响力却丝毫不小。不仅让消费者更全面了解某款车型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中保研对于反推车企进行技术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最好的例子就是上汽大众帕萨特,其正面25%偏置碰撞在所有参与测试的车型中名列最后,近期有消息称新款帕萨特不仅对A柱做了相关加强,还为低配车型增加了侧气帘。虽然车辆售价水涨船高,但是能进一步保护乘员安全始终是好事。
2023-06-06 04:18:43
2023-05-23 23:14:03
2023-06-05 20:45:55
2023-08-26 11:09:54
2023-05-31 17:05:06
2023-05-26 03: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