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3 09:00:56 | 喜车网
汽车是稳增长、促消费的重要领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001万辆,突破千万辆大关。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满意度已经追平了传统燃油汽车。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2.90%,东风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0.37%;奇瑞集团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112278辆,同比增长177.5%??从国内各大车企近期纷纷披露的上半年产销数据中,不难看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势头。
1、面对油价飙升、充电设施的增多,以及日渐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
2、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价格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新能源汽车更低的能源使用成本、更好的驾驶感、更智能化的互动体验,都会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理由。
3、从长远看,以渗透率为标志的长期指标显示,新能源汽车正面临已经达到爆发的临界点,这对整个汽车产业以及投资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革命性机会。因此,新能源是目前最好的赛道,市场上除了新能源,找不出第二个像新能源这样上升空间如此巨大的行业。目前新能源投资最大的风险就是“踏空”,因为新能源时常会发生调整,但是每一次的大幅调整,往往都是很好的买入机会。
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当前整体汽车市场处于什么阶段?未来新能源汽车空间有多大?新形势下品牌战略与营销手段如何出新?中国品牌向上如何破局……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以电动化和智能化引领的产品技术突破,深刻改变了当前汽车产业。前途光明,但荆棘丛生,在新汽车时代的大门,有无数的不解和难点羁绊着众多车企。
“今天很多产品、技术、营销等方面全新的认识、做法,都是因为变革而来。”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表示,这种变革还将持续往深去处、往广处去。
4月2日,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之汽车市场与消费分论坛,以“科技引领消费变革”为主题,直指当前汽车行业及车企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政策不能立马大幅度调减。”针对新能源汽车国补终止和政府支持力度减弱,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表示,市场驱动力将对电动车未来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动车市场持续健康运行,仍需要适当力度的政策支持。
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狂飙,但在2023年增速突然放缓,2月份甚至出现罕见负增长。未来新能源市场到底几许,众多车企非常关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表示:“新能源汽车增长,既有新增效应,也有替代效应。”他预测,2年后(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在1700万辆左右,到2030年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约3200万辆左右。
“从世界来看,新能源汽车目前已经占到15%的比例,加上混合动力,总体占到20%,二八分的格局已经建立。”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纯电动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一面是前景广阔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市场,一面是群雄逐鹿、淘汰不断加剧的新老造车企业。在埃安、赛力斯、极氪、深蓝、比亚迪等车企与会代表看来,新能源赛道马太效应显现、中国品牌向上、如何破局等是当前行业最关注的问题。
论坛上,大家的共识是,2023年,头部品牌聚集效应将更加明显,在未来5年内,新能源赛道马太效应会越发显现;豪华和电动正在新时代交织,这是中国品牌向上的一个新机遇;未来的竞争绝对不仅是科技的竞争,应该是科技+成本、产品+生态的竞争。
▍
分化加剧
蜂拥而至、爆发式增长、内卷加剧,这些是对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准确的形容。
127.6万辆、326.6万辆、624.8万辆;2.2%、156%、91.3%——这两组数据分别代表2020-2022年销量和同比增长情况,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最有力的注脚。
“未来5年,我们认为渗透率会超过50%,达到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临界点,到那时候,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巨变时代。”赛力斯集团CTO、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认为,回溯过去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他提出,第一阶段是2020年前,更多靠政策驱动,渗透率比较缓慢,未超过5%。第二阶段是2020-2022年,短短两年,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和市场的驱动下,市占率已经超过25%。第三阶段是2023年以后,政策退坡,完全进入市场驱动态势。
这与王青的预测大致相似——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688万辆,民用汽车保有量和千人汽车拥有量分别达到3.1亿辆和221辆,汽车市场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喜车网
但具体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则正处于快速替代燃油车阶段。王青预测,如果以2040年新能源市场占有率达到100%来预测,那么,2025年占有率可能接近甚至超过60%,销量会到1700万辆左右。到2030年,新能源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大概是在3200万辆左右。
将预测再延伸。“如果欧洲2035年完全实现禁售化石能源为主要原料的汽车,那么,中国可能在2040年前后,再增长部分会实现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王青说。
前景广阔的背后是竞争。展望2023年及未来5年,多位与会代表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格局或将出现分化,“头部效应”显现。
“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赛道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市场分化仍将不断加剧,最后将聚拢在头部3~5家。”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席忠民透过几组数据,论证这个观点。
他表示,从今年1-3月纯电TOP5品牌在纯电市场的销量占比可以看到,1月纯电TOP5品牌占比64.1%,2月占比67.3%,3月前3周已经达到68.7%,估计整个3月会超过70%。
席忠民的观点基本得到许林认同。
“从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TOP15品牌来看,合资企业寥寥无几,国际品牌仅有特斯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占近80%份额。”许林表示,以广汽埃安、长安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开始觉醒,从销量和增长率来看,传统车企崛起的步伐明显快于新势力品牌。
“未来将进一步考验新能源企业的生存能力。”他说。
▍
破局向上
随着新能源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一些中国品牌加快品牌向上之路,颇有“长缨在手,应缚苍龙”的气魄。
就此,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比亚迪品牌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徐长明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随着市占率大幅度攀升,中国品牌已经在本土市场已然崛起。
从全球范围来看,就品牌而言,德国有奔驰、宝马、大众,美国有通用、福特、特斯拉,日本有丰田、本田、日产。中国呢?李云飞认为,一汽、长安、上汽、吉利、长城、比亚迪等都会成为世界级的汽车品牌。
“我们要抓住机遇窗口期,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因为我们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李云飞表示,中国品牌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无论是电机、电池、电控,还是IGBT抑或整车制造,中国品牌具备实力。
在徐长明看来,中国品牌的突破可归纳为两个指标:一是份额,二是价格。
在价格角度,合资品牌2019-2022年年度均价分别为15.4万元、15.4万元、15.9万元和16.6万元,中国品牌年度均价分别为10.5万元、10.8万元、12.2万元和14万元。虽然这些年合资品牌年度均价相对较高,但中国品牌涨幅更大,2022年已接近合资品牌均价的84%。
具体到品牌,2022年,蔚来已与奔驰均价相当,奔驰均价为48.1万元,蔚来均价为47.5万元;理想则以均价37.8万元,超过奥迪,和宝马接近;比亚迪均价为17.6万元,已经超过本田的17.5万元,追赶丰田18.5万元的均价。
“电动车快速发展,正在促进中国品牌汽车竞争力从量变向质变转化。”徐长明表示。
在中国品牌销量和平均售价都不断向上的当下,与会代表自然探讨起中国品牌高端化。
“豪华和电动正在新时代交织,这是中国品牌向上的一个新机遇。”在赵昱辉看来,豪华汽车是另外一个相对高速增长的细分市场。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豪华车市场总体销量为309万辆,同比增长6%,但传统豪华车占比却整体下降4%,而新能源豪华车市场同比增加49%。
曾经,BBA定义了汽车豪华,现在,这些光环随着科技快速增长和激烈的产品竞争慢慢黯淡。其背后,就是电动化、智能化、用户体验已成为消费者重新定义豪华的新标准。
“豪华车市场的未来,必将属于高端智能电动车,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具有这样的优势,具有重新定义新式豪华的机会。”
赵昱辉认为,当下的窗口期是非常好的一次机遇,中国品牌应当厚积薄发,通过技术和服务双重升级,占领市场制高点,“这是百年汽车以来,我们可能面临的最大的一次机会。”
▍
价值为王
逐步变革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展开大浪淘沙的竞争。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真正走出来?中国品牌向上的引领车企实力几何?
席忠民认为,归根到底是综合实力竞争,包含5个维度:
其一
是研发维度,要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高效的产品线还有快速迭代的能力。
其二
是智造,要有快速工厂的布局、大规模的生产、短周期的交付和低成本。
其三
是产业链,要掌握核心可控的自主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稳定可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帮宁工作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在汽车发展史的洪流中,技术永远是一个企业屹立前行的基石。
2023年4月7日,自去年年中发布“瑶光2025”战略之后,
奇瑞
汽车这个中国汽车界的“理工男”再次落下了品牌发展的重要一步,发布全新的新能源战略、技术、品牌与产品。
量变引起质变,保增速、追质量
事实上,对于奇瑞汽车这样的传统企业而言,做新能源汽车、往电气化方向转型,相比那些一开始就纯粹为了奔赴新能源时代而诞生的“新势力”们,要更加艰难,要维稳现在的地位,要兼顾燃油车市场与新能源市场,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转化用户,每一件都不容易。
在2022年,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同时另一份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了25.6%。而到了2023年,前两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为77.0万辆,同比增长22.8%。
前后对比,这份数据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车市历经了几年的飞速增长之后,在今年整体的增速或许会有所放缓。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市场整体向电气化时代转型的步伐会慢下来,所谓“量变”引起质变,2023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增速下降,但此前高增长打下的基础已经足以引导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高质量拓展期,再加上补贴持续退坡,也就是说,2023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将逐步淘汰一批站在“风口”上浑水摸鱼的企业,对于奇瑞汽车这种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更应该以“保增速、追质量”为主。
显然,此时奇瑞围绕着技术、品牌与产品发布的全新新能源战略,正是有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的目的。
2023年135项技术,在动荡之中“维稳”
燃油车时代与新能源时代尚未完成全面交接,此时此刻混动技术对于求稳的企业、对于尚且有里程焦虑的消费者不可或缺,近来中国品牌的混动技术迎来了集中爆发。
在此基础上,奇瑞已经发布了实现全地形适时智控四驱的
火星
架构-超级混动平台,如今奇瑞打造的第三代混动科技——鲲鹏超性能电混C-DM到来,让奇瑞在混动领域的技术布局更加扎实。
据悉,鲲鹏超性能电混C-DM将由最大功率可达115kW,最大扭矩可达220N·m、最大热效率超44.5%的电混专用发动机、最高传动效率高于97.6%以及基于NP2.0技术运转的电池管理系统组成。
在这种“三方协同”的高效工作模式加持下,从性能上,将赋予产品快至4.26s的零百加速度、90km/h-120km/h仅3.6s的中后段加速能力,高速行驶加速超车给予你更为充分的支持,同时即使在亏电状态下,搭载鲲鹏超性能电混C-DM技术的产品百公里油耗也将低至4.2L。
而消费者选择新能源产品,最大的顾虑莫过于电池安全,在电池安全方面,基于超越行业常规IP67级的基础上,将带来让人更有安全感的IP68级浸水防护,而奇瑞电池管理系统配合云端大数据管理本身也能够根据路况、天气等对电池进行10s/次的检查,在原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消灭”潜在风险,令人更加安心。
当然,走“多线并举”的发展模式,才是如今中国企业的发展常态,除了混动,奇瑞汽车也在增程、氢能、纯电等线路展开了布局,而此次,奇瑞汽车还发布了采用800V SiC技术,CLTC系统效率大于91%,峰值功率高达265kW,扭矩高达5000N·m的奇瑞电驱技术。
未来还将有峰值功率400-500kW、轮端峰值扭矩6500-9600N·m可选的八合一智能矢量控制双电机,除了带给用户更强悍的性能体验,还将赋予产品应对全地形的能力,让奇瑞造的纯电产品,能够突破传统,带你去奔赴更多值得探索的原野,享受和别人截然不同的畅快人生。
除了在电混、电驱、电池方面的技术之外,加上包含 CHERY-OS、雄狮智云6.0在内,2023年奇瑞在电气化、智能化赛道预计将“产出”多达135项全新技术,以确保奇瑞汽车在车市即将发生剧烈动荡的2023年,成为最终能够从市场淘汰赛中成功留下的“精粹”,2025 年,更要实现超过 1000 项技术突破,为企业创造更具优势的良性发展循环。
新品牌/新系列/新产品,是个“实干家”
电车是车圈“新贵”,但燃油车作为在世界上拥有百年历史积淀的“老贵族”,其市场地位短时间仍然不可撼动,而传统燃油车市场,素来是奇瑞等传统企业的天下,在兼顾燃油车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电气化事业,大部分企业都将燃油车与新能源产品做了明显的品牌或是系列分化。
因此,奇瑞汽车也有属于自己的新势力——iCAR。
这是一个为年轻人而来的品牌,也是一个致力于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品牌。事实上,近年来奇瑞纵然总被调侃为“理工男”,但这个企业总体上却不像人们传统印象中的理工男那么“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知埋头苦干,在奇瑞庞大的用户基盘上,在汽车消费年轻化的基础上,奇瑞对年轻人对纯电产品的需求与喜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他们更想为iCAR打上更吸引年轻人的智能化、数字化以及场景化标签。
因为,未来在塑造iCAR产品时,奇瑞汽车将更多地围绕年轻人选车、用车的全场景对产品点进行优化,对于年轻用户,以更诚挚的“朋友”关系相处,而非传统的B TO C模式,从用户诉求出发,以AI等技术引领,带来千人千面的服务与体验,让这个品牌更加有人情味,如今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这势必将为奇瑞留住更多用户。
而作为奇瑞集团“向上”的成果,如今
星途
汽车以超10万的用户基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了与集团发展步调保持一致,也发布了定调为“超舒适”的星纪元STERRA新能源产品系列。
据悉,从轿车、SUV到MPV,从B到C级,星纪元STERRA系列产品将依托奇瑞26年技术底蕴,进一步巩固星途汽车乃至整个奇瑞体系的产品矩阵,同时,奇瑞汽车作为连续20年出口第一的乘用车品牌,自然也会携星纪元STERRA走向世界,毕竟电气化是一种全球化趋势,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一些囿于第三世界国家市场的企业,星纪元STERRA将面向的是市场成熟度更高的欧盟。
作为“实干家”,奇瑞汽车向来不爱“画大饼”,只爱“秀成果”,目前星纪元STERRA系列的中大型电动轿车 STERRA ES、中大型电动SUV STERRA ET已经亮相,同时,此次发布会上,搭载奇瑞第三代混动科技的
星途瑶光
、
瑞虎9
、TJ-1以及
捷途旅行者
也悉数亮相。
写在最后:
混动、纯电、亲民、高端、性能、舒适,奇瑞汽车的风格从来不是盲目跟风,而是“俱收并蓄”,使得整个集团旗下的品牌矩阵能够去迎合更多受众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再不忘革新,因此,即使当前中国市场整体不算景气,奇瑞汽车仍然能够“逆水行舟”,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3月,奇瑞集团销量达124954 辆,同比增长 52.7%;1-3月,累计销量达330335辆同比增长 44.1%,增速在行业一路领先,如今
奇瑞新能源
战略进一步落地,迈入全新阶段的奇瑞,将拥有更多好的际遇。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9-12 11:26:11
2023-07-24 13:34:28
2023-09-12 19:35:52
2023-07-12 05:32:37
2024-01-08 11:09:53
2024-01-05 16: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