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 10:38:57 | 喜车网
国产新能源 汽车 至今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过续航焦虑还是一直困扰着纯电 汽车 的用户。在挑选新车上,续航占了很大的决定因素。威马 汽车 旗下首款轿车车型威马M7,正是此前威马Maven的量产版,除了有级别相当之高辅助驾驶配置之外,超强的续航也是威马M7卖点之一。
威马M7搭载第三代Living Motion三电动能系统,,它的NEDC续航里程或将超过700km。对于三电系统的研究,早在2015年威马就在成都成立研究院,三电系统的研究就是关键。三电系统指电动 汽车 的电池、电机、电控,除了动力电池一般只有一组外,现在很多新车都配备了双电机或多电机驱动,而电控系统也包括电池控制系统及电机控制系统。相当于传统燃油动力 汽车 的发动机、变速箱,三电系统无疑是其最关键的核心技术。
威马 汽车 的三电系统“两个平台和四大核心技术”,第一是车架构的平台化,第二是电池包平台。此外还有四大核心技术,包括高度集成的动力总成、系列化PACK方案、电池热管理系统及体系化的三点标定技术。电池安全和续航里程已经成为了新能源 汽车 两大痛点,在目前来看,威马算行业中做的较好的,加上自家工厂的品质把控,M7的量产会更加惊艳。
就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型来看,蔚来ES8最高续航580km,特斯拉Model3续航600km,小鹏P5顶配600km。续航能做到700km的车型非常少,威马M7就是其中一个,要知道除了智能之外,消费者最看重的就是续航,单从续航这一点威马M7的市场竞争力不可小觑。
我的评价是:国产智能车天花板
2021年10月22日,威马推出了旗下首款全场景智能纯电轿车——威马M7,深受众人关注。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曾表示,科技越是进化,就越接近生命的形态。而这款被称为“新势力卷王”的全场景智能纯电轿车则很好地诠释了这个理念。威马M7正式发布之后,凭借其强悍的配置,以及超前卫的外观,成为今年下半年大家最为期待的一款国产纯电轿车车型。就在今年最后一个车展——广州车展上,其内饰也全面公布。
先来说说威马M7全场景的智能驾驶能力,其不仅拥有领先的MEMS固态激光雷达技术、3颗自主变焦高精超视固态激光雷达,以及4K级像素的超高清摄像头、搭载着32颗全球顶级的智能感知配件,可以使其驾驶更加灵活,同时还能对各种复杂路况,复杂光线,复杂天气等,在各种不确定环境下有着更加稳定的感知能力。
再来说说内饰,如今国产新能源纯电车都在朝着“科技感”,“简约而不简单”的方向发展,威马M7自然也不例外,其车内搭载着双联屏让人耳目一新,以及“零按键”交互的设计理念,让人一进车内就能体会到一种简约科技感。除了双联屏,全车还是四屏设计,即使坐在后排,也能在车内娱乐。此外,M7还首次采用了威马自主研发的i-Surf点阵屏设计,它可以展现用户自定义动画、小游戏等趣味化内容。搭配i-rota超级旋钮,将车载“智能手表”引入车内,带给用户全新的交互体验,有了这个i-rota超级旋钮,可以使用户在不同环境下控制不同功能,为交通出行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总而言之,威马M7所拥有的高阶智能驾驶能力可以说是触碰到了国产智能车的“天花板”,其创新的设计以及先进的硬件都为国产纯电轿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可谓是国产纯电轿车的标杆。正如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曾提到的,“新能源赛道是一个长期的赛道,就像是踢足球,现在上半场头15分钟都没有打完,谁胜谁负还不知道。”面对不断变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企业唯有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易车讯
如今,在电动汽车在满足于日常代步之外,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元素成为了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诸如自动驾驶、毫米波雷达、智能交互系统等等,这些智能化配置,确实极大程度地方便了我们生活,但作为一台载具,我们也不能忽视,纯电汽车也隐藏着诸如续航变短、气温敏感等问题。
而这就回归到了,车作为“载具”最朴实的目的——“A到B点”运载的可靠性。本次参加
威马M7
的极热性能技术分享会,了解到威马M7是如何在极热环境下,确保智能电动车的使用可靠性。下面就和各位分享一下。
全方位测试威马M7可靠性
其实有个众所周知的道理——“越简单越可靠”,无论是日常物品还是汽车这样的工具,结构越“简单”,其使用的稳定性和后期成本都会更好,就好比曾经称霸时代的诺基亚一般,但这样单纯靠结构简单带来的优势,伴随时代的发展,愈发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当下的汽车行业,再电气化转型的路上,也伴随着“智能化”,无论中外,各家企业都宣传着车机的反应速度、自动驾驶的效率等等,但用户真实受用的场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电池续航以及冬夏车内温度,而这些就是最基本的”温饱事“。
威马M7
搭载第三代Living Motion三电动能系统,续航提升3%,NEDC续航里程将超过700km,单踏板模式更加优化,结合能量回收系统可以“补充”4%的续航里程,将极大程度缓解续航焦虑。
今年1月,全新
威马M7
在牙克石、黑河等地完成了极寒环境下的全面验证和测试工作,取得了-30℃极寒环境下百公里能耗17kWh、车内升至舒适温度仅17分钟、充电30%-80%仅30分钟的极佳成绩。证明了在寒冷的冬季,智能电动车也能够提供堪比燃油车的冬季用车体验。
近日,全新
威马M7
于中国“热极”新疆吐鲁番,完成了第二轮极热环境下的整车标定和验证工作。M7历经8大维度、124个项目的复杂、严苛测试,达成百公里能耗仅15.6kWh,车内温度由60℃降至26℃仅9.5分钟,充电从30%至80%仅38.6分钟的极佳成绩。在经历极寒极热的双重考验之后,M7可为用户带来极端环境下从容的用车体验。
此外,
威马M7喜车网
也开展了横跨春夏秋冬四季的魔鬼测试,穿越-40℃~45℃温度带,近4800米海拔落差,极致严苛的测试铸就了M7比燃油车更靠谱的真实力。早前,M7在-30℃极寒环境的整车标定和验证中,已交出极佳的能耗、舒适和补能成绩。
此次,在中国热极、地表温度60℃的吐鲁番夏测中,威马M7再次展露了其超高耐久性和可靠性。
极端高温环境 M7百公里能耗仅6kWh
为有效降低极端环境下的能耗,M7进行了整车系统级优化和调校,其搭载能效更高的第三代Living Motion动力域总成,小而精的高效能电驱总成效率超过95.3%,极佳的能量利用率实现3%的续航提升;此外,精心调校、匹配的动能回收系统还能再提升4%续航里程。
在降低能耗方面,威马还有一个独特的创新设计,就是AGS智能呼吸格栅。它采用威马自研控制算法,具备主动开闭功能,可以根据状态自主设定开启大小,做到高温及时散热,低温主动保暖。
AGS智能呼吸格栅会综合电池、车速、冷却系统等要素自主设定全开、全闭及不同程度的开启状态。
当车辆高速行驶时,关闭进气格栅还能降低风阻,提升续航;另外AGS还能根据车速、冷却系统压力的因素设定开启20%、80%或者全开。
极端高温环境 仅需5分钟快速降温
在热浪和烈日之下,很多座舱秒变“桑拿房”、“美黑室”。为了解决这一痛点,
威马M7
的空调系统针对极端情况做了特殊优化,从60℃降至26℃仅需9.5分钟,极端高温下的空调制冷性能处于领先地位。
想要座舱清凉舒适,就要具有出色的保温隔热性能。为了阻隔热量进入,
威马M7
全景天幕采用了纳米镀银、PVB灰膜、Low-e镀层等三重防晒的隔热玻璃,紫外线阻隔率达到99.99%,总能量透过率(TTS)≤15%,大幅领先同级别车型,真正解决智能电动车秒变“桑拿房”的用车痛点。
如同家用空调的“变频”功能一样,M7热管理系统也会基于环境温度、电芯温度等系统状态和用户的个性化设置,对空调功率进行精准控温,无论伏暑还是大寒,车内环境舒适度始终如一。通过算法优化及标定匹配,
威马M7
可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适配不同工作模式,在高温环境能耗也仅为1.13kWh/h,带来真正的“空调自由”。
在春秋等常规季节、环境下启用空调时,5分钟便可使车内温度保持在头部约22℃、脚部约33℃的舒适温度区间。特别是在极热、极寒环境下,17分钟便可达到此舒适温度,空调性能十分出众。数据表明,在常规环境下M7空调能耗占比仅3%,在极热、极寒环境下,M7空调能耗占比也小于10%。
极端高温环境 充电迅速且安全
充电速度一直是很多电动车用户的心头病,高温环境充电电流减小,会导致充电速度变慢。在这方面,
威马M7
也有自己的“功夫”——它采用分布式的BMS架构,可以使电池系统保持在最佳工作区间,即便面对酷热,充电30%-80%仅需38.6分钟。
非充电状态下,通过电池温度智能预控功能,可使电芯温度保持在36℃以下的最佳状态,随时为充电做好准备;在进行高温快充时,可通过自研算法智能控制冷却系统的降温速率,确保电池包冷却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与此同时,BMS还可对电池过充、过放等场景进行严格监测和保护,确保用车安全。
得益于SOC算法策略和优秀的电芯温控管理,威马M7采用优先预警方案,能够在电池出现热失控前5分钟进行报警,同时通过云端大数据对电池的健康状态进行分析。极端环境下M7电芯温差也非常小,且当动力域控制器超过105度时,车辆将减少电机电流启动“熔断”机制,更好滴避免热失控情况的发生。
此外,M7还进行了极端高温下的动力性测试,通过极速的稳定行驶、爬坡极速行驶(4%、12%不同坡度)等全方位验证电驱系统的可靠性。M7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可对电机、空调以及其他附件进行更智能的能耗协调管理,当用户需要大功率行驶时可充分将电池能量赋予电机进行输出,确保驾驶者直面复杂环境的自信。
从-30℃的极寒环境到地表温度达60℃的极热环境,
威马M7
在续航能耗、空调以及充电方面的绝佳性能得到了严苛而全面的检验,展现了相当的智能化与使用可靠性。
2023-07-22 20:13:39
2023-09-10 08:38:50
2023-09-09 10:35:32
2023-09-12 11:26:11
2023-07-24 13:34:28
2023-07-24 15: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