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3 03:21:56 | 喜车网
一辆车有着这么几个特征:铝合金车架+后置后驱+双门四座,你会想到什么车?保时捷?sorry,他的价格可能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够,这是 奇瑞eQ1,江湖人称“小蚂蚁”。
也许有人会说,奇瑞eQ1,就那个跟“老头乐”似的,却卖6、7万的微型电动车?首先,微型电动车也是真正的车,别用一个用铅酸蓄电池+小功率电机的玩具来比较,那玩意空调也没有,气囊也没有,更别说什么ABS/ESP,碰撞安全性更别提了。千万别放在一起比较,那玩意不配叫车,而奇瑞eQ1是一辆能挂绿牌的电动车,他具备一辆车所有要求,特别是安全性上。
奇瑞eQ1小蚂蚁是自主品牌中首个实现全铝车身化的车型,铝镁合金强度300Mpa,可以媲美高强度钢,而且铝材的吸能效果比钢材好。但是成本过高,也使得一般只应用于一些豪华车上,为了让车辆更轻,既减少自重提升续航,也是为了让这样一款微车能拥有超高的安全性,奇瑞和国内铝材大佬忠旺铝材一起打造了这个同级车型里独一无二的全铝车身。
作为一款电动车,奇瑞eQ1小蚂蚁在研发时还特别针对动力电池进行了专门的保护性设计,将碰撞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到最低,同时,后碰在一定条件下,整车就会实现高压自动断电,也更好的保证了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
对于一款车来说,安全才是最重要,奇瑞eQ1在这一块上做的非常厚道,那么其他地方呢?
就这么一款几万块钱的纯电动车,奇瑞甚至提供了诸如AI智能语音控制、手机无线充电、Easy-Entry电动座椅、EPB电子驻车、AutoHold自动驻车、胎压监测等等配置,你要是乐意的话,甚至还可以选装自动泊车甚至遥控泊车功能,够不够“奢侈”。
对于移动互联技术,奇瑞eQ1小蚂蚁也有配备,实现了 4G-WIFI 的全时覆盖,并搭载全新的百度Carlife手机互联系统,而T-BOX远程控制系统,可以进行远距离车辆定位、预约充电、开启空调以及远程车辆诊断等操作,使用车生活更加便利。
对了还有一项,被某些电动车吹嘘为其品牌独有的配置的ePedal单踏板设计,原理就是更好的进行动能回收,有效提升续航表现。踩下踏板就是油门,踩得越深油门就越大,车就越快;相反,如果踏板放松,车就会自动开始减速,到完全松开时就一直刹车,直到车停为止,挺有趣的驾驶感受,和一般燃油车很不同。
到这,你还觉得这只是一款类似“老头乐”的“大玩具”吗?还觉得6、7万的价格太高了吗?在这个充斥着廉价低质、“骗补”高发地的领域,卖得并不算便宜的小蚂蚁,凭借“技术奇瑞”的技术号召力以及自身产品力,目前已突破15万销量。
超越同级的续航里程、时尚个性的设计、厚道的安全及便利性配置都是其亮点及价值所在,而且在今年还推出了15万蚁粉款,不仅在外观和内饰上采用了全新配色,同时还在舒适配置和健康环保方面进行了升级。譬如,搭载的智能电动空调不仅兼具自清洁/自通风功能,还配备了PM2.5滤芯+远程杀毒。同时座椅材料的设计也别出心裁,整车搭载抗菌型座椅环保面料,抑菌率≥99.9%。
微型电动车市场早已转型升级,单纯以性价比来获取市场的思路已一去不复返,必须有着过硬的技术实力,关于奇瑞新能源技术实力有很多版本的传闻,比如说理想ONE大老远跑来芜湖找奇瑞解决BUG的事情,虽然双方也都没有就此事来回复,不过作为车圈技术男的奇瑞各项技术储备深厚却是不争的事实。
@LIFE全铝纯电动平台,是集奇瑞新能源技术大成的产品平台,不久前上市的纯电SUV奇瑞蚂蚁,已经展现出这个平台能拥有多么强大的实力,作为平台首款车型的奇瑞eQ1小蚂蚁虽然并没有蚂蚁那么强大,不过作为一款平衡了技术和成本的电动微车,奇瑞eQ1小蚂蚁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款电动车“内外兼修”必要素养,正如其名,蝼蚁虽小却神通广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真的是越来越卷了,最近不少主机厂都选择在车展之前发布 前沿的混动和电驱技术:除了一直以来追求混动发动机的高热效率外,纵置 DHT 、混动 /800V SiC 、碳纤维转子等技术也很热。
混动:纵置DHT
依照当前国内自主品牌的在售车型来看,大部分车型都是采用前置横置的前驱或者四驱平台,少有车型采用的是纵置混动系统打造的四驱平台。但是,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主机厂提出或推出纵置DHT混合动力系统,目的是打出动力和操控更强的高端PHEV牌。
红旗
纵置前驱双电机多挡混动变速器LDU45
4月8日,随着首款纵置前驱双电机混动变速箱的下线,红旗也正式发布了旗下全新混动平台——HMP(HQ Modular Power)。
红旗混动平台HMP四大核心系统之首,高效混动变速器系统,兼顾横置、纵置两大构型。其中国际首创纵置前驱双电机多挡混动变速器LDU45,运用于C级以上混动车型,综合效率达90%以上,纵置变速器输出扭矩超过4500Nm。
LDU45创造性的将纵置前驱方案、双电机构型和多档变速器相结合,不但解决了纵置变速器向前传递动力的技术难题,并做到传递路径最短、系统损耗最低,更完美解决主动悬架、大容量电池、后电桥等高端配置在纵置平台上的协同搭载的难题,让纵置PHEV同时具备了良好的操控,更好的纯电续航和更强劲的性能,引领豪华车混动技术发展方向。
LDU45选用了紧凑、高效的五轴平行轴式串并联结构,在最小的空间内实现了双电机、双逆变器、耦合器、驱动桥六合一深度集成,总成尺寸减小33%,总成重量减轻24%;
多挡化的设计方案,发动机可实现2挡直驱,高速巡航时发动机转速保持在2000转以下的高效率、低噪声区,很好地解决了当前多数混动车型高速噪音大、油耗高的问题,提升整车高速工况的舒适性与经济性,实现全工况、全速域静谧驾驶与真正节油。
东安动力DHR40D
2月,在增程动力系统研究院6区试验室内,东安动力自主研发的首台纵置前驱DHR40D混动专用变速器顺利点火成功。至此,东安动力DHT产品谱系目前已涵盖前驱1档、2档、3档及纵置后驱1档、4档多款产品,可满足不同客户不同车型的需求。
据东安动力介绍,DHR40D是其自主正向研发的一款高集成混动DHT,最大扭矩可达到400Nm,采用单电机和行星机构组合,内置高动态响应液压控制单元,可实现EV两档、并联/直驱四档位,实现动力模式快速平顺切换,通过多档位设计,使发动机保持高效区工作,提高系统效率,并通过传动装置和前桥传动轴连接,实现将动力传递到前桥,进而实现前驱功能。通过电机同轴布置,结构紧凑,系统成本低,可实现整车P2+P4的布置,节省传动轴空间,进而布置容量更大的电池,提高整车续航能力,受到很多车厂用户的青睐。
比亚迪
第五代超级混动系统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宣布将在2023年推出一个极具专业性、个性化的全新品牌,满足消费者日益凸显的个性化需求。内部代号为“F品牌”,据网上消息,全新的“F品牌”或命名为“
潮牌
”(F意为FUN),首款车型是一款硬派越野车,采用第五代超级混动系统,该系统首次采用纵置混动系统。
比亚迪注册的新型混合动力系统技术专利显示,全新混动技术拥有以下特点:
一、全新混动系统为纵置构型,可以将前悬挂总成和转向系统的空间省出来,可以在前悬挂上采用双叉臂等更为运动化的悬挂形式,使未来新车在运动性能和越野性能上得到更好的兼顾,以适应更多不同类型的复杂路况,满足消费者需求。
二、该结构采用了双行星排结构,意味着传动系统所能承载的发动机功率与扭矩上限与目前比亚迪搭载的DM-i和DM-p混动系统相比有较大提升。因此,该套混合动力系统适合搭载排量更大、输出功率和扭矩更高的发动机,如用在2.0L及以上更大排量的发动机,配套于中大型车型上
三、该系统全套结构并未采用离合器,就实现了内燃机并联直驱、油电混动与纯电动模式的切换,在动力和燃油经济性的同时,还省掉了很多机械硬件结构,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故障率,还节约了布置空间。
电驱:SiC、碳纤维
东风
马赫E
4月10日,2023东风汽车品牌春季发布会暨第七届科技创新周在武汉开幕。发布会上,东风汽车发布东风量子智能电动架构、马赫E新能源动力品牌与“
东风氢舟
”氢动力技术品牌。
马赫E主要由电驱、电池、补能三大产品平台组成。
其中,马赫电驱采用碳纤维包覆转子技术的电机,转速可达30000转/分,与自主开发的SiC控制器匹配,系统最高效率可达94.5%,实现“高速高效”。马赫电驱全系采用扁线电机,功率覆盖70-400kW,电压涵盖300-800V,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品矩阵,可以满足不同车型的搭载需求。
红旗SiC混动系统
红旗在HMP发布会上还展出了非常紧凑、高效的横置混动变速器HDU35。HDU35运用于A、B级混动车型,轴向长度做到了行业最短的376mm,并首次采用中压碳化硅逆变器、多层扁线油冷电机,实现总成重量较同级产品降低10kg以上。同时,全新开发的双电泵按需供能液压系统实现了HDU35产品的极致效率,系统运行功耗相比同类产品降低80%。
在发布会召开前的4月3日,
一汽
研发总院新能源开发院功率电子开发部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5研究所联合开发的红旗首款全国产电驱用1200V塑封2in1碳化硅功率模块A样件试制完成,达成电驱用碳化硅功率半导体设计与生产全自主化、全国产化。
奇瑞
800V SiC
4月8日,“科技•进化——2023 奇瑞汽车新能源之夜” 发布
奇瑞新能源
领域的新战略、新技术、新品牌、新产品,其中包括第三代混动科技、电池技术、电驱技术、奇瑞全栈自研CHERY-OS、雄狮智云6.0智能座舱技术、智能驾驶技术、银河生态等的新技术。
奇瑞电驱技术采用800V SiC技术,CLTC系统效率大于91%,峰值功率高达265kW,扭矩高达5000N·m;同时,奇瑞还将推出八合一智能矢量控制双电机,峰值功率400-500kW可选,轮端峰值扭矩6500-9600N·m可选,每个轮子独立驱动。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NE时代,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由奇瑞新能源制造,第1款采用全铝车身四轮驱动技术的蚂蚁电动SUV将在近日上市。相对定位A000级的奇瑞小蚂蚁不同,定位中大型电动SUV的奇瑞蚂蚁长高宽为4630x1910x1655mm、轴距2830mm;在全铝车身平台基础上分为后置四驱版和后置两(后)驱版;采用基于电池模组的动力电池多重液态热管理控制策略,电池装载电量为70.1度电、整车自重1.76吨(两驱版)、NEDC续航里程为510公里。
无论整车尺寸、全铝车身轻量化、后置四驱\两驱模式,续航里程以及掌握算法与芯片级“智能驾驶”方案的整合,在蚂蚁电动SUV上体现出“技术奇瑞”基于传统车、EV车和PHEV车型共享化的技术水准。
备注:奇瑞小蚂蚁电动汽车使用的是LSF全铝车身平台,中大尺寸的蚂蚁电动SUV是基于全新纯电平台——绿色智慧模块化技术平台打造的。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将对奇瑞新能源蚂蚁电动SUV采用的中大型全铝车身平台,后置电驱动技术,界独一无二的动力电池多重液态热管理控制策略研读和判定。结合持续改款且在售的A000级电动汽车小蚂蚁的全铝车身平台,B级电动SUV蚂蚁的中大型全铝车身平台以及继续深化将复合材料作为车身覆盖件的发展态势,显然奇瑞新能源将以轻量化作为新能源车型续航里程提升的重要手段。
1、奇瑞蚂蚁电动SUV采用的复合材料车身覆盖件的轻量化策略:
奇瑞蚂蚁电动SUV的前机盖、前翼子板(红色箭头所指)、前保险杠、后侧围(黄色箭头所指)、后尾门(绿色箭头所指)、两侧的充电口盖板和后保险杠(蓝色箭头所指),全部采用复合材料作为覆盖件。而前后4车门则由钢材质采用冲压焊接技术成型。
在奇瑞蚂蚁电动SUV的前置动力舱内,布置一组行李舱,其他位置由塑料护板遮蔽。为了便于拿取物品,行李箱盖有一组挂钩可以固定在前动力舱盖可以一体开启。
红色箭头:由复合材料构成的前动力舱盖轻量化效果显著
绿色箭头:塑料材质的行李箱预示着奇瑞蚂蚁电动SUV的高压充放电系统后置,前副车架轴荷小。
将不用承受冲击力的外覆盖件换成更轻的复合材料,不仅有利于降低自重,还有减少助于受到碰撞后的修复成本。而这种轻量化的技术发展策略,在奇瑞新能源小蚂蚁电动汽车上就率先使用,并经过3年的终端市场验证是成功。
备注:定位A000级奇瑞小蚂蚁电动汽车采用的LSF全铝车型平台。
2、奇瑞蚂蚁电动SUV采用的全铝车身平台的轻量化策略:
上图为奇瑞蚂蚁电动SUV前至动力舱驾驶员一侧的翼子板与铝车身焊接链接的细节特写。
绿色箭头:由复合材料构成的前翼子板
红色箭头:固定前减震器和翼子板的铝材质轮室罩焊接
复合材质构成的翼子板通过螺栓与铝材质车身焊接轮室罩固定,用于不同的铝材质通过再通过焊接进行拼接构成相对大的车身焊接总成,再与其他大总成拼接或焊接,构成完整的铝车身平台。
由于奇瑞蚂蚁电动SUV前部动力舱被诸多防尘罩覆盖(因为没有上市而不能拆卸近距离细节拍摄),可以比对奇瑞小蚂蚁电动SUV的前部铝车身焊接特细节技术状态特写。小蚂蚁的前围板、前纵梁、前保险杠以及A柱焊接等分系统,全部由铝材质焊接而成一个大结构件,奇瑞蚂蚁电动SUV也采用相同的拼接模式。
上图为奇瑞蚂蚁电动SUV副驾驶一侧,被软性材料轮内衬遮蔽的铝材质车身焊接轮室罩细节状态特写。
红色箭头:铝材质车身焊接轮室罩
黄色箭头:铝材质车身焊接后地板侧面细节(被钢制后副车架固定在上端)
上图为奇瑞蚂蚁电动SUV车身焊接后地板细节状态特写。
红色区域:被钢制盖板遮蔽的高压充放电系统总成
黄色区域:固定后排座椅的车身焊接驾驶舱地板
蓝色箭头:裸露在外的车身焊接C柱延展至后地板的加强梁
还是因为某些因素,不能拆卸掉这组钢制盖板,近距离拍摄远离后围板(靠近后排座椅)的高压充放电系统技术状态。
上图为隐藏在奇瑞小蚂蚁电动汽车,驾驶舱后排座椅后部行李舱下盖板的后驱动电机总成和OBC技术细节特写。比对奇瑞小蚂蚁车身焊接后地板(上盖拆卸掉)各分系统状态看,3年后量产的奇瑞蚂蚁电动汽车将会采用集成度更高的充放电技术。
通过放大细节可见,铝材质的C柱加强梁(红色箭头所指)为空心,并采用圆弧过渡避免直角设定设定,这样的好处是减少材质长度以及降低材料的重量。黄色箭头所指的是铝材质的车身焊接副驾驶员一侧后纵梁(从后地板两端一直延伸至后保险杠溃缩区)。
从副驾驶员一侧后排乘员车门拍摄的奇瑞蚂蚁电动SUV后围板细节状态特写。
红色箭头:铝材质后围板
蓝色箭头:铝材质的后保险杠支架加强梁
尽管奇瑞蚂蚁的前至动力舱及轮室罩、车身焊接后地板及轮室罩,都加装发防尘罩和轮内衬,大部分铝材质车身焊接都不能一窥真容,但是总体铝车身架构与奇瑞小蚂蚁的铝车身几乎相同。
3、奇瑞蚂蚁电动SUV的后置动力与铝材质悬架的轻量化策略:
奇瑞蚂蚁电动SUV两(后)驱会最先上市,随后四驱版也将推向市场。版无论两驱版还是四驱版,都采用后置动力(充配电系统总成)的技术设定,并将基于铝材质结构件的轻量化再次延伸至驱动和悬架。
这台用于拍摄的奇瑞蚂蚁电动SUV为两(后)驱版,前悬架下摆臂+钢制前转向节+减震器,组成1套标准的麦弗逊架构。只不过,铝材质下A型摆臂的应用,降低了前桥的负载。在后续上市的四驱版上,轻量化的前转向驱动桥,有助于提升操控性。
黄色箭头:铝材质下A型摆臂
绿色箭头:钢制前转向节
红色箭头:铝材质车身焊接前纵梁
根据这台奇瑞蚂蚁电动SUV前悬架实际装车的技术状态看,前转向节预留安装前传动半轴的孔位、前H行副车架至前动力舱行李箱之间足够空调容纳一组“3合1”电驱动总成。
上图为奇瑞蚂蚁电动SUV候驱动电机和后悬架技术状态细节特写。
红色箭头:悬置后驱动电机的钢制后副车架
黄色箭头:钢制后副车架固定在铝材质车身焊接后地板
奇瑞蚂蚁电动SUV后驱动电机最大输出功率130千瓦、外表覆盖一层降噪衬垫、液冷散热,由奇瑞新能源有限公司自行制造。目前还不能确认的是这组最大输出功率130千瓦的驱动电机最高转数,是否为“3合1”类总成,等具体参数不能确认。
奇瑞蚂蚁电动SUV的多连杆独立后悬架固定在钢制后副车架,其中拖曳臂(蓝色箭头所指)、前拉杆(红色箭头所指)采用铝材质,稳定杆和后拉杆(绿色箭头所指)为钢材质,后传动半轴(白色箭头所指)在后驱动电机和后转向节之间关联。
单从前后悬架的轻量化程度看,奇瑞蚂蚁电动SUV表面的相当不错。在保证具备足够抗冲击缓冲空间的后置动力(高压充配电系统)总成,带来的前悬架的轻量化。唯独要注意的是,在普遍中国汽车用户习惯于前置动力前轮驱动的车型,突然驾驶后置动力后轮驱动的中大型电动SUV,再加上足够的动力储备,对操控技术要求比较高。
4、奇瑞蚂蚁电动SUV采用的动力电池多重液态热管理控制策略:
全铝车身平台绝对是一个在“造车”范围内的技术性突破,但是在“电动化”范围,奇瑞蚂蚁电动SUV采用的动力电池多重液态热管理控制策略却是一个更加重量级质的提升。
上图为奇瑞蚂蚁电动SUV动力电池总成后端(靠近后置驱动电机)细节特写。喜车网
蓝色箭头:动力电池钢制上壳体
黄色箭头:动力电池总成额外加装立体护板
红色箭头:动力电池至后驱动电机高压线缆(正负极)接口
绿色箭头:动力电池低压通讯线缆接口
奇瑞蚂蚁电动SUV最基础的两(后)驱版与四驱版,动力电池高压线缆接口都设定最后端,也就是距离后置驱动电机最近的一侧。这样的好处是,最大程度减少高压线缆的长度,并降低整体发热量。目前可以确认的是奇瑞蚂蚁电动SUV适配的动力电池装载电量为70.1度电,但是三元锂电芯镍钴锰配以及系统能量密度未能确认。
笔者注意到,奇瑞蚂蚁电动SUV的动力电池下壳体外还额外铺设一层钢材质立体护板。显然,相对很多电动汽车常用的轻量化更好的铝壳体(或额外铺装一侧下护板或软性防护涂层),但是钢壳体应的防护安全性会更好些。为了平衡安全和重量,这组护板也采用镂空轻量化设定。另外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裸露的铝车身贯穿驾驶舱前后地板的外加强梁。
上图是从驾驶员一侧前轮,向前至动力舱内拍摄的转向机、铝材质车身焊接前围板以及为动力电池提供高温散热伺服的水冷板控制模组等分系统细节状态特写。
蓝色箭头:铝材质车身焊接前围板
红色箭头:水冷板控制模组
黄色区域:奇瑞蚂蚁电动SUV特有的多重液态热管理控制的管路组合
由于这台拍摄的奇瑞蚂蚁电动SUV是工程样车,并非最终上市的量产车。固定在前围板靠近动力电池最前端的这组灌入冷却液的管路结构不能清晰解读,因此进行遮蔽。
基于在售的主流电动汽车标配的动力电池液态热管理控制系统中,都会标配用于低温预热的PTC控制模组,用于高温散热的水冷板控制模组。显然,奇瑞蚂蚁电动SUV配置的水冷板控制模组,意味着肯定设定了基于冷却液循环的动力电池液态热管理控制系统(策略)。
顺着这些管路向后观察,可以发现一共5组冷却液进出水管(红色箭头所指)进入动力电池内部。需要注意的是,在售主流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策略,主要以通过对冷却液加热或降温并循环至动力电池内部,将热量或冷量带出的方式。而主动或被动风冷散热以及将空调制冷剂直接与电池进行冷量交换的模式或将淘汰或将推广。
通过不少于2组可变流量电子水泵、起码2组或3组“3通”电磁阀体与5条管路进行“开锁”和“闭锁”排列组合,已达到冷却液流量和温度都精准控制的设定,为奇瑞蚂蚁电动SUV的动力电池提供近乎于恒温的热管理控制伺服。
当然,具体的控制策略和技术架构,还要等奇瑞蚂蚁电动SUV量产后才可以最终确认。
3、奇瑞蚂蚁电动SUV的L2.99级“智能控制”策略:
2020年8月7日,奇瑞新能源与英博超算(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第一款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L2.99智能驾驶系统的量产车型——小蚂蚁智驾版。这套基于电动汽车平台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体系架构、硬件、软件,算法到AI加速芯片等核心技术全部拥有国产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实现了我国量产车型自主知识产权L2+智能驾驶系统“零的突破”。
对于即将上市的奇瑞蚂蚁电动SUV,将搭载基于@Pilot2.5技术实现L2+级“智能控制”方案由20个智能传感器(12个超声波雷达、1个前视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组成,可以实现AEB主动刹车、LKA车道保持、ACC自适应巡航、APA自动泊车等近20项驾驶辅助功能。
蓝色箭头:需要厂家确认
红色箭头:需要厂家确认
笔者有话说:
最早上市的奇瑞小蚂蚁电动汽车,虽然定位在A000市场,但使用的LFS全铝车身平台,“3R-BODY”环状车身结构设计,重量较传统车减重40%。作为铝车身最难得技术点就是如何将不同刚性需求的铝材进行整合,在小蚂蚁LFS型绿车身上,奇瑞应用了复杂断面设计、高强度铝镁合金挤压成型、3D空间精密弯曲、激光组合焊接等技术。
现在奇瑞蚂蚁电动SUV使用的中大型全铝车身平台,可以说是在小蚂蚁LFS全铝车身基础上发展而来。奇瑞蚂蚁电动SUV的轴距2830mm,意味车型平台尺寸被拉大铝材质分系统使用率突破86%、整车自重降低近30%、扭转钢度达27000N?m/deg,确保车身在全寿命周期内不会遭到腐蚀。
从小型铝车身后置动力后轮驱动,向中大型铝车身+多种焊接技术+L2.99级“智能驾驶”技术方案的后置动力四轮驱动,无论轻量化、智能化还是多种驱动模式的进化,可以看出奇瑞在新能源车型平台与技术“迭代”发展的清晰策略。实际上,蚂蚁电动SUV的量产,就是在奇瑞已经确立了“全系列+四五七”的新能源技术规划,包括四大新能源产品平台、五个通用子系统和七大核心技术,涵盖全尺寸全系列乘用车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平台的产物。
在这款全新的中大尺寸铝车身平台基础上,推出的首款蚂蚁电动SUV之后,还将以车族化的形式量产采用模块化技术的EV车型或PHEV车型。而智能化的持续加持,也将是未来奇瑞全新新能车型重要技术点。
有理由相信,这款技术在“造车”层面使用铝车身平台持续轻量化,在“电动化”层面引入全行业独一无二的动力电池多重液态热管理控制策略,在“智能驾驶”层面集成更深度且符合中国道路和用车习惯解决方案的蚂蚁电动SUV的市场销量将会异常耀眼。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评测组出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9-12 11:26:11
2023-07-24 13:34:28
2023-09-12 19:35:52
2023-07-12 05:32:37
2024-01-08 11:09:53
2024-01-05 16: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