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2 08:47:26 | 喜车网
过去,当我们聊到豪华轿车,最先想到的都是BBA,但进入了新能源时代,这个传统印象就被打破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挑战30万乃至更高价位的纯电动轿车,而此次车叔试驾的 极氪 001正是这么一款车。数据显示,今年2月,极氪汽车以其独树一帜的“极氪速度”实现了同比环比双增长,交付量为5455辆,同比增长87.1%、环比增长75.1%,累计交付86519辆,无论是从销量还是同比增幅上看,这样的成绩都堪称出彩。
目前极氪旗下拥有极氪001和极氪009两款车型,其中销售主力极氪001,作为一款主打性能操控的中大型掀背纯电动车,成为了不少社会精英人群的首选,平均订单均价超33.6万元,持续蝉联国内30万元以上中国品牌纯电动车型销量冠军。那么,极氪001到底有何魅力呢?接下来就跟车叔一起看看吧!
极氪001是极氪汽车的首款产品,2023年伊始,便迎来强大升级。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已经能够在第一眼就击中年轻消费者的审美。独特的车身造型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之一,接近2米的车身宽度配合低矮的造型以及分体式大灯,让前脸非常有攻击性。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2023款极氪001新增了极境蓝、驭光橙、极夜黑等3种全新车身颜色。
车身侧面,特有的“猎装”车身,兼顾了SUV的空间与通过能力以及轿跑的 优雅 与驾控乐趣。同时22英寸多辐运动锻造轮圈+Brembo六活塞卡钳+高性能大尺寸打孔制动盘+品牌高性能轮胎,更能满足爱好运动属性座驾的年轻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全系标配静音电吸门,在过去静音电吸门常见于豪车身上,它通过电动吸合装置,可实现车门自动吸合,在关门的过程中能做到从容无声,不会打扰到车内的其他成员,这无疑让极氪001的豪华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车尾部分,贯穿式尾灯造型精致,内部镶嵌柱状灯带,灯腔内部采用熏黑设计,并加入了很多贯穿式线条,点亮后非常具有辨识度。不得不说,极氪001的颜值非常能打,远比同级传统燃油车更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
除了好看的颜值之外,极氪001的内饰也是够格的,全系标配NAPPA头层真皮内饰,并提供碳黑、氮蓝、铂灰、钛棕等4种颜色可选,再搭配Alcantara内饰拼接包覆、Microfiber超纤绒顶棚及撞色绗缝,彰显车内豪华氛围。
中控台配备的15.4英寸悬浮式中控显示屏幕,内部UI界面设计较为简洁,集成有车内大多数的控制功能,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屏幕的分辨率以及流畅程度都能达到同级主流水准。
由于新车基于SEA浩瀚智能架构平台打造,加上全车周身配备了15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以及1个毫米波雷达,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如搭载的NZP高速自主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基于导航路径能自动完成上下匝道、主动巡航、主动超车、提前变道等功能。可以说在30万这样一个价格区间里,极氪001实现了越级的产品力,给用户带来的是超值的产品价值和出行体验。
空间方面,车长为4.97米,轴距超过3米,出色的车身尺寸不仅可以带来大气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保证驾驶者与乘客的内部乘坐舒适感。座椅统一采用真皮面料包裹,前排座椅造型更加追求运动感,多道缝线突出了整体质感,内部填充物软硬程度适中,同时靠背对于乘客的腰部支撑比较到位。功能方面,全系标配主副驾驶座椅电动调节,还支持加热、通风、按摩、记忆等功能。
后排座椅也比较不错,内部填充物足够柔软,同样具有电动调节和加热功能。在实际的体验过程中,前排横向宽度很大,后排腿部空间能够达到两拳以上,头部空间则剩余三指左右,中央地台凸起幅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纵向深度不错,同时乘坐三位成年人没有太大问题。而 YAMAHA 环绕立体高级音响以及全系标配智能香氛系统、智能恒温空调等豪华配置的加入,让驾乘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后备厢的空间足够大,在常规状态下可以提供810L容积,将第二排座椅放倒后,最大容积可以达到2144L。由于采用了溜背造型,后备厢开口宽度1165mm,高度751mm,放置大型物品时也会更加轻松,不过后排座椅放倒后与后备厢形成了一个台阶,可能会对大件物品装载形成一定限制。 喜车网
动力方面,有双电机、单电机两种动力,其中单电机的最大功率200kW,续航里程分别为741km和限量开放1000套千里续航套装版的1032km,在同级别乃至整个纯电领域,都有着超强的续航实力。而双电机最大功率400kW,续航里程为546km和656km,0-100km/h加速时间仅3.8s,对于一款主打高端定位的电动车型来说,这样的性能表现非常出色,无论是市区还是高速超车,都表现得比较从容,开起来也比较顺手。
本次试驾活动的核心环节,当属 北京 亚袖汽车运动基地设置的测试环节,在百米加速和单边桥测试环节,当深踩下电门之后,车辆会以非常狂野的姿态将速度急速拉升,让隐藏在内“芯”深处的赛道基因得到充分释放。
下赛道要说比动力更重要的无疑就是刹车了,而极氪001在意大利ITT专属定制的高性能陶瓷无铜环保摩擦片、前轮四活塞制动卡钳、欧洲AMS高标准大尺寸通风制动盘等配置的加持下,全力踩下制动踏板后,车身姿态保持得非常稳定,最终百公里的制动距离仅为34.5m,在这个级别中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
得益于极氪001宽体低重心的底盘设计,实现了前后轴50:50的轴荷比,这样的质量分配,让前后车身重量均衡、让车身前、后轮抓地力均衡,再加上高性能轮胎带来更大的接地面积,强大的抓地力,在迷你吉尼斯绕桩时,让极氪001拥有更好的过弯能力,车身也不会产生太多侧倾,给予驾车人更充足的信心,同时在转向手感上也有很不错的表现。
车叔总结
选择新能源车型,不仅仅是大势所趋,更是消费者对极致驾乘体验的追求。尽管如今燃油车保有量依旧巨大,但随着更多新款新能源车型进入市场,相信新能源汽车最终会成为市场主流。就如极氪001这类车型,不仅颜值高、配置丰富,还可以满足用户的日常通勤需求,更能让车主探索更多的诗与远方,必将成为更多年轻人的购车首选。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点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文/车亮
图/车亮
BBA等传统豪华车厂在电动车赛道上似乎找不到感觉。 奔驰 的EQ系列上市后几乎都是月销数百台的水平, 宝马iX3 终端巨幅优惠后也不过月销一两千的规模, 奥迪 的Q5 e-tron更是几乎无人问津,而价格更低的Q4 e-tron上市后,从我到店里了解的情况来看,关注度似乎也不是很乐观。
如果说价格贵所以卖不动,那么Q4 e-tron最低已经在30万以下了,iX3优惠后也差不多30万了,正是高端电动SUV的主力价格区间。但仍然不太卖得动,显然不是价格的原因。
那么在燃油车领域呼风唤雨的BBA,它们造的电动车为什么摸不准国人的脉?以我最近实际体验过的Q4 e-tron和 宝马iX3 为例,来聊聊这两款传统豪华车厂做的电动车,有哪些优缺点?它们是不是真有很多人说的那么差?
槽点都长在看得见的地方
BBA的电车之所以不被中国消费者待见,一个原因可能是审美取向的变化。中国人被 特斯拉 、 蔚来 、小鹏等新势力灌输培养起来的电动车审美取向,是极简、科幻、充满未来感的风格,是对原来燃油车的彻底颠覆。但无论是Q4 e-tron还是 宝马iX3 ,都还是浓浓的燃油味儿。例如作为X3的衍生车型,iX3除了前格栅封闭、没有排气筒、内饰细节用了蓝色饰条等细节的区别,和燃油X3就没太大区别。
iX3这么做还好理解,那么Q4 e-tron作为MEB平台上的全新产品, 奥迪 似乎依然固执的放不下对燃油车的执念——例如前格栅是封闭的,但依然像油车一样设计出了复杂的点阵装饰。两边的雾灯区是全封闭的,既没有装灯头也不能导风,这样的设计除了装饰作用完全就是多余。所以两台车乍一看都没有“电动车那个味儿”,很容易被人看作油改电。
反过来说, 奔驰 的EQ系列都是全新设计,跟燃油车拉开了差距为什么也卖不好?我觉得是 奔驰 反而是设计太过于激进的缘故。譬如为了追求风阻系数和所谓的未来感, 奔驰 的EQ系列SUV都设计得非常低趴圆润,但是视觉效果并不好。举个例子新发布的 奔驰 电动SUV旗舰EQS,就连老外都在吐槽“这侧面线条完全不像一辆13万英镑的车”。
跟 奔驰 的燃油SUV旗舰GLS放在一起,就能明显看出EQS的差距。
所以要么太保守、要么太激进,患得患失拿捏不好设计尺度。这是BBA在电动车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所有传统车厂都要面对的问题。
除了设计没摸准消费者的脉,智能化的短板也很明显。不管是iX3还是Q4 e-tron,车机都还是沿用燃油车型上的系统,人机交互和屏显效果都跟燃油车没有拉开差距。客观的说一台十来万的国产电动车,座舱智能化体验都可以将其轻松碾压。而在驾驶智能方面,它们也没有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这些耀眼的硬件配置做支撑,基本还是沿用燃油车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在中国消费者已经被内卷培养起来的刁钻口味里,电车上少一块8155芯片都能惹起巨大争议(就像 福特 Mach-E和 极氪 001不得不后期推出免费升级),何况你就连360全影这种基础配置在低配车型上都需要花钱选装。
此外在参数表上看得见的底盘悬架部分,Q4 e-tron和iX3也缺少亮点。Q4 e-tron整车都已经2.2吨重了,用的仍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这种普通燃油紧凑SUV的悬架结构(只是在前转向节部分用了铝制,下摆臂做了加强),甚至都没有像Q5L那样给一套前后五连杆,要知道它可比Q5L重了大约400公斤。此外不可思议的是Q4 e-tron居然后轮还给了一套鼓刹……而iX3车重也是2.2吨,依然和1.8吨的燃油X3同样用的是前双球节弹簧减震支柱(如下图,可看作麦弗逊的升级版)+后多连杆。这搁现在高端一点的电动车起步动辄就双叉臂、H臂、双活塞卡钳的大环境下,这些显然都不太具说服力。
一句话总结,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设计、智能座舱、智能硬件、悬架结构,这些看得见的部分,以电动车的标准来衡量几乎都算不上先进。槽点都长在看得见的地方,我想这是这类传统豪华电动车不太受待见的原因。
优点都长在看不见的地方
那么Q4 e-tron、iX3有没有自己的优点呢?在我看来,这两款车的优点都长在参数表上看不见的地方。
譬如我们俯下身,你会 发现 这两款车并不像很多电动车一样,在底盘下方悬挂一个大电池包,而是将电池全部装进了底盘结构之内,呈现出一个完全平整的“大平板”效果。而且有些电动车为了实现“大平板”的效果,会将底盘的离地间隙降低(例如 比亚迪 的 海豹 ),为的是将底盘“做厚”可以容纳足够的电池包。
但观察Q4 e-tron、iX3,虽然两台车分别装了84.8度和80度的电池,而且电池能量密度也不算特别高(分别是165wh/kg 和154wh/kg),但你会 发现 它们的底盘既平整,也有足够高的离地间隙。实测空载情况下两款车都大约有20公分,如下图iX3的底盘。而满载情况下,官方数据是iX3离地间隙179mm,Q4 e-tron为154mm,这已经达到了燃油车的水平,例如Q3的满载离地间隙152mm。
同时坐进两台车的第二排你会 发现 ,它们的后排座椅高度都有36、37公分,能够将后排乘客的大腿做较好的承托,而不像很多电动车一样因为座舱地板被抬高,而不得不将后排座椅高度降低,坐起来膝盖是悬空的感觉像“小马扎”(例如我最近体验的 零跑C11 )。如下图,Q4 e-tron的后排跟燃油车的乘坐感很相似。
一方面座舱地板没有被故意抬高,一方面离地间隙也足够大,肉眼可见这两台车底盘都比较“薄”。例如以我对Q4e-tron的观察,它的座舱地板和底盘下平面之间的厚度,大约不超过10公分。而电动车能将底盘做得如此“纤薄”其实很考验功力。
iX3出自 宝马 的CLAR平台,和燃油X3出自同平台。不过这一平台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兼容各种动力,能支持燃油、轻混、插混和纯电四种动力,其实并非“油改电”,所以预留了电池的空间,让离地间隙和乘坐体验相比X3都并没有缩水。Q4 e-tron出自 大众 的MEB纯电平台,在底盘布局上更有先天的成熟规划。而传统车企做的电动车,除了像 本田 那样不走心的将电池挂在底盘上,底盘“纤薄化”似乎是普遍的特点,例如 东风 日产出的艾睿雅也是如此。
在驾驶部分,这两台电动车也表现出了自己鲜明的特点。例如Q4 e-tron像它的燃油大哥一样,全系标配了换挡拨片。不过这个换挡拨片不是用来换挡,而是用来调节能量回收力度。在延续了 奥迪 燃油车上节能、舒适、自动、动态、个性化等多种驾驶模式的基础上,这台车通过拨片来实现三种动能回收强度,最高回收强度可以达到0.3G。
另外它还提供了B挡的单踏板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动能回收力度最强。所以Q4 e-tron这台车在多种驾驶模式下还能选择三种动能回收强度,动力选择非常丰富。实际驾驶中,它既能开出让人眩晕的加速和减速感,也能调出跟燃油车一样的平稳顺滑感。在红灯前松开油门,轻松滑行个一两百米也不成问题。如果说动态槽点,那么Q4 e-tron驾驶中的最大问题就是电机声较为嘈杂明显。
而iX3大概是我开过的30万级电动车里,加减速最为顺滑、舒适、平稳,最不容易晕车的一台车。它的零百提速时间仅为6.8秒,和四驱版的Q4-etron是同一水平。但快归快,加速时却几乎没有晕车感。原因就在于它用的这套电励磁同步电机,跟燃油车一样能在固定的转速区间内,保持恒定的最大扭矩输出。例如这台iX3可以在0-4500转区间,保持恒定400Nm的峰值扭矩。而到了60公里以上时速,则进入最大功率(210kW)的恒定输出区间。所以固定不变的大扭矩输出让这台车在起步时虽然推背感很强烈,但和燃油车一样不太容易让人感到头晕。这是这台iX3身上最大的亮点。此外,这台iX3也依然和燃油车一样提供了经济、运动等多种驾驶模式以及B挡单踏板模式。
反过来说槽点也有,那就是较重的车身让这台车开起来完全没有燃油X3那种灵动,在中低速下碾压过路面的坑洼时,还会有比较明显的晃动,感觉悬架有些撑不住这台车的重量。
一句话总结,Q4 e-tron和iX3这些车它们的优点更多体现在底盘的纤薄化、驾驶和乘坐时的平顺感和舒适性,以及动力风格的丰富性上。这些老牌欧洲车厂在对动力和底盘这些核心部件的调校和设计上,依然体现出了深厚的功底。
驾值观
槽点都长在看得见的地方,而优点都长在看不见的地方。其实它们并不差,但优势不容易被感知,而劣势却容易被放大。这就是我对Q4 e-tron、iX3这些豪华品牌电动车所留下的印象。
相比迅猛发展的国产品牌和新势力,BBA们显然还没找到感觉。换句话说在电动车这条赛道上,老牌欧洲车企在向电气化转型中体现出的设计、智能、底层软件架构上的不足,正在被无限的凸显放大。 奔驰 、 奥迪 、<a class="hidden" href=" " title="宝马" dat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驾域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喜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了解更多汽车评测资讯敬请关注喜车网。2024-01-03 18:57:54
2024-01-24 17:38:51
2024-01-17 04:24:52
2024-01-14 22:06:50
2023-09-10 23:27:54
2023-09-09 19: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