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7 21:51:06 | 喜车网
中国汽车市场并不在意是否多一个造车的小米,但中国的消费者一定在期待即将进入的小米能够像整顿家电市场一样承担起整顿电动汽车市场的重任。
2023年12月28日,北京,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举行,小米SU7亮相,定位“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它也是小米汽车五大自研核心技术成功落地的开篇之作。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小米决定从底层核心技术做起,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并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 厂商 。”
谈技术 小米SU7诞生的技术背景
12月28日, 小米汽车 技术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雷军用近三个小时的时间介绍了小迷艰难的造车经历,重点介绍了小米汽车取得的五大核心技术的进展和突破,在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取得的全球第一、中国第一等成果。
在电机领域,小米自研HyperEngine V8s、HyperEngine V6/V6s三款超级电机,采用双向全油冷散热、S型立体油路设计、阶梯式错位设计等多项创新技术,刷新行业天花板。小米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超级电机HyperEngine V8s,转速达到27200rpm,全球量产电机转速第一。
<img src="
" class="imgborder" alt="图片包含 蛋糕, 船, 发动机, 大
描述已自动生成">
小米自研了全球首个倒置电芯的CTB一体化电池,电池容量最高可达150度,理论CLTC续航里程高达1200km+。针对行业、用户高度关注的电池安全与续航表现,小米的CTB一体化电池技术集成效率高达77.8%。
小米凭借自研9100t超级大压铸技术和自研压铸合金材料“泰坦合金”,成为全球唯二、国内唯一同时自研大压铸和压铸材料的汽车 厂商 。
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攻坚战中,小米拥有自适应变焦BEV技术、道路大模型以及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等。自适应变焦BEV技术为行业首创,它能像人眼一样变焦,能够根据不同场景自适应调用不同的感知算法,识别范围从5cm延伸至250m,泊车场景更加精准,城区场景看得更宽,高速场景看得更远。
在智能座舱方面,基于小米澎湃OS,小米构建了一个统一的视觉交互体系,实现了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面共享生态。
谈汽车 造媲美保时捷、Tesla的梦想之车
“我们要造的不是一款平庸的车,我们要造的是一辆媲美 保时捷 、Tesla 梦想之车。”发布会上,雷军分享了小米汽车的目标,做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
优雅动感的车身线条,简洁流畅且不失力量与层次感的型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 小米SU7 都拥有遵循自然与科学的设计之美。
小米SU7由 宝马 、 奔驰 等外观和外饰设计师共同操刀完成,将自然之美与科学之美相互融合,打造出新能源时代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
小米SU7不仅为美而设计,也为驾驶而设计,28度前风挡,17度大溜背以及全车轮廓G4连续曲率,加之无边框水滴后视镜与鹅暖石激光雷达设计,历经无数次的精打细磨,小米SU7拥有0.195Cd的“全球量产轿车最低风阻”。
小米SU7的车身尺寸为4997mm x 1963mm x 1440mm,轴距为3000mm,具有低趴运动的 跑车 姿态与兼顾多种出行场景的C级大空间,为国内纯电轿车之最。
小米SU7 Max版采用双电机全轮驱动,峰值扭矩达838N·m,足以匹敌4.0L涡轮增压发动机的 跑车 性能,总功率高达495kW,最高车速可达265km/h,0-200km/h加速仅10.67秒,零百加速快至 2.78 秒,转弯半径5.7米,百零制动距离33.3米,拥有超一流的综合操控性能表现。
小米SU7 配备了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车体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高达90.1%,整车扭转刚度达51000N· m/deg,全面满足中欧双五星安全标准。
更重要的是,小米自主设计的9100t一体化大压铸设备集群及其全球首创、自主研发的泰坦合金,以及72合1一体化压铸后地板、三段式后地板防撞设计,令小米SU7在轻量化、结构强度、维修成本等方面均有显著的品质提升。
小米SU7采用了澎湃OS操作系统,搭载16.1英寸3K分辨率中控生态屏,56英寸HUD,车规级7.1英寸翻转式仪表屏,采用2块原生车机系统的小米Pad后排拓展屏,匹配骁龙8295座舱芯片,AI算力30TOPS,五屏联动,带来极致流畅的人车交互体验。
小米SU7实现“人车家全生态”闭环,车机系统深度适配主流车载应用,除支持1000多种米家设备无感上车,还全面向三方开放,统一标准化接口,全面支持无线Carplay车载,适配iPad配件及应用。
谈价格 市场呼唤更具诚意的定价
据了解,小米汽车首期研发投入超100亿元,研发团队共有3400多名工程师。另外,小米SU7有两个续航版本,CLTC工况续航里程分别为668km与800km。
那么,对于小米而言如此重要的产品,其最终定价几何呢?对此,雷军玩笑式的否定了99000和149000的定价,他坦言:“小米SU7的定价确实有点贵,但一定让大家觉得贵的有道理。”
坊间对于小米SU7的定价纷纷给出了不同的猜测,有猜测40万以上的,这是基于小米媲美保时捷的美好臆测;有猜测25到35万元的,这是基于产品实力的综合评价;也有起步价不到20万的猜测,这是基于小米产品本身就是主打性价比起家的猜测。
不能否认的是,不同于其它汽车品牌,刚刚进入汽车市场的小米汽车正面临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在传统汽车制造商和蔚小理等新兴力量的夹击之下,再加上像华为这样的技术巨头也在跨界涉足汽车领域,如何定价正考验着小米的智慧。
在这样的背景下,若不将性价比做到极致,小米很难在市场上获得显著的销量。小米本身就是打性价比起家的,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一开始就把基调起的太高,结果可能不会很理想。
尽管在数码领域,小米已建立起庞大的规模和声誉,但在汽车市场,它仍是一个新面孔,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一家刚刚进入汽车行业的品牌,本身就是一个冒险。
相反,如果定价足够智慧,在新车外形够靓,实力够强,配置够全的加持下,消费者可能更愿意冒一次险,选择相信小米SU7。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市儿热搜,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
随着3月30日小米集团的官宣,小米造车终于尘埃落定。之后两天,至少有手机圈、 财经 圈、 汽车 圈,甚至包括消费电子圈,"四大板块"联动,刷屏小米造车。小米这些年积攒的人气可见一斑。
所以,我们对"小米凭什么造车?"的答案几言蔽之即可,仅作为后文铺垫所需。爆款新闻的价值,涨跌都同样快,大可不必为此流连忘返。
第一、有钱。
小米当期现金余额1080亿元。雷军说,"我们亏得起"。遵循计划,首期投资为100亿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达到100亿美元;
第二、有人。
小米目前有超过1万人的研发团队。并且,基于智能电动车业务还将扩充5000人;
第三、有产业链。
小米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生态。从小米手机到小米居家,再到小米笔记本等等,丰富的小米产品谱系,帮助小米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以及生产、制造体系;
第四、有拥趸。
不久之前,小米在一个近2万人的米粉群体展开智能电动车立项调研,有超过92%的米粉支持小米造车;
第五、有朋友。
从2013年雷军拜访马斯克之后,雷军个人+顺为资本+小米集团,利用7年时间,先后投资了50家新能源 汽车 相关企业,如果算上芯片产业,粗略估算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由此,上述五点深度赋予了雷军"不成功则成仁"的勇气。
——"将押上人生所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造车而战"。
——这就是雷军关于造车最笃定的态度。
当然,雷军的这句话采用了当下互联网 科技 大亨们"撩拨"粉丝时的惯用话术,打打感情牌,无可厚非。
但,小米造车,成立全资公司,不合资,不融资,雷军亲任CEO,这倒是实打实地奔着"大力出奇迹"的方向去了。
小米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
这个问题,雷军目前没有明示。
但小米10多年来,用门类繁多的产品共性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当靠谱的答案:
——"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不出所料,小米 汽车 仍然会沿着这个思路实现量产。更遑论,距离小米 汽车 上市之日尚有些时日。
届时,几近白热化的纯电车的续航之争已经逐渐冷却,"马太效应"让市场上80%以上的纯电车产品在工程深度上大致相当 ,留下来的,就是"智能化"的较量。
——这应该也是小米所期望的结果。
小米一定会把它所具备的 科技 品质成功注入 汽车 之中,成为其强大的产品基因。通过走量,通过软件盈利模式,反哺硬件的"微利"。于是,性价比极高的小米 汽车 ,还被辅以炫酷的玩法,一如当初全网疯抢的红米手机一样。如此,小米的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怎么造车才最大可能性的保证成功?"才是摆在小米面前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毕竟,之前小米不是一家专门 汽车 制造商。
谁来"替"小米造车?
估计这个问题一旦被提出来,首先招致"驳斥"的,就是这个"替"字。
自建工厂还是找人代工?
自建工厂?
当然可以,特斯拉不就是这么干的吗?新势力造车中威马也算是自建工厂。
且自建工厂的好处,显而易见。手握绝对的自主权,品控上相对可以更有把握。当然,对于造车成本的管控,也会更有力度。
但是,小米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自建工厂的选项大概率会暂时排除。
第一,"首期投资为10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看起来巨大。
但对于从零开始造车的小米而言,如果在考虑另行招募5000人研发团队所产生的费用,研发项目本身的费用,平台建设费用等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自建工厂的巨量投入,可能这100亿人民币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事实上,即便是蔚来找到了江淮代工,在2018年,蔚来也烧掉了240亿的现金储备。也就是寄希望于产品上市之后,销售符合预期,否则小米那100亿前期投资也不见得有多宽裕。
所以,初期预算与自建工厂的项目不符合。
第二,按照目前小米的规划,预计新车于2023年上市。
如果自建工厂成立,在不足3年的时间里,小米还需要搞定产销资质,从申请到审批,从审批到获得生产资质,从获得生产资质到进入工信部产品名录,从进入名录到获得销售资质,这中间是要花时间的,也无法预计那个环节会出状况。
所以,进度规划也与自建工厂的项目不符合。小米造车,就这样,被诸多力量牵扯着,必然走到了寻求代工的赛道上去。
事实上,后来者有后来者的优势,蔚来、理想、小鹏为了产品快速达成上市目的的作业,小米还是可以抄一抄的。
最有可能找比亚迪代工?
之前,坊间传出长城代工小米造车的消息。但很快被双方否认。
事实上,长城代工的可能性极小。
长城手中的柠檬、坦克两大造车平台并非纯电平台,不能为小米所用。而长城的ME纯电平台+咖啡智能技术架构,倒是一个很好的组合,但是长城已经和宝马合作,合资公司光束 汽车 正在为纯电MINI的量产而努力。
更何况,长城还有氢能源产业的前瞻性布局,估计很难抽身顾及其他。
不是还有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吗?
这些国字号的队伍,除了运作机制上的限制之外,分别还有各自不能代工的原因。
长安的高端纯电平台还在研发中,自顾不暇,可以Pass;上汽在忙着R品牌的建设,更遑论上汽—阿里的智己 汽车 也需要占用大量资源,条件不允许;广汽埃安刚刚独立,正在"心高气傲"中,心不在此;北汽的条件倒是具备,只是小米会不会因为北汽的品控问题而被吓退呢?
所以,回头来看,似乎吉利和比亚迪最有可能。
吉利不仅手握SEA浩瀚智能架构,而且刚刚成立的极氪 汽车 ,本身就具有开放、包容的战略特性。双方各取所需,完全可以一拍即合。但阻断二者合作可能性的,可能恰好也是SEA架构。
作为全球智能造车的顶级架构,SEA的高智能化、拓展性、灵活性、成长性决定了当期内,其旗下产品的成本不可能低。所以,才有了首款产品极氪ZERO超过30万元以上的预计定价;所以,目前吉利品牌、几何品牌旗下的纯电暂时都还不能启用SEA架构。
反观目前小米产品的特性,"性价比"不都是始终需要保留的特点吗?小米造车与吉利SEA架构目前还不在一个频道上,只好暂时放过彼此。
更何况,百度已经与吉利接上茬儿了,小米再掺和一脚也不合适。
如此,比亚迪或许成为小米最终的选择。
比亚迪和小米很像,二者都在各自领域建立了全产业链生态。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自研芯片、E平台、国际化设计团队,电控、电驱技术……都让小米欲罢不能。
还有,二者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9年,小米把"最佳战略合作奖"再一次颁给了比亚迪;
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谋求上市,并开启多轮融资,小米表现得相当积极,早早稳坐股东的位置; 喜车网
甚至,就在小米造车官宣后的第二天,比亚迪官方以《全面合作,襄助小米生生不息》为题遥相呼应。
虽然内容说的都是小米手机的事,但在这个"过于巧合"的时间节点,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让人浮想联翩了。
更有意思的是,4月1日下午,比亚迪王传福由雷军陪同,造访小米北京 科技 园的照片在坊间流传,两位大佬是要把小米造车由比亚迪担纲的事情彻底坐实吗?
然而,必须要为上述泼一瓢冷水的是,事实上,比亚迪为小米代工造车的"故事"早在去年年底就随着小米造车的消息一起发酵,且有板有眼,连同车型、车名、价格和盘托出。
对此,2020年12月,比亚迪在其"比亚迪网络举报中心"平台回应,目前比亚迪针对相关信息已依法取证,后续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企业声誉。望广大网友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比亚迪内部人士也明确表示,对此事没听说、不知情。
对上述文字加以推敲,比亚迪的反应确实够强烈。
如果此事只是没有官宣,而被流传,比亚迪大可不必用"依法取证"这样严厉的词汇。看起来确实不像外界所猜测的那样简单直接。
无论怎么看,小米要是选择代工模式的话,比亚迪都是最有可能的目标。
小米会选择"第三种"造车方式吗?
我们先来看一则案例:外媒消息,3月29日,丰田与特斯拉正在考虑共同开发小型SUV平台。丰田负责提供硬件平台,特斯拉则担纲电子控制平台和软件技术。
合作一旦达成,特斯拉可以降低小型电动SUV的开发成本和周期,丰田则在软件系统上获益,两家公司各取所长,实现互补。
小米是有条件效仿的。作为世界最年轻的500强 科技 企业,小米"强软件"的特性足以吸引任何一家以硬件见长的造车主机厂,这其中当然可以包括比亚迪,包括吉利,甚至长城等。
也就是说,在小米依然保持不合资、不融资的初心之上,采取以软技术换硬技术的方式造车,不需要建厂,不需要建硬件平台,从而赢得时间和金钱。
但,这又和比亚迪代工滴滴有本质区别,甚至和江淮代工蔚来也有明显区分。区分点就在于,小米在这个过程中,有深度参与,有共享资源——参与品控,参与设计,共享软件资源。
这种游离于自建工厂,寻求代工之外的第三种模式,合作不合资,独立不孤立,或将成为小米造车最终的答案。
写在最后
也许在不少人看来,有一个点始终被忽略。
——即,小米怎么卖车?渠道在哪里?这当是小米造车能否成功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事实上,这应该是小米最不应该担心的问题。
当各大主机厂还在为产品圈层而烧脑时,当初在大学校园里以1999价格圆梦智能手机的年轻人刚刚好,成长为小米 汽车 的用户;
当造车新势力在为销售渠道建设而砸钱铺路时,数年来,小米在全国各大城市布局的数码产品门店已经为小米 汽车 的销售网络建设,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未来,在各大商场里看到小米 汽车 的展厅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吗?或许,它们就在小米手机的旁边,甚至可以装在一起。
电动 汽车 的风口已经来了,更何况今天的小米不是一只猪,而是一头狮子,一头老虎,甚至还长着翅膀,无论怎么看,小米造成成功的概率都不低。
毕竟,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雷军这里!
喜车网(https://www.xiche.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小米做电动汽车的优势在哪里?的相关内容。
小米集团百亿重资转型造车·自信来自哪?关于IT领域巨头造车的总是热度很高,似乎此类企业打造的 汽车 总会引领车辆的智能变革;在“功能机”的车辆已经逐渐失去吸引力的阶段中,如果能实现 汽车 的物联网接入则必然带来用车体验的颠覆性升级。
这样的观点理论上是对的,只是曾经尚不具备操作的理想模式;而且因车补的问题又带来“骗补”,结果造成了未来前景很广阔的模式被整变味了。不过在车补接近尾声的阶段中,“手机模式造车”已经可以开始布局了,比如「小米 汽车 」。
两个模式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中,可以说绝大多数品牌都是用第一种模式;因为设备的代工生产模式已经非常成熟,而且从芯片和屏幕到其他硬件都有完善的供应商体系。可以说作为手机制造商没有理由再自行研发硬件,如果这样做的话,那么制造成本只可能会更高!
除非受到技术封锁,此时才会有华为、比亚迪、紫光锐展这类不惜成本也要自主研发的企业。
选择手机或其他设备时只需要看硬件的品牌(供应商),代工厂就那么几家,实际产品品控水平已经没有多大的差异;那么最终决定设备体验差异的核心因素,似乎就是系统生态的使用体验了吧。
这就是手机领域的运营模式,需要做的只是的开发系统;小米手机的成功正是基于MIUI系统,不能否认这套系统的使用体验还是挺不错的——设想一下,如果某款 汽车 使用MIUI系统,车辆、手机、米家的一系列设备均介入物联网,至此车辆可以完成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驾驶与多媒体 娱乐 ,而是能够以大数据为基础实现万物互联,在物联过程中又能扩展数据的覆盖,车辆最终可以扮演的角色会非常丰富。
重点: 汽车 代工即将成熟!
小米手机之所以可以不研发硬件而只开发系统,原因是核心零部件都有成熟的供应商,代工厂的水平也足够高;但重点还是以这种模式制造手机的成本更低, 汽车 其实也达到了这个程度。
电驱 汽车 的永磁同步电机、动力电池,以及车规级芯片都有很多供应商,比如电机就有精进动力、大洋电机、上海大郡等,动力电池有弗迪电子、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以及比克或孚能等等,MCU&IGBT除了英飞凌等外国品牌以外,自主品牌的比亚迪也是很理想的选项,5G芯片参考紫光锐展。这么多品牌的存在当然会有激烈的竞争,随之而来的就是供应价格的逐步下探,成本可控了。
汽车 代工厂也会越来越多,且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因为传统的 汽车 制造商已经进入了“大浪淘沙”的尾声;曾经的数十家车企(乘用车)最终也许只能剩下个位数,但这是正确的结果,只有扶优扶强才能让真正搞研发的车企带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那么那些可能被淘汰的车企也怎么办呢?部分会被并购,部分会转型成为代工厂,服务的正是这些在跨界的IT领域企业。个人观点时小米 汽车 更适合用这种模式,不过小米还是选择了自行建厂生产 汽车 ;这样的布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果,投入也非常大,但未来前景也会更大。
为何跨界互融电动化伴随的一定是车辆智能的升级,因为各类智能设备(涵盖传感器)都需要耗电,以燃油 汽车 的电路系统是无法实现车辆智能化的;而一旦车辆转向电驱之后,则等于为车辆智能升级打下了基础。
第一节已经说明了 汽车 的物联网接入会带来哪些变化,可以说对于用户而言会非常有吸引力,甚至会逐渐改变用车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所以诸如小米集团之类的企业进入 汽车 领域是很重要的,传统的 汽车 制造商缺少的是系统生态的开发能力;重点是思维模式与这些IT企业相比显得有些“固化”,完全基于车辆工程师或用户的角度去研发,想要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会非常难,但两个领域的碰撞则有可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综上所述,小米集团转型研发生产 汽车 的选择是对的,而且没有在“高补阶段”为了赚快钱也能体现出这些企业的态度;至于不选择代工生产而只做系统研发的模式,只能说小米 汽车 “其志不小”,或者说这个模式目前还不是非常成熟。
不过不论采用哪种模式来生产智能 汽车 ,初期投入100亿元,10年规划投入100亿美金的小米 汽车 ,其最大的关注点其实还只是「产品定位」!——小米手机主打的是性价比,小米 汽车 会是智能 汽车 中的什么角色呢?也许真的会是年轻人的第一辆 汽车 吧,智能且价格低廉的小车总会很有吸引力。
天和MCN授权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小米手机之所以称为国民手机,是因为它价格低,质量好,性能全面,在千元机以下的手机算标配,堪比几千块钱的三星。
小米坐的电动 汽车 也会兼具小米手机的特性。
小米要跨界进入 汽车 行业,已经蓄谋已久了,早些年,小米便成立了 汽车 事业部,并且开发了车生活app,这个app覆盖了各位车主所需要的所有功能。例如保险,救援小技巧等等。
在2017年,小米和北汽集团签约了战略合作协议,首款合作推出的量产车型是一款电动 汽车 , 售价奠定在3.9万元。但对于消息的可信度尚不可知 。
根据最近一份由印度公司注册处提交的一份监管文件显示,小米正在寻求收购当地的 汽车 生产及零部件制造公司。小米 汽车 如果要进入电动 汽车 行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特斯拉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自动驾驶技术,宝马和奔驰等传统企业在技术方面只是迅速跟上,而特斯拉另一项核心技术是它的电池
特斯拉的重要电池供应商之一的松下近期宣布与日本最大 汽车 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 汽车 企业,丰田合作。竞争将逐渐加大。
如果是北汽和小米之间合作,有两种合作方式
其一由北汽主导研发 ,并且由北汽提供生产车间生产,小米只需要提供空气净化智能系统等比较边缘化的技术,提供一个小米车标,那么小米在 汽车 界就可以打开销路。
其二是由小米占据主导研发设备, 并且采用北汽的销售渠道和车间设备生产,但这种合作模式为小米带来巨大的资金投入,研发一辆车款很难,比如蔚来 汽车 在蔚来ES8提出研发上投资了8000万左右。
南有北汽 汽车 主导,更容易获取盈利和3.9万元的售价也可以得以实现。
小米跨界造车,定会重启中国 汽车 行业,高大上的外观,互联网家的体验,高配置,低价格,平民 汽车 。
雷军在发布会上很狂躁的说了吗?小米主要的优势在哪里?小米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
昨天晚上的发布会中雷军很嚣张的说,就算小米做 汽车 失败了,小米也能赔得起小米现在整体的收入都来自于手机和其他业务有1,080亿的闲钱,这些钱闲着干什么还不如去搞点大事情呢。其实很多车企面临的就是没资金可用,而小米不同,它有大把的钱可以用去烧用钱烧出来的。
这一方面我们倒是没有发现对吧,我感觉小米的东西也都是组装产品,很多人也这样觉得,小米的东西都是通过组装完成的,不过在小米的内部有很大的团队雷军就是这样说的小米公司有强大的科研团体,可以无休止的投入,有大批优秀接触的工程师,可以帮助小米来完成造车这个事情。
这对于如今的 汽车 行业来说绝对是一个优势,拥有一整套生态系统,那么在后期的软件优化方面,它就能够很轻松,现在的 汽车 智能软件,硬件设备领域这一块是不可缺少的,还要加入到智能生态系统中去,才能带动整个产品的增长,例如未来小鹏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车企。他们对于生态环境这一板块都有很强的投入,小米做了这么多年的 科技 ,在生态环境这方面优势确实蛮大的。
雷军对中国 科技 行业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他的个人魅力真的太高了。成为影响中国 科技 进步的十大杰出人物,那么他的个人魅力就可以为他拉拢到一些资源,甚至在融资。这一方面就很有优势,毕竟有大佬坐镇,那么招商引资这个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
所以我还是认为小米造车是能够成功的,有机会成功的,它具备了方方面面的优势,又抓住了时代的先机,我们还是等着小米为我们年轻人造出一款性价比极高的智能电动 汽车 。
小米挺进智能电动 汽车 领域,如果把华为,为引擎的5G技术,成功运用于这一领域,很可能是率先打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枪。百亿能迅增值为万亿不止。
这个举动,预示着,数百年的二次工业革命硕果的,被西方垄断的燃油车,被逐步淘汰出局,新兴的智能化电动车,将风行天下。财富归属重新洗牌。还预示着,靠开出租车谋生者,可能得换个职业了。
以上,就是喜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米做电动汽车的优势在哪里?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喜车网:www.xiche.net北汽新能源品牌的电动汽车需求点和优势在哪里?优势非常多啊,1.零排放:纯电动汽车使用电能,在行驶中无废气排出,不污染环境。2.起步快、效率高:电动汽车电动机起步就可输出最高扭矩,电能向动能的转化效率最低的也有85%,采用北汽新能源eMD超级电驱技术的产品转化率更是达到了96%,而汽油车发动机热效率的行业平均水平只有30%。3.操作维护简单、费用低:单级变速器比传统变速箱换挡操作更简单,因使用单
优米新能源电动四轮车喇叭在哪里优米新能源电动四轮车喇叭在踏板和前面板下方的大灯、转向灯和车牌部位附近。根据查询优米新能源电动四轮车相关信息可知,优米新能源电动四轮车喇叭在踏板和前面板下方的大灯、转向灯和车牌部位附近。喇叭可以通过跟随导线找到,这些导线通常与车辆的电源系统相连。新能源汽车喇叭声音小可以更换吗【太平洋汽车网】新能源汽车喇叭声音小可以更换,喇叭按钮在方向盘正中位置处,作为将
丰田bz4x优势在哪里Ⅰ丰田bz4x的价格丰田bZ4X的售价区间为19.98万元至28.48万元。丰田bZ4X是广汽丰田推出的一款中型SUV,共推出了5款车型,分别是:长续航Elite、长续航Pro、四驱Elite、四驱Pro以及四驱创享版。其中,长续航Elite的售价为19.98万元,长续航Pro的售价为22.98万元,四驱Elite的售价为24.98万元,四驱Pro的售价为26.
四大优势和四大劣势,智己L6比小米SU7好在哪、差在哪智己L6昨晚正式上市了,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21.99-34.59万元,现在购买的话会有多项权益,权益价区间为19.99-32.59万。众所周知,智己L6的定位和小米SU7高度相似,很多人会拿两车作比较,而这次智己L6的诚意也是比较到位的,几乎给了上汽集团手里能量产的所有技术,在某些方面是超越小米SU7的,当然小米SU7也有自
纯国产汽车和合资车比起来优势劣势在哪里呀?价格低,因为国产车赚了钱是掖自己口袋里,合资药两家分。品牌不如合资响,这个不用说,思想上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再者合资车大部分都是世界名牌。技术大体低于合资车,别人发展的早,技术领先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听说大部分合资车引导国内配置都会降低。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曾被说为国产第一豪车的比亚迪唐,销量为何不好?说白了,这就像是五星酒店的坐台小姐
东风风神AX7自动智逸与长安CS75比优势在哪里东风风神AX7车型平台:东风军工二号平台,东风军工二号平台是利用企业的军工资源打造民用SUV车型,在动力性、可靠性、通过性、信息化等方面超越同级车型。在动力方面,东风风神AX7采用来自PSA集团的2.0L和2.3L两款发动机,在性能参数方面,2.0L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08kW,峰值扭矩达200N▪m;2.3L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26kW,峰值扭矩达
现在买电动汽车有什么优惠政策,哪里有卖的?买电动汽车优惠政策如下:1、购买续航里程300KM以下的车辆,将无法享受补贴政策;续航里程在300KM-400KM车辆可享9100元的补贴费用;续航里程在400KM以上的车型可享12600元的补贴费用。2、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将享受免购置税的政策。3、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相比2021年整体
唐骏欧铃电动车的优势有哪些高水平的研发平台促进了唐骏欧铃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说起对电动汽车大手笔的投入,董事长薛兴振信心满满:“从全国大环境来说,京津冀大面积雾霾为大气污染敲响了警钟,治理空气污染成为十八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其中之一就是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而电动汽车恰恰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地域环境来说,淄博是个重工业城市,空气质量也不容乐观,发展电动汽车能促进空气质量的好转。再说,电动轿
2024-02-07 01:15:16
2024-01-06 04:14:43
2024-01-17 01:51:55
2024-01-23 20:11:26
2024-05-23 08:21:36
2024-01-28 0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