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3 18:07:10 | 喜车网
文| 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中国,将成为经典汽车品牌——smart的第二故乡。在这里,裹挟在电动智能化的浪潮之下,smart将重新腾飞。
1月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奔驰”)宣布: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 Automobile Co., Ltd.)正式成立。
“吉利版”国产电动smart,终于要浮出水面了。
这一次,它将以什么方式搅动风云?
▌ smart:在中国,为全球
吉利smart的合作虽然不是新闻,但本次正式官宣还是透露了一些重点信息。
首先,关于钱: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人民币,双方将各出资27亿元人民币,各持股50%,奔驰主要以smart品牌出资的形式获取相应股份;
其次,关于人: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由吉利集团总裁助理、领克张家口工厂总经理、领克学院院长佟湘北出任smart合资公司全球CEO,负责统筹市场、销售、研发等smart品牌所有业务模块,向smart合资公司董事会汇报;
再是,关于分工:全新纯电动smart将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在此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生产smart EQ fortwo)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生产smart EQ forfour)生产smart现有车型。
最后,一个尚未确定的问题,全新纯电动smart产地(工厂)在哪儿?
此前,长城-宝马合资公司“光束”已公布,电动MINI将于苏州市张家港市生产,基地拟于2020年开工,2022年建成。相比之下,吉利-戴姆勒的电动smart对产地的消息进行了模糊处理。
2019年5月,有消息称,内部代号“戴姆勒C项目”的电动smart国产项目,将落户成都市龙泉驿区。
一个支持的例证是,2019年8月29日,吉利集团旗下、沃尔沃纯电动品牌Polestar极星公布其成都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首款车型Polestar 1将在这里进行量产,出口全球市场。如果电动smart国产项目也落户在此,那么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效应也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制造成本。
另一个猜测是,由于目前吉利形成了BMA、CMA、SPA、PMA四大平台,其中PMA是全新一代电动汽车专属架构,因此全新电动smart很可能基于PMA电动车生产平台生产。
关于新的合资公司,一个不同的意义在于,吉利-戴姆勒的smart,并不是一个跨国车企和一个中国车企在中国境内设厂合资的传统模式,而是双方以50:50的合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这是一次可喜的超越。
同时,合资公司智马达全球总部设在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在中国及德国分别设立营销中心。
▌迅速升温“吉戴合”
至此,戴姆勒在华已经拥有四个合作伙伴,分别是北汽集团(北京奔驰)、福汽集团(福建奔驰)、比亚迪(腾势汽车)和吉利汽车(smart)。但由于吉利smart将生产电动车型,所以并不违反“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车企”产业政策。
在外界眼中,戴姆勒与吉利的感情迅速升温,在2018年吉利汽车成为司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后,双方的合作关系就开始不断深化,截至目前已合作了三个项目:
2018年10月,双方宣布在中国成立高端专车出行合资公司,目前该高端出行品牌“耀出行”已上线运行;
2019年3月,双方宣布组建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目前该合资公司已正式成立;
2019年9月,双方共同投资全球城市空中出行引领者Volocopter,持续探索并引领电动出行和数字化服务等领域的发展。
此外,日前德国《汽车周刊》报道,戴姆勒和沃尔沃计划合作开发燃油发动机,降低研发开支。有知情人士表示,沃尔沃和戴姆勒可能会在下阶段考虑创办合资公司,研发生产纯电力动力系统。虽然双方对此事拒绝评论,但“吉戴合”的亲密程度可见一斑。
针对本次最新的合作进展,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指出,smart品牌具有独特品牌魅力、核心价值和全球影响力,而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实现smart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商业成功。
在业内看来,吉利与戴姆勒的“联姻”也十分登对:2019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361560辆,连续三年蝉联自主销量冠军。2020年,吉利汽车将销量目标定为141万辆。综合来看,吉利汽车旗下产品布局均衡,且高端化进程的代表领克、星越,纯电品牌几何均表现不俗,具备与戴姆勒联合打造全球车型的体系能力。
▌产品策略:微型or紧凑型?
“吉戴合”如火如荼,双方各取所需,吉利得到了戴姆勒光环下的smart品牌,戴姆勒则脱手了亏损不止的smart项目,以减轻自身日益加重的财务压力——美勒茨银行预计,smart品牌累计亏损达40亿欧元(约合303亿元人民币)。
那么,涅槃重生的电动smart,将如何参与竞争?
在官方公布的信息中,有一条关键内容,根据新车型开发规划,smart未来产品阵容将扩展到紧凑型细分市场。
应当指出,smart品牌的两大定位——一是电动化,二是微型化。其中,电动smart本就是戴姆勒集团电动化进程的一部分,将与奔驰EQ、腾势共同发力系能源市场;而微型化,可以说是在吉利的参与下发生改变——向紧凑级车型进军。
盘点近几年两个细分市场的变化,2017年微型纯电动车占比高达69%,2018年下降至49%,2019年上半年仅剩26%。相比之下,紧凑型纯电动车2017、2018和2019年上半年占比分别为23%、33%和54%,市场份额逐年增长,且已经远超微型车。
这不仅是消费升级的结果,更在于“技术性补贴”的结果:微型车所搭载的小容量电池拿不到任何补贴,微型电动车遭遇断崖式下滑。
2022年以后,“吉利版”电动smart将销往全球,包括中国市场。届时,哪一种车型,到底是微型电动车还是紧凑级电动车更受欢迎呢?
理想智造的“小而美”SEV项目宣告失败后,可以为国内市场的风向做一个反面佐证:至少短期内,微型电动车(尤其smart售价高昂,与紧凑级车型相当)不会出现规模增长。
但是,全球范围内,风向未必如此。
(大众ID.4续航里程分别可达330km、550km)
我们看见,对于刚刚成型的电动车,各系别车企在做着完全相反的选择: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以及自主品牌专注于开发包括SUV在内的大型长续航里程的车型,而日系车企则更偏好于更便宜、更小尺寸的电动车型。比如日前,丰田推出一款超小型电动车BEV,可容纳两个人,续航仅100公里。
无论如何,全新的“吉利版”smart都让外界充满想象,无论是其在全球市场的征战,还是与“长城版”MINI的对峙都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与戴姆勒又联手“搞事情”。
11月21日,吉利发布消息称,戴姆勒股份公司(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沃尔沃汽车母公司)拟就一款用于下一代混动车型技术的高效动力系统展开合作。
具体来看,吉利与戴姆勒将利用双方全球研发网络,共同开发用于混动技术的下一代汽油发动机。该发动机将于合作方在欧洲和中国的发动机工厂生产,有可能被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及其在华现有合作伙伴采用,并用于包括沃尔沃汽车在内的吉利控股旗下的品牌组合。
吉利与戴姆勒拟共同开发用于混动技术的下一代汽油发动机;图片来源:吉利控股
吉利与戴姆勒合作不断深化
此次吉利与戴姆勒合作,情理之中,且并非意料之外,这源于双方早有渊源。
2018年2月,吉利集团有限公司(由李书福拥有、吉利控股集团管理)宣布,其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尽管在收购过程中,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因认为此次收购有违规嫌疑,表示将考虑对相关方进行罚款,但最终在2018年年底,该机构已结束对此次收购事项的调查,并决定不对吉利进行任何罚款。这意味着,吉利已切切实实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
作为戴姆勒长期战略投资者,吉利一直在寻求合作机会,目的也很明确,即希望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据悉,在此次针对混动系统的合作之前,吉利与戴姆勒已合作三个项目。
首先,携手布局高端共享出行。2018年10月,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吉利控股集团管理的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将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该合资公司总部设在杭州,双方持股比例为50:50。2019年12月,聚焦高端专车出行服务的品牌“耀出行”在杭州正式启动。据悉,目前耀出行已在杭州、广州、成都、西安等城市开展运营”。
其次,联合运营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smart。2019年3月,吉利控股集团和戴姆勒集团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该品牌打造成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今年1月,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全球总部设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在中国及德国分别设立营销中心。今年7月,smart欧洲有限公司建立,作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将负责未来smart在欧洲市场的供货、销售和售后服务。
smart全球总部项目落户宁波战略签约仪式;图片来源:吉利控股
此外,共同布局低空出行领域。2019年9月,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宣布,完成C轮首轮共融资5000万欧元,由吉利控股集团领投,戴姆勒股份公司也参与投资,双方各持股10%。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吉利与戴姆勒的合作都在不断扩展,而以此为背景来看双方此次在混动领域的合作,就可谓顺理成章了。
联合开发混动系统是转型之需
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方向,已为业界所广泛认可,以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市值一度赶超丰田、通用、福特、宝马等老牌车企巨头的现象背后,亦可见资本市场对这一趋势的肯定。最重要的是,在政策、技术等多因素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销量正在持续增长。
在此背景下,吉利和戴姆勒为何选择加码混动系统?
事实上,车企混动系统的布局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路线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是在为后者铺路。因为从目前来看,面对汽车电气化的冲击,虽有企业在全力发展纯电,但对于多数传统车企来说,更多是通过混动来逐步实现转型。
这并不难理解,尽管纯电市场发展迅速,但无论是市场体量、产品成熟度,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远不及传统燃油车市场。当前传统燃油车依然占据着九成左右的市场。另外,如若完全转型纯电,传统车企将面临产线的大面积更换,以及各类基础设施的重新建设,这会给车企带来极大的挑战。
正因如此,例如丰田、本田、上汽、广汽等诸多传统车企在发展纯电车的同时,也布局了混动技术。吉利和戴姆勒奉行的也是这样的策略,按照他们的说法,双方都将高效动力系统技术视为当下汽车工业转型的核心之一,该领域的技术将加速向零排放出行的转型。
从戴姆勒方面来看,同吉利控股集团及旗下品牌此次的合作项目是梅赛德斯-奔驰未来整体动力系统战略的组成部分。戴姆勒相关负责人表示,其愿景依然是实现碳中和。“戴姆勒致力于到2039年实现乘用车新产品阵容的碳中和。各种动力系统的逐步电动化是我们驱动系统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我们正在系统化地推进产品转型,希望至2030年混动和纯电车型在乘用车全球销量中的占比过半。”
从吉利方面来看,吉利的新能源策略是纯电和混动并行。据悉,其已在节能环保、电气化与新能源等相关领域,形成“高效燃油动力”和“多元化新能源”两大并行节能减排路线。
在积极布局纯电动领域的同时,吉利方面认为,混动技术是短期内满足国家排放要求,以及成本效益的首选,吉利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和制造能力基本已经搭建完成。据透露,吉利第二代混动产品将于明年推向市场,节能效率进一步提升。
另据了解,在核心的电控软硬件系统方面,吉利已拥有48V、高压混动、纯电动、车身控制、高压电机控制及燃料电池系统控制及软件的开发能力,掌握了新能源VCU、IPU、BMS等核心零部件技术,并均已实现量产应用。
当然,对于吉利和戴姆勒来说,联合开发下一代混动系统,还有利于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优势。吉利方面表示,此次合作既是加大对清洁高效动力总成及混合动力系统研发投入和应用力度的体现,也出于规模效应的需要。戴姆勒方面则指出,在戴姆勒,新成立的梅赛德斯-奔驰动力系统部门将牵头这一合作项目,提高成本优势。
抢占混动市场份额正当时
今年10月27日,在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院士宣布,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其中,他提出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
这意味着,推动传统燃油车全面向混合动力汽车转变的发展方向已明确,这也势必会引发车企在混动领域展开更多布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各家汽车企业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显著加强,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奇瑞、比亚迪等都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混合动力汽车已完成样车开发,部分已经实现小批量上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很多车企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缺乏足够的技术储备,要在不到15年时间内全面转型,无疑将面对较大挑战。即使对于早年便开始布局混动技术的吉利来说,亦是如此。从这一点来看,吉利联手戴姆勒开发混动系统一举也更容易理解,毕竟此时联手戴姆勒,就有机会借其技术在混动市场攻城略地。
当然,在本土车企强化混动领域布局的同时,也势必有不少海外车企希望借机扩大在中国地区的销售,目前来看,丰田、日产等车企似乎正在做相关准备。据悉,日产汽车计划未来三年在中国推出五到六款混合动力车型,其中包括畅销的轩逸(sylphy)轿车。
从戴姆勒的角度来看,这似乎也是其与吉利合作的背后用意之一。正如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Hubertus Troska)所表示,过去几年来,戴姆勒们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并坚信中国将继续在创新、效率和规模效应方面带来巨大的潜力,“通过与吉利控股集团及旗下品牌的这一合作,我们不仅将深化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布局,同时也将强化我们在未来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喜车网
由此来看,至少在未来15年内,混动市场要热闹起来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品牌,领克汽车是由吉利汽车集团和沃尔沃汽车共同创建,是由沃尔沃汽车主导,其中占股比例,吉利控股占20%的股份,吉利汽车占50%的股份,沃尔沃占30%的股份。
1、定位非常模糊,是国产自由品牌,和国外车企进行合作,并且这两家公司都归属于一个集团旗下,是一款全球销售的车型,采用了全球制造的方式,欧洲的设计理念,是全新开发的平台来生产,品牌最初在德国柏林发布,第一代车型在2017年11月正式上市。
2、一共具有七款车型可选,其中包括领克零三,领克零三新能源,领克零一,领克零一新能源,领克零二,领克零二新能源,领克零五,图领克零三之外,其他车辆全部为SUV车型。并且级别全都是紧凑级别。
2023-07-22 20:13:39
2023-09-10 08:38:50
2023-09-09 10:35:32
2023-09-12 16:12:36
2023-09-12 11:26:11
2023-07-24 13: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