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1 04:49:41 | 喜车网
就在昨天(10月9日),为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与之前的"意见稿"有何不同?
较为明显的变化有两处: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确了快充的重要地位;二是公共服务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使用方面,稍微放缓了节奏,从100%下调到80%。
针对充电设施方面
之前意见稿的表述:"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
现在的表述:会议提出,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分析:
从这点可以看出,"快充"这个目前能够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的最优方式高度关注和认可。根据我们之前的用户调查,绝大多数消费者放弃购买电动车的主要原因依然是续航焦虑。事实上,目前市面上许多电动车的NEDC续航能够在500公里以上,这个数据已经与燃油车相当,因此消费者的续航焦虑本质上是补能焦虑。
截至2019年,我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仅70.3万个,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私人充电桩占新能源汽车数目的比例仅为18.4%。这就意味着,每10台新能源车中,只有两台有私人充电的条件。
那我们公共充电桩的数量是否够用呢?截至2019年12月,现有充电桩保有量超过108万个,而真正可用的公共快充桩的数目仅为21.69万个,但是却需要服务310万的无桩车主,车桩比例是1:14,对于单次充电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的电动车而言,这样的比例是严重不足的。
此外,由于我国的充电桩分布不均,车主们很难就近充电。即便是驱车找到了充电站,由于部分停车场所出于利益因素以及部分车主不够"自律"的原因,电动车充电车位常会不对外开发,甚至还会被燃油车"霸占"。因此,加大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快充建设就成了解决补能焦虑的关键因素。
针对共用领域电动车方面:
现在的表述是: 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而在此前的意见稿中,同样时间限制、同样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比例是100%。
分析:
简单来说,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是影响国内电动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地方。特别是以出行服务为代表的大客户订单,对新能源汽车销量都有过显著贡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这里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从100%下调至了80%,虽然说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带来一些影响,但是不难看出,这样的调整后,没有了"一刀切",从侧面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也让公共领域车辆选择更加的接近实际使用情况。
电动化来袭,有什么新变局?
变局之一:特斯拉等新势力崛起,互联网、半导体等科技巨头跨界进入,汽车产业竞争格局重塑、核心价值链重构,部分OEM未来或沦为代工厂。
变局之二:当今欧洲、日韩等国政府纷纷加速电动化转型,一次次验证十年前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前瞻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十年的规划和培育,已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与此同时,为了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点料",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独资建厂,国产后的Model 3一飞冲天,给中国新能源领域带来了"鲶鱼效应"。其中,不少中国造车新势力已经被这条鲶鱼"拍死在沙滩上",另一方面,也让许多搞研发,有技术的新星车企脱颖而出。
变局之三:汽车产品属性更加多元,汽车将成为软件定义的智能移动终端。喜车网
嘿电总结
面对汽车业百年大变局,中国汽车强国之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换道超车"需要政策与全产业链的通力配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构建安全可控、更具韧性、可持续性以及融合协同的新型供应链体系,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中国汽车供应链卡点、断点和堵点分别在哪里?在“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下,车企的软硬件供应商模式会发生哪些改变?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汽车产业链重塑过程中找准定位,发出“中国力量”?
6月9日,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全体会议进入“产业链的韧性和产业生态的重塑”圆桌讨论环节,在亚仕龙(ASL)汽车科技(
上海
)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小稚主持下,浙江
吉利汽车
零部件采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靓、
小鹏
汽车副总裁李丰、湖北恒隆企业集团总裁吴其洲、麦格纳中国区总裁吴珍、中国电科-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云然及Automobility Ltd.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Bill Russo,展开热烈讨论。
王靓表示,中国汽车行业凭借多年来的积累和发展,整体供应链水平已经比较成熟,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三电”、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自主供应链水平进步显著。但也存在一些卡点,比如在安全等级高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高算力和高集成方面的执行系统与控制系统上还存在不小的短板。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可以利用自身规模化的优势将产业链做大做强。
李丰指出,近年来中国软件市场发展迅速,人才聚集,这对于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来说是一个天然的优势。基于此,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在业内一直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尤其在算法和应用领域的突破比较多。在李丰眼中,软件最重要的还是质量与安全,同时,国内软件市场尚未形成太明确的标准,很多规划还在摸索中。
吴其洲希望主机厂能与供应商一起朝以下3个方向努力:一个是共同承担,共同承担成本、共同承担费用、共同承担售后服务,双方建立一个基本的合作关系;二是共同发展,而且是良性发展;三是共同面对,特别是遇到困难时要同舟共济。
针对供应链的痛点、难点和卡点,吴珍主要从2个维度上予以理解:首先,整个汽车价值链的外延,不再仅仅是造车和卖车,而是更深一步地开拓和提供了汽车全价值产业链的商业契机;其次,没有自身的优化是无法跟上行业价值链的脚步,因此,麦格纳要做的就是在汽车产业链上跟客户一起升级,尤其在数据化和智能化上跟上客户的脚步,并立足中国、服务中国以及助力中国汽车走向世界。
陈云然认为,软件是最不容易显性化出来的,很多时候容易被人忽略,但伴随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软件越来越被重视,且整个软件供应链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是垂直的链性结构,但随着软件应用的兴起和普及,主机厂开始朝着网状结构发展,这就要求汽车产业链更加专业化与精细化。
Bill Russ强调,供应链发展应该是需求导航聚合。中国是最大的材料应用者,其中,材料加工更是电动车“市场蛋糕”的主要成分,这也是为何中国能与
特斯拉
打“价格战”的原因。因为与中国汽车产业相比,特斯拉并没有供应链上的绝对优势,目前还在从中国购买大量电池,而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则是其聚合能力,这种整合能力非常重要,决定了中国汽车强大的市场地位。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观察Autobserver,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文/张钰翊)2019年对于特斯拉来说是奋斗的一年,在中国市场的支持下,2020年或将是一个丰收年。这不,2020年刚刚开始,就传来了好消息。继首批新车对内员工交付后,今日(2020年1月7日),中国制造的Model 3迎来了规模交付。
据悉,1月7日下午,国产特斯拉Model 3首批社会车主交付仪式将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举行。这距离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破土动工,刚好过去一年时间。据车友头条此前探店了解到,此次交付的国产特斯拉Model 3应于2019年10月前预定。
值得关注的是,似乎是受到国产Model 3交付及降价的“双重刺激”,特斯拉国产化概念股异军突起。截止到1月6日收盘,天通股份、世运电路、旭升股份、拓普集团等十余只股票纷纷涨停。对此,国内大型券商相继召开千人电话会议讨论,还有行业专家切入分析,解读特斯拉国产化的连锁效应。
首先,特斯拉的国产化趋势必将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影响巨大。毕竟,作为一款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动力总成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有公开资料显示,动力电池约占电动汽车价值链的30%。尽管目前特斯拉采用的是松下和LG化学的电池产品,尚未确定国内电池供应商,但随之而动的国内动力电池原材料供应商已经颇有看头。例如,加入LG化学供应链的天齐锂业股价1月6日上涨5.59%,加入松下、LG化学供应链的赣锋锂业1月6日上涨9.95%。
第二,不论是电池管理系统,还是自动驾驶系统,都离不开汽车电子。根据相关券商资料,在特斯拉电源管理系统中,为特斯拉提供Power Wall、传感器组件的安洁科技1月6日上涨9.75%,为其提供薄膜电容器的法拉电子1月6日上涨6.03%。
第三,随着特斯拉电动车在中国的产能逐渐铺开,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厂商也将获得大量订单需求。特别是原本特斯拉订单占公司营收比例较高的企业,将受益匪浅。比如,特斯拉一级供应商三花智控1月6日股价上涨6.83%,向特斯拉提供轻量化铝合金底盘结构件的拓普集团1月6日股价上涨9.99%。
事实上,车友头条此前还报道,今年1月3日,特斯拉宣布“官降”,国产基础版Model3将从35.58万元/辆降至32.38万元/辆,补贴后售价为29.9万元/辆,跌破30万元大关。而随着特斯拉供应链逐步本土化,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价。而降价又将刺激消费需求,未来特斯拉国产化的连锁效应,或将更加明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7-22 20:13:39
2023-09-10 08:38:50
2023-09-09 10:35:32
2023-09-12 11:26:11
2023-07-24 15:46:08
2023-07-24 13: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