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测 > 正文

深耕汽车产业之后,华为反而显露更多短板? | 汽车产经(江淮签约华为合作造车!这些年被华为赋能的车型如今卖得怎样)

2024-01-24 03:37:43 | 喜车网

今天喜车网小编整理了深耕汽车产业之后,华为反而显露更多短板? | 汽车产经(江淮签约华为合作造车!这些年被华为赋能的车型如今卖得怎样)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深耕汽车产业之后,华为反而显露更多短板? | 汽车产经(江淮签约华为合作造车!这些年被华为赋能的车型如今卖得怎样)

深耕汽车产业之后,华为反而显露更多短板? | 汽车产经

在上半年带飞一众车企的股价之后,如今的资本市场上,华为的加持效应似乎正在减弱。

8月24日,长安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的高端品牌阿维塔正式发布。曾经,凭借这个三方合作的消息,长安的股价一度接连涨停。而当天,当新车亮相、战略曝光,一切更为可期时,长安的股价却随着发布会的召开,从最高涨幅2.21%直接下跌了4.51%。

在另外一边,华为汽车解决方案的扩圈之路也在面临考验。

8月25日,

哪吒汽车

与华为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这意味着,继北汽、赛力斯、长安、广汽之后,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的车企达到了五家。

但对于这次合作,外界却并非完全看好。哪吒的出现,似乎更印证了那句“华为的合作伙伴多是二三线车企”。

在此前6月底的上汽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面对投资者的拷问曾明确表示,“不能接受与华为等第三方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合作”。

在他看来,在软件服务日益重要的智能化汽车时代,让华为等成为灵魂,上汽仅仅作为生产硬件的躯体,这样的方案并不可取。

“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陈虹的这一发言,也将华为当下的汽车解决方案无法得到业内广泛认可的现实暴露无遗。

显然对于当下的华为而言,要想打通整个汽车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焦虑要面对。

1,华为的变现能力究竟如何?

从ICT领域切入智能汽车行业,如今华为的智能汽车产品与服务主要聚焦于五大系统——智能驾驶(平台)、智能座舱(鸿蒙车机OS为核心)、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智能车控和智能云服务)。

依托于这些技术,目前与华为进行深度合作的五家车企,合作模式也被分为了几种:采用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UAWEI Inside”模式的极狐、阿维塔;采用零部件供应商模式的哪吒;以及进入了华为销售渠道的赛力斯。

关于这些企业为何选择与华为合作而不担心“丢掉灵魂”,并不难理解。对于初出茅庐的新品牌而言,华为所拥有的关注度和技术正是他们缺少的东西。喜车网

以极狐和赛力斯为例。在与华为的合作开花结果之前,在一众新品牌之中,外界对它们知之甚少。

销量方面,极狐在2020年10月推出首款量产车型阿尔法T之后,其全年销量仅为709辆。至于

赛力斯SF5

在进入华为渠道之前,其2020年的全年销量也仅仅732辆,2021年1-3月的销量为150辆。

但是在有了华为的加持之后,一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极狐的第二款车型阿尔法S在今年的上海车展正式上市之前,因为一段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路测视频顺利破圈,以至于上海车展上的极狐展台也成了全场人流最大的展台之一。

华为体验店的赛力斯SF5

而赛力斯在4月份进入华为渠道之后,官方发布的订单数字也被刷新过数次:“两天订单破3000辆”、“一周订单突破6000辆”、“一个月全国订单已超一万辆”……

不过,尽管一时风光,但如今华为带来的光环似乎也在逐渐消散。

首先是赛力斯谜一般的销量让外界对华为的变现能力产生质疑。

中汽终端零售数据显示,

赛力斯SF5

4~7月的销量成绩分别为129辆、204辆、1097辆和507辆,与最初火热的预订情况相去甚远。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从官方回应及相关信息来看,此前公布的订单数量虚高,再加上工厂的产能跟不上是主要原因。

据说在

赛力斯SF5

最初进入华为渠道时,由于排队试驾的消费者众多,华为的销售人员曾向顾客建议,支付1000元意向金可以优先试驾,若后续不订车这部分钱也可以退。而此前不断刷新的订单,统计口径或许正来源于这一数据。

不过在四五个月之后,如今再来到华为的体验店,看车的消费者已经不再像往日一般众多。在华为的官方商城里,此前1000元“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意向金”也已经悄悄改为了0元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预约试驾”。

关于目前的交车周期,华为的销售人员表示预计为5~8周。同时,为缓解消费者的焦急情绪,赛力斯还推出了如果超过60天每天赔偿200元的服务。

但是尽管如此,在华为商城以及赛力斯APP的评论中,催单的消费者仍然不在少数。甚至在APP上有人晒出的截图显示,获得的赔偿金额已经超过10000元。也就是说这名消费者已经苦等了近4个月。

关于交付周期为何如此之长,此前曾有知情人士向媒体表示,原因之一在于小康股份此前一团糟的供应链并未准备好,直到最近几个月才慢慢步入正轨。

此外,一位从重庆金康两江工厂生产线离职员工还表示,“产销跟不上,是因为工厂一直都未达到华为技术人员的要求”。

而事实上,这样的现象此前采用代工模式的

蔚来

、理想也曾面对过。

初涉造车,强悍如华为,也难以避免初期的一地鸡毛。

具体到卖车层面,从我们的实地体验来看,过去习惯卖电子产品的华为初次卖起车来,也有诸多有待改进之处。

比如说,在华为的体验店里,负责卖车的员工也只是接受过短期培训,此前并没有汽车销售经验。在对车辆进行介绍时与滔滔不绝的4S店销售相比明显更为生疏。

再比如在服务细节上,由于店内车辆设置了展车模式。这一模式之下,车辆的大部分功能都无法操作,甚至SF5最具特色的华为车载系统、华为音响等消费者也难以获得直观感受。

2,“技术狂人”也有技术挑战

在外界眼中,华为一直被视为强悍技术的代表。从通信设备,到手机等智能终端,再到半导体业务,华为凭借强悍的技术实力,在自己想做的业务领域里一直无往而不利。

切入汽车领域,华为对自己有着明确的定位——智能网联电动车领域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作为现代工业

皇冠

上的明珠,汽车产业可能要比华为过去所深耕的行业更为复杂;而智能网联电动车+增量部件两个定语,更意味着这是一个新技术不断、新挑战也不断的全新领域。

从一些被爆料的信息来看,在进军汽车领域这件事儿上,以技术著称的华为也面临着不小的技术压力。

首先是激光雷达方面。

在2020年12月份时,华为曾正式发布了一套车规级前装量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就在同一天,极狐方面也透露,与华为合作的新车型(也就是后来的阿尔法S华为HI版)将率先搭载这一产品。

搭载激光雷达的华为阿尔法S华为你HI版

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前夕,阿尔法S华为HI版正式亮相,并凭借一段自动驾驶路测视频顺利出圈。

按照之前的规划,这款被称为“全球首款激光雷达量产车”的新车型身上最大的亮点——三颗激光雷达,应该属于华为出品。但据知情人透露,这些激光雷达实际上却是另一家科技企业

速腾

聚创的产品。

关于华为的激光雷达为何没有上车,有说法认为,华为或许是在开发、量产过程中遭遇了意料之外的问题导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最终车辆解决方案交付,只有选择在短期内用市场现有的成熟解决方案来进行替代。

而除激光雷达不如预想中顺利之外,在电动车最核心的电驱动系统方面,华为似乎也面临一些质疑。

以搭载在

赛力斯SF5

上的华为DriveONE多合一电驱动系统为例,这一系统集成了电机控制器(MCU)、电机、减速器、车载充电机(OBC)、电压变换器(DC/DC)、电源分配单元(PDU)及电池管理系统主控单元(BCU)七大部件,自称为“业界首款超融合架构的动力域解决方案”。

但关于这一系统的实际水平,此前《中国汽车报》曾在报道中引用一位汽车电机领域的权威专家的评价:

“这款产品并不怎么样,没啥正经厂商愿意用。”

虽然这一报道中并没有透露这位专家的真实身份,但不得不说,在汽车这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里,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发展多年的成熟供应商。即使华为的研发能力再强,但作为一个新入局的跨界者,想要短时间内实现超越,的确并非易事。

此前,在华为与极狐的合作中,就曾有参与其中的北汽员工“吐槽”,华为汽车事业部有造车经验的人并不多,甚至最初负责这一项目的PM也因为没有造车经验,还导致了很多决策失误。

“华为在ICT领域确实很强”,这名员工表示,“但在汽车技术层面,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3,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路有些难

关于华为选择做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而非整车制造,此前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在接受采访时曾如此解释:“华为的劣势是不擅长机械制造……全球和中国都不缺车企,缺的是智能网联电动车领域的基础供应商”。

而华为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春林的说法则更为直接,“如果造车,就会和当地车企产生直接竞争”。

显然,

在华为的思路里,零部件供应商有着更广阔的市场。只是从上汽董事长的发言来看,华为的想法多少还是有些一厢情愿

。在主机厂眼中只做零部件,并不意味双方就没有竞争关系。

对于车企而言,如果选择华为这样的第三方整体解决方案,不仅将失去包括车辆布局、ECU(发动机控制器)、转向、制动、底盘等核心零部件的选择话语权,同时在OTA频率、各种数据的采集、运用上也要受制于供应商。对于一直处于产业核心地位的主机厂而言,这显然无法接受。

除此之外,华为进入汽车行业选择的这一模式,虽然看似是一条捷径,可以避开整车企业的锋芒,但对于更讲究规模化效应的和数据量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只有获得足够多的合作伙伴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而华为进入汽车领域时间尚短,想要达成这一点,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和经验积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两年宣布进军汽车领域的科技企业越来越多,从百度、小米再到苹果。但有意思的是,没有一家企业选择华为“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条路,反而纷纷自己下场造车。

也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虽然华为已经不厌其烦多次辟谣不会造车,甚至任正非直言“谁再说造车就走人”,但外界关于华为造车的猜测依然从未停止。

甚至不少人依然坚信,未来华为亲自造车几乎是必然选择

4,写在最后

在8月份时,华为曾发布过一份业绩数据。上半年,其销售收入为32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9%;净利润为314亿元,同比下滑24%。

具体到三大业务板块来看,运营商业务收入13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4%;企业业务收入4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

而汽车所属的消费者业务下滑最为明显,同比大跌46%,收入为1357亿元人民币。

此前,关于消费者业务的大跌,华为消费者BG CEO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坦言,唯一能弥补这块业务缺失的,就是智能电动汽车。“虽然汽车的销量没有手机的销量大,但其单品的价值非常高。”

可惜的是,从赛力斯当前的表现来看,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显然任重道远。

至于To B端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继苏菁在7月底因不当言论被免职之后,前几天又有媒体报道称其人事调整还在继续。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的岗位被裁撤,此前担任这一职务的王军被任命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

关于这两次人事调整,有不少分析认为,其根本原因,可能在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绩未达到战略预期所致。

虽然真实情况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从目前的表现来看,焦虑,仍将成为进军汽车领域的华为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关键词。

深耕汽车产业之后,华为反而显露更多短板? | 汽车产经(江淮签约华为合作造车!这些年被华为赋能的车型如今卖得怎样)

江淮签约华为合作造车!这些年被华为赋能的车型如今卖得怎样

“遥遥领先”这个词无疑是今年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华为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关注度。然而在跨界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华为依旧是有着极强的存在感。在本月初,

江淮汽车

发布公告称,将与华为合作,双方将着力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其实针对此次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造车,在

大众

看来就是一个强强联合的合作。毕竟江淮汽车在汽车制造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而华为在智能科技领域则是领先的企业。双方的合作可以将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江淮汽车的制造能力相结合,共同打造更智能、更先进的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至于江淮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前景如何,其实看向华为此前合作的车型就能分析出大概。因为华为此前已经与多家车企签署了合作协议,像大众熟知的问界系列、

智界S7

,包括

阿维塔11

、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都是与华为有着深度合作。

问界M7

5亿资金见回报

首先来聊聊新问界M7吧,作为华为与赛力斯深度合作的结晶,更是投入了5亿资金针对底盘、性能、智能驾驶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来进行升级。可以说,问界新M7充分展示了双方在智能科技与汽车制造领域的实力,新问界M7搭载鸿蒙智能座舱3.0与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在交互体验和智能驾驶等方面提供了专属“华为”的极致体验。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问界品牌全系11月交付18827辆,其中问界新M7成功交付15242辆,连续两个月交付破万辆。自9月上市以来,问界新M7大定已突破10万辆,这也说明全新升级后新问界M7产品实力更加全面,这也体现了华为赋能下的超能力。

智界

S7加入华为智选夺嫡之争

在问界新M7狂收10万大定后,华为智选车模式第二个品牌旗下的首款车型智界S7也来了。作为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首款轿车,智界S7定位C级轿车,在产品实力方面,智界S7率先搭载了华为最新发布的鸿蒙HarmonyOS 4系统、华为途灵智能底盘、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以及全新一代DriveONE 800V高压碳化硅黄金动力平台等,售价24.98万起。

由于该车型是纯电轿车,与新问界M7的

增程式

SUV

有所不同,因此在适用场景和消费者群体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智界S7

上市时间

不久,在市场上的表现目前来看还比较有限,不过根据智界汽车最新发布最新数据,智界S7预订量突破10000台,从这一数据也能看出,智界S7获得阶段性的胜利,也让业界见证了华为智选车遥遥领先的实力。话又说回来,如今的汽车市场日新月异,谁能坚持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北汽与华为拥有两种合作模式

近日除了有关江淮与华为的合作消息公布之外,还有一则消息。北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北汽集团与华为将在2024年推出一款全新HI模式的汽车。这款新车将是基于现有阿尔法S 先行版的基础上,搭载了华为最新的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系统。并表示北汽是第一家采用华为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的车企,这两个模式之间不会发生冲突。这个消息对于汽车行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虽说此前极狐汽车与华为联合推出了“极狐阿尔法 S HI 版”车型并推出了改款“极狐阿尔法 S 先行版”,但北汽在问界与智界这场夺嫡之争中几乎全程隐身。作为最早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北汽的收获并不大,甚至合作车型的销量也非常低迷。如今北汽与华为将在2024年推出一款HI模式新车型。

这也表明北汽也将成为唯一一家与华为有两种合作模式的车企,然而对于这个消息,也存在一些质疑和担忧。一些人认为,华为的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可能会与北汽现有的汽车制造业务产生冲突。此外,华为的技术和系统是否能够与北汽的车辆平台完美融合,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市场而言,希望这次深入合作有更进一步的进展。

阿维塔12

大定破1.5万 华为乐了

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有三种合作模式,增量部件及解决方案供应商、HI 模式以及智选车业务升级而来的鸿蒙智行。目前在 HI 模型下的车企只有

长安

阿维塔

。去年11月,华为、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共同推出品牌阿维塔,后续上市的阿维塔11和阿维塔12两款车型上市,均搭载华为智能汽车全套解决方案。

以全新上市的阿维塔12为例,其搭载基于HarmonyOS 4开发的鸿蒙座舱以及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HUAWEI ADS 2.0,配合3颗隐藏式激光雷达,智驾能力突出。根据目前官方公布的数据,上市6天,阿维塔12大定订单突破1.5万台,可谓势能强劲,也证明了华为技术以及长安此前的Hi模式合作方式的成功。

总结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跨界合作成为汽车行业的一种趋势。华为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总体来说,江淮汽车与华为的合作有着很大的潜力,合作将推动汽车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满足用户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更高需求和期望。相信大众还是非常期待看到他们合作的首款车型会是什么样子。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Car路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深耕汽车产业之后,华为反而显露更多短板? | 汽车产经(江淮签约华为合作造车!这些年被华为赋能的车型如今卖得怎样)

华为:很多人并不在意智驾

AITO

问界推出M5标准版,没有高阶智驾功能,更注重汽车产品功能。

问界品牌销量持续不及预期,华为开始思考通过“减配”降价的方式来提高销量,首当其冲被砍掉,正是智驾功能。

7月2日晚间,AITO问界M5智驾版用户体验日上,在短暂的介绍了HUAWEI ADS 2.0高阶智驾包的限时优惠活动后,华为终端BG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宣布,

推出AITO问界M5标准版,并花了大篇幅时间介绍了新产品,大致可以总结为:没有高阶智驾功能,更注重汽车产品功能。

问界M5系列标准版将于8月启动交付,官方预售价为:后驱标准版25.98万元、四驱标准版27.98万元。

至于为什么要发布问界M5标准版,汪严旻给出的理由是:“很多消费者对智驾的功能并不是特别在意,同时希望在更低价位上享受到华为智选车问界M5的产品”。

印象中,这是华为首次对外称“很多人不在意智驾”。

01

打折+减配,华为向智驾开刀

这可能与AITO

问界M5

智驾版销量不及预期有关。

今年4月17日,问界M5系列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版(问界M5智驾版)发布,并于今年6月16日开启全国交付。

问界M5智驾版的月销量表现还未有数据可供判断。但根据赛力斯发布的产销快报,赛力斯新能源汽车6月销量为9348辆,其中赛力斯汽车销量5668辆。

作为问界模式下的首款车型,M5一直承担着品牌销量重任,2022年也是表现喜人,但2023年以来销量进入瓶颈期。

Δ 问界M5和M7月销量变化。数据来源:车主之家

根据品牌自身披露的数据,今年前五个月,问界零售销量分别为4469辆、3521辆、3625辆、2437辆、5629辆,累计为1.97万辆,

月均不足4000辆,相比去年月销过万降幅明显。

华为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给问界叠buff,增加“含华量”。在试图将“HUEWEI”标识加入问界品牌未果后,又寻求技术叠加。

今年4月17日,

上海

车展前夕,华为对外发布了问界M5系列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版(问界M5智驾版),新车首发搭载HUAWEI ADS 2.0。

智选模式+智驾系统,华为汽车终极体诞生。

但目前来看,技术加持这条路可能也未必能行得通,否则汪严旻也不会说出“很多人不在意智驾”,并且给智驾系统降价。

4月16日,上海车展前夕,华为召开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公布了华为ADS 2.0价格:一次性购买36000元,订阅包年7200元,订阅包月720元。

Δ HUAWEI ADS功能配置

仅两个多月时间,这次活动上,

华为宣布推出推出了HUAWEI ADS 2.0高阶智驾包限时优惠活动:一次性购买价格为18000元,活动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31日,相当于打了对折。

加入智驾,再减去,华为此前试图通过不断调整“智驾”战略,以期走出销量“低迷期”。

02

更关注汽车属性,推出服务战略

智能战略执行不够顺畅的当下,

华为与赛力斯快速取舍,推出问界M5标准版,让车企回归本身价值、让产品回归车辆属性。

在汪严旻关于问界M5标准版的介绍中,续航、舒适度、驾控体验等被放到更高位置。

“我自己常会隐身在各个车主群中,倾听车主们对于用车的评价、反馈和讨论,对于车辆的优化建议,如希望座椅更柔软舒适、希望雨天后视摄像头能更清楚等等,我们都会采纳并升级。”

基于此,此次问界M5标准版从外观到内饰进行了全面优化。

外观上对细节进行了升级,前脸大灯采用双透镜灯组设计,让车辆的照射范围更宽广;侧面优化了隐藏式门把手的开启方式;配备全新造型的20英寸轮圈搭配红色卡钳;车尾换上了可点亮式尾标。

内饰上,问界M5标准版在车内改良双杯架设计;配置了双40W无线快充;后排座椅采用高回弹海绵,厚度提升1倍;搭载HUAWEI MagLink魔吸车载接口,实现了座舱拓展体验,该设备实现无感设备认证,支持27W充电。

动力方面,新车搭载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平台,四驱标准版车型峰值功率达到365kW,峰值扭矩达到675N·m,0-100km/h加速仅需4.4秒。

续航方面,新车纯电续航达到了260km(CLTC标准),综合续航1455km,百公里油耗低至4.87L。

同时,问界M5标准版全系升级HUAWEI DATS(Dynamic Adaptive Torque System)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使驾乘前冲感降低了31%,晃动收敛时间减少了46%。

在发布新车的同时,

赛力斯汽车副总裁康波提出了AITO问界服务战略的核心理念及价值,即“以CARE为核心理念,以关爱用户为驱动”而构建的全新智慧服务体系。CARE的四大价值分别代表“以用户为中心”、主动服务、尊重以及数字化。

此外,康波还强调,近期将推出“品牌伙伴”计划,提供用车无忧、臻选礼遇、服务共创三项功能。

03

布局新渠道,加速与其他车企合作

尽管问界M5智能化还未有完整交付月;问界M5标准版刚刚发布,销量还不能完全判断。

但可以预见的是,

无论是品牌力,还能产能,赛力斯上限不高,难支撑起华为的野心。

实际上,尽管2022年问界销量不错,但也远未达到余承东定下的全年销量目标:30万辆。尽管后期余承东表示,缺芯之下3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很难实现,但以赛力斯的品牌力,就算没有缺芯问题,也很难支持30万销量的达成。

何况,余承东的目标还不止于此。

今年年初,余承东提出的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车BU业务的盈利,2026年实现问界销量100万辆;6月初,余承东喊出未来问界将实现月销10万辆成绩;6月9日,余承东更是表示未来达不到年产500万辆的车企将很难立足。

但好消息是,与赛力斯的合作,华为证明了“智选”模式可以跑通。在此之下,

奇瑞

江淮

北汽新能源

等一系列车型选择与华为就智选模式展开合作。

今年6月,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表示,

奇瑞与华为合作的项目将在今年四季度发布。

根据此前透露消息,奇瑞汽车首款智选车型或为20万-30万元价格区间纯电动车,是智选模式下的首款轿车,将使用华为全家桶,即同时搭载华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产品。

与此同时,华为与江淮合作车型也在紧锣密鼓进展中,预计2024年推出,首款车型为高端MPV车型;后续华为与北汽新能源合作车型也将走智选模式。

Δ 智选模式下分车企车型规划。图片来源:中信证券

根据余承东的设想,在产品价格和定位上,华为与各车企基于智选模式下开发的产品会有所区分,有的做SUV,有的做轿车,有的做MPV,有的做B+级的车,有的做C级车,有的做D级车,每个车厂做的产品不重叠

他希望,组合后的问界生态,能够拥有完成的产品系列,把车企的产能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同时不造成重复浪费。“在真正帮助车企成功的同时,也实现华为的商业变现”。

新车发布在即,宣传、渠道问题不得不考虑。

近日,有消息称,

华为智选车正在建设专门的汽车销售门店,这些门店有别于当前在手机卖场中售车的模式,将专门用于销售华为智选车生态联盟车型,包括目前已经在售的AITO问界系列,以及规划中的奇瑞、江淮、极狐等合作车型。

据华为方面人士称,

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未来会推出更多车型,且加大在零售端的投入,为消费者带来安心、省心的购车体验。

没有直接承认,但也没有否认。

此外,

有问界销售称,北京经销商正在筹建展厅。

显然,伴随着销量迟迟无法拉升,华为正在寻求各种方式突破。一方面,不断优化产品功能;另一方面扩展渠道建设。

不过,

华为与赛力斯对于问界品牌销量的加持可能已经即将到达“上限”,问界想要取得进一步销量的跃升,或许需要制造能力较强、产能布局相对完善的奇瑞汽车支撑,这也是华为最近加大渠道布局,想要回收“问界”商标的原因

。(完)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赛博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喜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深耕汽车产业之后,华为反而显露更多短板? | 汽车产经(江淮签约华为合作造车!这些年被华为赋能的车型如今卖得怎样)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深耕汽车产业之后,华为反而显露更多短板? | 汽车产经(江淮签约华为合作造车!这些年被华为赋能的车型如今卖得怎样)”相关推荐
降价也卖不动!背靠华为的问界,销量彻底崩盘? 江淮签约华为合作造车!这些年被华为赋能的车型如今卖得怎样
降价也卖不动!背靠华为的问界,销量彻底崩盘? 江淮签约华为合作造车!这些年被华为赋能的车型如今卖得怎样

降价也卖不动!背靠华为的问界,销量彻底崩盘?如果说1月份的销量成绩,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还不能反映出各大车企真实的实力,那么2月份的销量一出炉,谁在裸泳就暴露无遗了。翻翻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成绩,理想、蔚来、哪吒、小鹏、极氪、零跑环比上个月都实现了销量增长,图中唯独一家车企,销量环比下滑,下滑比例约为21.68%,那就是问界。春节假期都过了,问界的销量依然没有回暖,这次我们又

2024-01-17 10:26:10
华为重申不造车,他们是如何说明的?如何理解华为的动机?
华为重申不造车,他们是如何说明的?如何理解华为的动机?

华为汽车为何以失败告终华为汽车为何以失败告终华为造车到底造还是不造?华为智能汽车方案总裁余承东曾说出过“只帮车企造好车”。这个意思是不是不会自己造车。华为宣布了和大众的合作,将一起造车,有消息称大众将以数十亿欧元收购华为的自动驾驶团队,当然对此中国大众和华为都没有做出回应。华为联合小康汽车集团的新品牌AITO推出新车问界M5(下文简称M5)。合作的首发车款塞力斯SF

2024-01-11 22:54:38
许家印为造新能源车砸了几百亿,如今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华为自动驾驶汽车比肩特斯拉,任正非底气何在?
许家印为造新能源车砸了几百亿,如今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华为自动驾驶汽车比肩特斯拉,任正非底气何在?

特斯拉市值超4.3万亿分析师:恒大汽车迎买入良机新能源汽车板块在龙头特斯拉带领下股价持续走高!特斯拉市值超4.3万亿港元,稳坐全球市值第一车企。蔚来今年股价飙升1243%、市值超5600亿港元,成为全球市值第四车企,即便是上市不足半年的小鹏汽车市值也超3500亿港元。与之相对,今年以来动作频频的新巨头恒大汽车(0708.HK)遭到对冲基金恶意做空,股价持续回调,与年内高位相比已回落超

2024-01-13 12:16:26
华为拿到“问界”商标,奇瑞、江淮全要安排上,新造车能成吗
华为拿到“问界”商标,奇瑞、江淮全要安排上,新造车能成吗

华为拿到“问界”商标,奇瑞、江淮全要安排上,新造车能成吗在沉寂了两个半月后,华为又一次出手了。6月10日《科创板日报》传出消息,21个“问界”商标的转让申请已经被核准,受让人则白纸黑字写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3月31日华为内部签发公告,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问界的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之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问界正式成为了“华为牌”。说好了不造车的,这个动作又是什么意义

2024-01-14 18:45:44
华为将推出子品牌汽车,你会买华为造了车吗?
华为将推出子品牌汽车,你会买华为造了车吗?

华为将推出子品牌汽车,你会买华为造了车吗?HAS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在深圳举行4月12日下午,HAS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在深圳举行,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发表主题演讲,并就华为集团的整体战略等事项做了发言。在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首先介绍了华为2020年经营总体情况。并且表示华为十分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最具颠覆性的产业。华

2024-01-08 13:32:26
华为麦芒9销量怎么样?
华为麦芒9销量怎么样?

江淮签约华为合作造车!这些年被华为赋能的车型如今卖得怎样“遥遥领先”这个词无疑是今年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华为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关注度。然而在跨界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华为依旧是有着极强的存在感。在本月初,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将与华为合作,双方将着力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其实针对此次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造车,在大众看来就是一个强强联合的合作。毕竟江淮汽车在汽车制造领域有着深厚的技

2024-01-13 02:56:09
为何合资车越来越便宜,而国产车却卖出“天价”?(国产车与合资车有多大差距?这些硬伤如鲠在喉,一直制约着我们)
为何合资车越来越便宜,而国产车却卖出“天价”?(国产车与合资车有多大差距?这些硬伤如鲠在喉,一直制约着我们)

为何合资车越来越便宜,而国产车却卖出“天价”?如果把时钟拨回几年前,国产车和合资车简直就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板块,国产车基本上都是5~10万元这个区间,而合资车则是10~25万元,更高的价位属于豪华品牌。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十几年,而就在近些年,很多人发现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地位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过去大众是当之无愧的国内第一合资品牌,身后的本田、丰田以及现代等日韩车型紧随其后,不过随着

2023-12-13 21:26:19
为什么合资车被国产车收购 为何合资车越来越便宜,而国产车却卖出“天价”?
为什么合资车被国产车收购 为何合资车越来越便宜,而国产车却卖出“天价”?

为啥国产车发动机有盖板,合资却很少见为啥国产车发动机有盖板,合资却很少见,内行人说了实话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对于车子的细节部分可能并不是很了解,比如车子的发动机盖板。发动机盖板是指位于发动机罩内部的一块遮板,它主要的作用是保护其它设备不被发动机喷发出来的热空气和鼓风机吸入的灰尘所污染,也可以提高整个发动机的密闭性。然而我们发现,国产车的发动机盖板看起来比较厚,而合资车却很少有发动机盖

2023-12-22 15: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