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6 12:37:04 | 喜车网
1、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尤为严峻
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量来自发展中国家。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其中美国达到67%)。预计到2020年交通用油占全球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几乎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两倍。与此同时,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此,全球已达成共识:交通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汽车业迅猛发展。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570万辆,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自主品牌轿车和汽车出口均出现大幅增长。预计2020年前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主要的汽车出口国之一。我国目前的汽车人均保有量还很低,2003年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美国的2.5%(19辆),大约相当于美国90年前的水平,是世界上汽车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预计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3~1.5亿辆。但是,当我国刚刚到达汽车社会门槛,车用石油消费在石油总消费中的比例(1/3以下)还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时(1/2以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石油供应的日益紧张。同时,车用石油消耗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和CO2排放也正在变成愈来愈严重的问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国,由此产生的国际政治和经济争端将会愈演愈烈。这充分表明,我国所面临的石油安全与交通能源问题将来势更猛、影响更大、挑战更加严峻。按传统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发展下去,不可持续,实现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是大势所趋。
2、未来20年是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历史上,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一直处于技术革命和经济转型的核心位置。十九世纪,煤和蒸汽机火车引发了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的工业经济和工业文明;二十世纪,石油和内燃机汽车促成了美国的经济腾飞,把人类带入了基于石油的经济体系与物质繁荣,也带来了能源环境的巨大挑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替代燃料和混合动力为代表的各种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迅猛发展,相互竞争,引发了一场新的技术变革,预示着人类将要进入后石油时代过渡期和能源动力技术创新突破的机遇期。
这场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主要趋势是汽车能源多元化、汽车动力电气化和汽车排放洁净化: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生物燃料对于各种车辆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成为各国共同推广的新型燃料;混合动力作为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共性平台,继承了先进内燃机技术,结合高效洁净的电力驱动方式,既充分利用现有燃料基础设施,又能包容各种新型燃料,现已成为新型动力汽车产业化的里程碑;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兴能量转换装置,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但其作为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远期解决方案仍然被全球所看好。
汽车能源动力技术的变革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混合动力有望在近中期逐步普及;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商业化大约在2020年以后。面向中长期的汽车技术发展,我国汽车所处的这一技术变革时期为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提供了历史机遇。
机遇之一:中国的资源和能源状况适合发展新能源交通动力系统。中国缺油、少气、多煤,这一结构特点给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基于各种资源特点的多种替代燃料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地域辽阔和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基于煤炭的燃料工业、基于生物质的农业能源和基于天然气的各种气体燃料技术,从而实现交通能源来源的多样化。同时,从我国城乡布局看,城市模式以大城市群为主要特点,汽车燃料基础设施比较集中,有利于燃料清洁化管理和监督。我国广大农村,随地区不同,其一次能源资源特点也不同,这比较适合发展一次能源来源多元化、燃料制取和消费当地化的燃料供应体系。
机遇之二:我国具有实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后发优势。从我国汽车发展阶段看,具有后发优势。尽管发达国家政府均大力推动各种代用燃料汽车的应用和向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转型,但是其传统汽车产业庞大,石油基础设施完善,消费习惯难以转变,实施转型社会成本高昂,转型难度很大。而我国汽车工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相对常规汽车而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政策得当,可以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转型。喜车网
机遇之三:实施汽车动力系统变革,是多年来我国发展清洁汽车和电动汽车成功实践的战略总结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实现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的战略考虑,“九五”期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委组织实施了“清洁汽车行动”,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国已有燃气汽车22万辆,加气站700余座,年替代石油150万吨。而且天然气汽车呈现快速增长势头,预计今后几年将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十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投入8.8亿元,是最大的科技专项之一。全国200余家单位、2000多名骨干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实施,初步形成了官、产、学、研合作机制。目前,小型纯电动车辆已经开始小规模产业化,混合动力汽车已有多个车型通过国家认证成为产品,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示范考核运行阶段。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系统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这为我国汽车动力转型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人才和实践基础。
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池技术还不成熟,成本高寿命短。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 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为何发展新能源汽车用事实证明!1、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尤为严峻 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量来自发展中国家。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其中美国达到67%)。预计到2020年交通用油占全球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
为何发展新能源汽车用事实证明!1、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尤为严峻 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量来自发展中国家。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其中美国达到67%)。预计到2020年交通用油占全球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
新能源汽车国内做得最好的是哪家?比亚迪,其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现有双模电动车F6DM、F3DM,F3DM已经上市,F6DM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市,估计快了。纯电动车E6,比尔盖茨试驾过,反响不错。有专家预言,比亚迪的电动车出现后必将以超低的价格对日美大型汽车造成严重威胁。例如比亚迪F6DM,据称100公里消耗15度电,电费才9块,远低于普通汽车100公里30元左右油钱的使用成本。因为比亚迪的
新能源汽车国内做得最好的是哪家?比亚迪,其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现有双模电动车F6DM、F3DM,F3DM已经上市,F6DM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市,估计快了。纯电动车E6,比尔盖茨试驾过,反响不错。有专家预言,比亚迪的电动车出现后必将以超低的价格对日美大型汽车造成严重威胁。例如比亚迪F6DM,据称100公里消耗15度电,电费才9块,远低于普通汽车100公里30元左右油钱的使用成本。因为比亚迪的
长安汽车有没有开发新能源轿车的计划?长安汽车在2015年上海车展的发布会上就有宣布,到2025年,将分三个阶段,向市场推出34款全新产品。其中,纯电动产品27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7款。技术路线及平台上选择以纯电驱动为主线,发展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两大技术平台。其中,在纯电动平台上,打造单电机和轮毂电机两大动力系统,可满足两驱和四驱动力驱动模式;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平台上,打造单电机双离合和分轴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与传统汽车相比如何?详解。。对于驾驶员来说,我觉得没有明显变化,动力性差不多。唯一十分习惯的是电动车太安静了,没有发动机的声音。。不如传统汽车带感。。哈哈。。真的很安静,噪音很低。。不过续航能力受电池影响肯定不如汽油车了。大概100公里就要充电的样子。适合城市短途使用。国产纯电动汽车哪个品牌好北汽新能源EC3、长安CS15EV、吉利帝豪GSe、比亚迪e1、长城欧拉R1 这五个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有什么不同吗,求推荐与传统汽车的“三大件”不同,由“电机、电池、电控”组成的“三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包括人车交互等新型智能网联系统,这些都是由新能源汽车产业催生出的新的需求。而纵观整个国内市场,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企业犹如凤毛麟角,而爱驰亿维算是其中的新星;并且,不同于传统汽车的售后即止,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周期也被进一步延伸了,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们消费者~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全面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全面分析!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经过前几年的缓慢启动,新车型源源不断进入市场,以及各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扶助政策和激励措施也大力促进了电动汽车的销售,2015年销量骤增至54.9万辆。在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较好的主要国家中,中国进步最大,2015年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挪威、英国、日本、法国、德国位列其
2024-01-03 18:57:54
2024-01-13 16:48:53
2023-09-10 08:38:50
2024-01-20 11:07:35
2024-01-14 08:34:14
2024-01-14 03: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