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测 > 正文

欧洲试驾新能源汽车 试驾了iX3和Q4 e-tron,传统豪华电动车差在哪儿

2023-09-12 08:47:26 | 喜车网

对于汽车评测比较关注的小伙伴们一定非常关心欧洲试驾新能源汽车 试驾了iX3和Q4 e-tron,传统豪华电动车差在哪儿,今天喜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内容,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欧洲试驾新能源汽车 试驾了iX3和Q4 e-tron,传统豪华电动车差在哪儿

颜值、动力、续航都出色!车叔试驾极氪001

过去,当我们聊到豪华轿车,最先想到的都是BBA,但进入了新能源时代,这个传统印象就被打破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挑战30万乃至更高价位的纯电动轿车,而此次车叔试驾的 极氪 001正是这么一款车。数据显示,今年2月,极氪汽车以其独树一帜的“极氪速度”实现了同比环比双增长,交付量为5455辆,同比增长87.1%、环比增长75.1%,累计交付86519辆,无论是从销量还是同比增幅上看,这样的成绩都堪称出彩。

目前极氪旗下拥有极氪001和极氪009两款车型,其中销售主力极氪001,作为一款主打性能操控的中大型掀背纯电动车,成为了不少社会精英人群的首选,平均订单均价超33.6万元,持续蝉联国内30万元以上中国品牌纯电动车型销量冠军。那么,极氪001到底有何魅力呢?接下来就跟车叔一起看看吧!

极氪001是极氪汽车的首款产品,2023年伊始,便迎来强大升级。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已经能够在第一眼就击中年轻消费者的审美。独特的车身造型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之一,接近2米的车身宽度配合低矮的造型以及分体式大灯,让前脸非常有攻击性。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2023款极氪001新增了极境蓝、驭光橙、极夜黑等3种全新车身颜色。

车身侧面,特有的“猎装”车身,兼顾了SUV的空间与通过能力以及轿跑的 优雅 与驾控乐趣。同时22英寸多辐运动锻造轮圈+Brembo六活塞卡钳+高性能大尺寸打孔制动盘+品牌高性能轮胎,更能满足爱好运动属性座驾的年轻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全系标配静音电吸门,在过去静音电吸门常见于豪车身上,它通过电动吸合装置,可实现车门自动吸合,在关门的过程中能做到从容无声,不会打扰到车内的其他成员,这无疑让极氪001的豪华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车尾部分,贯穿式尾灯造型精致,内部镶嵌柱状灯带,灯腔内部采用熏黑设计,并加入了很多贯穿式线条,点亮后非常具有辨识度。不得不说,极氪001的颜值非常能打,远比同级传统燃油车更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

除了好看的颜值之外,极氪001的内饰也是够格的,全系标配NAPPA头层真皮内饰,并提供碳黑、氮蓝、铂灰、钛棕等4种颜色可选,再搭配Alcantara内饰拼接包覆、Microfiber超纤绒顶棚及撞色绗缝,彰显车内豪华氛围。

中控台配备的15.4英寸悬浮式中控显示屏幕,内部UI界面设计较为简洁,集成有车内大多数的控制功能,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屏幕的分辨率以及流畅程度都能达到同级主流水准。

由于新车基于SEA浩瀚智能架构平台打造,加上全车周身配备了15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以及1个毫米波雷达,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如搭载的NZP高速自主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基于导航路径能自动完成上下匝道、主动巡航、主动超车、提前变道等功能。可以说在30万这样一个价格区间里,极氪001实现了越级的产品力,给用户带来的是超值的产品价值和出行体验。

空间方面,车长为4.97米,轴距超过3米,出色的车身尺寸不仅可以带来大气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保证驾驶者与乘客的内部乘坐舒适感。座椅统一采用真皮面料包裹,前排座椅造型更加追求运动感,多道缝线突出了整体质感,内部填充物软硬程度适中,同时靠背对于乘客的腰部支撑比较到位。功能方面,全系标配主副驾驶座椅电动调节,还支持加热、通风、按摩、记忆等功能。

后排座椅也比较不错,内部填充物足够柔软,同样具有电动调节和加热功能。在实际的体验过程中,前排横向宽度很大,后排腿部空间能够达到两拳以上,头部空间则剩余三指左右,中央地台凸起幅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纵向深度不错,同时乘坐三位成年人没有太大问题。而 YAMAHA 环绕立体高级音响以及全系标配智能香氛系统、智能恒温空调等豪华配置的加入,让驾乘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后备厢的空间足够大,在常规状态下可以提供810L容积,将第二排座椅放倒后,最大容积可以达到2144L。由于采用了溜背造型,后备厢开口宽度1165mm,高度751mm,放置大型物品时也会更加轻松,不过后排座椅放倒后与后备厢形成了一个台阶,可能会对大件物品装载形成一定限制。 喜车网

动力方面,有双电机、单电机两种动力,其中单电机的最大功率200kW,续航里程分别为741km和限量开放1000套千里续航套装版的1032km,在同级别乃至整个纯电领域,都有着超强的续航实力。而双电机最大功率400kW,续航里程为546km和656km,0-100km/h加速时间仅3.8s,对于一款主打高端定位的电动车型来说,这样的性能表现非常出色,无论是市区还是高速超车,都表现得比较从容,开起来也比较顺手。

本次试驾活动的核心环节,当属 北京 亚袖汽车运动基地设置的测试环节,在百米加速和单边桥测试环节,当深踩下电门之后,车辆会以非常狂野的姿态将速度急速拉升,让隐藏在内“芯”深处的赛道基因得到充分释放。

下赛道要说比动力更重要的无疑就是刹车了,而极氪001在意大利ITT专属定制的高性能陶瓷无铜环保摩擦片、前轮四活塞制动卡钳、欧洲AMS高标准大尺寸通风制动盘等配置的加持下,全力踩下制动踏板后,车身姿态保持得非常稳定,最终百公里的制动距离仅为34.5m,在这个级别中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

得益于极氪001宽体低重心的底盘设计,实现了前后轴50:50的轴荷比,这样的质量分配,让前后车身重量均衡、让车身前、后轮抓地力均衡,再加上高性能轮胎带来更大的接地面积,强大的抓地力,在迷你吉尼斯绕桩时,让极氪001拥有更好的过弯能力,车身也不会产生太多侧倾,给予驾车人更充足的信心,同时在转向手感上也有很不错的表现。

车叔总结

选择新能源车型,不仅仅是大势所趋,更是消费者对极致驾乘体验的追求。尽管如今燃油车保有量依旧巨大,但随着更多新款新能源车型进入市场,相信新能源汽车最终会成为市场主流。就如极氪001这类车型,不仅颜值高、配置丰富,还可以满足用户的日常通勤需求,更能让车主探索更多的诗与远方,必将成为更多年轻人的购车首选。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点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欧洲试驾新能源汽车 试驾了iX3和Q4 e-tron,传统豪华电动车差在哪儿

向纯粹内燃机告别!Volvo XC60 沃尔沃轻油电试驾

搭配一旁热血好爸爸专属坐驾XC60 T8 Polestar油电性能休旅,看似没有什么重点新车发表,但其实国际富豪已经准备以「新能源元年」迎接绿能转型了,因为从即刻起Volvo旗下车型将渐渐摆脱「纯内燃机」的年代,也就是说动力编成将只会由Mild Hybrid轻油电、PHEV插电式复合动力及EV纯电三种组成,而故事的起点将从本次试驾的主角XC60 B5 R-Design说起!
就在今年3月中旬,Volvo Taiwan导入搭载48V Mild Hybrid 新世代Drive-E 动力架构的第一款车:XC60 B5,共规划有239万的B5 Momentum以及254.2万的B5 R-Design。
不过导入B5只是第一步,还要搭配同步取消了D5柴油动力以及原有的T8 PHEV,才能让XC60成为目前Volvo在台贩售唯一没有「纯内燃机」动力的车系,虽然说终极目标是迈向不消耗一滴石油的纯电动力,而品牌首款电动车XC40 Recharge其实也在今年初在台展开预售,预计2021年第四季开始交车,B5虽然只是必经过程,但绝对也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进入试驾本文之前,笔者想先谈谈Volvo新能源战略的现在与未来。由于汽车产业因为地球暖化议题发生剧变,不仅要求油耗与排放都要逐年下修,就连生产端的工厂也要绿能化,由主宰汽车动力超过百年的传统燃油引擎面临严峻的考验。
小排气量引擎搭涡轮的组合问世一时之间成为救命仙丹,但其实各车厂也知道随着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燃油引擎终有被迫淘汰之时,所以也同步投入资源开发所谓的「新能源」,包含Hybrid、Plug-in Hybrid以及近年出现的48V Mild Hybrid轻油电,都是迈向EV纯电动车的阶段性策略,其实同一时间还有另外一支氢燃料电池车,但从当前的市场动向来看,锂电池为主的电动车系目前掌握了先机。
B5所属的分类就是近年来为了对应排放法规而新生的48V Mild Hybrid轻油电的范畴,国内包含Mercedes-Benz、Audi、Jaguar、Land Rover等欧系品牌新世代产品都有这个行头,不过尽管名为「轻油电」,但其实主要动力输出还是靠燃油引擎,48V Mild Hybrid 系统只是辅助,与传统Hybrid能够单独纯电行驶(EV Mode)截然不同。
所以不少车厂仍把48V Mild Hybrid系统视为传统燃油引擎的延伸,但却能让车厂渡过欧洲严苛的排放法规,简单来说,48V Mild Hybrid 系统比较像是低空飞过的急就章,Hybrid算是过渡期,而PHEV就比较贴近纯电生活。
既然电动车是必经之路,Volvo也早早就确立了电动车发展目标,2018至2025年,碳足迹要减少40%,2019年起新车都会陆续加入轻油电、PHEV及纯电动车等新能源车选项,以每年推出一款电动车的速度,朝向2025年订定50%新车为电动车的目标前进。
届时将售出100万辆电动车,并将占整体销量一半。值得一提的是,Volvo认为现行Hybrid车型所能节省的碳排放或是油耗与48V Mild Hybrid轻油电系统其实差异并不大,才会规划轻油电、PHEV、纯电三阶段的节能车型,因为他们认为纯内燃机将会慢慢被轻油电取代,而Hybrid车型也会转型成PHEV。
60/90车系所采用的SPA平台或是40车系的CMA平台,在设计之初就是一个可以容纳多元动力的模组化平台,因此才能兼容传统内燃机、电动马达、电池等机构,规划出燃油、PHEV与EV等车型,当然轻油电系统也没问题,至于何谓B5呢?这得先从Volvo的48V Mild Hybrid的架构说起。
Volvo的48V Mild Hybrid是在原有的内燃机动力系统内再配置一个电动马达、48 V锂电池以及一个12V / 48V转换器协力运作。电动马达不仅可额外提供14 hp马力及更线性的动力输出外,也将作为启动马达使用,相较于传统12V电瓶来说,48V锂电池组更大功率电压供电且电流更小、磨耗更少,因此除了节能之外,也能够更以平顺、安静的方式启动引擎,也能以同样的方式运作Start/Stop怠速熄火装置。
此外大部分车载系统的用电也能由48V电池供应,无须再依赖于引擎,即使引擎熄火也能继续工作,另外就是还配有KERS刹车动能回收系统能将动能转化成电能回存。
至于Volvo的48V Mild Hybrid系统目前下辖有B4、B5、B6三种,其实就是以T4/D4、T5/D5、T6为基础做延伸,应该算是蛮好记的动力编程命名。以本次试驾的XC60 B5为例,在Drive-E 动力系统的搭配下,配置一具2.0升横置直列四缸涡轮增压引擎,在额外14hp的助拳下,拥有250hp / 5400-5700rpm最大马力与35.7kgm / 1800-4800rpm峰值扭力,搭配首度导入汽缸休止系统、水冷进气冷却器,并升级电子线控刹车系统与VOLVO 旗下PHEV车型相同的线传八前速手自排系统等。
就帐面数据来看,B5其实比过去纯内燃机动力T5的254hp /5500rpm略为逊色,最大扭力虽同为35.7kgm,但输出曲线已从1500rpm稍稍后延至1800rpm,峰值同样落在4800rpm为止,零百加速6.9秒略慢了0.1秒,动力上看似占不到便宜,但体感表现呢?
由于电动马达的直觉输出以及超增压模式额外供给14 hp马力,当车辆起步或瞬间加速时,即能快速出现最大扭力,所以B5在起步或再加速的表现比起过去的T5来得显著,变速箱快捷的换挡节奏也是一大帮手,近乎全速域的加速感受还是相当令人满足,其他个性则与过去相当,开起来非常轻松的感觉,方向盘力道很轻,表现并没那么激进。重点是油耗表现部分已从过去的11.9km/L进步至12.1km/L。
XC60 B5 R-Design搭载的是Four-C底盘附气压悬吊,驾驶调性还是属于舒适取向,悬吊处理坑洞或伸缩缝的节奏都相当鲜明,即便是搭配19寸大脚,也不太会有碎震传导入车内,因为车身刚性充足的关系,高速巡航其实也相当沉着。气压悬吊能够于不同模式设定多种车身高度,而在高速行驶时Dynamic 模式会降低20mm,因此快速通过弯道时侧倾并不明显,稳定性更优异;在Comfort 或是Eco 模式下则会稍微降下10mm,但这二个模式下的改变就没有Dynamic 那么显著。
内装与其他配备方面则与过去T5 R-Design差不多,依旧是化繁为简、低调奢华的北欧风格,驾驶介面由12.3寸的数位仪表搭配HUD抬头显示器组成,由于原厂卫星导航可以在仪表显示,而驾驶资讯包含ADAS系统也可在HUD上呈现,驾驶视线几乎只需维持水平,大幅提升行车的安全性,而多数的驾驶及娱乐资讯则完全收入中央9寸触控屏幕(可支援Apple CarPlay / Android Auto连接功能)
因此可以看到车内的实体按键并不多,仅留警示灯、音量调整那些比较常用的功能,就连空调也都必须从内做切换,即便试过不少Volvo新世代车款,但每次试车时还是要稍微熟悉一下这个介面才行…
安全已经是「瑞典坦克」的标配,相信已经广泛的被消费者认知,XC60不分等级均标配ACC 主动车距控制巡航与第二代Pilot Assist 半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另外像是BLIS盲点侦测、具备转向辅助的City Safety 、Oncoming Lane Mitigation 对向来车闪避辅助系统、CTA倒车警示暨主动煞停等等也都一应俱全。
B5动力的入主,让XC60成为Volvo首款48V Mild Hybrid轻油电车型,当然有得也有舍,T5/T6的推出也替「纯内燃机年代」画下一个句点,如果你是传统引擎的守旧派,同时又想尝鲜一下,更何况还无须担心充电问题,那么B5应该会是你的一时之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欧洲试驾新能源汽车 试驾了iX3和Q4 e-tron,传统豪华电动车差在哪儿

试驾了iX3和Q4 e-tron,传统豪华电动车差在哪儿

文/车亮

图/车亮

BBA等传统豪华车厂在电动车赛道上似乎找不到感觉。 奔驰 的EQ系列上市后几乎都是月销数百台的水平, 宝马iX3 终端巨幅优惠后也不过月销一两千的规模, 奥迪 的Q5 e-tron更是几乎无人问津,而价格更低的Q4 e-tron上市后,从我到店里了解的情况来看,关注度似乎也不是很乐观。

如果说价格贵所以卖不动,那么Q4 e-tron最低已经在30万以下了,iX3优惠后也差不多30万了,正是高端电动SUV的主力价格区间。但仍然不太卖得动,显然不是价格的原因。

那么在燃油车领域呼风唤雨的BBA,它们造的电动车为什么摸不准国人的脉?以我最近实际体验过的Q4 e-tron和 宝马iX3 为例,来聊聊这两款传统豪华车厂做的电动车,有哪些优缺点?它们是不是真有很多人说的那么差?

槽点都长在看得见的地方

BBA的电车之所以不被中国消费者待见,一个原因可能是审美取向的变化。中国人被 特斯拉 、 蔚来 、小鹏等新势力灌输培养起来的电动车审美取向,是极简、科幻、充满未来感的风格,是对原来燃油车的彻底颠覆。但无论是Q4 e-tron还是 宝马iX3 ,都还是浓浓的燃油味儿。例如作为X3的衍生车型,iX3除了前格栅封闭、没有排气筒、内饰细节用了蓝色饰条等细节的区别,和燃油X3就没太大区别。

iX3这么做还好理解,那么Q4 e-tron作为MEB平台上的全新产品, 奥迪 似乎依然固执的放不下对燃油车的执念——例如前格栅是封闭的,但依然像油车一样设计出了复杂的点阵装饰。两边的雾灯区是全封闭的,既没有装灯头也不能导风,这样的设计除了装饰作用完全就是多余。所以两台车乍一看都没有“电动车那个味儿”,很容易被人看作油改电。

反过来说, 奔驰 的EQ系列都是全新设计,跟燃油车拉开了差距为什么也卖不好?我觉得是 奔驰 反而是设计太过于激进的缘故。譬如为了追求风阻系数和所谓的未来感, 奔驰 的EQ系列SUV都设计得非常低趴圆润,但是视觉效果并不好。举个例子新发布的 奔驰 电动SUV旗舰EQS,就连老外都在吐槽“这侧面线条完全不像一辆13万英镑的车”。

跟 奔驰 的燃油SUV旗舰GLS放在一起,就能明显看出EQS的差距。

所以要么太保守、要么太激进,患得患失拿捏不好设计尺度。这是BBA在电动车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所有传统车厂都要面对的问题。

除了设计没摸准消费者的脉,智能化的短板也很明显。不管是iX3还是Q4 e-tron,车机都还是沿用燃油车型上的系统,人机交互和屏显效果都跟燃油车没有拉开差距。客观的说一台十来万的国产电动车,座舱智能化体验都可以将其轻松碾压。而在驾驶智能方面,它们也没有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这些耀眼的硬件配置做支撑,基本还是沿用燃油车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在中国消费者已经被内卷培养起来的刁钻口味里,电车上少一块8155芯片都能惹起巨大争议(就像 福特 Mach-E和 极氪 001不得不后期推出免费升级),何况你就连360全影这种基础配置在低配车型上都需要花钱选装。

此外在参数表上看得见的底盘悬架部分,Q4 e-tron和iX3也缺少亮点。Q4 e-tron整车都已经2.2吨重了,用的仍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这种普通燃油紧凑SUV的悬架结构(只是在前转向节部分用了铝制,下摆臂做了加强),甚至都没有像Q5L那样给一套前后五连杆,要知道它可比Q5L重了大约400公斤。此外不可思议的是Q4 e-tron居然后轮还给了一套鼓刹……而iX3车重也是2.2吨,依然和1.8吨的燃油X3同样用的是前双球节弹簧减震支柱(如下图,可看作麦弗逊的升级版)+后多连杆。这搁现在高端一点的电动车起步动辄就双叉臂、H臂、双活塞卡钳的大环境下,这些显然都不太具说服力。

一句话总结,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设计、智能座舱、智能硬件、悬架结构,这些看得见的部分,以电动车的标准来衡量几乎都算不上先进。槽点都长在看得见的地方,我想这是这类传统豪华电动车不太受待见的原因。

优点都长在看不见的地方

那么Q4 e-tron、iX3有没有自己的优点呢?在我看来,这两款车的优点都长在参数表上看不见的地方。

譬如我们俯下身,你会 发现 这两款车并不像很多电动车一样,在底盘下方悬挂一个大电池包,而是将电池全部装进了底盘结构之内,呈现出一个完全平整的“大平板”效果。而且有些电动车为了实现“大平板”的效果,会将底盘的离地间隙降低(例如 比亚迪 的 海豹 ),为的是将底盘“做厚”可以容纳足够的电池包。

但观察Q4 e-tron、iX3,虽然两台车分别装了84.8度和80度的电池,而且电池能量密度也不算特别高(分别是165wh/kg 和154wh/kg),但你会 发现 它们的底盘既平整,也有足够高的离地间隙。实测空载情况下两款车都大约有20公分,如下图iX3的底盘。而满载情况下,官方数据是iX3离地间隙179mm,Q4 e-tron为154mm,这已经达到了燃油车的水平,例如Q3的满载离地间隙152mm。

同时坐进两台车的第二排你会 发现 ,它们的后排座椅高度都有36、37公分,能够将后排乘客的大腿做较好的承托,而不像很多电动车一样因为座舱地板被抬高,而不得不将后排座椅高度降低,坐起来膝盖是悬空的感觉像“小马扎”(例如我最近体验的 零跑C11 )。如下图,Q4 e-tron的后排跟燃油车的乘坐感很相似。

一方面座舱地板没有被故意抬高,一方面离地间隙也足够大,肉眼可见这两台车底盘都比较“薄”。例如以我对Q4e-tron的观察,它的座舱地板和底盘下平面之间的厚度,大约不超过10公分。而电动车能将底盘做得如此“纤薄”其实很考验功力。

iX3出自 宝马 的CLAR平台,和燃油X3出自同平台。不过这一平台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兼容各种动力,能支持燃油、轻混、插混和纯电四种动力,其实并非“油改电”,所以预留了电池的空间,让离地间隙和乘坐体验相比X3都并没有缩水。Q4 e-tron出自 大众 的MEB纯电平台,在底盘布局上更有先天的成熟规划。而传统车企做的电动车,除了像 本田 那样不走心的将电池挂在底盘上,底盘“纤薄化”似乎是普遍的特点,例如 东风 日产出的艾睿雅也是如此。

在驾驶部分,这两台电动车也表现出了自己鲜明的特点。例如Q4 e-tron像它的燃油大哥一样,全系标配了换挡拨片。不过这个换挡拨片不是用来换挡,而是用来调节能量回收力度。在延续了 奥迪 燃油车上节能、舒适、自动、动态、个性化等多种驾驶模式的基础上,这台车通过拨片来实现三种动能回收强度,最高回收强度可以达到0.3G。

另外它还提供了B挡的单踏板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动能回收力度最强。所以Q4 e-tron这台车在多种驾驶模式下还能选择三种动能回收强度,动力选择非常丰富。实际驾驶中,它既能开出让人眩晕的加速和减速感,也能调出跟燃油车一样的平稳顺滑感。在红灯前松开油门,轻松滑行个一两百米也不成问题。如果说动态槽点,那么Q4 e-tron驾驶中的最大问题就是电机声较为嘈杂明显。

而iX3大概是我开过的30万级电动车里,加减速最为顺滑、舒适、平稳,最不容易晕车的一台车。它的零百提速时间仅为6.8秒,和四驱版的Q4-etron是同一水平。但快归快,加速时却几乎没有晕车感。原因就在于它用的这套电励磁同步电机,跟燃油车一样能在固定的转速区间内,保持恒定的最大扭矩输出。例如这台iX3可以在0-4500转区间,保持恒定400Nm的峰值扭矩。而到了60公里以上时速,则进入最大功率(210kW)的恒定输出区间。所以固定不变的大扭矩输出让这台车在起步时虽然推背感很强烈,但和燃油车一样不太容易让人感到头晕。这是这台iX3身上最大的亮点。此外,这台iX3也依然和燃油车一样提供了经济、运动等多种驾驶模式以及B挡单踏板模式。

反过来说槽点也有,那就是较重的车身让这台车开起来完全没有燃油X3那种灵动,在中低速下碾压过路面的坑洼时,还会有比较明显的晃动,感觉悬架有些撑不住这台车的重量。

一句话总结,Q4 e-tron和iX3这些车它们的优点更多体现在底盘的纤薄化、驾驶和乘坐时的平顺感和舒适性,以及动力风格的丰富性上。这些老牌欧洲车厂在对动力和底盘这些核心部件的调校和设计上,依然体现出了深厚的功底。

驾值观

槽点都长在看得见的地方,而优点都长在看不见的地方。其实它们并不差,但优势不容易被感知,而劣势却容易被放大。这就是我对Q4 e-tron、iX3这些豪华品牌电动车所留下的印象。

相比迅猛发展的国产品牌和新势力,BBA们显然还没找到感觉。换句话说在电动车这条赛道上,老牌欧洲车企在向电气化转型中体现出的设计、智能、底层软件架构上的不足,正在被无限的凸显放大。 奔驰 、 奥迪 、<a class="hidden" href=" " title="宝马" dat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驾域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喜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了解更多汽车评测资讯敬请关注喜车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欧洲试驾新能源汽车 试驾了iX3和Q4 e-tron,传统豪华电动车差在哪儿”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