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6 20:53:29 | 喜车网
对于比亚迪来说,成为新能源企业的领头羊还是非常有潜力的。
首先,对于比亚迪来说,中国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我们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的不断扶持,以及对于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未来我们国家的燃油车势必会全面向新能源汽车转变,那么在这一过程当中,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国内领军企业,势必会在这一过程当中有比较好的展现手脚,更为关键的是对于当前的新能源汽车来说,目前还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当中,而且整体的行业定位以及未来的运营模式以及盈利能力都是可以预见得到的,所以说对于比亚迪它有着非常清晰的战略定位以及实际的运营方式,这就给比亚迪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经营方式。
其次,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最为关键的还是电池技术,而对于比亚迪来说,能够借助国内电池领域的巨头,宁德时代提供相应的电池模组,那么在以后的整车生产当中可以方便进行整体的机器组装以及整车的生产配送。所以说对于比亚迪来说,如果能够有新的技术突破,那么一定是在新能源的电池供应上面,而对于当前的新能源供应,之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取代燃油机。一方面是由于整体的替代成本较高,另外一方面就是整体的电池续航能力,以及电池的充电能力,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方向,所以说对于比亚迪来说,如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那么不仅仅在国内市场能够开疆拓土,对于国际市场来说,也势必会成为特斯拉的最大竞争对手。
最后,国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优惠和补贴力度非常大。对于任何一个新兴的行业,政府补贴能够尽快弥补前期投入成本,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不出意外的,2020年9月纯电动汽车市场销量,五菱 宏光MINI EV逆袭登顶,销量超越特斯拉Model 3成为最畅销的纯电动汽车。从这个榜单上看,五菱宏光MINI EV销量最高,达到14733辆,高出第二名特斯拉Model 3800辆。喜车网
五菱宏光MINI EV是一款现象级的车型,也是一款特例,因为它的价格真的是太便宜了。最低2.88万,顶配3.88万。可以说是圆了很多人的电动车梦。虽然销量上遥遥领先,但是如果说是销售额来看的话,五菱宏光MINI EV肯定比最低售价24.99万的特斯拉Model 3要低的多。
为什么说五菱宏光MINI EV是逆袭呢?因为五菱从来就没有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有领先的迹象。最早我们知道比亚迪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是领先的。后来北汽,上汽,广汽凭借着地缘优势,大城市限购限行,迅速发展了起来。而五菱汽车过去一直是生产五菱宏光这样MPV的车型,很难想象五菱可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力,更别说销量夺冠了。所以这次销量冠军,当然可以看成是一次逆袭。
排名第二的特斯拉Model 3销量达到10909辆,而在10月1日,特斯拉Model 3是再次进行了降价,10月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中国制造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价为249900元 ,中国制造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补贴后售价309900元。因此10月份Model 3的销量会不会再迎来一波增长呢?我们拭目以待。
其实如果按照全球影响力来看,特斯拉Model 3才是妥妥的第一。目前特斯拉Model 3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是销量冠军。上面世界地图中19个黄色标记的国家中,Model 3的销量都很高,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含香港)韩国,斯里兰卡,阿联酋,奥地利,瑞士,比利时,荷兰,丹麦,英国,瑞典,芬兰和冰岛都是最畅销的纯电动汽车。因此特斯拉Model 3的实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依然是最强的,没有之一。
而如果说在家用轿车中,广汽AION S的市场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6055辆的销量已经成为目前自主品牌家用纯电动轿车的销量冠军。而且销量也超过了比亚迪秦EV,可以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反而是向来关注度比较高的比亚迪表现一般,不管是比亚迪秦EV,还是更受关注的比亚迪汉EV的市场表现,都一般。比亚迪汉EV的销量表现,甚至还不如小鹏P7。
排名第四的是长城的欧拉黑猫,这也是一款比较特殊的车型,因为它的定位也就是城市代步小车,价格也不是很贵。在定位上,长城欧拉黑猫与五菱宏光MINI EV其实差不多,只是长城欧拉黑猫要更高级,工艺更精良,续航里程也更长一些。
其他车型在销量排名前20的车型中,就没有太多亮点的地方了。基本上反应了各大汽车厂商的真实实力和水平。不过我们在销量排行榜上依然看不到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的身影。作为自主品牌最强大的两个品牌。吉利和长安还需要加强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布局。否则就真的要落后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每一个造新能源车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假想敌:特斯拉。以至于用百度搜索“干掉特斯拉”,能出现3,290,000个与之有关的资讯;搜索"秒杀特斯拉",是5,950,000个;搜索“超越特斯拉”,蹦出的资讯数量最多,高达8,820,000个。
随着用词激烈程度的衰减,是相关资讯数量的不断扩容。放眼望去,海量的信息中,不乏与胸怀变革新造车行业壮志有关的内容。中国新势力们将资方钩成的华服拆散,随手拾起一截绳头,编织着捉襟见肘的未来。
他们明白,这一段漫长的征程将从零开始;只有零跑坚信,这一段漫长的征程将由零跑终结。
几天前,零跑汽车在北京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凌芯01”。宣称这是“中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当时表示:“凌芯01在硬件基础上已达到一流的技术水准,零跑汽车将继续加大在软件算法上的投入,未来在智能驾驶领域全面超越特斯拉。”而这款新品,将率先应用到零跑新车C11上,未来还会向其他企业开放。
从媒体对发布会的报道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几个关键点。
第一,零跑汽车在造车的同时,也在研发智能芯片;
第二,这款智能芯片将让零跑在智能驾驶领域全面超越特斯拉;
第三,零跑又要出新车了。
当我们想为零跑自研的伟大芯片技术大唱赞歌的时候,令人尴尬的一幕出现了。在“凌芯01”亮相前半个月内,据有关部门发布的微博信息显示,此前零跑召回的部分S01车型,连基本的车载显示功能都存在bug问题。
恰恰是基础车载功能都不健全的零跑,“未来在智能驾驶领域将全面超越特斯拉”。这意味着,零跑对将要发布的新车寄予厚望,梦想中的它会搭载完善的基础车载功能登场,并首度使用“凌芯01”来革了特斯拉的命。
这让我们对零跑新车的到来充满了期待。想必,零跑内部人员也无比期待新车发布会的举办,这样就可以为零跑第二款车T03发布会上的“不圆满”画上一个句号。
5月11日,在零跑汽车第二款车型零跑T03上市当天,200名首批零跑S01车主因质量问题向零跑汽车发出公开信,希望零跑汽车给出书面答复。
在公开信全文中显示,通过车主们的反馈,他们发现零跑S01存在制动系统故障、动力系统故障、车机系统故障、控制系统故障等严重质量问题。此外,零跑S01的续航也与宣传不符。
公开信中的那一句“也许是贵司一直不明白车主的核心问题,亦或是贵司不想明白”催人泪下,隔着屏幕都能读出车主的卑微和绝望。
或许正因为这种车主与车企之间的沟通隔阂,促生了“凌芯01”的出现,它将在人机交互的智能化领域担起更具有人文关怀色彩的责任——比零跑主机厂更懂车主。
零跑不懂消费者,消费者也不懂零跑。一款和奔驰Smart在设计上极为相似,又和长江逸酷轴距完全一致的T03摆在你面前,你都不好意思赋予它“致敬经典”的产品使命。
尤其是当长江汽车又是零跑代工厂的巧合摆在面前,没人忍心将零跑把传统车企的旧平台产品拿来研发改进,并推入市场来敷衍消费者联想到一起。
这种善意,和车主在公开信里流露的卑微和绝望如出一辙。毕竟,他们曾经那么地相信过零跑。
曾经,在汽车之家大数据对“2019年用户对造车新势力关注时长”的一项统计中显示,当时的零跑汽车位于蔚来、理想、小鹏、威马之后的第五名。
一眨眼,2020年都要结束了,在奋力前行的过程中,零跑与其他几家新造车企业的差距越拉越大。
看来,当大家都将特斯拉当作要超越的目标时,零跑只能将友商作为先要跨越的对象了。
当然,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在“凌芯01”的发布会上也表态了,这款芯片未来将开放给其他企业。
暂时并不能确定有哪家车企将会接受零跑的技术,但是从这个表态里,看到了零跑骨子里的不羁:穷横。
或许,相较于“造车”,零跑的重心可能更多地放到了“造芯”上,未来也许真的会通过向其他车企开放芯片技术来盈利。
毕竟,零跑的“靠山”是大华股份——一家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于2008年在A股上市。零跑汽车正是由大华股份主要创始人共同投资成立,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江明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大华股份的联合创始人。
而大华股份又拥有在交通领域的十几年技术和经验积累,可以对零跑研发“凌芯01”进行赋能。
但是,和造车相比,“造芯”同样是一个资金重度投入的过程,而零跑自成立以来的融资情况并不乐观。当有限的融资既需要支撑“造车”,又需要支撑“造芯”,极容易出现短板现象。
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江明似乎并没有回避“缺钱”这个问题。在每日经济新闻对零跑的报道中显示,朱江明表示:“我们也希望有IPO的机会,这样能够获得更多资金,也可以提升整个品牌知名度的机会。零跑目前的计划是在明年年底或后年启动IPO。”
如此来看,零跑宣称“未来在智能驾驶领域全面超越特斯拉”的目标还很遥远,但并非遥不可及。乐观地去看待,零跑在解决了摆在面前的资金、口碑、投诉、销售渠道等诸多问题之后,还是有机会的。
只是,强调智能化走向的零跑似乎有个简单的逻辑说不通。那就是在新造车的赛道里,零跑努力的同时,是不是忽略了特斯拉和中国新造车企业同样也在进步?那么,这样一条都在发力的超越之路,说到底,也还是个“零”啊。
或许,还不如个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7-22 20:13:39
2023-09-10 08:38:50
2023-09-09 10:35:32
2023-09-12 11:26:11
2023-07-24 15:46:08
2023-07-24 13: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