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1 13:58:32 | 喜车网
好的产品力和价格从来就不是对立关系,如果曾经的合资车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成本控制,那么现在的国产车就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用户为王,就比如我们今天的两位主角,
名爵
MG5和
雪佛兰
科鲁泽
。
如果时间倒退5年,我们可能并不会对他们有太多苛求。而在当下如此内卷的车市之中,全方位的高品质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雪佛兰科鲁泽算是合资紧凑级轿车中的一员老将了,而名爵MG5一经推出,就在A级轿车市场表现抢眼,深受广大用户的追捧。这两款极具代表性的车型同台竞技,似乎是关乎着合资车与国产车的荣誉之战,在本文中,我们将以消费者的选车视角,对这两款车型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对比,看看谁才是8万超值之选。
对比车型我们选择的是科鲁泽1.5L双离合悦享版和MG5 1.5L豪华版。
和MG5比颜值 科鲁泽有点廉颇老矣
外观成熟稳重,销量就稳了?现在的消费者显然已经不吃这一套了,而科鲁泽依然在坚持着这样的陈旧观念,自打科鲁泽车系上市以来,整车的外观设计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做过大的调整了,直到今天依旧是传统的三厢车造型,即便是加入了少许熏黑处理,依旧没办法改变本身过于中庸的设计风格。
好的设计就应该是一眼夺目,细品耐看。MG5在同级当中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外形设计,宽体数字燃动格栅,猎鲨式前脸,倒梯形中网与前杠组合成了类似“马丁脸”的跑车既视感,英伦血统尽显无余,修长的机舱盖微微隆起展示出了MG5颇具力量的一面,而锋利的LED大灯和“MG”大标则是整个车头的点睛之笔,让整个车头更显灵动。
车身侧面是我认为MG5最优美的角度之一,同级唯一的轿跑式车身设计,百万级喜车网
Fastback
溜背设计配合飞线镀铬饰条,显得整个车身十分精致飘逸,双色轮毂造型以及镀铬双出排气也让整台车显得更为灵动。这样的两台车放在熙熙攘攘的车流中,科鲁泽绝对是视觉隐身的那个,而MG5只要在你眼前掠过,必定能瞬间俘获你的芳心。
毛坯房怎么跟精装房比?内饰高级感还得看MG5
光有好看的外观远不足以取胜,表里如一才是重中之重。新款科鲁泽的内饰虽然换装了双联屏,在科技感上稍显搭边,但整体依旧延续了合资车的老传统,不太舍得堆料,内饰的塑料感十足。
而MG5相比之下显然精致了许多,液晶仪表和悬浮式中控屏在内部UI设计、显示细腻程度、以及车机功能的丰富度都要高于科鲁泽,车内的按键布局操作起来也更为便捷。两车内饰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整个做工用料上,MG5采用了更多的镀铬饰条和钢琴烤漆饰板,车厢内不论是看上去,还是摸上去,整体的高级质感明显要强于科鲁泽。
在配置方面,这个级别的消费者最看重的是日常使用便利性的配置是否齐全,而在这一点上,MG5精准洞悉用户需求,提供了无钥匙进入、主驾驶位车窗一键升降、车窗防夹手、外后视镜自动折叠以及360度全景影像等功能,而这些便利配置均是科鲁泽所没有的。在这一点上,MG5显然更加重视用户的声音,完全符合当下消费者“既要又要”的需求,而不只是“够用就好”。
深挖“技术护城河”,MG5里子面子都赢了
外观内饰好不好,一般都是小姐姐们比较看重的,而女友或者老婆这关过了,就要考验两台车的机械素质,到底能不能被男同胞们认可了。
在动力上, MG5搭载1.5L缸内直喷发动机,匹配可模拟8挡的CVT变速箱,最大功率95千瓦,峰值扭矩158牛·米。科鲁泽同样使用1.5L发动机,不过采用的是多点电喷,匹配6挡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最大功率83千瓦,峰值扭矩141牛·米。无论是参数和技术上,MG5都已经高于科鲁泽,在实际的体验上,MG5油门响应更快,开起来也会更加轻快,另外CVT变速箱较为平顺的特点,也让MG5在乘坐感受上更加舒适。
而在底盘操控方面,MG5的悬架调的比较扎实Q弹,这样偏向德味的驾驶质感在国产车中是不多见的,可见在运动型车比较有造诣的名爵品牌,对于底盘调校的还是很有一套的。在保留了舒适性的同时,更加强调驾控乐趣,更有高级质感。相比之下科鲁泽虽说有着美系车灵活的特点,但是整体感觉相对单薄,舒适性稍差,高级感不如MG5。所以对驾驶操控有那么一点追求,同时还向保证日常舒适性的消费者,MG5会是更好的选择。
“宽体轿跑”PK“同级最窄”,空间大才是硬道理
车离不开交通工具这一属性,所以不仅要好看、好开,更要好用。尺寸上,MG5的长宽高为4675*1842*1473mm,轴距为2680mm;科鲁泽的长宽高则为4656*1798*1465mm,轴距为2640mm,可以说是同级最窄车型。
数据上依旧是MG5略胜一筹,而在实际乘坐体验上,由于MG5还有同级唯一20mm软泡层填充,而且后排500mm的坐垫长度也比科鲁泽的480mm更长,腿部的纵向空间也更优秀,不论是乘坐舒适度,还是在腿部的承托上,MG5的体感都更好一些。
另外,在储物空间的灵活度和实用性方面,常规储物空间,两台车算是打个平手,但是MG5在中岛下方还有额外的储物空间,而且后排座椅也支持放倒,能够跟后备箱形成一个贯通的储物空间,这些都是在科鲁泽上无法实现的。
高品质高保值 MG5就是这么值
不管你是单身青年还是三口之家,都不希望有车之后,又增加额外负担,用车成本必须省。从售价上来看,MG5 1.5L青春豪华版售价为8.29万,科鲁泽1.5L双离合悦享版为10.09万;而两车均为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使用92号汽油,燃油经济性上两者都有着良好的水平。但凭借更低的售价,MG5的综合用车成本要低于科鲁泽。
除了经济性外,车本身的质量以及保值率也是很多用户十分关注的点,而MG5就曾荣获车质网产品质量第一的荣誉,同时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上半年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中,MG5以77.36%的一年保值率,成为10万内自主紧凑型车保值率第一名。有了权威第三方机构的背书,MG5确实让人觉得很靠谱。
编辑总结
今天这场“比较”,也可以看作是我们中国汽车品牌与合资品牌的荣誉之战。能够看到科鲁泽主打的就是一个“中庸”,不论是在设计、空间、配置、以及动力上,都乏善可陈,毫无亮点可言。而与之对比的MG5车型指导价格更低,却能在各个维度全面领先于科鲁泽,MG5所展现出的产品力,相比它的价格来说绝对物超所值,称得上是A级车的扛鼎之作!
而且2023款MG5新款上市更是推出了限时优惠政策,入门款低至5.79万元,这个价格即便是终端优惠巨大的科鲁泽也望尘莫及。所以MG5和科鲁泽这两款车该选谁,你们心中应该已经有了答案。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相对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国产车和合资车是目前 汽车 市场上的两大主力,能够在国内市场立足的合资品牌,往往都是有着深厚技术功底的国外 汽车 品牌,其中不乏一些百年车企,它们的技术实力自然毋庸置疑。相比之下,国产车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前期发展也比较慢,所以技术还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在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方面,国产车跟合资车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
就拿发动机技术来说,国内自称掌握发动机技术的车企有很多,但算得上技术成熟的其实少之又少,一圈数下来,也就长安、吉利、长城、奇瑞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车企在发动机技术上还有些造诣。这几家头部车企的发动机可靠性都还不错,但油耗普遍偏高,这是公认的事实。而合资品牌几乎都有着较为成熟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即便是很多人觉得不行的韩系车(现代起亚),同样也掌握了小排量、大排量、纯电、混动、燃料电池等各种类型的动力技术。
相比于发动机技术,国产车在变速箱方面的短板要更加明显,目前国内拥有变速箱技术的车企少之又少,而且基本上都选择从技术门槛较低的双离合下手,至今没有一台优秀的AT变速箱,大多数车企都高度依赖爱信、采埃孚、格特拉克、博格华纳等国外供应商。合资品牌方面,能够研发变速箱的车企非常多,就拿本田来说,它的CVT、双离合以及AT变速箱均是行业领先水平,把所有国产车的变速箱技术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一个本田。
再者是底盘调校,底盘调校是最考验车企造车功底的,它在短时内很难实现突破,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这也是国产车最欠缺的。为了解决底盘调校经验不足的问题,国内主流车企基本都是请国外的团队来负责底盘调校的,比如比亚迪就请了奔驰团队来进行底盘调校。合资车的底盘调校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标致雪铁龙能够将非独立悬架调教得比独立悬架更加出色,这显然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上百年积累下来的经验。
当然,国产车跟合资车的差距,不仅只是三大件,还包括动力系统的匹配、四驱技术、整车耐用度、一体化程度、品牌附加值等等。很多人可能会说了,国产车也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内饰设计、功能配置、车载互联网等等,但这些优势基本都停留于表面,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国产车起步晚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国外 汽车 品牌有着上百年的技术沉淀,国产车二三十年想要赶上根本不可能。
正视差距并不丢人,承认合资车比国产车优秀也不是崇洋媚外,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国产车,国产车在近些年的进步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一些优秀的国产车品牌,比如长城、吉利、长安、比亚迪等,虽然它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合资车的高度,但它们从未停止研发的脚步,技术实力快速增长,它们都是国产车未来的希望。
国产与合资车对比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随着近些年国产车的进步,无论是整车的质量还是性能表现比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再加上同价位的车型在配置和车身尺寸等方面有着较大优势,因此也出现了国产车水平已经达到合资甚至赶超的说法,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在这里可以反过来问一下,如果真是国产已经超越合资车,说出这个观点的人自己能相信吗?以前提到过国产车近些年在进步的同时合资车并不是原地踏步,一些技术上也是有所突破,而国产车由于之前基础较为落后,即使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同样还是处于落后的状态,并且不止是在一个方面,下面就来看看国产车具体还有哪些不足。
首先我是一名国产车的车主,我觉得跟合资车差距还是有很多地方,第一,国产车的人机工程设计不够人性化或者也可以说不好,坐姿很难调到一个很舒服的姿势,(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还有变速箱跟合资比也是显得比较笨,总是感觉差那么点意思,不够理解你的意图,底盘也是显得的有点生硬,油耗市区比合资高2个左右,高速的油耗差不多。总之,国产车在进步,那些说买国产三天两头进修理厂的都是键盘侠,我的和我兄弟一起买的3年了,没动过,就正常保养正常开。
国产汽车是否能与合资汽车抗衡?
对于两大阵营的车辆用户而言,解答这一问题都会不够理性,因为谁也不愿承认自己的车辆品质低;带有情绪的结论没有参考价值,那么就来参考最客观的数据吧。
车企研发专利数量是评价技术水平的核心,很多热销品牌是以优质的营销实现理想的销量,所以单纯参考销量并没有说服力。比如曾经专利机构同步的数据可能会另很多汽车用户大跌眼镜,大众汽车集团公户专利数量不足5000项,本田汽车不足7000项,而技术实际看不到什么亮点的丰田汽车却高达1.4万项,“技术去哪了”真的是个谜,那么国产汽车的水平如何呢?
2023-12-21 19:27:36
2023-06-06 04:18:43
2023-12-11 16:47:38
2024-01-08 13:12:42
2023-12-14 16:59:58
2023-12-04 1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