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测 > 正文

有人冒充老车主维权,长安深蓝:我招谁惹谁了? 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各出奇招,中国新能源卷起来了!

2024-02-11 23:31:27 | 喜车网

有人冒充老车主维权,长安深蓝:我招谁惹谁了? 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各出奇招,中国新能源卷起来了!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喜车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有人冒充老车主维权,长安深蓝:我招谁惹谁了? 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各出奇招,中国新能源卷起来了!

有人冒充老车主维权,长安深蓝:我招谁惹谁了?

网络水军已经成为害群之马

仿佛一夜之间,网络水军成为了众矢之的。

先是央视3·15晚会揭露了网络水军的最新乱象:水军已经是直播带货行业公开的秘密,明码标价,直播人气100人一小时在线49元,点赞10万18元,评论30个59元。有些大主播能为此花上亿元。

就在一天前的14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专项整治行动,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打击网络水军。

3月10日,在“新能源干货大会”上,长城汽车突然宣布:将以实际行动对“网络水军”重拳出击,以“1000万悬赏计划”开启针对“网络水军”的专项净网行动,并首次全面公开网络举报渠道。

网络水军,顾名思义是指在网络中针对特定内容发布特定信息的、被雇佣的网络写手,他们伪装成普通网民或消费者,通过发布、回复和传播博文等对正常用户产生影响。

网络水军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之事,他们甚至带起了舆论节奏,让网友们看不清事件的真相。

网络水军的泛滥让很多有识人士忧心忡忡,有人大声呼吁:真心希望净网,大家把可以更多时间放在产品、服务提升上,而非整日无意义、又耗时耗力永无休止的舆情事务上。

汽车行业太卷让水军更有利可图喜车网

汽车是一个重资产,直播很难带得动,没有直播那么多赤裸裸的收益,本应该不会引起水军的关注。

看来是我们太天真了,也是在3-15当天,某知名电动T品牌雇佣网络水军带节奏、黑对手(主要是

比亚迪

蔚来

埃安

)的音频流出,我们才

发现

,原来汽车行业的水也很深,只要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水军。

2023年堪称是汽车行业最卷的一年的,尤其是新能源车,陷入了一片混战。

一方面是国补取消,另一方面是一开年就开启了“踩踏式”降价式大潮,开局就是

特斯拉

全面降价2-4万元,引起行业巨震。

面对双向夹击,车企为了生存被迫开启降价潮:新款

零跑C01

降价近5万;比亚迪

海豹

88元抵8888元购车款;

大众

ID.限时优惠3万,

福特电马

限时4万优惠;

奇瑞新能源

1.1万元购车补贴……

长安深蓝

也选择了跟进。

整个行业陷入更大的“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中,混乱中也给人可乘之机。

疑似老车主维权的套路

伴随降价潮而来的,还有一波“疑似”老车主的维权潮。

其实老车主维权本无可厚非,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突然间变少了,谁的心里都不好受。

近日,

长安

深蓝因降价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老车主”一个礼拜之内连出两封联名信,要求厂家给予补偿。

开始一看这联名信,差点就信了,都有点佩服“老车主”的文笔了,但仔细想想又有点不对。想要补偿,为何不先和厂家私底下协商,非得用公开信来逼迫呢?

这就是我们为何用“疑似”老车主?从近日网络曝光的长安深蓝用户群聊天记录来看,这次维权更不简单了。

据最新曝光的车主维权群聊截图来看,从“借着315把声势搞大”、“可能不让长安掉块肉、也得让他们掉层皮”、“加话题加图片疯狂@大V”等内容不难发现,火力之猛,似乎早已超出了车主维权的正常范畴。

很显然,这是有“专业团队”在带节奏,据悉,这次维权背后的带头大哥,竟然是某营销公司高级总监。从制作思维导图引导车主集中发帖,再到设置奖励机制靠点赞量赠送天窗贴膜,这样变了味儿的维权,背后的利益链不得不让人思考,也难怪从国家到企业,都在全面开启“净网”行动。

更为离谱的是,几乎与公开信发出的同时,在“中国汽车质量网3.15专题”直播活动中,突然涌进200多名自称是深蓝车主的用户,诉说着各种离谱的问题。这次长安深蓝学聪明了,连忙打电话去一一核实,并要求提供行驶证、车架号,这些所谓的“车主”很快就被戳穿了。

这和前面曝光的某T品牌水军的做法如出一辙,伪装成某些品牌的车主,故意捏造该车的缺点,再揪着缺点不放,说它们在行驶过程中电动椅乱动,充不进去电等。有些评论文案看起来甚至有点“中肯”,实际上是假客观,可普通路人看到后就会信以为真。

长安深蓝对老车主其实不错,但还是会被带节奏

事实上,长安深蓝对已购车的“种子用户”还是不错的。早在降价消息公布的同时,长安深蓝官方就表示,对2023年3月9日24:00前提车的非运营首任车主(老车主),赠送终身免费保养权益。满足上述范围的首任非营运SL03车主,到长安深蓝各维保中心即可尊享终身免费保养服务。更周到的是,若3月购车,4月如果有国家统一补贴,长安深蓝还将继续追加补贴。

这波操作与“只降不补”特斯拉对比下来,足以看出长安深蓝是充分考虑到老车主权益的。

尽管厂商已经足够厚道,但是在水军的带动下,老车主们还是进一步提出了 “整车终身质保+1万电卡/油卡+整车终身保养”的补偿诉求。可事实上,长安深蓝此次直接降价仅为2.2万元,另有2万元是权益大礼包,这个诉求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长安深蓝原本的降价幅度,相信换作任何一个车企,这都是难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就像上述音频所暴露的T品牌所攻击的品牌为例—比亚迪、蔚来、埃安,都是国产电动车的佼佼者,从某种意义上是“树大招风”,也证明了自身实力的强大。

被水军盯上,也证明了深蓝SL03的崛起,已经威胁到某些人的利益。

作为新能源车市场的后来者,深蓝SL03自2022年7月底上市以来的销量就一路上涨,上市第3个月,销量破5千。第5个月,销量破万,成为新能源车市场一颗耀眼的明星。

这个速度有多快?比如说,

小鹏P7

上市后的第5个月销量为7359辆,

理想ONE

则是7666辆,

蔚来ES8

极氪

001分别 1573辆和1795辆,均不及深蓝SL03。

但在这种被水军煽动的维权之下,真正受到利益损害的是车主。本该是车主联合监管部门,派出代表与厂商沟通的简单链路,现在因为水军的加入变成了有规模有组织的恶意炒作,让事件变得复杂且难以界定。这样的操作无疑拖长了整个事件的处理周期,自身的利益也必定被无利不起早水军们的瓜分。不止深蓝车主,也希望处于这波降价潮中的所有车主朋友都能理性维权。(文|DA彬)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Dear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有人冒充老车主维权,长安深蓝:我招谁惹谁了? 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各出奇招,中国新能源卷起来了!

长安要自己打造高端电动车品牌?与蔚来合作告吹

[汽车之家 行业]? 长安蔚来合作告终。8月30日,长安汽车在半年报中透露,已增加对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长安蔚来”)的投资,合计持有长安蔚来95.38%的股权。下一步,长安汽车将通过新设全资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对长安蔚来进行收购。推算来看,蔚来可能仅作为投资者身份,保有长安蔚来4.62%的小额股权。

对于这一变更,双方目前都没有更多回应。但从持股比例来看,长安与蔚来的合作已经变质。与蔚来的合作,曾是长安布局新能源领域重要一环,甚至有消息传出,长安拟利用这一项目推动中高端电动车品牌落地。如今,双方合作已告吹,下一步,长安新能源之路要怎么走?面向汽车新四化转型,长安又是如何思考的?

一拍即合到分道扬镳

长安和蔚来的合作要追溯到四年前。早在2016年4月,蔚来汽车召开的合作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就已经出现在背景板上。

2017年4月,双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表示将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开展全方位合作,整合双方在平台、技术、管理、制造、营销方面的优势,打造一个汽车产品和营销服务的平台。

一年以后,双方打造的合资公司长安蔚来落地南京,合作范围覆盖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汽车销售及相关售后服务,双方各出资4900万元,持股50%。

『长安与蔚来合作签约仪式』

当时,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表示,长安和蔚来的战略合作是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合资公司总部落户南京江宁,有助于产品进入更加大众化的市场。

对于合作传统车企,蔚来一直持开放心态。这在其力排质疑与江淮汽车建立代工合作、与广汽推出HYCAN合创品牌上,都能体现出来。

蔚来汽车的逻辑很清晰,他对自身的定位绝不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商,而应该是一家科技公司,这就意味着,其商业模式也不只是汽车销售,而是“硬件+软件+服务”组合模式。

按照发展趋势,汽车产品未来或许只是一个终端设备,以此为流量入口的软件和售后服务才是更大的市场。基于这样的判断,蔚来无疑愿意广泛结盟,以形成一定的终端销售规模,建立起用户生态。

广汽蔚来已经把逻辑讲的十分清晰。8月19日,广汽蔚来创始人廖兵在公开发言时谈到,传统主机厂和新能源制造企业仍以纯汽车硬件售卖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但这已远远无法满足汽车用户对出行智能服务更多、更复杂的需求。广汽蔚来要打造全新“硬件+AI OS+生态服务会员”的商业模式。

『广汽蔚来创始人廖兵』

廖兵还在现场公布了HYCAN 007的BOM单,包括HYCAN 007整车所有硬件制造和研试、制造、物流环节的全部造价,并宣布硬件综合利润不会高于1%。由此可见,广汽蔚来已经开始探索不靠硬件赚钱的模式。

再看以长安为代表的传统车企,电动化是必行之路,但从零做起,在资源投入上来看,几乎是要百亿起步,不是一笔小数目。朱华荣曾在公开场合谈到,“与其独自苦苦探索,还不如找一个懂行的合作伙伴。”

李斌曾回忆,蔚来汽车在刚成立不久,朱华荣就邀请李斌来“聊一聊”,并带李斌参观了长安北京的公司,磋商合作的可能性。对于与蔚来的合作,朱华荣比喻成“寻觅良久后选定的恋爱对象”。可见,双方最初的合作可谓是一拍即合。

而在后续的推进中,长安蔚来的项目却迟迟未有结果,反而被后达成合作的广汽蔚来赶超。这其中的症结是什么,双方目前都不打算率先发声。我们梳理一下长安布局新能源的逻辑,或许能看出一二。

高端新能源品牌或箭在弦上

长安汽车对于电动化一直很“纠结”。“纠结”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多数传统车企面向电动化转型的共同心态。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度依赖补贴,而不是完全遵从市场化逻辑。车企的产品战略必然要考虑消费者接受度,虽然电动化是必然要走的一步,但要怎么走,无疑还是需要小心谨慎。

长安汽车的新能源布局主要围绕“香格里拉计划”展开,计划携手产业链上下游投资1000亿元,到2020年,研发出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到2025年,推出33款新能源产品,并停止生产传统意义燃油车型。

目前,长安正在通过节能和新能源两条路线推进目标。一方面,长安汽车大力推动节能技术。通过4年研发,长安打造了面向下一代排放、油耗标准的模块化发动机研发平台——蓝鲸NE动力平台,该平台兼容48V轻混、HEV混动、PHEV插电混动、REEV增程式混动等设计。

『蓝鲸NE动力平台』

另一方面,长安汽车想吸引社会资本和产业链资源一起做新能源汽车,与蔚来合作也曾是该战略中的一部分。

2018年5月,长安旗下独立的新能源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长安新能源”)成立,长安计划将旗下新能源相关的资产打包进入新成立的这家公司,并计划引入社会资本。

几乎是同一时间,长安还与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在重庆两江新区设立合资公司,进行动力电池生产、销售。除此之外,双方还宣布将在新能源汽车整车、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等领域展开技术合作。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长安汽车是希望通过新能源子公司为载体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同时与蔚来、比亚迪等在电动车领域发力较早的企业合作,共同推进“香格里拉计划”落地。

长安新能源的融资进程没有预想顺利。2018年10月,长安新能源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拟出让51%的股份,引入不少于3家战略投资者。这项资本引入计划直到2019年底才正式落地。

2019年12月,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长安新能源引入4家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完成后,长安汽车持有的股权比例将由100%稀释到48.95%,四家战略投资者分布为:南京润科、长新基金、两江基金和南方工业基金。

『长安新能源股东情况』

引入新资本后,长安新能源还没有发布后续的规划。但发力电动化,长安汽车的时间已非常紧迫。

对比国内六大汽车集团,北汽旗下的新能源板块已经独立上市,并推出高端电动车品牌ARCFOX;广汽与蔚来合资成立了新能源品牌HYCAN合创,首款量产车HYCAN 007已经上市;就连此前对新能源“无感”的东风汽车,近期也推出了高端电动车品牌岚图。

长安汽车也会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吗?这并非无迹可寻。2018年4月,长安汽车发布第三次创业战略,并对旗下品牌进行重新梳理,形成了由长安汽车、欧尚汽车、凯程汽车以及中高端品牌组成的四大品牌体系。按照长安汽车当时的说法,中高端品牌将由长安汽车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这就为其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如今来看,中国汽车品牌几乎都在一方面发力新能源,一方面致力于品牌向上之路,长安汽车再无动作,恐将落于人后。长安旗下的中高端新能源品牌或许已箭在弦上。

『长安旗下四大品牌』

集中优势发展智能网联

面向汽车新四化趋势: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规划和侧重。从布局的动作来看,长安汽车在智能网联领域的投入更大,在电动化和共享出行的布局稍弱。

智能网联的整体规划上,长安通过北斗天枢计划,宣布到2020年将不再生产非网联新车,实现100%联网,100%搭载驾驶辅助系统;到2025年实现100%语音控制,L4级智能驾驶产品上市。

早在2016年4月,长安就开展了一场2000公里超级无人驾驶体验活动,以重庆为出发点,一路上经过了西安、郑州、石家庄等地,历时5天到达了北京,成为了中国首个实现长距离自动驾驶的汽车企业。

今年3月,长安汽车宣布,搭载L3级自动驾驶的UNI-T实现国内量产。这款车的车载大脑依托于长安与地平线的合作,双发联合开发了“智能驾驶舱NPU计算平台”,并搭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地平线征程二代。

『UNI-T』

长安汽车在财报中透露,其L3级自动驾驶已掌握关键核心技术30项以上,正在快速推进工程化开发;L4级自动驾驶在重庆仙桃数据谷的开放道路场景下做示范运营。

在车机系统方面,长安与腾讯成立合资公司“梧桐车联”。2019年4月,梧桐车联发布TINNOVE OS系统,截至目前,该系统已更新至TINNOVE OS 3.0版本。相比此前版本,TINNOVE OS 3.0在强化账号和数据等基础能力的前提下,具备更优的性能和硬件适配性。

在共享化领域的布局,长安则主要借助长安出行和T3出行两个平台展开。相比吉利、上汽、北汽、长城等车企在共享出行领域的布局,长安汽车属于中游位置,既没有特别突出,也没有被落下。

从此前公开信息来看,长安出行计划在2018年完成1万台车辆的投放运营,并计划2020年达到40座城市、5万台车辆的规模。与一汽、东风合资的T3出行,已经进入南京、重庆、武汉、广州、杭州、长春、天津、长沙等8座城市。目前,长安还没有公布更多数据。

总结:

通过以上布局,不难看出,长安汽车面向新四化的布局,核心策略是希望通过产业链合作共担风险和共摊成本。而在各领域具体的进展来看,智能网联布局处于引领位置,电动化、共享化布局则处于跟随状态。从当前国内汽车市场趋势来看,发力高端化、电动化、智能化已不可逆,长安汽车的整体布局在稳步推进,策略没有问题,只是要加快动作了。(文/汽车之家 肖莹)

有人冒充老车主维权,长安深蓝:我招谁惹谁了? 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各出奇招,中国新能源卷起来了!

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各出奇招,中国新能源卷起来了!

吉利发布全新的新能源系列“

吉利银河

”,同时宣布该系列还会在2年内推出7款全新车型,涵盖电混和纯电领域,持续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这标志着吉利开始向着电气化大幅度转型,并通过新能源市场的杠杆撬动品牌登上更高一级的台阶,而随着吉利“杀入”新能源市场,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也将越发激烈。

吉利这般“高调”地进行宣传,其他自主品牌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长城

紧随其后做出了一些回应。

官方在2月23日宣布,将在3月举办长城智能新能源发布会,而一系列崭新的车型也将在同一时间推出,其中可能包括了如歌MAX DHT-PHEV、枭龙MAX DHT-PHEV等长城的重磅车型,这些车型或将整合成全新的产品序列,替长城在新能源领域开疆扩土。而在吉利发布会之后,长城这么着急“宣告天下”,其想法似乎已是司马昭之心。

同样,

奇瑞新能源

在今年4月可能将打造全新中高端新能源品牌—iCar 汽车,科技生态型品牌,加快布局10万-30万元的主流大车市场。

在2023年重点新车包括2023款

QQ冰淇淋

、代号S56的硬派纯电SUV和eQ7纯电版。此外,在2024年,主要新车包括2024款QQ冰淇淋、全新

小蚂蚁

2门版+4门版、eQ7增程版、S57轿车和E05等。据悉,在2023年

奇瑞

新能源也将冲击45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其中,在国内市场销量为30万辆,海外市场为15万辆。

长安

新能源早在2022年就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动作频繁,明显加速,相继推出“LUMIN”、 深蓝汽车和

阿维塔

品牌。曾经香格里拉计划中提到的2022年多品牌矩阵和新产品频发,终有阶段性成果。新车频出,引发市场关注,订单也颇为可观。

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低、中、高三个梯队。而随着智电iDD插混技术的广泛应用,UNI系列、长安汽车,甚至欧尚汽车旗下等车型将相继推出插混车型,基本覆盖15万元以内的SUV和轿车市场。今年经典产品全数“智电”。二是新能源产品全新出战,如深蓝S7、C236、

览拓者

EV、阿维塔E12将在今年恰当时机加入战团。三是产品周期计划全面升级。

前路漫漫,传统车企转型还需持续发力2035年全球燃油新车停售,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全球汽车市场将迎来大洗牌,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亦是如火如荼,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笃定都不会干看着,必然会有所应对。

吉利、长城、奇瑞进行这些动作并非偶然,而是自主品牌向着新能源领域进军的必然过程。随着燃油车的生命走向末期,以“蔚小理”为首的一众造车新势力已然占据了市场的先机,又有

比亚迪

这个新能源领域的领军者坐镇,自主品牌已经失去了先机,而在未来一旦全面停售燃油车,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必然是毁灭性的打击。自主品牌各个家大业大,短时间内想要“调转船头”也绝非易事,所谓放长线钓大鱼,此时早早地就开始卷起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无独有偶,在自主品牌“人人自危”的同时,合资车企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甚至会比自主品牌更加难受。一方面需要维护自身的品牌价值,维系旗下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其新能源产品在性价比层面必然没有竞争力。而另一方面,合资公司与境外母公司也存在着相互拉扯的情况,转型之路亦是举步维艰。

当然了,合资品牌也不是没有做出改变,

东风

日产

就推出了

ARIYA艾睿雅

一汽

丰田

也有bZ4X坐镇,

大众

也有ID.3、ID.4、ID.6系列上市,

宝马

奔驰

奥迪

也都相应的热门车型的纯电和混动车型上市。可由于合资模式的限制,国内车企和外来车企在保障产品覆盖面互不影响的同时,还要保障各家的利润分成,价格必然存在“虚高”的情况。

早前合资品牌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能够畅销,甚至在高价格、低配置的情况下还能畅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燃油车领域有着更成熟的技术,以及更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国内消费者在为合资车技术买单的同时,自然也就接受了合资车的高溢价。

但如今,部分合资品牌还想靠着油改电来糊弄国内消费者,甚至延续在燃油车市场的高价低配,面对如此没有诚意的做法,国内消费者自然不会再买账。况且,当下新能源汽车之间的竞争,除了三电核心技术外,智能化、网联化也是各新能源汽车品牌竞争的桥头堡,而这些都不是合资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而诸如

名爵

这类合资品牌的附属品牌,一旦合资品牌这个“输血送粮”的大山土崩瓦解,必然会引发多米诺骨牌的效应,没有好的技术,也没有好的产品,又该如何在市场立足,或许被清算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

江淮

这类弱势的自主品牌,本身在燃油车领域的根基就不深,不仅缺乏技术领域的积累,也没有足够的市场口碑支撑其转型,想要像造车新势力一样弯道超车更是天方夜谭,或许很快就会被人遗忘,掩埋在历史的长河里,亦或者是被其他品牌融合兼并。

写在最后:

落后就要挨打,良币驱逐劣币,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同样的道理。未来是属于新能源的时代,届时汽车品牌几家欢喜几家愁,相信时间会给予我们答案。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第壹台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喜车网为大家带来的有人冒充老车主维权,长安深蓝:我招谁惹谁了? 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各出奇招,中国新能源卷起来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与“有人冒充老车主维权,长安深蓝:我招谁惹谁了? 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各出奇招,中国新能源卷起来了!”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