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 00:47:06 | 喜车网
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有点像十年前的燃油车市场,那时候的
合资品牌是无可撼动的销量霸主,国产品牌只能吊在车尾。
但现在去看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
知名的BBA和日系三强等等品牌,好像已经销声匿迹了,
9月第一周销量体现的更明显,
只有特斯拉和大众进了前十。
我们一起来分析下上周的销量吧!
1. 自主品牌比亚迪遥遥领先,单周销量过5万
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单周销量前十里,
比亚迪的成绩最为亮眼,现在已经稳定在5万的量级。
随着产能爬坡和
新车型不断推出,销量也在稳步上涨,今晚海豹DM-i也将正式上市,
想必下周的销量会更上一层楼。
值得一提的是,销量过万的还有广汽埃安,
单周1.45万辆比前面的
比亚迪
差一些,但也领先后面的选手。
这个销量榜很有意思,
前十名的选手中新势力和传统新能源厂商的比例刚好对半开。
而且这一年以来
不管情况如何变化,销量榜上基本是这些选手,
就算有变动也只有后面一两位的轮换。
好的方面是市场格局基本已经确定,
这些品牌的车
消费者可以随便买,不用担心突然厂家倒闭了。
不好的方面就是
堵上了后来者的路,不管你主打什么特点,前面已经有一款比你更成熟的产品了,
有点担心雷总的
小米汽车
了,
拖的越久市场越卷!
2. 国外品牌新能源销量差距巨大,特斯拉一家抵九家
自主品牌的销量虽然也是比亚迪独孤求败,但后九位选手也不算差,
排名第十的也有3200台。但到了国外品牌这里,
特斯拉单周销量为1.17万辆,第二名的大众直接掉一半,只有5100台。
这还算表现很不错的,从第五名开始,
单周销量已经低于一千了,
甚至想
进入榜单前十,只要超过沃尔沃的300台就够了。
3. 特斯拉Model 3跌出新能源轿车销量前十
上周的新能源轿车销量榜,
仅有大众ID.3凭借2500辆的成绩冲进了前十,为海外品牌挽尊。
而
一向表现很好的Model 3却跌出了榜单,
具体原因其实很简单,
新款车型9月1号刚刚才上市,大多数潜在消费者都在等它。
老款的库存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想抄底也没有多少车给你,所以在销量榜上没有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
比亚迪称霸了轿车榜,旗下有四款车进前十。
特别是
海鸥一经推出就成为了同级别的爆款,单周销量突破8100台,
月销过两万轻轻松松。
上一辆这么火爆的小车还是五菱宏光MINIEV,
这足以见得消费者对它有多喜爱,
在座有没有车主小姐姐,举手让我康康!
4. 新能源SUV销量Model Y依旧领先,理想全系上榜
我如果没记错的话,
特斯拉Model Y从上市以来,好像从没有掉到过第二,
它也取代
Model 3
成为品牌的销量担当。
这足以见得它的实力强悍和消费者对SUV车型的喜爱,
要知道这可是一台
均价在26万以上的SUV。小三十万的车一个月能卖出4万台,
不得不感慨有钱人真的多!
值得一提的是,
理想全系都进了前十,L7/L8/L9的销量非常均衡,单周都在2000多台。
如果把它们加在一起,
排名能瞬间来到第三,仅次于“双Y”,
它们的
均价比Model Y还高,稳稳的拿捏住了奶爸们的需求。
而且最贵的L9还不是销量最低的,
42.98万-45.98万的价格单周能卖出2400台以上,在之前只有BBA旗下的热门车型才能做到。
写在最后
从单周销量榜的成绩就能看出来,
自主品牌几乎是垄断级的影响力。
以前说新能源是中国汽车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现在可以说我们已经超车成功,传统的汽车豪强都已经被消费者调侃为“杂牌电车”了。
不过一时的成功不代表永远,
未来的路还很长,国产品牌还有很多场硬仗要打,我们一起加油!喜车网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蜗牛车志,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近日,国外网站INSIDEVS公布了 2019 年全球新能源车型销量数据,2019 年全球新能源车累计销售 221 万辆,占全球所有乘用车销量的 2.5%。其中纯电动车型占比 74%,插混车型占比 26%。
根据报表显示,2019年,特斯拉以?36.7 万辆击败比亚迪,成为排名排在首位的新能源厂家。而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团则分别以?22.9 万辆、16.02 万辆和13.7 万辆排在第二、第三和第四名。
单车型销量方面,?特斯拉 Model 3是2019年最畅销的新能源车,全年累计销售超 30万辆;其次是北汽新能源 EU系列,全年累计销售 11.1万辆。而日产聆风、比亚迪元 EV/S2、宝骏E系列分别以6.9万辆、6.7万辆和6万辆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
特斯拉Model 3
此前 ,特斯拉Model 3一直是以进口车的身份进入国内市场,但到2019年3月,随着上海特斯拉工厂的投建,特斯拉官方正式宣布Model 3进行国产销售。不过,特斯拉Model 3的国产之路并不平坦,先后进行了多次的降价或者加价,直到去年11月份,才正式确定价格——32.38万元。
特斯拉国产版Model 3目前仅推出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一款车型,与进口版标准续航升级版车型相比,两车动力参数相同且续航里程同为460km,而该进口版车型售价为37.7万元(现在已取消),两款车型在特斯拉官网均可订购,两者价格相差4.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Model 3的标准续航升级版车型虽然价格仅售32.38万元,但标配Autopilot辅助驾驶系统,诚意可谓十足;质保方面,提供4年/8万公里整车质保,但国产版车型的电池、驱动单元质保为8年/16万公里。
用车方面,特斯拉将投入运营充电速率比现有超充快一倍的Supercharge V3 200kW超级充电站,但只有全新21700系列电池才能享受全速充电服务。据悉,采用PowerPack逆变器和液冷管线的新一代快充,能在15min内补充300-400km的续航里程,效率喜人。
北汽新能源EU系列
北汽EU系列在国内能斩获2019销冠,北汽EU5功不可没。北汽EU5作为北汽新能源的主力车型,充分契合了当前消费者出行所需,这也是为什么北汽新能源在网约车租赁和私家车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市场反响的原因所在。
作为一款新能源车型,北汽新能源EU5外形设计谈不上出众,但大气又耐看的整体设计感符合当前消费者的主流审美。因此,它能够在市场上收获大批的粉丝。而在消费者最关心的续航和动力部分,北汽新能源EU5也给足了诚意,续航超过400km,160kW的功率输出足以满足日常出行。
当然,除去北汽新能源EU5,北汽新能源新推出的纯电动中级轿车北汽新能源EU7,进一步完善了北汽新能源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布局,为北汽新能源拓展蓝海市场提供资本。而北汽新能源EU7在北汽新能源2019年的新能源车销量也贡献了1/3的力量,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不过,回归到市场,北汽新能源EU系列车型能够摘得2019年国内新能源车销冠(2019年全球新能源销量亚军),除产品本身品质过关外,还离不开北汽新能源在网约车和共享车领域的布局。2019年,北汽新能源EU系列车型销量,很大一部分源自网约车和共享车订单。
日产聆风
自从Model?3面世,聆风全球“最畅销电动车”的荣誉就开始成为历史。2019年,聆风以69873辆的销售成绩位居全球新能源车第三位。聆风在日本的售价为315万日元起,而美国售价则是2.99万美元起,折合人民币售价为20万左右,这个价格在国外来看应该算是比较亲民。
性能方面,新聆风电池组容量高了25%,达到50kW/h,NEDC测试标准下续航里程可达484km。作为全球最畅销的车型,聆风装备e-Pedal单踏板操作系统、和ProPILOT自动驾驶技术,全新车型智能化水平也有所提升,是世界范围内纯电动车的开路者之一。
其次,全新聆风,功率和扭矩也比上代车型大得多,加速表现也比上代车型敏锐了不少。车身尺寸为4480*1790*1540mm,轴距2700mm,空间有保障,再加上舒适的“日产大沙发”,非常适合市内代步。
那这么好卖的聆风为什么没进入国内呢?其实它已经进入国内,只不过是以另一个形式,那就是轩逸 · 纯电,要知道,轩逸·纯电的动力系统就是源自聆风。
而没有把聆风完整引进国内主要是因为国内对于小型两厢车的忌讳,毕竟我国消费者一贯的消费趋势就是以大为美,更何况小两厢车只有在欧洲才吃得开,在国内不受冷落就已经不错。
2019 年因为特斯拉将 Model 3 车型正式引入了国内市场,同时年末正式交付了国产 Model 3 车型,造成特斯拉整体销量大幅上涨,这也是其夺得2019年全球新能源销量桂冠的原因所在。
2020 年,随着特斯拉量产Model Y 车型,加之国产 Model 3 车型价格下调,新一年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必然会更加剧烈,到底谁能脱颖而出夺得新一年的新能源销量桂冠,咱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月3日,
特斯拉
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生产及交付报告,它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交付量超过了42.2万辆,打破了特斯拉以往的单季度交付纪录。从表面上来看,特斯拉在第一季度显然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然而,这份产销成绩单的背后真的如表面一般光鲜吗?接下来,教授将逐一剖析特斯拉第一季度产销成绩单上的每一项数据,为大家解答这一问题。
报告显示,特斯拉2023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共生产了440808辆新车,同比增长44%;交付量达到了422875辆,同比增长36%,其交付量更是2019年的6.69倍。那么,特斯拉2023年第一季度44万辆和42万辆的产销量,多吗?
其中,特斯拉的两款旗舰车型
Model S
和
Model X
共生产了19437辆,交付了10695辆;入门车型
Model 3
和
Model Y
共生产了421371辆,交付了412180辆。
毫无疑问,Molde 3和Model Y才是撑起特斯拉销量的绝对主力,而Model S和Model X已经成为了特斯拉彰显技术实力,以及高端属性的一张金字招牌。
单从产销量上来看,作为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在第一季度的全球产销数据无疑是相当亮眼的。教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比拼销量这方面,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唯一的对手只有
比亚迪
。
乘联会数据显示,比亚迪汽车2023年第一季度的批发销量为547917辆,同比增长89%;零售量为508706辆,同比增长80%。要知道,尽管比亚迪这两年疯狂布局海外市场,但它目前的产销量数据主要还是发生在国内。
然而即便如此,比亚迪汽车无论是产销量,还是产销同比增长率都远高于早已完成全球化布局的特斯拉。和比亚迪比起来,特斯拉2023年第一季度的产销成绩谈不上太过亮眼。那么,和它自己以往的产销成绩比起来又如何呢?
2021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产销量分别为180338辆和184800辆,同比增长高达75%和109%。2022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产销量分别为305407辆和310048辆,分别同比增长69%和67%。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产销量同比增长率则已经下滑到了44%和36%。
我们把特斯拉往年的产销数据拿出来对比就会
发现
,尽管近几年特斯拉的产销量正在不断攀升,但它的产销量同比增长速度却在逐渐放缓。
不可否认,特斯拉逐年降低的同比增长率主要是受到了它越来越大的产销量基数影响。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车型更新迭代速度慢,产品力正在逐年下滑也是其销量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部分内容,教授从增长率的角度剖析了特斯拉的销量增长情况,而这一部分我打算换一个角度跟大家聊一聊特斯拉的产能与销量。
特斯拉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产销量分别为180338辆和184800辆,2022年第一季度的产销量分别为305407辆和310048辆,2023年第一季度的产销量分别为440808辆和422875辆。
我们通过这组数据就能够看得出来,特斯拉在今年第一季度的产量已经超过了销量。这也就意味着,它已经爬出了产能地狱。然而,刚刚才爬出产能地狱的特斯拉极有可能就会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根据国外博主TroyTeslike 12月22日发布的特斯拉订单数据,截至2022年12月8日,特斯拉在国内的积压订单仅剩5879辆,远低于7月份的17.4万辆;而特斯拉的全球订单目前也仅剩下16.3万辆,与7月份的47.6万辆相比减少近2/3。
与此同时路透社报道称,由于零部件供应不足,特斯拉
上海
超级工厂将于2022年12月最后一周暂停大部分生产工作。要知道,特斯拉最擅长的就是零部件供应链管理,这也是它能够高效生产的根本原因。
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国产化率已经接近100%,零部件国产化率甚至比不少中国车企还要高。在教授看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之所以停产,其主要的原因还是订单量不足以支撑工厂产能。
事实上特斯拉第一季度之所以能够取得422875辆的销量成绩,主要是因为它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了价格战模式。其中特斯拉主销车型Model Y更是短短三月内就在中国市场进行了2轮降价,降价幅度高达9.3万元,这场价格战让它又重新收到了不少新的订单。
然而,如果车型产品力得不到提升,那么价格战对于特斯拉而言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推出产品竞争力更强的新能源车型,它们都在吞噬着特斯拉原有的市场份额。
2020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147997辆的销量成绩,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着21%的市占率,是当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当之无愧的霸主。彼时,Model 3以137459辆的年销量成为了中国市场最畅销的新能源汽车。
2022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经达到了439770辆,但它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却只剩下了7.8%。此时,Model 3的年销量仅为124456辆,在中国新能源轿车市场的排名也已经掉落到了第5名。
要知道,2020年刚刚在上海超级工厂投产的特斯拉Model 3起售价就达到了29.905万元,而这款车型在2022年的最低售价只需要22.99万元。
显然,即便是打价格战,特斯拉也很难再寻回往日雄风。尽管如此,为了避免产能过剩,特斯拉仍然随时有可能再度通过降价来刺激订单量增长,毕竟降价也是它短时间内为数不多刺激销量的手段了。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在2023年第一季度还达成了一座新的产销里程碑。它的第四个“100万辆”产品于3月份正式下线,用时7个月,而它达成第一个“100万辆”花费了12年之久。那么,7个月下线100万辆,快吗?
教授之所以对这组数据这么敏感,是因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巨头召开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时也写过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下线速度的文章。
作为对比,比亚迪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用了13年,比特斯拉慢了1年。但比亚迪从第200万到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
截至3月底,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390万辆,4月份突破400万辆销量大关可以说毫无悬念。也就是说从时间线上来看,比亚迪突破400万辆大关的时间只比特斯拉晚一个月。
对了,比亚迪汽车上一次召开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的时间还是在2022年11月16日。这也就意味着,比亚迪从第300万辆到第4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只用了不到5个月!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那个问题:对于满世界建超级工厂,并且满世界销售的特斯拉而言,7个月下线100万辆新车,快吗?
不可否认,特斯拉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驱。作为先行者,它旗下的车型在动力性能、能耗管理、智能驾驶方面都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然而,我们其实也大可不必将其过度神话。毕竟它这份外表光鲜的成绩单背后就隐藏着不少或许让马斯克都感到头疼的难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车教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7-22 20:13:39
2023-09-10 08:38:50
2023-09-09 10:35:32
2023-09-12 11:26:11
2023-07-24 13:34:28
2023-07-24 15: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