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测 > 正文

威马汽车召回,作为车主我请教了专家几个问题(威马汽车:比销量更差的是 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三起自燃事件)

2024-01-15 17:36:44 | 喜车网

今天喜车网小编整理了威马汽车召回,作为车主我请教了专家几个问题(威马汽车:比销量更差的是 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三起自燃事件)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威马汽车召回,作为车主我请教了专家几个问题(威马汽车:比销量更差的是 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三起自燃事件)

威马汽车召回,作为车主我请教了专家几个问题

要不是看到威马的召回说明,我还不知道威马“起火”了。说明威马反应之快,在大规模舆论声势之前,率先用一纸思路清晰、行动明确的声明,将危机转化为不少点赞的声音。

作为汽车专业媒体,我们首先对于主动召回持正面态度:看到问题就召回,要比看到问题不召回要好;主动召回,要比被动“不得不”召回要好。

召回本身,一方面是汽车行业标准的管理办法,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车主利益的保护。

按下此次召回不表,作为 威马EX5的首批车主,我在日常使用当中也有不少关于安全的问题,这次借着“起火”的事情,我对于电动汽车如何安全使用、电动汽车起火说明了什么等等问题,采访了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汽车专家、汽车分析师张翔。

张翔和我聊起“电动汽车起火”的话题,观点非常鲜明。其实这个观点特斯拉之前也说过,那就是——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发生的几率,要远远小于燃油汽车。

张翔认为,相比燃油车自燃、起火,新能源汽车起火的媒体报道明显更多、舆论更为关注。也正因为这种对于新鲜事物的“特别关注”,让普通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留下了“质量不可靠、安全性低”的印象。

“但是数据显示,新能源起火事故的比例,大概相当于燃油车五分之一。”

张翔说了一个数据:2019年,新能源汽车起火的比例是万分之0.49。我查了一下,截至去年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0万辆,按照这个概率,发生起火事故的大概是不到190台。

而传统燃油车其实自从在中国普及以来,自燃、起火的事故就没有断过,整个燃油车起火事故的概率,大概是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之间。但为什么我们感觉燃油车起火事故没有新能源车多呢?原因在于普通大众尤其是媒体对于燃油车起火见惯不怪,尤其是很多发生自燃事故的都是非常廉价的车型,比如面包车或者是平日里拉货的车,车型廉价、价值不高,所以很难引起广泛注意。只是有些车型价格比较高,发生自燃后车主非常不满,才会有些燃油车自燃的新闻短暂上过头条。

张翔还谈起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起火事故概率大约是万分之0.26,相比2019年,这个数值有大幅度下降。原因一方面在于技术水平的提高,车型、技术更新换代、BUG修正;另一方面,也在于车主们出行次数、行驶里程都减少了,这些都明显降低了起火几率。在燃油车方面,情况也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在整个汽车行业中,自燃、起火事故的比例,随着技术的改进都在逐渐降低。但是单独把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当成是新能源汽车的“专属”和“原罪”,是并不客观的。

而针对电动汽车而言,电动汽车为什么会起火呢?除了威马此次召回声明中所说由于电芯混入杂质这样在生产制造端的问题之外,使用层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我们聊到了充电桩的安全使用。我也看过很多因为邻居害怕充电时候起火爆炸,而把电动车主的充电插头拔掉的新闻,张翔认为这样做“大可不必”。

充电桩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张翔说肯定是有的:

比如,充电桩标准不够完善,2015年充电桩标准已经统一,但是每个厂商充电细节和设计都不一样,特别是电池包和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有差异。当遇到充电桩和电动汽车不能完全匹配时,尤其是充电桩本身保养不当,就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中国市场上,现在充电桩的运营商已经有两三百家不同类型的商家,而由于产业发展时间不长,技术和管理水平良莠不齐,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有起火隐患。尤其是,有些共享充电桩长期无人值守和保养,充电枪保护不当、风吹日晒导致生锈,也可能触发安全事故。

还有就是当有车辆倒车时候不小心撞击了充电桩,对充电桩造成了损坏,都可能触发充电起火。

所以,如果车主是在固定车位上、在安全正确安装充电桩的前提下、使用和自己的电动汽车相匹配的品牌充电桩充电,匹配性和安全性都有保障得多,停在电动汽车旁边的“邻居”们,完全没必要担心这样正确使用的充电桩在使用时或者闲置时发生爆炸起火。

张翔还以自己小区的地下车库举例,早几年安装的充电桩都有铁盒子,外面还带着锁,他说这就是担心别人因为种种原因去破坏、拔掉充电桩电源而不得不做的保护措施。而近几年新安装的充电桩,就很少有人安装“带锁”的款式,其实就是在数年来的使用中,大家渐渐有了正确使用充电桩的安全意识,也不会出现因“恐桩”而蓄意破坏的人了。

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究竟怎样充电才是对于电池包来说最安全、最健康的?毕竟,我曾是一个整整一年多当中完全用快充、从没用过慢充的电动汽车车主。

张翔说这都取决于电池管理系统(BMS),说白了就是电脑来控制充电的策略如何。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电池管理系统的一个策略逻辑是:初期采用大电流充电,当电池包容量充到70%的时候,会转变成小电流;充到85%的时候电流变得更小;到了90%的时候,BMS会对单体电池进行均衡处理,以保障每个单体电池的电压一致,这样可以在使用时放电效率更高。

当然,每家品牌电池管理系统和策略都不一样,但都会保障电池安全、高效的使用。车主不必太过担心使用快充过多会对电池造成很大损坏。

而从原理上来说,慢充本身相比快充,确实要对电池包的保养会更好。这是因为慢充在最后的充电阶段,去对于各个电池包进行均衡的过程要长一些,快充在这个部分就比慢充要弱一些。

而张翔特别建议车主:如非必要,尽量不要充电充到一半就开走,这样不能保证每个单体电池的电压一致,如果车主使用细心的话,最好每次都把电充满。

坊间有种说法认为电池不要满充满放,说最好充电到90%,放电到20%,张翔认为不要把电完全耗尽确实是对电池的保护,但把电池充满则更利于电池保养。此外,偶尔一两次因为使用环境不允许充电而把电耗光也不是大问题。

张翔强调,厂家在设计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有固定充电桩可以使用的工况来设计的。也就是说,不把电耗尽,到家或者是到单位就插上慢充,让它自己执行操作,充满后自动断电即可。这样的使用场景最为日常,却也是对于电动汽车电池系统最好的保养方法。

最后我们谈到电池的使用寿命,它不是像燃油车的车主一样考虑用几年、多少万公里。电池使用寿命是依据充放电循环而来的。每一个循环就是“放电—充满电”这个过程,电池设计寿命大概是1500-2000次充放电循环,最多的可以达到3000次循环。

如果以2000次充放电循环估算的话,一个续航能力为400公里的电池包,其使用寿命中可以开80万公里——在中国车主当中,80万公里至少可以开十年。

最终,真正的电池寿命和电池安全也基于电池管理系统功能是否强大,我们在选购电动汽车时,除了看“可续航里程”这样一个数字,选择电池管理系统相对有优势的厂商也是重要的一点。BMS做得好,可以实现“相对更小的电池包跑得更远”。而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性也会越来越高。喜车网

安全使用、选择有担当和有核心技术的厂商,而不是被舆论、被别人眼中的所谓安全或者是危险牵着走,相信我们对于安全使用电动汽车的理解,就像是张翔邻居们充电桩上那把“消失的锁”那样,一定会越来越清醒,越来越理性。而当我们对于电动汽车不再有所偏见,相信电动汽车自燃、起火的新闻,也会逐渐从新闻头条上消失。

希望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能够带着人们,走向越来越安全、环保的路。

文|赵小查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威马汽车召回,作为车主我请教了专家几个问题(威马汽车:比销量更差的是 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三起自燃事件)

威马汽车:比销量更差的是 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三起自燃事件

威马汽车曾经和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一样,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车企的一线品牌,同时也是起步最早的造车新势力车企。

不过,进入2020年后,威马汽车很快就被后来者理想汽车所超越,基本上已经从造车新势力车企的一线梯队淡出。

数据显示9月份,威马汽车销量为2017辆,仍然排在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之后,这三家造车新势力车企9月份的销量分别是4708辆、3504辆和3478辆车。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威马汽车虽然排名位居第4名,但是销量上和前3名有着不小的差距。

对威马汽车来说,销量差只是一方面,还有比销量差更糟糕的事情。

10月27日,一辆 威马EX5在北京海淀区发生自燃进而引起爆炸,前机舱和前排座椅被完全烧毁,整车几乎报废。

事情发生后,威马汽车再次上了热搜的头条。因为,这已经不是本月的第一起威马汽车自燃事故。

据媒体报道,10月5日和10月13日,在福建省邵武市同一地点既然发生了两起威马EX5车辆自燃事件。据网友爆料称,这两辆发生自燃的威马EX5是当地一家民营出租车企业集中采购的一批车型。10月5日发生自燃的威马EX5车辆是在静止未启动的状态下发生了自燃,整车烧毁。10月13日发生自燃的另一辆威马EX5,是在充电96%的状态下发生自燃的。

10月28日,威马汽车官方发表声明称,10月27日发生的威马EX5五自燃事件,是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线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

同时,威马汽车官方也表示主动召回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产的部分威马汽车,共计1282辆。

同一时间,威马汽车电芯供应商中兴高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发表了说明,明确表示福建省邵武市发生的两起威马汽车自燃事件中,涉事车辆搭载的是高能技术的电池。而终于10月27日北京所发生的威马汽车自燃事件,并没有搭载高能技术的电池。

虽然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的事件并不少见,但是一个月内接连三起自燃事件,还确实不多。威马汽车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好此事,对于后期其销量的影响应该不会小。

版权声明:本文为车快评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且图文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盗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索取稿酬或者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威马汽车召回,作为车主我请教了专家几个问题(威马汽车:比销量更差的是 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三起自燃事件)

威马频繁自燃:电池是动力源泉还是定时炸弹?

当前的造车新势力头部梯队中,局势似乎已经渐渐明朗,蔚来、小鹏、理想形成了Top3格局,而早前被看好的威马汽车却悄然掉队了。

在威马汽车紧锣密鼓筹备上市的关键阶段,接连发生的几起自燃事件对这家车企造成了不小的打击。9月23日,温州一辆威马EX5自燃;10月5日和10月13日,福建市两辆威马汽车自燃;10月27日,北京一辆 威马EX5自燃并发生爆炸事故。新能源汽车自燃向来触动着公众的敏感神经,如此频繁的自燃背景下,威马汽车的安全性也遭遇了空前的质疑。

扑朔迷离的责任归属

在不到一个月的第四次也是最严重的北京威马自燃事件后,威马汽车于10月28日发布了召回声明,宣布召回1282辆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动车。

在召回声明中,威马表示经过技术分析和反复验证,此次事件由于电池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造成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需要注意的是,威马的召回声明中并没有指明是“此次事件”具体指哪一起自燃,但明确表示了自燃原因是电池供应商的问题。召回公告显示,1282辆问题车型搭载型号为ZNP3914895A-75A的动力电池。查询工信部的产品公告信息得知,该型号的电芯生产商为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在威马召回声明之后,中兴高能也连夜发布紧急声明,称10月27日发生于北京市的威马汽车起火事件,涉事车辆搭载的并非高能技术的电池。

先后发布声明的双方颇有甩锅之嫌,疑点重重的北京威马爆炸事件目前仍旧没有定论。无论是威马这个生产商还是不明晰的电池供应商,都急于撇清责任。

诚然,在车辆自燃这种敏感事件中,担责的一方必然面临着声誉的损失。但消费者是结果导向者,并不是撇清责任就能避免影响。相反,正视问题并合理解决更能挽回公众信任。无论如何,此次事件中,威马汽车已经被贴上了不安全的标签。

成本控制背后的安全隐患

电池安全问题并不是第一次在威马汽车身上暴露出来,早有消费者为此问题担忧。

2018年6月,威马汽车就曾曝出因消费者不满其搭载谷神电池而大量退单退订的传闻。彼时消费者们从威马汽车的宣传中得知其使用宁德时代电池,但在后期产品公告资料中却显示部分车型搭载的并非宁德时代电池,而是选用了浙江谷神能源电池。

威马汽车对此回应称:“威马之前绝对没有说过全部是宁德时代电池,甚至没有宣称过任何版本绝对会使用宁德时代电池。由于预计产量达10万,威马会选择包括宁德时代、谷神电池在内共四家电池供应商来实现车辆量产目标。”

尽管如此,威马汽车还是遭遇了大众的大面积质疑。

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曾经有多个动力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谷神、力神、苏州宇量、塔菲尔能源、瑞浦能源、中兴高能等,除了宁德时代和力神之外(宁德时代已经澄清近期自燃的威马电动车使用的动力电池并非由其提供),其他几家供应商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公司。

威马汽车在业界曾有“价格屠夫”的称号,之所以选用多家甚至名不见经传的供应商,主要原因或许来自成本控制方面。威马的定位中低端市场,而其目标是成为电动车领域的世界冠军。因此提供给市场的都是用户能够负担得起的大众化产品,所以,对成本管控的要求更高。

采用多家供应商固然有着控制成本的优点,但短时间多次自燃事件也暴露出了威马和电池供应商的问题。多家供应商提供电芯,质量良莠不齐,且都需要威马来适配专门的电控系统,这也将问题指向了威马的供应链管理以及车辆品控能力。

“最后三家新势力”魔咒

在造车新势力混战期间,美团CEO王兴曾断言未来仅有3家造车新势力能存活,分别是理想、蔚来和小鹏。这句话也引发了威马创始人沈晖的不满,隔空喊话王兴称威马一定会成为造车新势力前三之一。时隔近一年再看这个赌约,似乎是王兴一语成谶。

数据显示,今年10月,蔚来汽车共交付新车5055辆,同比增长100.1%,在三家车企中排名首位。同时,理想汽车排名第二位,共交付新车3692辆;小鹏汽车暂居第三位,共交付新车3040辆,同比增长高达229%。

三家新势力的创始人李斌、李想与何小鹏还时常晒出同框照,也让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格局增添了几分微妙的意味。沈晖此前曾表示会找机会和李斌拍照,不过目前为止,这一合照还未能实现。

目前,蔚来、理想、小鹏三家新势力都已上市,威马正在筹备科创板上市。此时的集中自燃事件,必然对其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如何消除消费者顾虑,挽回品牌形象,成为了威马亟待解决的问题。

频繁自燃的背后,威马汽车不仅需要面对上市焦虑,更应反思其电池安全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喜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威马汽车召回,作为车主我请教了专家几个问题(威马汽车:比销量更差的是 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三起自燃事件)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威马汽车召回,作为车主我请教了专家几个问题(威马汽车:比销量更差的是 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三起自燃事件)”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