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4 19:50:09 | 喜车网
文/修斯
6月15日,
荣威
品牌全新“D家族”系列的首款车型——纯电轿车D7,出现在最新一批的工信部申报目录中。从申报信息来看,D7基于上汽星云纯电平台打造,定位是一款B级轿车。考虑到
上海
车展上汽新能源战略公布的荣威品牌定位,D7很可能就是未来一个阶段荣威品牌轿车线的拳头产品,将正式拉开荣威新能源征程的序幕,同时也是荣威品牌践行
上汽集团
“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全新荣威D7,能否为荣威未来的新能源战略开一个好头?
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随着新能源汽车全面进入各细分市场,上汽集团正以鲜明的品牌特色和产品标签,满足不同细分市场,实现集团各整车品牌向新能源汽车的全面转型。在4月18日的上海车展上,上汽集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上汽集团面对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积极瞄准“为用户打造安全高效、便捷舒适、充满乐趣出行体验”的目标,向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加速前行。未来三年,上汽集团将全面发力,将推出智己、飞凡、荣威和MG的17款以上新能源产品。
那么此次全新荣威D7的亮相,正式拉开了荣威新能源征程的序幕,同时也打响了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响亮一炮。
撞脸蔚来ET7,全新荣威D7亮相
荣威D7是诞生于上汽星云纯电平台的中型车,其外观设计较荣威以往的设计有较大升级,运用了
飞凡F7
的设计风格,前脸看上去与
蔚来ET7
有几分相似。前脸采用封闭式造型设计,视觉效果非常宽厚饱满。头灯组则为时下非常流行的分体式造型设计,前脸底部为梯形样式的贯穿式进气口造型,并通过亮黑的装饰件填充点缀,进一步彰显运动属性。
车身侧面,新车采用了溜背式的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阻,看上去会更运动,并且后排的头部空间也会得到提升。隐藏式的门把手配合低风阻的轮圈,有着不错的科技感和运动感。
来到尾部,设计相对经典,并没有使用当下流行的贯穿式尾灯,而是通过牌照灯和光影的效果增加一些视觉效果,配备小鸭尾造型,下包围的设计也十分简约,增添了运动感。
车身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890mm、1872mm和1510mm,轴距达到了2810mm。
上汽星云纯电平台+魔方电池
荣威D7基于上汽星云纯电平台打造,动力方面,新车搭载一台VGA六合一单永磁同步电机,后置电机布局,电机做了高低功率的调教,最大功率为155kW。
“梯度化、可扩展、可迭代升级”是星云平台的开发理念,将提供2款全新魔方电池,对应CLTC综合续航里程分别为510km和610km。魔方电池能够覆盖磷酸铁锂、三元锂、半固态等多种化学体系,提供从51度到135度的10个电量梯度。采用了高效安全的CTP技术、创新的LBS躺式电芯布局,安全方面亦有五重防护机制。支持电池系统44~150kWh的超宽能量矩阵,驱动系统150~600kW的超宽功率范围,支持从紧凑到中大型的车型,并涵盖轿车、跑车、SUV、MPV等多种车身形式,其平台灵活性、兼容性可见一斑。
在充电效率方面,魔方电池提供快充和快换的梯度化补能方式。其5分钟快充800V可充200公里,400V可充100公里;快换则只需2-3分钟即可完成,领先于其他品牌电池,电池水平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准。
写在最后:
荣威D7的推出,将直接与
比亚迪
海豚
和
深蓝SL03
形成竞争。对于上汽集团的“三年行动计划”而言,荣威D7无疑是开端,是荣威打开局面的重要一步。在荣威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D7代表了上汽、荣威想造出完成度更高纯电产品的决心,而星云平台、魔方电池、电感化设计语言等等,这也是荣威乃至上汽的重大进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智电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代言人是品牌投放的方式之一,在精细化运作的前提下,更强调代言人的深度合作。这笔钱必须得花吗?究竟又该怎么花?
我们总在追寻一个问题,用户在哪里?几乎达成的共识是:年轻化。
年轻化,其实有两种解释。
1. 年纪轻的人。在不同的时代里,有属于不同时代的年轻人,在迁移,在演化。我们能看到,汽车品牌越来越关注Z世代,也就是95后们的需求与喜恶了。
2. 具有年轻心态的消费者。提到年轻心态,消费者的范畴进一步打开了。年轻人的共性需求特征,被归纳为“年轻心态”,而具备年轻心态的消费者未必年纪轻轻。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角度,汽车品牌的代言人不断轮换,与消费者的迁移紧密相关。
那么,汽车品牌寻找代言人的价值是什么?又该如何寻找代言人?
▎Z世代当红,代言有了新玩法?
最近有两个非常典型的案例:1.?名爵5上市,邀请杨超越担当代言人;2. 奥迪A3发布与王一博的联名限量款。
杨超越和王一博都是95后,也就是典型的Z世代。既然汽车品牌越来越重视Z世代,那么启用同龄代言人,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品牌寻找代言人,无非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代言人比较红,越红越可能打开线索上漏斗;
2. 代言人应该与产品调性相契合,起码不能违和;
3. 新生代明星的粉丝群体影响力越来越大,部分职业化,他们在推广自家明星的道路上章法严明、不遗余力,而且不乏具备强大购买力的粉丝。
不过,由明星代言汽车,一直存在颇多争议,因为这有可能是一个投入产出比低甚至为零的营销举措。
有这么一些案例:黄晓明代言比速T5、周杰伦代言纳智捷纳5,代言费很高,但无法挽救这些产品于危难之间。
除了产品本身不给力以外,代言人与产品之间的“粘连性”太弱,就像叠在一起的两面纸,轻轻一吹散开了。
黄晓明平常出行不会坐比速T5,无论粉丝,还是路人,只是看到广告牌上黄晓明和比速T5站在一起,营销效果到这一步戛然而止。
他们只是站在了汽车前,与汽车合拍了宣传照,并没有真正去使用这款车,明星示范触发的带货效应几乎不存在。
汽车还是太特殊了。如果只是一些快消品,或者电子产品,明星代言人可以去直播间带动粉丝购买,也可以在微博发文时,露出使用了哪个品牌的手机,更贴近于生活,更容易满足示范效应的带货需求。但是,汽车很难做到这一点,代言费很高,但带货价值很难评判。
那么,我们需要做出转变,在品牌代言之外,是否有深度互动的可能性?
限量联名款是一种新尝试。王一博和奥迪A3的联名款,有专属色,专属轮毂,也有专属造型,甚至还有专属的签名和联名铭牌,关键还限量发售。
可以想见,限量的这批车,主要面向购买力更强的粉丝群体。不过,卖车可能是其次,打广告、做宣传才是“后手”。
这相当于一次深度合作,为代言人进行的专属改装,通过粉丝群体放大话题效果,让更多的人知道奥迪A3要上新了。而奥迪A3运动、个性的产品性格,也得到了潜移默化地植入。
▎品牌代言,还有哪些新尝试?
寻找代言人,仍属于品牌投放的一部分。近几年,各家品牌的投放方式,已经渐趋多元化,寻找代言人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比如,一些品牌选择素人或典型车主进行包装,以期形象更生活化、亲民化,也可以更精准地带动潜在新用户。
也有一些品牌选择直播带货渠道。毕竟汽车是大宗商品,冲动消费有点不现实,所以我们姑且不去讨论收集订单的真实效果,但品牌传播效果仍然值得肯定。
在一些顶流直播间,确实会聚集大量的忠实粉丝,他们抱着“在哪里买东西不是买”的心态,更愿意选择直播间的商品。
这非常像电视广告盛行的年代,我们心里无形中根植一种观点,能上央视的广告,应该是大品牌,值得信赖的。汽车在直播间的宣传效果与之类似。
还有一些品牌将企业高管推向前台,借以希望带头做营销,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这一出发点确实好,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高管都适合承担这样的支线任务。
在互联网科技领域,由创始人或是核心人物亲自下场,塑造与品牌有强绑定关系的人设,是非常常见的做法。雷军与小米、马云与阿里、刘强东与京东,都是可以互为代名词的存在,个人品牌也已经成为企业大品牌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此时,无论这些品牌是否去找代言人,或者找谁做代言人,其实只需要考虑代言人发挥明星流量效应打开线索上漏斗的作用,代言人对品牌形象的塑造反而被弱化。
相比之下,汽车行业中能具备这项素质的往往只能是造车新势力。他们有更多的故事、素材可以讲,他们有更加灵活的组织机制,可以编织起创始人的品牌形象。
马斯克自己就是一个喋喋不休的推特深度用户,几次创业经历,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个人粉丝。所以,他就是特斯拉最合适的代言人,不需要另外寻找代言人。
蔚来汽车的李斌、理想汽车的李想、小鹏汽车的何小鹏,都曾是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也都有着一定的个人魅力,身体力行地担当起品牌代言人,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传统民营车企近年来也有这样的意向,长城汽车的魏建军、吉利汽车的李书福,在创业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也是特定时代精神的代表,在今天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都可以进行再包装、再传播。而对于更多有国字号背景的车企而言,想要跨出这一步,难,跨出后想要达到好的效果,更难。
因为崇拜创始人,所以信任并购买了该品牌的产品,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Z世代人群,他们更愿意给新事物机会,更愿意相信新的情怀。况且,当诸多互联网从业者选择购车时,他们作为财富新贵和科技爱好者,有更大的可能性,追随于心中的创业偶像。
“我听了这个品牌创始人的演讲我就去买了这辆车,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世界。”——某95后新生代品牌用户。
有钱,有信仰,这样的粉丝效应不可低估。
▎写在最后
品牌代言人并不是产品畅销的充分条件,而且在品牌投放多元化的背景下,信息渠道更多了,对品牌代言的深度和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产品力可以支撑的前提下,营销多元化是一个向好的趋势,品牌投放就像讲故事,还是要说到用户的心坎里。最终将代言人带来的粉丝与流量,转化为品牌的粉丝与流量,这才是最核心的诉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年,对于所有已经处在新能源赛道拼命奔跑的车企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可以说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说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甚至已经超过人们的想象。数据显示,2022年的新能源销量规模达到688万台,渗透率突破27.6%。到了2023年,这一迅猛势头还在延续。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尤其是3月,新能源车销售65.3万辆,同比增长34.8%,市场占有率达到35%。如此的态势,也让行业对于2023年的新能源赛道充满期待。
说是最坏的时代,因为进入2023年后,新能源竞争已经白热化,从
特斯拉
大幅降价开始,“价格战”迅速席卷新能源汽车,甚至已经蔓延至燃油车市场,给了新能源车企以极大的压力。于是,各车企更努力的造车,这就带来了各种技术的革新,似乎一夜之间,车企把最新的平台、架构、系统都摆到台面上,开始了面对面的厮杀。如此的竞争格局,卷的程度对比去年更甚。
但无论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自主品牌正乘着这股
东风
迅速崛起,新能源战役也才刚刚开始,本土品牌正以全方位技术化和智能化的体系化积累,向未来出击。
今年
上海
车展,新能源成为主角。而主场作战的
上汽集团
在3号馆"包馆",展示旗下六家整车企业的130余辆新车(其中近半数为新能源车)。作为上汽集团旗下最早推出新能源车型的品牌,上汽
荣威
不仅带来了超混eRX5、
荣威iMAX8 EV
等多款热门车型,还宣告将依托三大全新技术底座,在纯电与混动领域全面发力,加速新能源化转型,吸引到很多目光。喜车网
“星云平台”、“DMH双电机混动技术”、“魔方电池系统”三大全新技术底座,下半年上市首款搭载全新架构、全新电池技术的新一代中高级电动轿车、未来3年8款新能源车型,实现全品类覆盖……荣威品牌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面向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时代的平台、商品、关键总成及核心技术资源布局已经基本完成。
从开启互联网汽车的先河,到全面开启电动化转型发展新篇章,荣威正是以技术底气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构建起现有的品牌发展体系,淬炼出一整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逻辑。
技术底蕴的时代加速度
顺应时代潮流和消费需求的技术,永远都是推动品牌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荣威最新发布的“星云平台”、“DMH双电机混动技术”、“魔方电池系统”三大全新技术底座,不仅是荣威全面迈入新能源时代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荣威品牌最新技术进阶的典型代表。
具体来看,星云平台遵循“高度模块化、可扩展、可升级”的开发理念,具备超薄纯平电池模块、长轴距、主后驱的“3大专属特征”,支持44kWh~150kWh的超宽能量矩阵,150kW~600kW的超宽功率范围,从而适配不同类型的整车产品。
DMH双电机混动技术,配备热效率超过43%的混动专用发动机,发动机和油冷电机采用同轴设计,NVH性能优异,搭载这套全新混动技术的车型综合续航将超过1400公里,解决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问题。
全新一代魔方电池系统支持磷酸铁锂、三元锂等多种电化学体系,采用高效安全的CTP技术、创新的LBS躺式电芯布局,可支持时下热门的800V快充和换电技术,800V快充可以在5分钟内增加续航200公里,换电技术则能够最快2分半实现电池包更换,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得到解决。
这三大技术囊括了新能源车的核心,顺应了当下新能源下半场对平台、电池、电驱动的需求。同时,这也将为市场带来不一样的新能源解决方案,为消费者带去全新驾驶体验。
品质铸就,并行当前与未来
对荣威而言,如何在这个新时代继续保持领先,如何改变和突破,是其在2023年必须思考的课题。然而答案实际上早就有迹可循,那就是以技术立足,成就产品的品质感,满足用户对于汽车产品的根本需求,从而获得品牌发展与用户认可的双重效益。
上海车展期间,荣威不仅展出了超混eRX5、
荣威iMAX8
EV,同时也带来了2023款荣威iMAX 8、全新
荣威RX9
以及全新
荣威RX5
等多款在售主力车型,为用户带来更加多元化的购车选择和更高品质的出行体验。
以荣威RX5为例,自2016年诞生以来,历经三代车型进化,对于品质核心的追求初心不改。此次亮相的全新荣威RX5/超混eRX5,凭借持续进阶的情感律动设计、同级首创的情感交互智舱、超越同级车型的内饰品质等核心优势,持续刷新用户的出行体验。
在行驶品质上,新车独立高性能液压悬架,有效衰减冲击振动,过坎更舒适;驾控品质上,新车搭载1.5T高压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7DCT变速箱,动力响应迅速、加速平顺线性,铸就车辆卓越操控性能。而超混车型零百加速6.9秒,WLTC百公里综合油耗3.3L,兼顾了驾驶体验和用车成本;静音品质上,整车5大静音模块设计,42处全方位覆盖隔音材料,时刻能让车内保持静谧;安全品质上,高强度车身结构、偏置碰撞优秀标准设计,世界级品质令人放心。
当然,保持高质感的还有荣威iMAX8 EV/2023款荣威iMAX 8,其凭借静谧宽适、舒享豪华的内舱空间、有温度的贴心设计、以及超高安全品质等核心亮点,为用户带来“头等舱”级尊享出行体验。
新车应用德国
博世
BD-EPS高级转向系统,覆盖典型驾驶场景,行驶稳定,手感柔和、指向精准,再加上优秀底盘调校,带来了更好的抗冲击能力和更好的隔振性。动力系统上,2023款荣威iMAX8搭载了上汽蓝芯最新一代400TGI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爱信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最大功率为172Kw,峰值扭矩360N·m。荣威iMAX8 EV搭载了上汽全新一代智能高效电驱系统,峰值扭矩达到350N·m,峰值功率高达180kW,再加上90kWh大容量动力电池,可实现至高570km续航。
另外就是“中大型豪华6座SUV”全新荣威RX9,拥有超大车身尺寸车内空间,以智能、舒适的内舱设计为用户带来卓越品质座舱体验。新车应用了CDC智能电控悬架,实时匹配阻尼力,带来“如履平地”的平稳行驶体验,再加上AWD智能四驱系统,能够基于不同路况在两驱与四驱之间无缝切换,尽享从容驾趣。
驾控品质方面,新车搭载全新蓝芯2.0T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全新9AT变速箱,最大功率178Kw,最大扭矩392N·m;静音品质方面,全车采用LASD水性阻尼隔音材料,为用户营造静谧清新的车内环境;安全品质方面,全车有超高强度笼式车身,并搭载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贴心守护用户的每一次出行安全。
可以看出,如今的荣威,已经完成了从技术自信到产品自信的转变,而荣威也深知,在智能电动时代寻找差异化,是必须做的事情。故而,此次车展上的所有产品,都代表着荣威对于品质感的追求,展现了品牌对未来进阶方向的深度思考,这为荣威品牌的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势必将为消费者带来一个全新的荣威。
更全面布局,提速用户价值共鸣
在新能源赛道不断前行,荣威也明确表示,未来将继续以产品为先导,聚焦15万-20万元的价格段。据悉,在产品规划方面荣威计划在未来3年内推出8款新能源车型,今年下半年就会有全新中高级电动轿车产品问世,而这一系列新产品,背后是荣威对于用户体验的思考。
在荣威看来,与消费者产生更好的链接,那就必须以用户需求为载体共同成长。如今的消费者,对智慧、有趣、自由有更高需求,荣威通过新产品为他们出行生活赋予前瞻科技体验。
所以,在荣威的产品布局中,要做到从纯电到混动的全覆盖,从紧凑级到中高级车型的全覆盖,从轿车、SUV到MPV的全品类覆盖,目标就是为用户带来零焦虑、更安全,全场景无忧的智慧出行体验。
2023年的中国车市,充满了喧嚣。但是喧嚣背后,行业的基本逻辑并没有改变。一直以来,荣威都立足主流市场,面向主流人群,始终保有扎实做好产品的初心。以全新三大技术基座为支撑,新一轮新能源产品已箭在弦上,荣威品牌的未来路径,答案就在不远处了。
站在这个令人兴奋的节点,荣威在方方面面均做好了准备,无论技术层面,还是产品层面,荣威或将迎来多维度增长提升,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道哥说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7-22 20:13:39
2023-09-10 08:38:50
2023-09-09 10:35:32
2023-09-12 11:26:11
2023-09-12 16:12:36
2023-07-24 13: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