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7 04:01:28 | 喜车网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SUV以井喷式的速度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车友们热衷于购买SUV,SUV的保养问题也开始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SUV的保养方式和轿车是有区别的,所以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SUV应该如何进行保养。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SUV采用的都是四轮驱动4WD设计,可以应付不同的道路状况。大多数的SUV后轴的差速器配备了防滑装置,一旦某个车轮打滑,就必须要确保另一个车轮仍有抓地力。在这种情况下,差速器就容易产生高温,从而损害差速器。为了可以保证差速器的正常使用,车主可以根据原厂建议使用合适的润滑油,合适的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抗高温等特性,这样才可以彻底保护差速器以及自动变速箱。
由于城市SUV的底盘结构和越野车型有差异,所以并不建议车友们将城市SUV开到沙漠、荒漠等有一定危险性的地带。如果驾驶城市SUV从路况复杂的地方回来,除了需要检查四驱系统、底盘、变速器、传动系统以外,还需要注意轮胎的磨损情况,尤其是内胎壁和轮胎花纹,如果一条轮胎反复修补过三次以上或者胎壁进行过修补,建议车主更换新轮胎。
SUV清洁方面与轿车基本相似,但是细节方面还是需要注意。目前市场上洗车店的服务参差不齐,使用的清洗剂的质量也有差别。不少洗车店甚至是用洗衣粉、洗洁精充当洗涤剂,这些洗涤剂里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会对车身漆面造成伤害。另外,大多数洗车店都是用普通的抹布擦干车身的上水,抹布的材质选取不当,会刮伤漆面。如果去专业的洗车店洗车,即使洗车的频率再高,也不会对汽车漆面造成损伤。
在内饰清洁方面,SUV与轿车是不一样的,SUV的车内清洁工作不能只依赖某一种清洁剂。由于车内各部位材质不同,而且比较零乱、分散,所以在SUV清洁的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的清洁剂。同时,不能选用碱性较大的清洁剂,虽然有增白、去污的功效,但是会有一定的后患。碱性过强的清洁剂会浸透绒布、皮椅、顶棚,最终导致板结、龟裂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清洁汽车时选择的清洁剂,PH值尽量不超过10。
仪表台涂保护剂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完成车内的清洁之后,需要在仪表台和皮椅上涂一层保护剂,这样才可以保证内饰的耐用性。目前市面上的皮革保护剂主要包括三种:乳化性保护剂带有清洁功能但碱性强;油性保护剂含有溶剂成分,会侵蚀分解皮革上的树脂和颜料,导致皮革褪色,最好不要用;水性保护剂为中性,具有柔软皮革恢复弹性与光泽的作用,比较推荐。
总的来说,SUV与轿车之间还是存在许多的不同,不少车友们会误认为SUV的保养方式和轿车完全相同,导致后期维修保养费用的提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城市SUV和越野SUV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简单的说,其一降价是由于充分竞争导致的,而充分竞争主要是由于这些豪车品牌开始国产化。一汽奥迪于1989年开始投产奥迪100,华晨宝马于2004年开始投产,北汽奔驰于2005年开始投产奔驰E。应该说在2010年前基本是三强的竞争,算不上充分。2010年后二线品牌开始快步进入中国,拉开了充分竞争的序幕。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捷豹、陆虎、沃尔沃、林肯、英菲尼迪、讴歌纷纷国产。最早B级车国产的只有奔驰C宝马3和奥迪A4,现在则有凯迪拉克ATS、雷克萨斯IS进口、捷豹XE、沃尔沃S60、林肯MKZ进口、英菲尼迪Q50、讴歌TLX,并且大部分都有了加长版,迎合中国人的口味。同样C级车国产的除了奔驰E宝马5和奥迪A6,现在则有凯迪拉克XTS/CT6、雷克萨斯ES/GS进口、捷豹XF、沃尔沃S90、林肯大陆、英菲尼迪Q70。D级车竞争对手不多,同级别的主要是雷克萨斯LS以及捷豹XJ。但即使没有竞争对手,价格还是会下降,你看十年前的D级车都是八缸甚至十二缸发动机,现在六缸甚至入门款都是四缸2.0的发动机,起价大幅降低。中型SUV除了Q5,GLC以及X3之外,还有凯迪拉克XT5、雷克萨斯RX/NX、捷豹F-Pace、沃尔沃XC60、林肯MKX、英菲尼迪QX50等。
其二现在的豪华品牌车型,大概百分之65左右的零件都能依赖国产,而且近几年,每个品牌旗下国产车型也略有越来越多,这些都一定程度带来了豪华品牌车型的降价。比如倔强不国产的雷克萨斯,降价,降价是不存在的,加价才是常态。我相信一句话,如果一个定价10元的东西5元才能卖掉,那说明它本来就只值5元。市场竞争,这个出了豪华品牌这一块,其实国产合资品牌,纯国产品牌,包括上到超豪华品牌,新车售价都在一步步降低,迈凯伦现在都有300W不到的570s,兰博基尼新出的SUV起售300多,以前这些品牌不都是动不动5 6百W。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车子的价格肯定只会越来越低,就像手机市场,在各厂商发展这么多年后,齐头并进,消费者正在以更低的价格享受更好的手机。
在国外,汽车报废是由汽车企业负责,从拆解厂流出的许多配件也都经过了检测后,按照使用价值的高低流往配件市场,许多轮胎企业也会推出价格实惠的翻新胎适合不同消费群的需求。中国汽车产销量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一,但汽车维修行业的整体水平却没有跟上汽车发展的步伐
。例如,多年前就开始提倡的“质量三包”制度,至今也没有落实到位。而汽车维修行业缺乏监督机制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市场长期混乱的现状,令消费者不敢冒险尝试,只能长期忍受4S店一直高居不下的维修成本。
最近,全网都在关注奔驰在中国市场“铝换钢”事件,虽然奔驰官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说明,但C-IASI刚好完成了奔驰GLC的碰撞试验,测评结果正式对外公布。
四个大项中除了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获得较差评价以外,车内乘员、车外行人、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均获得优秀评价。这一次,我们将焦点放在低速碰撞中的维修费用上。
在去年中国保险汽车行业协会发布的第11期汽车零整比研究成果中,汽车零整比系数和常用配件负担指数最高车型均是2017款北京奔驰C级 W205,分别是835.29%和35.36。而2016款北京奔驰零整比为639.08%,也就是说:如果将一辆奔驰GLC拆开当零件卖,卖出的钱可以买6辆全新同款奔驰GLC。
极高的零整比系数,让人为之震惊。
基于2016款奔驰GLC的零整比可以联想至2020款奔驰GLC,绝对不会便宜到哪里去。
在低速碰撞中,奔驰GLC无论是15km/h的正面碰撞还是15km/h的追尾碰撞,其车辆耐撞性均是获得满分6分的评价,耐撞是耐撞,但不耐修。
其中低速结构正面碰撞满分24分1分未得,从视频截图中也可看到,其前大灯、保险杆、引擎盖、甚至雨刮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这还只是表面上看到的,还有必须拆开保险杠才能看到的“内伤”,比如前防撞梁也被中保研拆开维修,说明其前防撞梁或者吸能盒也有轻微受损。
奔驰GLC全系标配LED近光灯源、LED远光灯源、LED日间行车灯,并且带有自动头灯、大灯高度可调、大灯延时关闭等功能,无论是换或者修,这笔费用都不是一个小数字。
2016款北京奔驰GLC级前大灯单件零整比为4.9%,折合车价可算出单个大灯费用为16331.5元,这仅仅是2016款车型单个大灯的费用,还别算上维修工时费等等。
在低速结构正面碰撞中,C-IASI测出奔驰GLC的维修比为14.65%,折合39.28万元的售价,15km/h的速度这么一撞,撞出了57545.2元。
而在低速结构追尾碰撞中,车辆维修经济性要比低速结构正面碰撞好很多,满分24分得分12分。
从外部碰撞情况来看,后保险杠以及尾箱门、排气口都没有肉眼可见的受损。
但仍然有“内伤”。维修时,中保研拆开了后保险杠和后防撞梁,对吸能盒与纵梁链接的位置进行矫正维修。
最终得出低速结构追尾碰撞维修比为3.42%,折合维修费用为13433.76万元。
奔驰GLC前、后进行低速碰撞后,总共维修费用为70978.96元,这个价格也差不多能入手一辆飞度新车了。
你可能会觉得奔驰GLC的维修比简直丧心病狂,其实从C-IASI进行低速碰撞测试的豪车来看,还并不是最高的,去年公布测评结果的全新宝马3系,低速结构正面碰撞维修比为17.76%,低速结构追尾碰撞维修比为4.71%,都要比奔驰GLC更高。
从维修费用来看,售价相对较低的宝马3系,在相同的测试结构、相同的测评规程/条件下,维修费用更高。
而从保险协会公布的零整比来看,2017款宝马3系为559.27%,拆开零件卖的钱可以买入5辆同款全新宝马3系。单从数字上来看,宝马3系的零整比系数远没有奔驰GLC的639.08%高。
但是,宝马的主要配件贵!其前大灯单件零整比为5.19%,2017款宝马3系单一个大灯维修费用为16914.21元。奔驰GLC则要低出很多。同时2017款宝马3系后保险杠蒙皮的零整比为2.17%,折合维修费用为7072.03元,同样比奔驰高很多。在笔者看来, 2018年第一批车型中测试的奔驰C级,如果当时也进行了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测试或者公开了成绩,应该要比奔驰GLC或者宝马3系更高。
推测原因有两个:一是轿车车型相比SUV车型车身更低,其对应的大灯、前保险杠在低速结构正面碰撞中更容易受损,而在低速结构追尾碰撞中,很可能会伤及后备箱,这一点在SUV车型中是少见的,因此轿车相对SUV在低速碰撞中更吃亏。
二是奔驰C级零整比相对更高,835.29%的整车零整比、4.90%前大灯单件零整比、2.92%的后保险杠单件零整比都非常高,且远高于现在已经公布侧碰结果的奔驰GLC。加之轿车车型的缘故,因此推测奔驰C级的维修费用会更加恐怖。
至于“铝换钢”这件事,从维修经济性的角度来说,如果国产GLC的引擎盖是铝制材料,那么维修费用绝不仅仅是入门飞度了,再怎么也得是个入手飞度。从整体成绩来看,铝换钢似乎并没有影响其安全性能。不过,铝换钢最明显的劣势就是车身加重,那好歹也要稳住下盘不是,不能总是动不动就“趴窝”。
最后,笔者只想说:豪车虽好,但维修很也很豪。喜车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4-01-14 08:34:14
2023-09-07 21:12:47
2024-02-04 01:42:23
2024-01-25 14:54:03
2024-02-08 15:55:52
2024-01-05 09:39:07