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测 > 正文

未来十五年,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将平分天下,可能吗?

2024-01-23 23:57:50 | 喜车网

今天喜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未来十五年,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将平分天下,可能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未来十五年,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将平分天下,可能吗?

【汽车人】长安半年报,透露的和没透露的

长安重视新能源和智能化研发,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连续实际投入,每年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文 /《汽车人》黄耀鹏

在启源发布会72小时后,

长安

汽车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财报。简单说,营收、销量(尤其是新能源销量)、净利润、净资产、现金流五涨,扣非净利润跌了。

半年报的几个数字

数据显示,长安汽车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54.92亿元,同比增长15.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5亿元,同比增长30.65%;扣非净利润跌了51.3%。

在销量、现金流增长的背景下,扣非净利润(即日常经营净利润)的下跌,既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单车净利润下滑)。同时,也反映了公司成本的上升。

对于长安汽车而言,既然净现金流有所增长(同比增长18.85%),公司赚来的钱都花哪儿去了?销售成本(同比增长34.27%)可以反映市场竞争烈度;管理费用只涨了4%,财务费用跌了3.49%,公司架构改革,多了好几个品牌,但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基本原地踏步,这证明组织架构效率提升。喜车网

重头戏在于研发支出,同比增长53.42%。长安对于研发投入的强度不降反升。这表明,长安第三次创业的背景下,重视新能源和智能化研发,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连续实际投入,每年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这种扣非净利润的收缩,股东方应该能理解并支持,这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何况,每股收益还涨了0.18元,眼前利益也并未损失。

现实产品结构

上半年,长安实现销量121.6万辆,同比增长8.0%,集团销量排名居行业第四,再次向前迈了一步,已经是连续3年半年破百万。

长安系中国品牌销量76.8万辆,同比增长22%。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17.6万辆,同比增长107.2%。相对于新能源整体40%左右的增速,长安汽车的新能源业务跑出行业前列的加速度。即长安中国系快于长安整体,新能源板块又快于长安中国系。

如此一来,业绩就能和长安这几年大手笔的资源和资本投入对应上了。“投资有效”,似乎略显平淡,却是业内不可多得的成绩。

其中,深蓝凭借一款车SL03站稳了新能源阵营,SL03的销量在新能源B级轿车榜上,也排到第二位。

长安的智电iDD家族,6月销量也实现破万。其中,欧尚Z6智电iDD销量7174辆,环比增长222%;UNI-V智电iDD销量2830辆。

长安Lumin

品牌在6月份销量也超过1万辆,达到1.26万辆。

从销量结构上不难看出,长安系中国品牌的产品量能,仍压在燃油车上。而长安已经承诺2025年停售燃油车。现实和目标之间,存在差距。

转向新能源的两条路线

长安当然清楚这个差距。所有产品在一年多以后全都转换为新能源方案,长安对此采取了两条线的做法:一种是将原有品牌的产品阵营,逐渐替代成新能源方案;另一种是直接创立新能源品牌。这两种做法是并行的。

长安母品牌旗下,UNI系列的趋势将是全系混动化;欧尚正处于燃油车向混动、纯电过渡;Lumin则一出生就是做纯电微型车。

阿维塔

作为独立运营的新能源品牌,走的是豪华高端化路线。有非正式的消息称,阿维塔有可能推出增程车型。长安汽车是有这个技术储备的,有些新势力的增程器,就是采购的长安产品。而阿维塔刚完成B轮30亿元融资,估值接近2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首轮融资方全部追投以外,重庆产业母基金、交银投资、广开控股等国有资本跟投。阿维塔似乎更青睐国有资本,并未开放给其他私募资本。这体现了阿维塔资本运营上的思路,同时意味着它将来大概率不会去境外上市,这是和新势力不同的地方。

面对主流市场的深蓝,也将扩张产品阵营。与长安旗下品牌相比,深蓝独立性更强,但并非像阿维塔那样三方合资建立。

而8月27日长安正式发布的启源品牌,则隶属于长安汽车母品牌旗下。

启源的“数智化”基因

启源品牌发布会上首发的启源A07,似乎比

深蓝SL03

高半个级别,如果按照同价位区间来算,两者会有不少重叠区域。

既然深蓝面向主流消费者,那么是否意味着启源定位更高呢?如果两者价格接近,产品区隔度够不够,会不会出现内部互相争夺市场份额的局面?这都考验长安的技术实力。

根据现有的信息,启源A07与深蓝SL03在设计风格上区别比较大,这样从浅层次上就先大致区分了受众。

启源品牌对新能源未来的思考,与长安旗下其他品牌区隔还是比较大的。

从长安的视角,未来的新能源,不止比拼续航、动力、双智能力,这些固然与体验相关,但更为重要的是,未来汽车的演化形势,必然是“数智化”为支撑。一个涉及到智能化运用;另一个是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应用。

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 朱华荣

车已经变成一个载体,搭载着一个“智能体”。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称其为“智能汽车机器人”。这个名字,就意味着要将智能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不止要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还要拥有智慧和情感,这可能代表AI方向的演化。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人、车、生活的关系可能会得到重塑。

从这个角度,长安提出,新能源只是序章,数智化才是未来。

在某种程度上,软件定义汽车发展到高级阶段,可能与长安对启源的设想殊途同归。启源承载了长安的梦想。朱华荣所称的六层智慧架构,并没有提及具体层级。

实际上,L1-L3可以称之为物理架构,即机械层(底盘、悬架等)、能量层(动力和传递)、E-E架构层。

而L4-L6,《汽车人》可以认为是软件架构,对应操作系统、软件应用和云端。其中双智能力,都属于软件应用。云端则用于模型训练,提升机器人的智慧。

对全球而言,训练大模型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体系,而启源居然将其纳入到量产车规划中,其实是很疯狂的。我们还不知道,启源未来的A系列、Q系列和E0系列,虽然都基于SDA架构研发,哪些车型会应用这些新锐技术。目前启源A05、A06、Q05都已经向工信部申报,技术状态应该都已经确定。

在技术上很大胆的同时,启源A07面向的却是家庭用户。它体现在变身空间,搭载其他生活场景软件模块。

朱华荣将启源的能力总结为“硬件可插拔、场景可编排、生态可随需、系统自进化”。这大体上可以理解。其中,“场景可编排”,比较特殊,可能与能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有关。

多条技术路线并行

与启源不同,阿维塔是四大域控,深蓝是舱、驾、车控三域控制。而启源则可能由一个算力平台(可能也是一个主芯片+MCU)实现舱驾控一体。

那么,如果启源系列赢得市场成功,是不是所有的长安子品牌都将逐渐向SDA架构靠拢?而阿维塔和深蓝运营上保持独立性,技术上是否也转向平台共享?

技术路线即产品路线,如果市场最终证明控制和计算一体化的设计,效率最高,可靠性也不低于分域控制,从长远看,产品的演变也就像归一化方向发展。长安发布的新品牌,代表了各个方向的技术探索,并非仅仅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考虑。因此也就将技术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

长安并不在意,这几条路哪条能彻底走通(即取得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在2025年之前, 方舟架构(MPA,跨能源方案)、深蓝的EPA纯电架构、阿维塔的CHN平台,将继续多轨推进,它们将继续保持自己的品牌个性。

今年下半年到2025年,启源将推出10款产品,深蓝6款,阿维塔4款,这三个品牌就将推出20款产品。这个产品计划,同样说明了各品牌在2025年之前不会在技术上彻底融合。

截至2023年6月底,长安拥有国内外专利

9869件

、发明专利

2658件

,这和财报中的投入规模是相吻合的。相比净利润,长安更看重在智能制造和主机厂牵引的软件自研上,拥有核心竞争力。SDA的4-6层架构软件,特别是操作系统,由长安自研,这个还是比较令人惊讶的,只有很少的主机厂能做到这一点。

到2030年,长安将累计投入2000亿元,将研发队伍新增1万人,实现集团销量500万辆/年,长安系达到400万辆,其中启源150万辆。显然,在这个战略规划中,启源的地位举足轻重。

泰国项目进展

为了达成这个销量目标,光靠国内市场是不够的,长安的国际化势在必行。

今年4月份的

上海

车展上,长安发布了“海纳百川”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长安汽车海外市场将实现“四个一”的发展目标:即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

先东盟,后欧洲(美洲、中东择机进入),这是既定策略。东盟的首站是泰国,已经敲定。在眼下这份半年报中,泰国项目支出尚未列入。

不过,8月15日,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发布声明,长安汽车已经提交投资申请,将在泰国投资2.5亿美元,建设EV和PHEV工厂,年产10万辆。这个产能是留有后手的,如果东盟范围内需求扩张,扩产(二期工程)才顺利成章。

泰国只是长安经略海外的一个节点。海纳百川的特点,重点不只是销售,而是产能布局、品牌建设、营销服务网络、当地人才体系,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布局。其实质就是将目标海外市场,作为国内市场那样进行重资产建设。

想必,在今后几年里,长安财报中会批量列支这些支出,而收益则要滞后几年,需要等到体系基本成型,销量上了规模。这意味着,长安财报中的海外固投支出,还将上升。不过,长安可能采取分批投入,摊到每一个财季,形成可负担的财务负担。

财报能反映当季经营,但很难反映坚持长期主义背景下的研发和重资产、人力资源上的回报。应该淡化看待半年报的一些财务数字,重点是看当年的投入与现在产出对应关系,这样才可能对“收益滞后”保持耐心。【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未来十五年,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将平分天下,可能吗?

3月销量环比增28.3%,长安汽车技术赋能“换道超车”

2023年开年,国内车市激烈的竞争自销量数据中就能体现到。据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今年3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58.7万辆,同比增长0.3%;1-3月份累计销量426.2万辆,同比下降13.4%。尽管大多数品牌销量低于预期,但对于

长安

汽车来说却实现了逆势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长安汽车集团销量244996辆,环比增长28.3%。其中,3月自主新能源销量突破3.5万辆,同比大增118.6%,较去年同期实现翻倍。

今年国家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首位,其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而长安汽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出补贴福利回馈用户等措施,促进一季度销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盘活了市场活力,提振消费者感知和信心,展现了企业国企担当形象。同时,面对全球电动化趋势,长安汽车“换道超车”优势明显,以厚积薄发的技术实力,驱动企业持续向上。

逆势增长,一季度迎来“开门红”

从厂家发布的销量数据里,能发现长安汽车所呈现出来的三大特点,分别是优秀、全面、不偏科。

今年3月份,除了整体销量喜人外,长安系中国品牌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20.9万辆,环比增长28.1%,成为中国品牌3月销量冠军;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15.3万辆,环比增长30.7%。

其次,长安新能源扮演重要角色,贡献着可喜的销量。1-3月,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突破8万辆,今年3月份,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突破3.5万辆,同比大增118.6%,较去年同期实现翻倍。

此外,相对于某些品牌或擅长做SUV没有轿车产品,或只做新能源而放弃燃油车的做法,长安汽车在各车型领域都占据着头部位置,体现出一个车企应有的综合实力。

从销量数据来看,今年3月份长安CS家族突破4万辆大关,达到4.49万辆;轿车系列3月销量则达到2.4万辆,UNI序列达3.09万辆。

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今年3月份深蓝SL03交付8.568万辆,Lumin3月销量达1.12万辆,仅两款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就超过一些新能源品牌单月总销量,由此可见长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今年一季度,长安汽车燃油车及新能源车双线向好,冠军CS系列突破11.5万辆,UNI序列突破8万辆,轿车系列突破5.5万辆,再加上自主品牌新能源8万辆的销量,可见长安汽车不仅实现2023年“开门红”,更表现出齐头并进的增长势头,这说明企业的产品体系非常健康并有竞争力,这让一些有偏科嗜好的同行们非常羡慕。

产品赋能,硬核技术成品牌发力推手

长安汽车为何表现如此出色?除了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敢于在营销上创新外,那就是在硬核技术上,拥有叫板主流合资品牌的自信。

作为一个拥有6国10地的全球研发布局,16个技术和产品研发中心,17家科技公司的全球化车企,长安汽车充分体现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汽车新四化趋势下,经过多年深耕新能源、智能化,长安汽车多线并举、系统覆盖,全面推进产品创新,核心技术突破。

几年前,当长安汽车发布“香格里拉计划”与“北斗天枢计划”时,很多人还心存疑虑,不知道长安如何实现目标?如今答案已经明朗,那就是以实实在在的技术,加快产业向数字化电动化升级。

这里以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动力为例,目前长安汽车非常有优势,已经掌握三大新能源动力氢燃料电池系统,并应用在量产车上。

另外,长安的智电iDD,创新开发了AI智慧节能系统和衡温智慧安全系统,有效解决电混用户的核心痛点;而长安原力电动,采用行业首创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实现在-30℃极端环境下,每分钟电池温度提升可达4℃,车辆动力性提升50%,充电时间缩短15%。在智慧能量管理控制下,最终实现1200km的超长里程,全面解决了用户续航焦虑问题。

不得不说,长安在氢燃料电池系统、智电iDD、原力电动三大新能源动力领域优势,为企业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中,原力电动创下行业多项第一,成为长安汽车极具竞争力的领先技术,为企业布局新能源立下汗马功劳;而搭载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深蓝SL03,成为中国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进一步扩展了新能源动力源的多样化,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造了标杆产品。

双线作战,技术创新加快品牌向上

正如前面所言,长安汽车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兼有的企业,这就意味着它在各领域中都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在品牌布局上,构建长安品牌、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形成差异化品牌价值;在产品上,形成燃油车、新能源车并驾齐驱的强劲势头。

一方面,长安品牌一方面整合“V”标、UNI序列和欧尚等现有燃油车品牌,加速推进电动电气化转型,打造“智电iDD”技术标签。2025年前,将推出22款全新产品,销量保持100万辆。另一方面,长安积极打造新主流电动序列——OX序列,通过主流EV布局,全力抢占新赛道,提升“长安”主品牌价值。

此外,长安旗下深蓝汽车、阿维塔也分别在各自领域,发挥着头部品牌的中坚力量。其中,深蓝汽车,结合增程、纯电、氢电的全电技术优势,全面发力主流电动市场;阿维塔在首款产品阿维塔11、联名限量款011上市开售,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口碑。随着产品丰富,阿维塔在高端市场将实现与BBA豪华品牌直面竞争的局面,成功地为中国品牌树立了高端形象。

在加速电动电气化转型,全面发力新能源领域的同时,长安汽车传统燃油 CS75、UNI-V以及全新上市的

逸达

等传统车型依旧广受市场好评,继续在市场上贡献着巨大的销量。

2023年,随着UNI-K智电iDD、UNI-V智电iDD全新上市,CS75PLUS、CS55PLUS智电iDD以及深蓝S7、C236、

览拓者EV

阿维塔

E12的加入,形成多款全新产品都蓄势待发的产品攻势,无疑将为长安汽车后续发力做好了充足准备,销量持续增长将成为常态化。

在《车壹圈》看来:随着产业升级以及行业洗牌,未来汽车市场竞争起着决定性因素将聚焦在硬核技术与产品上。

而对于长安汽车来说,一直在业内以雄厚的研发实力而著称,这是它在向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过程中,能有胸有成竹地规划宏伟蓝图,并且迅速实现目标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

相比一些品牌缺乏核心技术,长安汽车优势明显。未来,随着长安汽车在技术领域的深耕,还将爆发更强大的势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期待企业。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壹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未来十五年,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将平分天下,可能吗?

未来十五年,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将平分天下,可能吗?

试想一下,经过15年的发展,也就是到2035年,国内新车销售量中,将有超过一半的车型,是纯电动车。

这是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对于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划预期。

纯电动车将占到新车销量一半?

这份规划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两个具体销量目标。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请注意这两句话有差别:2025年目标,关键词是“新能源车”。2035年目标,关键词是“纯电动车”。

虽然表述不一样,但其实在政策层面的语境里,新能源车,几乎等同于电动车。

虽然新能源车的身份该如何认定,民间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譬如有很多人认为油电混动车(HEV)也应该归入新能源车范畴,但在政策层面,官方认定的新能源车,只包括能享受补贴的车型: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氢燃料电池车、以及增程式电动车。

但在这几种新能源车类型里,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据了90%以上。所以目前政策层面认定的新能源车,可以等同于电动车。

至于油电混动(HEV)、以及48V轻混,在政策的语境里,一律被划归到“节能汽车”。因为48V轻混对节油效果的提升很有限,所以节能汽车的主力军,应该是油电混动。

就在几天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之前,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起草并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被媒体解读为“国家新能源车政策转向”的信号。被众多媒体解读为“混动进、纯电退”,引起一片哗然。纯电车似乎成了错误的战略方向,应该顺应市场需求,在燃油车基础上,大力发展油电混动汽车,才是未来的正途。此份《路线图2.0》也被视为对丰田和本田的极大利好。

但如今从《规划》来看,政策层面对电动车的支持,发展电动车的决心,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决心更大、投入更大。

例如按照《规划》里的预期,到2035年,纯电动车将占到新车销售的主流,可以理解为至少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假使维持目前的年产销2500万辆的市场规模不变化(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少专家认为到了2030年以后,国内汽车年产销规模将达到3000万辆以上),届时纯电动车的年产销规模将超过1200万辆。而现在是多少呢?年产销100万辆左右。15年时间,要增长12倍!

即便是“2025年占据20%销量份额”的目标,按照2500万辆的总体量,新能源车(主要是纯电动车)至少要销售到500万辆。5年时间,从100万辆规模增加到500万辆,要增长5倍!

这个增长目标,可以说很有魄力了。

未来燃油车要全部升级为油混?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规划里,有这么几条值得注意:

其一,“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重,各占50%。”这和上文所说的两条技术路线并行的策略,是相一致的。

其二,“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全部为混合动力”。这句话指明了燃油车的发展方向。100%纯燃油是肯定不让生产和销售了,做不出油电混动,最起码你得给我加上48V轻混。好在48V轻混技术对车企来说so easy。完成这一目标毫无难度。

但下面这一条就有难度了。

其三,“2035年新车平均油耗乘用车(含新能源)达到2L/100KM,其中传统能源乘用车(不含新能源)达到4L/100KM,混合动力乘用车4L/100KM。“——这句话有点拗口,简单翻译就是,新车的整体平均油耗水平要降低到2L/百公里,烧油的车降到4L/百公里,用电的车油耗为零,两种车型各占销量一半。一平均,刚好就是百公里2L的水平。

这句话里也透露出一个意思:就是未来的燃油车,不管你走不走混动技术路线,一律向百公里4L的油耗标准看齐。

要想实现4L的平均油耗,难度不小,2019年中国144家乘用车企业中,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56L/100km。照现在的内燃机发展技术趋势来看,几乎只有走转型电气化、油电混动这一条路。当然,油混技术也不一定只有本田i- MMD或者丰田的THS,也许还有其它的路可走。

对油电混动路线,官方的态度一直是模棱两可。这次在《路线图2.0》算是首次暗示性得给予了肯定。所以有人说对本田、丰田是大利好,也不无道理。只是,《路线图2.0》并不是官方文件,不能代表官方的正式表态,只能算是政策的风向标而已。

要官方来表态支持油电混动车是有难度的。毕竟,要发展和推广油电混动车,有来自市场和技术的两方面困难。市场层面,消费者考虑的是,购买油电混动车型需要多支付的成本,要花至少三四年才能通过节约的油钱补回来,意义不大。如果像电动车一样,通过政策“强制”消费者购买油电混动车更不现实。更重要的是技术层面,丰田和本田几乎垄断了油混技术(丰田虽然放开了一部分但程度很有限),指望丰田和本田主动出让最新技术也不现实。还得靠自主研发、以及从欧美市场寻求合作,这个过程急也没用。

国内包括吉利、长安、广汽都有了自己的HEV相关技术,丰田还把自己的THS技术部分开放给了广汽。国产品牌的HEV车型,或许将是未来重要的增长点。也许我们可以期待一下中日车企在油电混动领域的竞争。

写在最后

炒得沸沸扬扬的“电动退、混动进”,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电动进、混动也进,两者齐头并进”。

中国未来15年的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势必将形成纯电动车为主导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与油混技术为主导的“节能汽车路线”——这两条路线并行的格局。

但是,15年的周期里,要实现“以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车,要占据50%的市场份额”,“另外50%的燃油车,要全部升级为油电混动车”。两个目标都不容易。对车企来说,更是压力山大。

但压力大,也得硬着头皮上。中国政府目标是力争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当其冲。

未来十五年,对汽车产业的大考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喜车网整理的未来十五年,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将平分天下,可能吗?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喜车网。
与“未来十五年,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将平分天下,可能吗?”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