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4 17:41:55 | 喜车网
因为特殊原因,已经在家呆了一个月,解封了就先出来看之前一直想来看的奇瑞新能源艾瑞泽5e
前脸很像汽油车的,但是有小小的不同,因为快充口在外面LOOG这里
当地的网约车要求是轴距2600mm,这台车的轴距达到了2670mm,已经符合跑网约车的要求。
这个轮毂还是比较吸引眼球,花瓣一样。
外观基本上就是感觉很普通,看看内饰吧! 内饰,emmm,中规中矩,不是很好看,但是又看不厌,整个内饰最大亮点就是搭配了10寸的大屏。大屏可以控制空调,多媒体,车辆动力设置,行车辅助功能,还有能量回收。
简约版的内饰
10寸大屏,内容应有尽有
多媒体
自动空调,全触屏操控
胎压监测和续航我以为只有在仪表才看得到,在这里也有
能量回收??有专业的来解释一下吗?是怎么样的回收方法!听说可以加一些续航,不知道是不是。
很多行车辅助功能都可以在这里控制。挺方便的!
空调的按键和多媒体的按键都融合在旋钮这里,按了半天都不懂哪个控制哪个了。第一次看到这种黑科技!!
旋钮换挡,好像挺方便的。轻轻的转过来就可以了。还有一个P挡作为停车挡,停车只需一键,还挺人性化。
啧,这个自动大灯,想不到这台车也有,有还是挺方便的,小细节还是挺多
全液晶仪表盘,高逼格的设计。电池续航,车辆信息 抬头可见。只有READY亮了才是启动才可以走!
有天窗总比没有好,像我这种会在车上抽烟的,天窗打开,空气流通,车内空气会比较好。喜车网
后排空间还是很实在的,很宽,我一米七的个头坐上去。感觉空间很充足。试了一下坐两个人还有很多空间,坐三个大人,就是刚刚好。
看到后面,了解到,这台车的续航是综合续航400公里,最大续航是500公里。跑网约车的话可以选择5年60万公里的电池质保。我觉得,平常时家用的话,有很多功能都是可以用的到。要是拿来跑网约车的话,这个续航也足够跑一天。白天工作,晚上充电,哈哈哈!家用电也可以充电,方便又便宜。
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每年都在增长,其中纯电动汽车贡献很大。由于目前国内纯电动汽车的使用环境,网上汽车市场是纯电动汽车的主要销售市场。显得捉襟见肘。经过几年的发展,笔者与身边的司机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哪些品牌的纯电动汽车适合跑线上车。由于目前的在线汽车平台主要使用滴滴出行,笔者将跟随滴滴因为滴滴出行平台严格执行司机人脸识别,强制设定每日接单时间,杜绝了一车多用。所以不会出现出租车两班倒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家购买新能源车跑网络创造了条件。
比亚迪e5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纯电动汽车。买了一个做长途测试,已经开了20多万公里了。如果可以申请在家里装三相电,也可以考虑电池续航305公里的2016e5。毕竟在家一个小时就能充满电,出门一个上午,午饭后全功率启动。当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可以考虑新e5,纯电400多公里。但目前基本处于清仓阶段,车辆很少。e5最大的优点是可靠耐用,故障率低,空间大,价格低,但最大的问题是外观过时,内部做工粗糙,廉价感强。
比亚迪全新秦EV,对于e5车型来说,算是比亚迪品牌的升级,外观和内饰都有重新设计,做工也有明显进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三电系统的升级。基于比亚迪E平台的全新秦EV,纯电动续航里程421公里,采用100 kW永磁同步电机,可保证动力性能。新秦EV的优势是新平台,新车型品质提升,空间和性价比处于同级领先地位。缺点是外观设计方面没有比亚迪之前的设计痕迹。
比亚迪元EV535因为体积大,局限性大,依赖本地网车接入政策。比如作者所在的湖南省衡阳市,比亚迪元EV不能作为滴滴出行的车,比亚迪E2也是,最近才通过审核,可以作为滴滴出行的车。元535到11万的价格作为网络车还是挺不错的。比亚迪元EV虽然是小型SUV,但空间其实不错。乘坐空间和后备箱装载空间不小于普通紧凑型车。如果当地政策允许,可以考虑买它做网络车。作为e2车型的轿车版,比亚迪E3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车型大小而被卡住的问题。比亚迪E3高续航版11.38万元起,纯电动综合续航达405公里。整体尺寸比全新秦EV小一圈。
易车讯
10月22日,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酷哇机器人有限公司在芜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联合开发自动驾驶汽车、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推广等领域深入合作,共同赋能城市场景下的智能驾驶生态,引领汽车智慧出行新变革。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的技术、品牌和资源优势,围绕自动驾驶汽车、Robotaxi推广开展一系列深入合作。其中包括:联合开发新一代智能网联L4-L5级别自动驾驶车辆;打造无人智慧出行、市政环卫和城配物流应用场景,并在自动驾驶测试、载客运营、标准认证等领域展开探索,形成双核心的自动驾驶“研发-测试-运营”联动机制;共同打造国际一流、中国领先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平台,推动全新的出行生态商业落地。
随着智能汽车领域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高地,奇瑞新能源与酷哇机器人的“牵手”,是智能汽车技术链、产业链加快“协同、跨界”创新的一次积极探索。
2023-07-22 20:13:39
2023-09-10 08:38:50
2023-09-09 10:35:32
2023-09-12 11:26:11
2023-07-24 15:46:08
2023-07-23 04: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