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 19:23:50 | 喜车网
长安奔奔新能源订单怎么查:1、我们直接就可以联系当时签合同的工作人员进行询问。2、当然我们还可以在订购车辆的所属官网上通过订单号来进行查询订车进度的,这样也可以查到订车进度。3、如果上面的方法不想使用,我们还可以去拨打4S店电话的询问,这样也是可以查询到订车进度的。
长安奔奔在2006年11月奔奔在北京车展上正式上市,它是长安的首款自主品牌轿车,开发历时三年,从发动机到外型全部是自主研发。奔奔继续长安务实亲民路线,是面向年轻人的两厢经济轿车。
引子:
长安
汽车七月销量稳健提升,单月销量破20万,新能源增长近七成,在稳固燃油基盘的同时,积极加码新能源电动车产品的布局,长安能否走出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的围城?
1984年,长安从军工厂转型到民用汽车领域,开始生产微型面包车,
长安之星
为第一次创业带来成功。
2003年,长安开始初次试探轿车领域,长安
奔奔
等车型为第二次创业赋能。
2017年,长安选择再次出发,先后提出了“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计划”两大战略,为长安第三次创业创新计划绘制了宏图。
截止目前,长安已经在第三次创业创新计划的赛道中,奔跑了六年。
那么,在这六年的时间里,长安汽车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个四十年开启三次创业之旅的车企,又能否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
销量稳步增长,长安巨舰已成
当我们评判一个车企的成就以及规模时,销量便是首要的指征。
在2022年,长安汽车全年的总销量达到了234.6万辆,其月均销量约为19.55万辆。这样的销量规模,放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其实已经有了足够的话语权。
当时间进入到2023年,长安汽车的销量规模还在不断地扩大。
7月份,长安汽车集团的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并且在2023年的前7个月,其总销量规模达到了142万辆,同比增幅为7.3%。
截至目前,长安汽车的月均销量稳定地保持在20万辆以上。
而这样的销售态势,也足以说明长安汽车在2023年持续进步,距离第三次创业创新计划时立下的既定目标,也越来越近。
同时在7月份的销量数据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值得玩味的信息。
这样的数据表现,说明了三个关键点。
其一,长安汽车的自主车型越来越受到用户的信赖,正在成为体量上的巨舰。
其二,长安新能源战略也在不断推进,利好未来停售传统燃油车的既定目标。
其三,长安的产品力优势正在不断扩大,有利于品牌冲击高端的战略。
当然,透过销量结构,我们也可以看到长安在第三次创业计划中的一些新走向、新动作。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两大大维度,来探讨一下长安第三次创业之路到底走得如何。
稳固燃油基本盘,长安抓得住当下
在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超过了30%。
新能源渗透率虽然在逐步提高,但传统燃油车依旧是乘用车市场的重要一环。而长安在面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基本盘。
在7月份的销量结构中,长安CS家族仍然是销量担当,其整体销量达到了40,486辆,而UNI序列和轿车序列,仍然保持着月销20,664辆、23,641辆的蓬勃生机。足以看出,燃油车仍然是重要的增长极。
事实上,在长安开启第三次创业的计划后,也加快了燃油车技术的研发工作。
其中,“蓝鲸发动机”算得上是长安汽车工业体系上的一颗明珠。
长安汽车其实与大多数自主车企一样,在四十多年的发展时期中,走了一条从借鉴逆向到自主研发的道路。
从2011年开始,长安便率先研发其自己的发动机技术,并且收获了GDI、TC、DVVT等一系列的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成果和研发经验,为长安的蓝鲸系列发动机做好了铺垫。
时至今日,蓝鲸发动机已然成为了自主正向研发机型中的“集大成者”。
以UNI-K等车型搭载的蓝鲸2.0T发动机为例,这台机头不仅拥有390N·m、171kW的充沛动力储备,同时也集合了阿特金森循环/奥托双循环、低惯量涡轮增压、350Bar高压直喷等全球主流的先进技术。
基于这一系列的先进技术,长安的燃油车家族在搭载蓝鲸发动机之后,具备了高性能、低排放、低油耗的特点,适应了当前全球汽车市场节能减排、高效环保的发展趋势。
同时,基于材料、设计等维度的进步,蓝鲸发动机组成的动力总成,也具备了可靠耐用、易于维护的特点。
因此基于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优势,蓝鲸动力直接将车辆的核心品质提升上去,让用户易于感知、使用便利。
其实除了核心品质的不断提升,长安在近年来针对燃油车进行了多个维度的升级。
例如在长安品牌内,打造出了差异化的产品布局。
以CS75PLUS为代表的CS家族、
逸达
为代表的轿车家族,以高性价比、高实用性的优势,收获着家用消费者的青睐。而UNI系列,则通过性能优化、设计升格,带来了年轻运动的新风潮。此外,长安也在皮卡领域加快脚步,致力于打造专业个性化的产品,从而服务于更多用户。
也正是良好的产品品质,再加上细化的产品布局,长安的燃油车板块保持了长期的稳定增长态势。
这样的规模化效应,为长安在新能源转型、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提供了盈利层面的保障。
新能源转型加速,长安转型在即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其实不少传统车企都陷入了焦虑之中。
而长安汽车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凭借着接近4万辆的新能源销量和接近7成的增长率,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转型大门已经开启。
而这样的成功,一方面源自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大力度投入。
另一方面,则源自长安汽车新能源矩阵的完善。
从品牌层面来看,长安汽车目前拥有多个新能源的品牌或序列。
长安主品牌、
深蓝汽车
、
阿维塔
三大品牌,从入门到高端布局完善,开拓着多个市场。而在驱动类型中,长安目前也涵盖了iDD插混、增程式混动、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四大新能源布局。
需要重点提及的,就是长安的四大新能源品类布局。
在目前,长安的智电iDD插混,以高效、无焦虑的模式,成为了家用消费者眼中的最优选。同时,智电iDD系统也是油电切换过程中的主力担当,在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内,高效的智电iDD车型也将继续成为普通家用消费者值得信赖的选择。
另外,在深蓝品牌中,长安除了推出纯电车型外,同时还推出了可油可电的增程式动力以及绿色清洁的氢燃料电池动力。这两大动力的出现,既代表了长安对新能源市场需求的把握,也彰显了长安在“新兴能源”领域的技术储备。
当技术达到一定层级过后,长安也开启了自己的高端化之路。
不过与其他主流车企不同,长安将冲击高端化的主要阵地,集中在了新能源车型中。
已经落地的阿维塔品牌,以设计高端、用料高端、智能化技术高端、性能高端等多个维度的优势,成功拿下了三十万级别的市场。特别是AVATRANS智能领航系统,融入了长安与华为的技术,在NOA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一线新势力品牌的水准,成为阿维塔进击高端的重要辅助。
而在后期,长安也将在新能源领域扩大高端化的范围。
长安启源
这个主打家用的长安新序列,也试图为更多家用消费者带来高端化的体验。其首款车型,
长安启源A07
有着优雅的设计格调、宽敞豪华的内部乘坐空间,以精致细腻的方式,为家用纯电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具质价比的选择。
【结语】
长安汽车七月份销量突破20万辆,并且实现持续性的增长,这不仅对长安汽车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整体分析下来我们也不难发现,基于燃油基本盘和新能源转型战略的双向加力,长安也加快着自己的前行脚步。
在未来,依托长安的双线战略,其第三次创业的旅途也会愈加顺利。同时,在面向新能源、高端化、全球化的转型过程中,长安也将拥有更厚实的积淀与实力,从而更加轻松地应对未来未知的风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阿川说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前2个月同比下滑12.66%,多个细分市场承压。
长安
汽车当前正式公布了2月份的产销数据,长安汽车集团共计销售191007辆,同比增长38.27%,但1-2月份销量仅为362812辆,同比下滑了12.66%。其中长安自主品牌的销量下滑也同样非常明显,1-2月份销量为309424辆,同比下滑7.55%。
拿UNI系列为例,作为长安汽车UNI系列产品的销量担当,长安“油腻V”在去年下半年一直保持月销售量过万,甚至整个12月份的销量达到了1.58万辆。然而,2023年以来长安UNI-V市场表现逐渐表现出疲软的迹象。根据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2月份长安UNI-V的销量分别为9758辆、7656辆,相比从前过万辆的月销售量相比,长安UNI-V的销量明显开始走下坡路。
然而根据长安汽车官方数据显示,2月份长安UNI-V销量为2.01万辆,与汽车流通协会所查询到的销量数据存在着不小的差值。对此说法可能一个是批发量,一个是零售量。两个数据相差一万多,意味着经销商需要承受很大的库存压力。将销量压力转嫁给经销商虽然可以暂时让销量数据更好看一些,但难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锦标赛不得不降价清库存,而消费者担心后续优惠更大,观望情绪增加,最终导致销量的急剧下滑。
导致销量走下坡路的直接原因,是长安汽车日渐凸显的质量品控问题。喜车网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刚刚过去,新浪财经联合黑猫投诉的“投诉入口“平台推出2023年315消费者维权活动。据新浪黑猫投诉统计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长安汽车居投诉榜首,近30日内投诉量达到297次,累计达2085次。投诉主要涉及到虚假宣传、短时间内降价、质量和售后等问题。长安汽车消费者称本身车的质量就很多问题,被刺降价让车主的权益和安全问题都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长安汽车之所以能够坐上“自主一哥”的宝座,与其“鲸动世界”的“蓝鲸发动机”,有着很大的关系。军工背景的长安汽车一直以来给人一种可靠、耐用的品牌印象,然而在去年十一国庆小长假,一辆粤M牌照的
长安CS75PLUS
在长安汽车4S店门前披着“行驶几千公里发动机漏油” 、“投诉无门”的横幅。假期期间选择用如此极端的方式维权,即便是新闻中偶然刷到,也能感受到车主深深的愤怒与无奈。
可能有人觉得这也许只是个例,《车质网》的搜索结果显示关于长安汽车“发动机漏油”的质量投诉问题比比皆是,其中除了涉及不同版本的长安CS75PLUS外,CS55PLUS、UNI-T、UNI-V等畅销车型也位列其中。
细数长安在这两年新产品上市之初的质量品控问题,长安UNI-K在多家媒体面前麋鹿测试时同侧车轮同时离地,刹车测试时两个后轮同时离地。同时,在给经销商演示过交叉轴时由于车身结构强度不够,关不上后备箱。最终长安UNI-K还是“带着问题”上市,让不知情的消费者为此买单。
UNI-K的事情还没过去多久,长安
逸达
在上市前也出现了品控问题,在媒体试驾时避震器上座就断了,是明显的用料问题。而长安当红流量UNI-K也频发车灯起雾、变速箱漏油、车身生锈等等问题。
当问题发生后,长安汽车不仅不重视起来,尽快拿出解决的方案,反而回避无视,不知道寒了多少老车主们的心。长安汽车若是单纯为了销量而走上“降价降质”的道路,终会遭遇消费者的信任滑铁卢。对技术的不重视和对消费者的藐视,与长安汽车“科技长安·智慧伙伴”的品牌定位渐行渐远。
网上“花式营销”的长安汽车到底值不值得买?擦亮眼睛很重要!
近几年,“智能科技”成为车圈儿的高频词汇,帮助新能源汽车迅速开拓市场的同时,也让传统燃油车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目光。对长安汽车而言,长安UNI-K被定位为SUV旗舰,是最好的“科技之光”;但随着长安UNI-K智能配置的频频爆雷,也起到了不少负面作用。
长安UNI-K曾在一场名为“十平米发布会”的活动中,由长安汽车的董事长朱华荣先生亲自站台,为长安UNI-K带货,展示了名为“APA6.0
远程
自动泊车”的系统功能,称该功能可以实现在车内无钥匙的情况下,由距离19km外的工作人员通过手机遥控泊车。然而,就当消费者不禁感叹国产车的“黑科技”时,长安UNI-K却陷入了“销售欺诈”这一风波。据一长安UNI-K 2.0T尊贵型/全轮驱动尊享型车主反馈,其购买的车辆并不具备“APA6.0远程自动泊车”功能,本以为可以通过后期的OTA来升级实现,但对比2023款车型后
发现
由于缺少侧面雷达因而很难实现。除此之外, L3级的自动驾驶和灯光秀也是官方前期大力宣传的卖点,但首批车主均未享受到这些功能。
新技术的问世与落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拿自动驾驶功能来说,即使技术过硬,法规层面仍然会存在许多争议,长安汽车将没有完全落地的功能拿来广而告之,试图诱导吸引消费者购车,是非常严重的企业原则问题。而面对长安UNI-K无法满足宣传功能,长安汽车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都没能提供解决的方案,而是选择 “冷处理”,这样的企业态度,对得起消费者的信赖吗?
结语:
失民心者失天下,品质与用户是一个企业无论何时都不可逾越的底线。长安汽车之所以能够坐稳自主一线阵营,与消费者的支持密不可分。当过度营销掩盖真实技术,长安汽车就离陷入危局不远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印记,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7-22 20:13:39
2023-09-10 08:38:50
2023-09-09 10:35:32
2023-09-12 11:26:11
2023-07-24 13:34:28
2023-07-24 15: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