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 07:53:26 | 喜车网
7月15日,浙江金华。
在
零跑汽车
2.0战略发布会现场,朱江明感慨,这是公司成立以来所举办的最大一次媒体活动。
“过去我们给业界留下的印象是太过低调,所以接下来必须要让更多的人知道零跑。”
为此,作为创始人&董事长&CEO的他还特意将自己的微信二维码打在大屏幕上。
时间回到2015年7月,彼时已是安防行业全球第二巨头的浙江大华决定跨界进入汽车领域。
据说这源于时任大华常务副总裁的朱江明在西班牙出差时的一次”意外
发现
”,在看到当地大量颇受欢迎的智能电动车之后,他第一次萌发出了造车想法。
如今五年过去,已成功跻身新势力TOP5的零跑也高调宣布自己即将迈入2.0阶段。
用朱江明的话讲,下一个五年,零跑必须要跑得更快。
三年后超越特斯拉
不整点语出惊人的话来,显然不是一场合格的新势力发布会。
如果把“2025年销量80万台”或者“3年后智能驾驶技术超过
特斯拉
”更多当成是一种愿景或者激励,那么进入新势力第一梯队,显然是零跑眼下更为接近实现的目标。
纵然在半年销量上距离蔚小理仍有距离,但零跑已成功跻身于新势力TOP5之列,甚至在单一车型上牌量上,T03已经超过ES6跃居至第三。
不俗的表现也引发了资本市场对于零跑的”争抢”。
据悉在Pre-IPO轮融资中,半路杀出的杭州力压此前几乎已板上钉钉的合肥,领投30亿的同时也拿下了零跑第二工厂的落户,有知情人士透露,前者开出了令人无法拒绝的优惠条件。
按照朱江明此前的设想,零跑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提交IPO招股书,并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完成上市。
作为新势力中唯一具备全面自研自造能力的企业,自研背后的优势不言而喻,技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迭代升级的效率更高,只是前期投资会非常巨大。
也因此,零跑正努力加速上市的进程:让资金链变得更充足的同时,也有助于其在智能化领域继续大施拳脚。
以即将于10月上市的零跑第三款车型C11为例,它所搭载的两颗完全自主研发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芯片凌芯01,单颗算力达到4.2 Tops,是目前主流车企所使用Mobileye eye Q4芯片算力的两倍。
“未来我们还将持续投入计算中心建设,在智能化领域达到领先水平,尤其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以及动力方面,持续打造核心优势。”
朱江明说,他的目标是让
零跑汽车
的智能化能力在三年后超越
特斯拉
。
打通最后一环
去年12月,福建新福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在悄然之间完成了工商股权变更,股东由原来的三龙集团改为
零跑汽车
。
而随着C11车型进入工信部新车目录,也宣告零跑拥有了独立生产资质,同时正式抛弃了为其代工2年多如今已近乎破产的长江汽车。
在金华AI工厂首台整车(T03舒享版)下线仪式上,总裁吴保军表示:“金华AI工厂首台整车下线具有重大
里程
碑意义。标志着零跑正式迈入自产时代,同时也填补了生产制造上的最后一块拼图,真正形成了智能智造自主全链条闭环。“
这座按照工业4.0智能制造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的AI工厂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551亩,一期年产量5万台(后续可扩展到25万台),除了传统的冲焊涂总四大传统车间外,还拥有专门的三电车间。
按照规划,
零跑汽车
将在 2025 年底前推出 8 款车型,覆盖35万以内的价格区间,同时还要在2022年进军海外市场。
朱江明透露,目前零跑正在对T03产品进行欧盟准入的认证工作。
果说S01与T03是零跑的产品1.0阶段,那么从C11开始,则是零跑进阶至2.0的代表作,这款从年初便已开放预定的全新中大型SUV,不仅拥有超过2米9的轴距、600公里续航以及4秒级的百公里加速,15.98万-19.98万元的预售价也引发了媒体对于其怎么挣钱的“质疑”。
朱江明回应称,一方面自研模式改变了零跑的成本结构让其有能力做到价格下探,另一方面也只有打造出大家都买的起的车,充分为人民服务,才能赚到更多钱。
“让老百姓买的起豪车,这也是零跑的定价策略。”
据悉C11目前已有超过6000张大定订单,其中10%是由T03转投而来。朱江明认为,这给了自己非常正向的反馈,说明大家感知到了零跑产品的好。
有着同样感知的是零跑经销商,汽车产经了解到,目前每家店月销只要超过30台便可实现盈利,而这一部分经销商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
写在最后
零跑的员工说,老板以前是个典型的IT工程师,话不多,专注于产品和技术。
都说人的性格在后天很难改变,但是54岁的朱江明选择挑战一把自己:不仅越来越多的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甚至为了宣传T03还在B站自导自演了一部小短片。
如今,当新势力创始人开始成为公司的标签甚至是人设代表,低调一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不再是什么优势,所以也正如朱江明所说,是时候向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零跑了。
出品 | 虎嗅 汽车 组
作者 | 王笑渔
头图 | 零跑 汽车 官微
“我们不玩概念,我们也不讲故事”。
这是零跑 汽车 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在前两年的时候给零跑 汽车 设定的基调。时过境迁,不讲故事的新势力,不仅消费者看不上你,资本市场也很难看中你。
3月17日,浙江零跑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而这一次不同,朱江明造了一个全新的词,以及写了一个新的故事——
全域自研
。
在招股书中,零跑15次提及“全域自研”这个新词。展开来说,零跑是这样解释的:“我们自研自制智能电动 汽车 核心系统及电子部件中的所有关键软硬件,实现了底层接口、算法和数据通讯协议的统一,该独特的模式及能力构建了,可在不同电动车型之间高度复用的平台化电子电气架构和整车架构。”
但全域自研的代价则是,
去年每卖一台车,净亏损就达到了6.5万元
。这对于一个目前产品主打5-20万元价位的新品牌来说,无疑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还记得去年7月,朱江明曾在宣布公司零跑2.0战略时透露,公司未来目标包括“自动驾驶技术三年内超越特斯拉”、“2025年整体销量达到80万辆”等。而如今站在港交所门前的零跑,更需要认知自己的真实位置,以及“全域自研”在未来更大的风险。
一、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2015年,我在西班牙 旅游 ,看到街边有许多Twizy雷诺电动车,我意识到中国有这么大市场,为什么没人做?”那一年,朱江明的身份还是安防巨头大华股份的创始人之一。据说,在决定造车后,朱江明和大佬们打高尔夫的机会中,得到了高人指点,让他先去造跑车。
果然,2019年7月,零跑 汽车 开始交付第一款量车型S01。当时,零跑给它设的产品定位是“智能纯电动轿跑”,但不管从外形还是尺寸来看,它更像是一台“老年代步车”。2020年,S01只卖出了1125辆。
紧接着,零跑又推出了两款产品,微型车T03和中型SUV C11。在出师不利的情况下,零跑借助微型车市场的热度,在2020年攀升至了11,391辆的销量水平。其中,售价6.89万元的T03,占到了10266辆。随后的2021年 ,零跑的C11也逐渐放量,与T03一起为零跑贡献了43,748辆的交付量。
2021年的这4万多辆成绩,全都是零跑拿钱“砸”出来的。
根据零跑 汽车 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19年、2020年、2021年经营亏损分别约为7.31亿元、8.695亿元、28.68亿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分别为9.01亿元、11亿元和28.457亿元。从产品上市开后的这三年来看,零跑已经累计净亏损约47亿元。
不过,这个亏损的数额和蔚来和小鹏比起来,算是少的了。据蔚来的港交所文件显示,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蔚来的净亏损却分别为112.96亿、53亿、18.74亿元。而小鹏 汽车 则稍微好一点,据小鹏的2021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为-15.95亿元,而第三季度 汽车 交付量为25,666辆,相当于每卖出一辆车,小鹏 汽车 就亏损约6.2万元。
但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产品主打5-20万价位的零跑,和产品主打15-30万价位的小鹏,亏钱的水平不相上下。零跑去年亏了28.457亿元,卖出了43,748辆车。也就是说,零跑去年每卖一台车,净亏损就达到了6.5万元——与小鹏的卖一辆亏6.2万元,相当接近。
理论上,我们所理解的低端市场都是走量赚钱的买卖,而中高端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肯定是不如30万以上的高端车市场。但在单车亏损方面,主打低端市场的零跑比打中高端市场的小鹏更能亏,实属意料之外。经过分析我们发现,
主要的原因是,
零跑把卖车赚的钱都砸到研发上了,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据零跑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公司总收入分别约为1.17亿元、6.31亿元和31.32亿元。其中 汽车 及部件销售为主要收入。2019年、2020年、2021年 汽车 及部件销售总收入分别为1.17亿元、6.16亿元和30.58亿元。
而在这三年里,零跑的研发开支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及7.40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306.4%、45.8%及23.6%。作为对比,2020年全年,小鹏 汽车 的研发占总收入比例达29.5%,蔚来为15.3%,理想为11%。2021年,理想研发占总收入比例12%。(小鹏和蔚来暂未公布2021年财报)
但比较遗憾的是,零跑所提出的“全域自研”概念,在现阶段还没能直接转换为市场竞争力。从财报给出的其企业和产品销量排名看,零跑只能“勉强地”挤进前五名。
比如在“行业概览”中,零跑列举了全球前五大纯电动 汽车 公司的销量排名,零跑位列第五名。从这一排行榜的定语可以看出,比亚迪、宝马、理想 汽车 等等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品牌,就直接被剔除了。最后,就只剩下特斯拉、蔚来、小鹏这类单品结构单一化的纯电动 汽车 品牌。
再比如车型销量方面,零跑并没有选择乘联会的销量口径,而是选用了所谓的“向C端客户出售”的销量数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把比亚迪、广汽新能源等品牌剔除在外。
卖车这件事,零跑现在确实还不太擅长,但要谈及自研,零跑可就跟你较真了。
二、自研,是不是无底洞?
对于零跑而言,这次IPO最大的需求是:
拿更多的钱、做更多的自研。
据零跑 汽车 介绍,此次募资预计净额中的40%将用于新车型、自动驾驶技术、三电系统技术等方面的研发;25%将用于提升生产能力;25%将用于扩张业务和提升品牌知名度,其中包括于2023年前往欧洲市场开设海外旗舰店等海外业务;10%用于运营及一般公司用途。
虽然目前还没有公布募资额,但从比例上就不难看出,零跑所构建的“全域自研”很需要钱。不可否认的是,零跑在自研这条路上,已经跑在很多新势力前面了。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投入。
在零跑提供的一张“自研自制的核心系统及电子部件”版图中,可以发现:除了内外饰以及电芯以外,零跑几乎在所有板块都采取了大量自研。其中包括像电机、减速器,连车灯系统都是自研的。
零跑将自研的价值,分成了三块:1、越级产品;2、研发效率;3、成本优势。这其实,也已经构成了零跑的整个商业模式:通过大量投入资金和资源做研发,然后推出配置越级的高性价比产品。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实现规模化效应。最后,在营收和研发投入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点。
但自研的问题就在于:
一是,你自研技术,能否比成熟供应商提供更好的体验?
二是,自研的成本和风险压力,能否自己一个人全扛下来?
首先说体验方面
,
零跑目前并没有展现出多么出彩的智能化体验。
像目前在零跑C11上,也仅仅是提供了自研的ACC(自适应续航)、LCC(车道居中辅助)功能。相比之下,“蔚小理”都已经推出了自研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而零跑暂时还没能实现该功能。喜车网
“虽然,零跑的智能驾驶是硬件+软件自研,整体很稳定,但是细节感受差了一点。”新能源 汽车 分析师刘泽竑向虎嗅表示,在智能驾驶功能的实际驾驶体验上,零跑C11暂时还不如同价车型奔腾T99的Tier1供应商的方案。但他觉得这是好事,“说明底层know how,他们在自己搞。”
而体验上不来,很可能是卡在了研发人才上。据财报显示,零跑 汽车 目前有超过1000名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3.9%。作为参考,截至2021年底,理想 汽车 的员工规模为11,901人,其中研发团队有3400人,占比约29%。而小鹏 汽车 这边,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研发团队人数超过4000人。
但零跑与小鹏、理想的自研体系又有些不同之处。零跑的策略是——一开始就把自研的范围覆盖得足够全,然后再逐个深入。而不是像其他造车新势力,把一个细分技术吃透,再扩展到更多领域。
但这也是一个风险,打个比喻:一个学生,门门考试都是75分;另一个学生,数学每次都是满分,但其他考试只有60分,甚至还有不及格的。那显然是后者这样的特长生,会更容易让人记住。
再说成本方面,零跑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上游供应链的价格波动。
3月19日,零跑 汽车 宣布:受原材料价格上涨,零跑C11宣布涨价,涨幅2-3万元。零跑的调价幅度,在比亚迪、欧拉、小鹏等国产新能源车企中属于增幅较大的一家,一度赶上特斯拉的涨价节奏。
这与零跑的“全域自研”无不相关。
像零跑,目前所有的电池系统都是自研开发的,涵盖设计、仿真到产品测试的整个过程。除了电芯是采购的,整个电池包的制造和组合都是零跑自己来做。再包括电驱,零跑S01和T03上用的,是他们自研的电驱系统Heracles集成了电机、减速器及电机控制器,后来又推出了“盘古”油冷电驱,搭载在零跑C11上。
总之,在很多其他新势力依靠供应商采购的关键零部件上,零跑做了大量的自研。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整个采购的成本减少了,研发的效率也提升了。但是,研发的成本反而更高了,而且上游供应链的成本压力,直接反馈在了你的研发、制造的成本上。
除了成本的波动之外,技术的更替,也需要自研方来承担压力。零跑现在自建浙江金华工厂年产20万个电池包,以及25万台驱动电机。而按照招股书的信息,零跑正在研发碳化硅材料的高性能、800伏规格的电驱系统,这意味工厂产线也需要随之调整。
总而言之,零跑所提出来的“全域自研”,必然是一个烧钱的无敌洞。但相比很多车企把钱烧在了营销和服务等领域,零跑这样的新势力,算是走了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
写在最后
自研为车企带来的优势是必然的,但风险和挑战也是必然的。
对于朱江明来说,他最不缺的,就是对于创业这件事的耐心。他曾经说过:“造车就像长跑,过程一定很漫长,希望有一天零跑能像丰田、大众那样有上千万辆的销售规模。”
现在,无非就是缺点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排名前十名:比亚迪、特斯拉、广汽埃安、小鹏汽车、哪吒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极氪汽车、集度汽车。
1、比亚迪
6月份,比亚迪再次突破10万,共销售新车134036辆,乘用车销量13762辆。
2、特斯拉
特斯拉最近只公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的生产交付报告。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特斯拉在全球生产了25.8万辆汽车,交付超过25.4万辆车。
3、广汽埃安
6月,广汽埃安再创新高,新车销量24109辆,上半年,广汽埃安累计销量为100251辆。
4、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总交付15295辆,P7交付8045台,小鹏P5交付5598台,小鹏G3系列交付1652台。
5、哪吒汽车
6月份哪吒汽车累计交付量为63131辆,同比增长199%,挤进老牌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
6、理想汽车
整个6月,理想汽车共交付13024辆。
7、蔚来汽车
6月份,蔚来共交付新车12961辆,今年1-6月,蔚来共交付新车50827辆。
8、零跑汽车
今年6月,零跑交付量创历史新高,共交付11259辆。
9、极氪汽车
和理想的汽车一样,极氪目前只有一款极氪001在售。数据显示,6月份极氪交付了4302,交付量与5月份基本持平(5月份交付了4330辆新车),共交付了25017辆新车。
10、集度汽车
因为集度汽车暂未量产交付,但在2022年6月已经发布了首款概念车,首款量产车的限定版将在2022年秋季发布。如果不出意外,这款车势必大卖。
零跑汽车在哪里生产1、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家是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零跑汽车成立于2015年,是智能电动车创新品牌投资方为浙江大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滨江高新开发区零跑汽车拒绝沉闷的产品,专注提供高性价比,和能;零跑汽车是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科技型智能电动汽车品牌零跑汽车金华AI工厂用地面积551亩基地规划建设有三电车间及汽车核心部件四大工艺车间,可满足精益
特斯拉有几款车型?详细解析特斯拉是如今全球最受欢迎的电动汽车品牌之一。该公司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技术革新,不断推出新款车型,提升车辆性能和用户体验。那么特斯拉到底有几款车型呢?我们来一一解析。1.ModelSModelS是特斯拉首款推出的车型,也是全球第一款大规模生产的电动豪华轿车。该车的设计风格简约时尚,动力系统强劲,搭载高效的电池组和先进的电驱动技术,能够实现长
特斯拉车贵不贵?特斯拉车的价格确实较高,但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特斯拉作为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致力于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尽管其产品价格较高,但特斯拉的高性能和创新技术仍然吸引了许多消费者的眼球。特斯拉车的高价格主要源于其先进的技术和高品质的配置。作为一种电动汽车,特斯拉拥有来自电动驱动系统和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的强大动力。这不仅使特斯拉具有卓越的加速性能,
新能源汽车排名前十名新能源车排名前十名品牌:比亚迪、特斯拉、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吉利极氪、AITO问界、广汽埃安、零跑汽车、哪吒汽车。1、比亚迪。比亚迪最早为电池制造商,后加入车企大军,2022年由传统车企变身新能源车企,通过刀片电池、DM-i混动技术、e3.0平台等建立起了自身优势。零部件自产率非常高,包括车规级芯片也能实现部分自供。目前旗下车型众多,包括知名度
特斯拉有几款车型目前特斯拉旗下在售的车型共有4款,分别是:特斯拉ModelY、特斯拉Model3、特斯拉ModelX、特斯拉ModelS。1、特斯拉ModelY特斯拉ModelY是一款纯电中型SUV,共有后驱标准续航、四驱长续航和Performance性能版三个版本,百公里加速时间最快为3.7秒,续航最长可达660公里。该车型具有空间大、续航长、充电快、配
2022前三季度新能源车保值率解读ModelY/宏光MINIEV领衔易车原创·数说车市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联合精真估发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本文将按照其中的新能源车(主要是纯电和插混)数据进行分析。如果您想在自身预算内,购买一款相对保值率更高的新能源车,下面的内容会非常有帮助。需要提示的是,可能是由于大部分新能源车普遍上市时间不
特斯拉车型被消费者报告评为可靠性最差的电动汽车之一《消费者报告》(ConsumerReports)最近发布了最不可靠电动汽车的排名,其中我们熟知的特斯拉Model X和ModelS登榜。《消费者报告》杂志是美国一个独立的非盈利组织,一直向消费者提供涵盖产品、服务、个人理财、健康和营养等领域的中立信息,作为消费领域的一大品类,汽车方面的报道成为了业内所关注的热点。根据《消费者报
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哪款好?公认最好的4款新能源汽车:特斯拉上榜,最后一款很适合跑长途!北汽EC系列:北汽EC200一次充满电,60km/h等速续航里程超过200公里,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达162公里;快充36分钟电量可从30%充至80%,续航里程可实现最大160公里;采用智能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续航增加10%,可行驶15至20公里。特斯拉ModelS:特斯拉ModelS配备全自动驾驶功能的硬件
2023-07-22 20:13:39
2023-09-10 08:38:50
2023-09-09 10:35:32
2023-09-12 11:26:11
2023-07-24 15:46:08
2023-07-24 13: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